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湖北汉族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203例与健康对照者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C161→T基因的多态性(英文) 被引量:2
1
作者 万静 马业新 +6 位作者 熊世熙 肖建民 任江华 曹茂银 涂欣 涂晋文 田金洲 《中国临床康复》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6期163-166,共4页
背景: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是核受体超家族的成员,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密切相关。目的:通过分子生物学方法,分析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C161→T基因多态性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相关关系。设计:随机对照实验。单... 背景: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是核受体超家族的成员,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密切相关。目的:通过分子生物学方法,分析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C161→T基因多态性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相关关系。设计:随机对照实验。单位: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心内科,武汉大学中南医院心内科,华中科技大学人类基因研究中心,湖北中医学院附属医院内科,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老年病研究所。对象:所选对象均来自武汉大学中南医院与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院2002-06/2005-12住院患者及至门诊体检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组共203例,汉族,男129例,女74例,平均年龄(65±11)岁,有156例经冠状动脉造影诊断,冠状动脉无病变和冠状动脉狭窄<50%的患者43例,冠状动脉狭窄>50%的患者113例,对照组:共89例,男56例,女33例,汉族,平均年龄(59±9)岁,为本院例行体检的健康人群。确认各组人群之间无血缘关系。方法:本实验于2002-06/2005-12在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院完成,运用聚合酶链式反应及限制酶片段长度多态性技术分析无血缘关系汉族人群(包括89例正常健康人,203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的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C161→T基因多态性;结合放射免疫技术、冠状动脉造影,以及临床常规生化检测指标,综合分析基因型频率、等位基因频率分布及不同基因型与临床资料、生化指标的关系,并对不同基因型患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危险性进行评价。主要观察指标:参与者基因型频率、等位基因频率分布及不同基因型与临床资料、生化指标的关系及血脂、血糖、空腹胰岛素、体质量指数等。结果:203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和89例对照组均参与基因多态性分析,得出了不同的基因分布频率。①正常组T等位基因频率为0.213,C等位基因频率为0.787;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组T等位基因频率为0.192,C等位基因频率为0.808;两组间基因型频率及C、T等位基因频率分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②存在冠状动脉病变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组以CC基因型为主,与T等位基因携带者(CT+TT)相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且T等位基因携带者(OR:0.56,95%CI:0.24~0.63)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危险性低于CC基因型(OR=1.92,95%CI:1.09~2.54)。③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中CC基因型载脂蛋白B明显高于T等位基因携带者(CT+TT)(P<0.05),胰岛素抵抗指数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C161→T的置换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之间有重要的相关性,T等位基因携带者发生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危险性较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氧化物酶类 PPARΓ 多态现象 遗传 冠状动脉硬化/遗传学
下载PDF
干扰RNA片段对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及内皮素-1基因表达的影响
2
作者 万静 任江华 +4 位作者 涂欣 熊世熙 曹茂银 马业新 田金洲 《武汉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07年第4期418-421,430,F0002,共6页
目的:研究干扰RNA片段对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基因表达的影响,了解PPARγ基因表达量发生变化的时候,内皮素-1(ET-1)的基因表达量有无变化,以探讨PPARγ及ET-1基因在动脉粥样硬化致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采用siRNA Expre... 目的:研究干扰RNA片段对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基因表达的影响,了解PPARγ基因表达量发生变化的时候,内皮素-1(ET-1)的基因表达量有无变化,以探讨PPARγ及ET-1基因在动脉粥样硬化致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采用siRNA Expression Cassette方法干预体外培养的人正常脐静脉内皮细胞,通过RT-PCR、适时定量PCR(quantitative real-time PCR)及Western blot法检测PPARγ及ET-1的mRNA、蛋白质表达水平。结果:针对PPARγ基因设计的siRNA Expression Cassette 1(1 326)使PPARγmRNA及蛋白表达量下调,ET-1 mRNA表达量增多,二者之间表达量的mRNA灰度比值变化有相关性(r=0.995,P=0.042)。siRNAExpression Cassette 2,3,4片断未能发挥干扰效应。结论:干扰RNA片段siRNA Expression Cassette 1(1 326)对PPARγ的基因表达有抑制作用,可以在转录水平抑制PPARγ在人脐静脉内皮细胞的基因表达,同时使ET-1基因表达上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 SIRNA EXPRESSION CASSETTE 内皮素-1 动脉粥样硬化
下载PDF
白花前胡甲素对AngⅡ诱导的心肌细胞肥大及核转录因子c-Jun蛋白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5
3
作者 王颖 涂欣 +2 位作者 燕树勋 王晋明 涂晋文 《中国药师》 CAS 2006年第8期685-687,共3页
目的:探讨白花前胡甲素(Pd-Ia)对AngⅡ诱导的心肌细胞肥大及核转录因子c-Jun蛋白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体外原代培养乳鼠心肌细胞;免疫细胞化学检测核转录因子c-Jun蛋白表达情况;[3H]亮氨酸掺入法及[3H]胸腺嘧啶核苷掺入法检测细胞内蛋... 目的:探讨白花前胡甲素(Pd-Ia)对AngⅡ诱导的心肌细胞肥大及核转录因子c-Jun蛋白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体外原代培养乳鼠心肌细胞;免疫细胞化学检测核转录因子c-Jun蛋白表达情况;[3H]亮氨酸掺入法及[3H]胸腺嘧啶核苷掺入法检测细胞内蛋白、DNA合成。结果:AngⅡ(10-6 mol·L-1)刺激心肌细胞2 h后,细胞核内c-Jun蛋白表达显著增强,为对照组的2.8倍(P<0.01);24 h后,细胞内DNA、蛋白合成显著增加(P<0.05)。白花前胡甲素对此有显著抑制作用(P< 0.05)。结论:白花前胡甲素能够拮抗AngⅡ诱导的心肌细胞肥大,其机制可能与抑制AngⅡ诱导的心肌细胞c-Jun蛋白表达上调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花前胡甲素 血管紧张素 心肌细胞 肥大 C-JUN蛋白
下载PDF
白花前胡甲素对Ang II诱导的核转录因子c-Jun蛋白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2
4
作者 王颖 燕树勋 +3 位作者 贾玲 田玲 涂欣 吕久省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306-307,共2页
目的:探讨白花前胡甲素(Pd-Ia)对Ang II诱导的核转录因子c-Jun蛋白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体外原代培养乳鼠心肌细胞;免疫细胞化学检测核转录因子c-Jun蛋白表达情况。结果:AngII(10-6mol/L)刺激心肌细胞2h后,细胞核内c-Jun蛋白表达显著增... 目的:探讨白花前胡甲素(Pd-Ia)对Ang II诱导的核转录因子c-Jun蛋白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体外原代培养乳鼠心肌细胞;免疫细胞化学检测核转录因子c-Jun蛋白表达情况。结果:AngII(10-6mol/L)刺激心肌细胞2h后,细胞核内c-Jun蛋白表达显著增强,为对照组的2.8倍(P<0.01);白花前胡甲素对此有显著抑制作用(P<0.05)。结论:白花前胡甲素能够拮抗AngII诱导心肌细胞c-Jun蛋白表达上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花前胡甲素 血管紧张素 心肌细胞 C-JUN蛋白
下载PDF
应用分子标记对Duchenne型肌营养不良胎儿的产前基因诊断 被引量:1
5
作者 杨国华 王磊 +2 位作者 宫玉艳 梁直厚 任翔 《武汉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756-758,766,共4页
目的:对未知遗传类型的Duchenne肌营养不良(DMD)家系早期妊娠风险胎儿进行产前基因诊断,确定能否接续妊娠,并探讨检测技术。方法:通过TRIzol方法从孕妇羊水中提取胎儿DNA,用Promega提血试剂盒提取家系其他成员外周血中的DNA。选取Xp21.... 目的:对未知遗传类型的Duchenne肌营养不良(DMD)家系早期妊娠风险胎儿进行产前基因诊断,确定能否接续妊娠,并探讨检测技术。方法:通过TRIzol方法从孕妇羊水中提取胎儿DNA,用Promega提血试剂盒提取家系其他成员外周血中的DNA。选取Xp21.1区附近的6对荧光引物对12个样本DNA进行PCR扩增和多态性连锁分析,以确定风险X染色体;通过DMD50和SRY2对引物的多重PCR扩增确定胎儿性别。连锁分析与性别鉴定相结合对胎儿进行产前诊断。结果:发现该胎儿为1正常女胎,未携带风险X染色体,且胎儿产后复查结果与产前检测一致。结论:这种方法提示对缺失或/和非缺失型DMD风险胎儿的检测可一步完成,而且扩大了基因的检测范围,诊断结果更为准确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UCHENNE肌营养不良 连锁分析 产前基因诊断
原文传递
大鼠心肌梗死后心肌细胞端粒酶表达水平及端粒长度变化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涂欣 王颖 +3 位作者 燕树勋 涂晋文 王晋明 田金洲 《中国综合临床》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2期1057-1059,共3页
目的探讨心肌梗死后心肌细胞核分裂指数、端粒长度的变化及其生物学意义。方法结扎大鼠左冠状动脉制备心肌梗死模型,观察大鼠心肌梗死后血流动力学改变;HE染色评估梗死面积;荧光免疫法检测核分裂指数;Southern杂交测定端粒片段平均长度... 目的探讨心肌梗死后心肌细胞核分裂指数、端粒长度的变化及其生物学意义。方法结扎大鼠左冠状动脉制备心肌梗死模型,观察大鼠心肌梗死后血流动力学改变;HE染色评估梗死面积;荧光免疫法检测核分裂指数;Southern杂交测定端粒片段平均长度。结果大鼠心肌梗死后第14天及第30天端粒酶表达明显增加(P<0.05);端粒平均长度在心肌梗死后第14天较假手术组及心肌梗死后1d分别增加了1.08倍(P<0.05)。结论大鼠心肌梗死后心肌细胞端粒酶表达增强,端粒长度改变,二者可能参与了心脏的生长储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死 心肌细胞增殖 端粒酶
原文传递
罗格列酮对血管紧张素Ⅱ诱导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内皮素-1基因表达及肿瘤坏死因子-α分泌的影响 被引量:1
7
作者 孙巍 万爻 +4 位作者 干学东 巢升平 马业新 凃欣 万静 《武汉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302-306,共5页
目的:观察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激动剂罗格列酮对经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处理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的影响,探讨罗格列酮对动脉粥样硬化过程中分子调控网络的作用。方法:罗格列酮干预AngⅡ处理后的HUVECs,通过RT-PC... 目的:观察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激动剂罗格列酮对经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处理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的影响,探讨罗格列酮对动脉粥样硬化过程中分子调控网络的作用。方法:罗格列酮干预AngⅡ处理后的HUVECs,通过RT-PCR、实时定量PCR检测内皮细胞PPARγ、ET-1基因mRNA表达,Western blot检测细胞PPARγ、ET-1前体蛋白、Akt、ERK1/2的表达,ELISA法检测细胞上清中TNF-α含量。结果:AngⅡ可上调HUVEC中PPARγmRNA及蛋白表达量、ET-1mRNA及ET-1前体蛋白表达,TNF-α分泌量呈浓度依赖性增高,ERK1/2的表达量增加;罗格列酮干预后细胞PPARγ表达量明显升高,ET-1表达量明显降低,细胞上清TNF-α含量明显降低,ERK1/2的表达被抑制。Akt的表达没有变化。结论:罗格列酮通过上调PPARγ基因的表达,抑制ERK1/2信号转导途径,影响AngⅡ处理的HUVECs中ET-1基因及其前体蛋白的表达,抑制炎症因子TNF-α的分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 内皮素-1 肿瘤坏死因子-Α 血管紧张素Ⅱ ERK1/2
原文传递
大鼠心肌梗死后心肌细胞核分裂指数及心肌肌动蛋白表达变化 被引量:1
8
作者 王颖 涂欣 +2 位作者 燕树勋 涂晋文 田金洲 《中国综合临床》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481-484,共4页
目的通过观察大鼠心肌梗死后心肌细胞增殖分化、心肌肌动蛋白表达水平改变情况,探讨其在梗死后心肌重塑中的地位与可能的生物学意义。方法结扎大鼠左冠状动脉制备心肌梗死模型,观察大鼠心肌梗死后血流动力学及心肌组织病理形态改变评估... 目的通过观察大鼠心肌梗死后心肌细胞增殖分化、心肌肌动蛋白表达水平改变情况,探讨其在梗死后心肌重塑中的地位与可能的生物学意义。方法结扎大鼠左冠状动脉制备心肌梗死模型,观察大鼠心肌梗死后血流动力学及心肌组织病理形态改变评估梗死面积;荧光免疫法检测核分裂指数及心肌肌动蛋白表达量。结果大鼠心肌梗死后左心室舒张、收缩功能均下降;与对照组相比,心肌细胞核分裂指数增加了1.24、2.00、2.23、2.20和1.89倍(均为P<0.01);保留有丝分裂能力心肌细胞主要存在于维持着较充足的血氧供应的缺血边缘及缺血远端心肌;非梗死区域肌动蛋白表达水平在心肌梗死后7、14和30d分别增加了1.12、1.25和1.23倍(均为P<0.05)。结论心肌梗死所致的心肌细胞丧失激活了心肌细胞的分裂增殖,同时心肌肌动蛋白表达增加,二者共同参与了非梗死区域心肌肥厚与心室重塑的发生发展,维持病理状态下的心脏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死 分裂指数 肌动蛋白 心肌细胞 核分裂指数 心肌肌动蛋白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