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4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受体基因编码区变异与脑卒中复发及心血管病死率的研究 被引量:13
1
作者 张伟丽 孙凯 +8 位作者 祝立新 陈宇 廖玉华 万鲁红 秦勤 汪道文 马爱群 祝之明 惠汝太 《临床心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421-425,共5页
目的:血管发育异常、损伤修复能力下降等将影响血管的正常结构与功能,与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及预后密切相关。本文探讨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受体(VEGFR-2)基因编码区变异Val297Ile对脑卒中复发风险及心血管病死率的影响。方法:自2000-200... 目的:血管发育异常、损伤修复能力下降等将影响血管的正常结构与功能,与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及预后密切相关。本文探讨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受体(VEGFR-2)基因编码区变异Val297Ile对脑卒中复发风险及心血管病死率的影响。方法:自2000-2001年在全国7个临床中心入选1849例脑卒中患者(35~74岁),进行前瞻性随访4.5年(中位数,范围0.1~6.0年),收集脑卒中复发和死亡事件。Cox生存回归模型分析基因变异与脑卒中复发及病死率的关系。结果:长期随访过程中,355例发生脑卒中复发事件,180例死于心血管病事件。携带297Ile等位基因的脑卒中患者4.5年累积复发率为24.3%,心血管病死率为13.6%,显著高于297Val携带者(分别为17.4%和8.4%)。Cox生存回归模型校正了年龄、性别和其他心血管危险因素后,297Ile等位基因与增加的脑卒中复发风险(RR:1.40,95%CI1.12~1.75;P=0.003)和心血管病死率(RR:1.64,95%CI1.21~2.23;P=0.002)相关。结论:VEGFR-2基因编码区变异297Ile是一个与脑卒中高复发风险和心血管病死率相关的新的预测因子,其机制与受损血管内皮的修复能力下降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受体 遗传变异 复发
原文传递
生物靶向治疗:心血管病治疗研究的新领域——第二届国际心血管病靶向治疗论坛(2008武汉)会议纪要
2
作者 程翔(整理) 苏冠华(整理) 廖玉华(整理) 《临床心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719-720,共2页
关键词 生物靶向治疗 心血管病 国际 武汉 论坛 华中科技大学 重点实验室 同济医学院
原文传递
己酮可可碱对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CD_4^+ Th细胞免疫调节的研究 被引量:4
3
作者 徐玉兰 卢永昕 +4 位作者 万建平 刘向阳 荣书玲 米少华 高焱章 《临床内科杂志》 CAS 2007年第5期301-303,共3页
目的探讨己酮可可碱(PTX)对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心衰)患者外周血辅助性T淋巴细胞(Th)免疫调节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采用流式细胞分析法,检测50例心衰患者和正常对照者(10名)外周血的CD4+Th1和Th2细胞,及其分泌的细胞因子干扰素-γ(IFN-... 目的探讨己酮可可碱(PTX)对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心衰)患者外周血辅助性T淋巴细胞(Th)免疫调节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采用流式细胞分析法,检测50例心衰患者和正常对照者(10名)外周血的CD4+Th1和Th2细胞,及其分泌的细胞因子干扰素-γ(IFN-γ)和白介素10(IL-10)在PTX干预下的变化。结果心衰对照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分泌IFN-γ的Th1型细胞所占百分比明显增高而分泌IL-10的Th2型细胞所占百分比明显降低;PTX干预组与心衰对照组比较,分泌IFN-γ的Th1型细胞所占百分比明显降低而分泌IL-10的Th2型细胞所占百分比升高。结论心衰患者存在CD4+Th细胞亚群平衡偏移,而PTX可以逆转充血性心衰患者Th1/Th2细胞的失衡,起到免疫调节的作用,从而有可能使心衰患者从中获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己酮可可碱 充血性心力衰竭 Th1淋巴细胞 Th1淋巴细胞 免疫调节
下载PDF
曲尼司特的研究进展及其在心血管疾病中的应用
4
作者 袁国会 杨钧国 《临床心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9期573-575,共3页
曲尼司特是一种过敏递质阻滞剂,化学名为N-(3',4'-二甲氧基肉桂酰) 氨茴酸.口服2~3 h后血药浓度达到峰值,半衰期为8.6 h,相对生物利用度约为93%.它最初主要应用于Ⅰ型变态反应疾病如支气管哮喘和变态反应性鼻炎的治疗,后来发... 曲尼司特是一种过敏递质阻滞剂,化学名为N-(3',4'-二甲氧基肉桂酰) 氨茴酸.口服2~3 h后血药浓度达到峰值,半衰期为8.6 h,相对生物利用度约为93%.它最初主要应用于Ⅰ型变态反应疾病如支气管哮喘和变态反应性鼻炎的治疗,后来发现其亦具有抗Ⅱ、Ⅲ、Ⅳ型变态反应的作用,并能用于多种皮肤病的治疗.近来,文献报道它在心血管疾病治疗上也有一定的作用,本文就其作用机制及其在心血管疾病中的应用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血管疾病 曲尼司特 过敏递质阻滞剂 N-(3' 4'-二甲氧基肉桂酰) 氨茴酸
原文传递
坎地沙坦对家兔快速心房刺激所致缝隙连接蛋白40重构的影响 被引量:13
5
作者 张家明 李大强 +2 位作者 于世龙 冯义柏 胡还忠 《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 2005年第5期385-387,共3页
观察血管紧张素Ⅱ受体1拮抗剂坎地沙坦(Candesartan)对快速心房起搏刺激时家兔心房肌连接蛋白40(Cx40)重构和组织钙(Ca2+)含量的影响,探讨其防治心房颤动的可能机制。32只家兔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n=8)、快速刺激组(Ⅰ组,n=12)、Candesar... 观察血管紧张素Ⅱ受体1拮抗剂坎地沙坦(Candesartan)对快速心房起搏刺激时家兔心房肌连接蛋白40(Cx40)重构和组织钙(Ca2+)含量的影响,探讨其防治心房颤动的可能机制。32只家兔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n=8)、快速刺激组(Ⅰ组,n=12)、Candesartan+快速刺激组(Ⅱ组,n=12)。经颈内静脉将电极置入右房,对照组不给予心房刺激,后两组以600次/分行快速心房刺激,并且Ⅱ组于快速刺激前30min开始按0.5mg·kg-1·min-1分持续静脉给予Candesartan8h,另外两组则给予等量的生理盐水。用免疫荧光标记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检测Cx40的含量和分布,用生化方法检测右心耳组织Ca2+含量。结果:与对照组相比,Ⅰ组和Ⅱ组心房组织Cx40含量降低(0.83±0.14μm2/μm3,2.05±0.36μm2/μm3vs2.35±0.26μm2/μm3,P<0.01或0.05)、分布不均一,Ⅰ组Ca2+含量升高(5.5±1.6μmol/gvs2.9±0.8μmol/g,P<0.01);与Ⅰ组相比,Ⅱ组心房Cx40含量增加(P<0.01)、分布不均一的程度减轻,Ca2+含量降低(3.2±1.1μmol/gvs5.5±1.6μmol/g,P<0.01)。结论:坎地沙坦能有效减轻心房快速刺激所致Cx40重构,其机制之一可能与降低心房Ca2+含量的异常升高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血管病学 心房颤动 缝隙连接蛋白重构 坎地沙坦 钙超载
下载PDF
心肌梗死模型大鼠心肌组织中白细胞介素17的表达 被引量:2
6
作者 陈昭喆 陈志坚 +7 位作者 曾秋棠 刘学刚 张青 刘立新 朱云涛 钱程 杜以梅 赵宁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CSCD 2012年第11期1985-1988,共4页
背景:白细胞介素17在多种心血管疾病中如自身免疫性心肌炎、病毒性心肌炎、扩张型心肌病、不稳定型冠心病等表达增加,在心血管病慢性炎症性过程起到了一定作用。目的:分析白细胞介素17在心肌梗死大鼠心肌中的表达特点。方法:采用液氮冷... 背景:白细胞介素17在多种心血管疾病中如自身免疫性心肌炎、病毒性心肌炎、扩张型心肌病、不稳定型冠心病等表达增加,在心血管病慢性炎症性过程起到了一定作用。目的:分析白细胞介素17在心肌梗死大鼠心肌中的表达特点。方法:采用液氮冷冻法建立大鼠心肌梗死模型,将造模成功的66只大鼠按照不同的观察时间随机摸球法均分为1,3,7,14,28,56d组,另设对照组8只。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免疫荧光激光共聚焦技术及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白细胞介素17的表达。结果与结论:造模成功率为73%。大鼠心肌梗死的发生发展过程中,白细胞介素17在心肌组织大量表达,且随着时间变化而逐渐升高,在28d时表达最为显著。说明白细胞介素17作为一种强力的促炎症因子在心肌梗死大鼠心肌组织中大量表达,有可能与心肌梗死后的心室重塑及心律失常的发生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细胞介素17 心肌梗死 大鼠 模型 心肌组织
下载PDF
缺血预适应对小鼠心肌梗死范围、心功能和心律失常发生的影响 被引量:1
7
作者 李景东 吴祥琼 《医学临床研究》 CAS 2006年第11期1697-1700,共4页
目的探讨缺血预适应(IPC)对小鼠离体心脏缺血/再灌注(I/R)损伤后梗死范围、心律失常和心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改良的Langendorff小鼠心脏灌注系统同步记录C57BL/6小鼠心脏心电图、左心室发展压(LVDP)和左室压发展速率(±dp/dtmax)。... 目的探讨缺血预适应(IPC)对小鼠离体心脏缺血/再灌注(I/R)损伤后梗死范围、心律失常和心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改良的Langendorff小鼠心脏灌注系统同步记录C57BL/6小鼠心脏心电图、左心室发展压(LVDP)和左室压发展速率(±dp/dtmax)。IPC组稳定16min后,行两个循环的IP,其I/R为2/5min;然后I/R损伤为20/45min。对照组无IP。结果再灌注后45min心肌梗死范围在IPC组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再灌注后45min两组间冠脉血流量、心律失常积分、LVDP及±dp/dtmax在无明显差别。结论本研究提示在分析IPC对小鼠离体心脏灌注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时,心肌梗死范围可作为可靠的指标但要慎重对待心律失常和心功能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塞 心律失常 小鼠 缺血预处理
下载PDF
缬沙坦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细胞因子和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的作用研究 被引量:3
8
作者 郭张强 程翔 +4 位作者 刘英 陈静 王敏 郭和平 廖玉华 《临床心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430-432,共3页
目的:通过研究缬沙坦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的细胞因子、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AS)和心脏功能影响,探讨干预心室重塑的免疫调节机制。方法:已确诊AMI患者被随机分为2组:缬沙坦组(40例)和对照组(39例)。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和醛固酮及... 目的:通过研究缬沙坦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的细胞因子、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AS)和心脏功能影响,探讨干预心室重塑的免疫调节机制。方法:已确诊AMI患者被随机分为2组:缬沙坦组(40例)和对照组(39例)。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和醛固酮及肾素活性(PRA)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血清细胞因子检测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并用超声检测同期心脏功能。结果:与对照组比较,缬沙坦组治疗7d后高敏C反应蛋白、肿瘤坏死因子-α、转化生长因子β1明显下降,白细胞介素-10上升;血浆PRA和醛固酮减少和AngII上升;左室射血分数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缬沙坦调节AMI患者的细胞因子和RAS,改善心脏功能,具有免疫调节和防治心室重塑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疾病 缬沙坦 细胞因子 心脏重塑
原文传递
调脂治疗预防心脑血管病的困惑与思考 被引量:8
9
作者 廖玉华 《临床心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2,共2页
中国血脂异常人群的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较低,预示中国近期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CVD)发病率可能剧增。动脉粥样硬化是心脑血管病预防的重要环节。针对血脂异常,我们应当在生命早期开始生活方式干预和调脂治疗。他汀调脂显著降低... 中国血脂异常人群的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较低,预示中国近期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CVD)发病率可能剧增。动脉粥样硬化是心脑血管病预防的重要环节。针对血脂异常,我们应当在生命早期开始生活方式干预和调脂治疗。他汀调脂显著降低CVD事件。大力推进LDL-C降脂达标,遏止未来20年中国冠心病的迅速增长势在必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动脉粥样硬化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脑卒中
原文传递
急性病毒性心肌炎患者Th17细胞作用初步研究 被引量:23
10
作者 袁璟 曹爱林 +6 位作者 余娴 王敏 郭和平 林琼雯 余淼 程翔 廖玉华 《临床心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9-12,共4页
目的:初步探讨急性病毒性心肌炎患者辅助性T细胞(Thelp,Th)17细胞在其发病中的作用。方法:选择2008年3-11月在我院住院的急性病毒性心肌炎(AVMC)患者13例、扩张型心肌病(DCM)患者18例,采用ELISA法分别检测其外周血Th17细胞分泌的细胞因... 目的:初步探讨急性病毒性心肌炎患者辅助性T细胞(Thelp,Th)17细胞在其发病中的作用。方法:选择2008年3-11月在我院住院的急性病毒性心肌炎(AVMC)患者13例、扩张型心肌病(DCM)患者18例,采用ELISA法分别检测其外周血Th17细胞分泌的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IL)-17和抗心肌抗体(AHA)的表达、三色流式细胞术检测CD4+T细胞中Th17/Th1/Th2细胞亚群的比例、实时定量PCR法检测B细胞表面IL-17R基因水平,同时选取16例健康人为对照(对照组)结果:AVMC和DCM患者Th1细胞亚群[(10.7±1.4)%、(5.2±1.1)%]、B细胞总数[(21.8±2.1)%、(16.4±1.6)%]及其IL-17RmRNA表达水平(132.4±12、37.5±6.4)较对照组[(3.1±0.8)%,(10.9±1.5)%,16.6±5.7]均有升高,但以AVMC患者更为明显(均P<0.01),且AVMC患者外周血IL-17和Th17细胞亚群也有显著增高[89.2±11.6,(5.5±2.1)%],Th2细胞无明显变化,AHA阳性率为12/13(92.3%);而DCM患者Th2细胞[(6.0±3.2)%]增多超过Th1细胞,IL-17含量和Th17细胞比例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AHA阳性率为10/18(55.6%),表达水平也低于AVMC组。对照组AHA检测均为阴性。结论:Th17细胞可能在AVMC急性炎症和B细胞产生AHA方面均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病毒性心肌炎 TH17细胞 炎症 抗体
原文传递
氯沙坦对肾性高血压左室肥厚大鼠心肌血管紧张素Ⅱ及原癌基因c-jun mRNA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8
11
作者 徐会圃 冯义柏 杜戎 《临床心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223-225,J001,共4页
目的 :研究氯沙坦对肾性高血压心肌肥厚大鼠心肌血管紧张素Ⅱ (AngⅡ )及左室原癌基因c junmRNA表达的影响 ,探讨AngⅡ 1型受体 (AT1R)拮抗剂逆转左室重构的可能机制。方法 :30只 10周龄的Wistar大鼠 ,体重 190~ 2 2 0g,采用两肾一夹... 目的 :研究氯沙坦对肾性高血压心肌肥厚大鼠心肌血管紧张素Ⅱ (AngⅡ )及左室原癌基因c junmRNA表达的影响 ,探讨AngⅡ 1型受体 (AT1R)拮抗剂逆转左室重构的可能机制。方法 :30只 10周龄的Wistar大鼠 ,体重 190~ 2 2 0g,采用两肾一夹制造肾性高血压模型 ,造模成功后随机分为三组 :假手术组、氯沙坦组和非治疗组 ,每组 10只。治疗 8周后 ,处死动物 ,采用原位杂交方法检测左心室原癌基因c junmRNA的表达 ,并用图像分析仪做半定量分析 ,用放射免疫法测定心肌组织AngⅡ的含量。结果 :经过 8周治疗后 ,氯沙坦组高血压心肌肥厚大鼠左心室原癌基因c junmRNA的表达明显低于非治疗组 (P <0 .0 1) ,心肌组织AngⅡ含量也明显低于非治疗组 (P <0 .0 5 )。结论 :AT1R拮抗剂氯沙坦能降低心肌组织的AngⅡ含量及大鼠肥厚左室原癌基因c junmR NA的表达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肾性 氯沙坦 心室肥厚 原癌基因C-JUN 血管紧张素Ⅱ
原文传递
新生大鼠心肌细胞通过STAT和Smads信号交叉对话介导心肌细胞肥大的体外研究 被引量:3
12
作者 郭张强 程翔 +4 位作者 刘英 陈静 王敏 郭和平 廖玉华 《临床心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507-511,共5页
目的:通过研究新生大鼠体外培养的心肌细胞信号转导机制交叉对话,探讨心肌细胞肥大机制。方法:用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和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及其相应的阻断剂Valsartan和Staurosporine刺激体外培养新生大鼠心肌细胞,以蛋白含量、... 目的:通过研究新生大鼠体外培养的心肌细胞信号转导机制交叉对话,探讨心肌细胞肥大机制。方法:用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和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及其相应的阻断剂Valsartan和Staurosporine刺激体外培养新生大鼠心肌细胞,以蛋白含量、搏动频率、细胞表面积等指标评价心肌细胞肥大。RT-PCR检测Smad3mRNA水平。Westernblotting检测磷酸化Stat1/Stat1,磷酸化Stat3/Stat3,Smad2/3。结果:AngⅡ(10-7mol/L)或者TGF-β1(3μg/L)刺激心肌细胞时,蛋白含量、搏动频率、细胞表面积呈现时间依赖方式的增加。与对照组相比,AngⅡ和TGF-β1刺激明显增加Smad3的mRNA水平。AngⅡ和TGF-β1刺激时,磷酸化Stat1/Stat1,磷酸化Stat3/Stat3,Smad2/3的增加可以被相应的阻断剂呈现时间依赖性逆转。结论:AngⅡ和TGF-β1通过Stat1,Stat3,和Samd2/3信号途径介导心肌细胞肥大。心肌细胞的信号转导交叉对话可以为心肌细胞肥大提供有效干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紧张素Ⅱ 信号转导 细胞因子 心肌细胞肥大 SMAD蛋白质类
原文传递
骨髓间质干细胞体外诱导为心肌细胞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4
13
作者 贾敏 曾秋棠 +3 位作者 卢沛奇 王永奎 韩雪飞 魏经汉 《临床心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354-356,共3页
目的:探讨骨髓间质干细胞(MSCs)体外诱导分化为心肌细胞的可行性,为心肌梗死治疗提供理想的细胞材料。方法:分离大鼠下肢骨获取MSCs进行培养;5-氮胞苷(5-aza)诱导24h后继续培养;免疫细胞化学检测细胞对连接蛋白-43和α横纹肌肌动蛋白的... 目的:探讨骨髓间质干细胞(MSCs)体外诱导分化为心肌细胞的可行性,为心肌梗死治疗提供理想的细胞材料。方法:分离大鼠下肢骨获取MSCs进行培养;5-氮胞苷(5-aza)诱导24h后继续培养;免疫细胞化学检测细胞对连接蛋白-43和α横纹肌肌动蛋白的表达;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进一步了解心肌细胞特异性蛋白的表达。结果:MSCs经5-aza诱导后,细胞形态不规则;诱导后3周10μmol/L 5-aza组细胞连接蛋白-43、α横纹肌肌动蛋白表达阳性。RT-PCR显示10μmol/L 5-aza诱导后3周的细胞可表达心肌肌钙蛋白I、α心肌肌动蛋白。结论:MSCs体外经5-aza诱导后可分化为心肌细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间质干细胞 细胞分化 诱导-5氮胞苷 心肌细胞
原文传递
CD5^+B细胞与扩张型心肌病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2
14
作者 袁璟 廖玉华 +3 位作者 张丽华 程翔 王敏 郭和平 《临床心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653-655,共3页
目的:通过对扩张型心肌病(DCM)患者体内CD5+B细胞及其功能的检测,探讨它在DCM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选择DCM患者42例,20例健康者为对照。采用双色流式细胞术检测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中CD5+B细胞(CD19+CD5+)数,ELISA法检测血清抗心肌自... 目的:通过对扩张型心肌病(DCM)患者体内CD5+B细胞及其功能的检测,探讨它在DCM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选择DCM患者42例,20例健康者为对照。采用双色流式细胞术检测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中CD5+B细胞(CD19+CD5+)数,ELISA法检测血清抗心肌自身抗体(AHA)以及体外CD5+B细胞分泌IL-10功能;根据彩色多普勒检测心脏射血分数(EF)。结果:与对照组[(5.39±1.46)%]相比,DCM患者CD5+B细胞均有明显增多,其中AHA阳性者为(13.49±3.15)%,AHA阴性者(14.06±5.23)%,AHA阳性和阴性者CD5+B细胞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对照组AHA检测均为阴性。DCM患者CD5+B细胞的增多与心脏EF值无相关性(r=-0.25,P>0.05),但其分泌IL-10功能与EF值负相关(r=-0.64,P<0.01)。结论:CD5+B细胞不仅参与AHA阳性也参与AHA阴性DCM发病过程;有活性的CD5+B细胞介导DCM心力衰竭的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扩张型心肌病 CD5 B细胞 自身抗体 心力衰竭
原文传递
同种异体骨髓基质细胞心肌移植的研究 被引量:2
15
作者 毛晓波 曾秋棠 +1 位作者 王祥 曹林生 《临床心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2期751-753,共3页
目的 :研究大鼠同种异体骨髓基质细胞 (BMSCs)移植到心肌梗死区后能否存活 ,并进一步增殖、分化以及对宿主心脏的影响。方法 :结扎大鼠冠状动脉左前降支制作急性心肌梗死模型。 4周后 ,取传两代的体外培养的同种异体BMSCs ,注射到大鼠... 目的 :研究大鼠同种异体骨髓基质细胞 (BMSCs)移植到心肌梗死区后能否存活 ,并进一步增殖、分化以及对宿主心脏的影响。方法 :结扎大鼠冠状动脉左前降支制作急性心肌梗死模型。 4周后 ,取传两代的体外培养的同种异体BMSCs ,注射到大鼠心肌梗死区 ,为移植组 ;同时设置注射培养基的对照组。移植 4周后检测受体心脏的血流动力学指标 ,然后取标本 ,检测移植细胞存活、分化和组织的血管新生状况。结果 :移植组大鼠心脏血流动力学指标较对照组明显改善 ;同种异体BMSCs移植入心肌梗死区后能够度过急性炎症期 ,而且不引起明显移植排斥反应 ;位于梗死区的移植细胞主要分化为成纤维细胞 ,部分位于心肌梗死区周围的细胞分化为血管内皮细胞 ,并促进了血管新生 ;移植组心肌梗死区及其周围新生血管数目较对照组明显增加。结论 :同种异体BM SCs移植促进心肌梗死后血管新生、改善心功能 ,是用于心肌移植可供选择的种子细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死 骨髓基质细胞 移植
原文传递
多聚二磷酸腺苷核糖合成酶抑制剂对血管紧张素Ⅱ诱导心脏成纤维细胞基质金属蛋白酶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
16
作者 李小丽 黄恺 +3 位作者 黄丹 杨崇哲 姚兰 廖玉华 《临床心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213-216,共4页
目的:观察多聚二磷酸腺苷核糖合成酶(PARP)抑制剂对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刺激的乳鼠心脏成纤维细胞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和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剂-1(TIMP-1)基因转录的影响。方法:新生SD大鼠心脏成纤维细胞... 目的:观察多聚二磷酸腺苷核糖合成酶(PARP)抑制剂对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刺激的乳鼠心脏成纤维细胞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和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剂-1(TIMP-1)基因转录的影响。方法:新生SD大鼠心脏成纤维细胞原代培养,传代。用PARP抑制剂——3-氨基苯甲酰胺(3-AB)预处理细胞,观察3-AB对AngⅡ诱导心脏成纤维细胞MMP-2、MMP-9及TIMP-1基因表达的影响。结果:AngⅡ刺激心脏成纤维细胞MMP-2、MMP-9及TIMP-1基因表达明显增加,成纤维细胞内PARP活性及PARP1的表达显著增强。使用3-AB抑制PARP1的活性及表达,可以明显降低AngⅡ诱导的心脏成纤维细胞MMP-2、MMP-9及TIMP-1基因表达的增加。结论:PARP在AngⅡ诱导的心脏重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调控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紧张素Ⅱ 多聚ADP核糖合成酶 心脏 成纤维细胞 基质金属蛋白酶
原文传递
肌膜与线粒体ATP敏感性钾离子通道对缺血预适应小鼠心肌保护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4
17
作者 李景东 崔天盆 《临床心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9期532-535,共4页
目的:对比研究心肌肌膜和线粒体ATP敏感性钾通道(KA+TP)在缺血预适应(IP)对小鼠体外心脏缺血/再灌注(I/R)损伤后梗死范围、心律失常和心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改良的Langendorff小鼠心脏灌注系统同步记录C57BL/6小鼠心脏心电图、左心室... 目的:对比研究心肌肌膜和线粒体ATP敏感性钾通道(KA+TP)在缺血预适应(IP)对小鼠体外心脏缺血/再灌注(I/R)损伤后梗死范围、心律失常和心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改良的Langendorff小鼠心脏灌注系统同步记录C57BL/6小鼠心脏心电图、左心室发展压和左心室压发展速率。选用特异性心肌肌膜KA+TP阻断剂HMR109830μmol/L和特异性心肌线粒体KA+TP阻断剂5HD500μmol/L。分对照组、IP组、IP加HMR1098组和IP加5HD组。IP组稳定16min后,行2个循环的IP,缺血2min和再灌注5min;然后缺血20min和再灌注45min,对照组无IP。在45min再灌注结束后,测定心肌梗死范围。结果:与对照组相比,IP组能显著降低心肌梗死范围,分别为(38·1±1·82)%和(29·4±2·71)%(P<0·05),但对心律失常积分和心功能恢复无明显影响。与IP组相比,IP加HMR1098组和IP加5HD组能显著增加心肌梗死范围和降低心功能,心肌梗死范围分别为(45·6±4·7)%和(51·1±5·2)%,但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IP对小鼠体外心脏I/R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心肌肌膜和线粒体KA+TP在IP后I/R损伤过程中均起重要作用。心肌梗死范围可作为IP保护心肌的可靠指标,但要慎重对待心律失常和心功能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预适应 心肌再灌注损伤 ATP敏感性钾离子通道
原文传递
胰岛素在缺血心肌保护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8
作者 谷翔 史春志 冯义柏 《临床心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381-384,共4页
关键词 心肌缺血 胰岛素 极化液
原文传递
2008年心力衰竭临床研究的新动向 被引量:17
19
作者 廖玉华 《临床心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2,共2页
关键词 心力衰竭 新动向
原文传递
流行病学和临床研究中急性冠状动脉心脏病的定义 被引量:2
20
作者 陈健 卢永昕 《临床心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63-64,共2页
关键词 冠状动脉心脏病 急性 流行病学 临床研究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