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妊娠后期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手法复位的护理配合及体会 被引量:3
1
作者 徐颖 程鑫 《当代护士(下旬刊)》 2020年第5期79-80,共2页
总结了妊娠后期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手法复位的护理配合经验,包括手法复位前护理、手法复位的护理配合、手法复位后的护理。针对患者特殊的身体和心理情况,双人护理配合行改良的barbecue复位方法,即270°复位和Epley复位法。认为... 总结了妊娠后期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手法复位的护理配合经验,包括手法复位前护理、手法复位的护理配合、手法复位后的护理。针对患者特殊的身体和心理情况,双人护理配合行改良的barbecue复位方法,即270°复位和Epley复位法。认为妊娠后期BPPV患者在产检正常、护理配合保护得当的情况下也应积极地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眩晕 手法复位 孕妇
下载PDF
内镜经口侧颅底手术的解剖研究与临床应用 被引量:2
2
作者 张焕康 李静 +8 位作者 蒋晓文 李帅 薛凯 孙希才 刘全 顾晔 李万鹏 宋小乐 余洪猛 《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521-527,520,共8页
内镜经口侧颅底手术是内镜经鼻入路和传统颅底外科手术的重要补充,是不断发展与优化的微创入路,对于严格筛选的病例,可获得满意的手术效果。内镜经口侧颅底的手术视角有别于经典的经鼻入路,加之侧颅底结构复杂多变,使内镜经口侧颅底手... 内镜经口侧颅底手术是内镜经鼻入路和传统颅底外科手术的重要补充,是不断发展与优化的微创入路,对于严格筛选的病例,可获得满意的手术效果。内镜经口侧颅底的手术视角有别于经典的经鼻入路,加之侧颅底结构复杂多变,使内镜经口侧颅底手术成为极具挑战性的颅底外科手术。为提高手术疗效,降低手术风险,本文将对内镜经口侧颅底手术涉及的颅底解剖和临床应用进行详细阐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侧颅底 手术风险 经鼻入路 颅底外科手术 临床应用 内镜 微创入路 手术疗效
原文传递
内镜经口入路岩斜区、颈静脉孔区鼻咽癌切除术 被引量:2
3
作者 张焕康 李静 +8 位作者 蒋晓文 李帅 薛凯 孙希才 刘全 顾晔 李万鹏 宋小乐 余洪猛 《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21-27,共7页
目的探索内镜经口入路的解剖要点及其在岩斜区和颈静脉孔区复发性鼻咽癌(nasopharyngeal carcinoma, NPC)手术中的应用。方法使用3个干性头颅骨性标本和5个新鲜冰冻尸头标本, 采用经口入路显露岩斜区和颈静脉孔区, 记录重要解剖标志及... 目的探索内镜经口入路的解剖要点及其在岩斜区和颈静脉孔区复发性鼻咽癌(nasopharyngeal carcinoma, NPC)手术中的应用。方法使用3个干性头颅骨性标本和5个新鲜冰冻尸头标本, 采用经口入路显露岩斜区和颈静脉孔区, 记录重要解剖标志及显露范围, 详细介绍该入路的手术方法和技巧。回顾性分析于2020年6月至2022年4月就诊于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的复发性NPC患者6例, 男女比例1∶1, 年龄42~69岁, 所有患者均使用该入路行岩斜区和颈静脉孔区复发性NPC切除术。采用描述性方法进行分析。结果解剖研究显示, 内镜经口入路在保留翼内肌和翼外肌的基础上, 可显露咽旁段、岩骨段和斜坡旁段颈内动脉, 可处理颈静脉孔区和岩斜区的病变。临床实践显示, 6例患者均成功行内镜经口入路NPC切除术, 术后增强MRI见肿瘤完整切除, 患者无咀嚼功能障碍。结论内镜经口入路用于岩斜区和颈静脉孔区复发性NPC切除术, 具有安全、微创、可靠的特点, 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口 翼突后 复发性鼻咽癌 岩斜区 颈静脉孔区
原文传递
内镜经口入路咽后淋巴结切除术 被引量:10
4
作者 孙希才 薛凯 +7 位作者 刘强 张焕康 刘全 蒋晓文 赵可庆 顾晔 宋小乐 余洪猛 《临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81-86,共6页
目的:探索内镜经口入路咽后淋巴结切除术相关解剖和手术方法。方法:在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解剖实验室对3例(6侧)新鲜冰冻尸头标本进行内镜经口入路咽后间隙解剖学研究,依次显露咽上缩肌、翼内肌、腭帆张肌腱、茎突前间隙脂肪、... 目的:探索内镜经口入路咽后淋巴结切除术相关解剖和手术方法。方法:在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解剖实验室对3例(6侧)新鲜冰冻尸头标本进行内镜经口入路咽后间隙解剖学研究,依次显露咽上缩肌、翼内肌、腭帆张肌腱、茎突前间隙脂肪、腭升动脉及其分支、茎突舌肌、茎突咽肌、茎突舌骨肌、颈外动脉、腭帆提肌、颈动脉鞘、咽升动脉以及头长肌。采用0°Karl Storz鼻内镜对上述解剖结构进行拍照并记录毗邻关系。回顾1例转移性咽后淋巴结病例,详细介绍内镜经口入路咽后淋巴结切除术手术方法和技巧。结果:所有标本均通过内镜经口入路显露咽后间隙及相关解剖结构。茎突舌肌、茎突咽肌和腭帆提肌是定位颈内动脉的标志。咽上缩肌、翼内肌、茎突肌群、头长肌及颈动脉鞘是定位咽后淋巴结的标志。腭升动脉、咽升动脉及颈内动脉是内镜经口入路咽后淋巴结切除术中涉及的主要动脉。结论:内镜经口入路是安全、彻底切除咽后淋巴结的新术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镜 经口入路 咽后淋巴结 咽后间隙 颈内动脉
原文传递
颏下瓣在鼻咽癌手术修复中的应用 被引量:9
5
作者 张焕康 张明 +7 位作者 蒋晓文 薛凯 孙希才 刘全 顾晔 李万鹏 宋小乐 余洪猛 《临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506-509,514,共5页
目的:探索颏下瓣在鼻咽癌手术修复中的解剖要点和手术方法。方法:在5例新鲜冰冻头颅标本上进行颏下瓣的解剖学研究,重点探索颏下瓣转位至鼻颅底区的通道,分析颏下瓣所能覆盖的颅底区域。对4例复发性鼻咽恶性肿瘤患者行鼻咽癌扩大切除术... 目的:探索颏下瓣在鼻咽癌手术修复中的解剖要点和手术方法。方法:在5例新鲜冰冻头颅标本上进行颏下瓣的解剖学研究,重点探索颏下瓣转位至鼻颅底区的通道,分析颏下瓣所能覆盖的颅底区域。对4例复发性鼻咽恶性肿瘤患者行鼻咽癌扩大切除术并采用颏下瓣行鼻咽颅底修复。结果:解剖显示,颏下瓣经过下颌角后内侧-翼内肌后方-咽旁间隙通道可转位入鼻咽颅底,最远端可覆盖至斜坡旁段颈内动脉。临床实践显示,4例患者成功采用颏下瓣修复鼻咽颅底,随访见颏下瓣生长良好。结论:颏下瓣适用于鼻咽癌手术后的鼻咽颅底修复,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颏下瓣 鼻咽肿瘤 修复外科手术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