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用基因标记技术实时观察中性粒细胞吞噬病原体 被引量:4
1
作者 陈卫国 洪志刚 +2 位作者 何冬红 张智红 曾绍群 《中华检验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0年第3期141-143,共3页
目的 试图建立一种快速、直接判断中性粒细胞的吞噬、杀菌功能的标准方法 ,并对该方法进行分析与评价。方法 将带有绿色荧光蛋白 (GFP)基因的PRSETB质粒转化为大肠埃希菌BL2 1 ,利用BL2 1 高效表达GFP后发出强烈绿色荧光的特点 ,用电... 目的 试图建立一种快速、直接判断中性粒细胞的吞噬、杀菌功能的标准方法 ,并对该方法进行分析与评价。方法 将带有绿色荧光蛋白 (GFP)基因的PRSETB质粒转化为大肠埃希菌BL2 1 ,利用BL2 1 高效表达GFP后发出强烈绿色荧光的特点 ,用电荷耦合器件 (CCD)耦合荧光显微镜连续记录中性粒细胞对大肠埃希菌粘附、内吞、消化和残体外排的全过程。结果 粘附过程 :BL2 1 在中性粒细胞膜表面停顿约 1 5s(1 5 0± 0 15s) ,为抗原识别过程 ;内吞过程 :中性粒细胞膜内陷、伸出伪足将大肠埃希菌包裹 ,并向细胞中心移动 ,持续时间可达 132s(132± 14s) ;消化过程 :当大肠埃希菌进入中性粒细胞胞体后 ,其杆状体逐渐变短 ,GFP发出的荧光强度逐渐变弱 ,持续时间约为 35 0s(35 0± 32s) ;残体外排过程 :可观察到溶酶体残体由中性粒细胞中心向胞膜运动 ,最后排出 ,持续时间约为 140s(140± 2 7s)。结论 该方法利用光子学显像和基因标记相结合的技术可以实时、连续观察中性粒细胞对大肠埃希菌的吞噬杀菌过程 ,对临床治疗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性粒细胞 基因标记技术 大肠埃希菌 GFP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