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55篇文章
< 1 2 2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微创外科技术在胃肠外科中的应用及其局限性
1
作者 龙跃平 韩高雄 《腹部外科》 2008年第1期13-14,共2页
关键词 微创外科技术 胃肠外科 SURGERY 新兴学科
下载PDF
微创手术视频教学体系在胃肠外科中的应用 被引量:8
2
作者 张鹏 陶凯雄 《医学教育研究与实践》 2021年第2期314-318,共5页
根据腹腔镜手术的特点,构建胃肠外科住院医师微创手术视频教学体系,包含腹腔镜基本理论知识模块和腹腔镜手术视频模块。胃肠外科轮转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学员在传统教学模式基础上进行每周两次的手术视频教学。培训结束后,通过双向量... 根据腹腔镜手术的特点,构建胃肠外科住院医师微创手术视频教学体系,包含腹腔镜基本理论知识模块和腹腔镜手术视频模块。胃肠外科轮转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学员在传统教学模式基础上进行每周两次的手术视频教学。培训结束后,通过双向量化评价表反馈视频教学中的薄弱环节并提出改进措施。对比手术视频教学和历年传统教学住培学员教学满意度和考核成绩,结果表明手术视频教学组学生对带教教师技术指导(P=0.021)、教学能力(P<0.001)、责任心(P=0.021)和工作态度(P=0.011)满意度均高于传统教学组;视频教学组考核成绩为(89.7±5.4),传统教学组考核成绩为(83.6±4.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微创手术视频教学体系有利于提升胃肠外科教学质量,改善教学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 规范化培训 视频 双向量化评价表
下载PDF
基于同质医疗模式设置胃肠外科顾问护士的实践 被引量:2
3
作者 熊丹莉 马培芳 李素云 《护理学报》 2015年第11期27-28,共2页
目的探讨在同质医疗模式基础上设置顾问护士的临床实施效果。方法将2013年1—6月住院手术的58例患者设为对照组,按照责任制护理模式由责任护士负责患者的护理。2013年7—12月住院手术的60例患者设为观察组,按照同质医疗模式由顾问医护... 目的探讨在同质医疗模式基础上设置顾问护士的临床实施效果。方法将2013年1—6月住院手术的58例患者设为对照组,按照责任制护理模式由责任护士负责患者的护理。2013年7—12月住院手术的60例患者设为观察组,按照同质医疗模式由顾问医护团队合作负责,以顾问护士为主导的临床护理工作,比较两组患者满意度、医护合作满意度的差异。结果观察组患者满意度、医护合作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胃肠外科设置顾问护士有利于提高患者满意度,建立良好的医护合作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肠外科 同质医疗模式 顾问护士
下载PDF
胃肠外科应用健康教育手册的体会 被引量:5
4
作者 陈晓芳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1年第3期118-119,共2页
健康教育对住院患者来讲,就是宣传、指导、教会患者掌握有关疾病的知识和如何配合治疗、护理及怎样进行自身保健,这是护士职责。只有重视健康教育,运用不同的宣教方式、技巧和语言艺术,反复强化,结合有效的质控,才能达到健康教育的目的。
关键词 健康教育手册 胃肠外科 应用 住院患者 配合治疗 自身保健 护士职责 宣教方式
下载PDF
胃肠外科手术—从开腹到微创 被引量:4
5
作者 王国斌 《腹部外科》 2008年第1期4-4,共1页
关键词 胃肠外科手术 腹腔镜技术 阑尾切除术 胃肠道手术 微创 开腹 直肠肛管手术 功能重建手术
下载PDF
外科治疗克罗恩病合并肠穿孔25例的临床特征解析
6
作者 李小洁 马田田 +3 位作者 姚潇 靳安东 陶凯雄 高金波 《腹部外科》 2024年第4期276-280,295,共6页
目的总结分析克罗恩病(Crohn′s disease,CD)合并肠穿孔的临床特征以及探讨外科治疗的具体疗效。方法纳入从2000年1月至2022年10月于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就诊的CD合并肠穿孔病人25例,对其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回顾病人的... 目的总结分析克罗恩病(Crohn′s disease,CD)合并肠穿孔的临床特征以及探讨外科治疗的具体疗效。方法纳入从2000年1月至2022年10月于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就诊的CD合并肠穿孔病人25例,对其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回顾病人的临床特征、手术治疗情况以及临床随访资料。结果25例合并肠穿孔的CD病人以男性多见(84%),确诊年龄多处于17~40岁之间(80%),穿孔部位以回肠多见(72%),病变性质主要为穿透性病变(80%)。所有病人均采取手术治疗,手术方案以腹腔镜辅助下肠切除为主(52%),多行肠造口(72%);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28%,其中主要以感染性疾病为主。术前术后病人均易发生贫血以及低蛋白血症。至随访截止日期为止,共12例复发(48%),1例死亡。结论CD合并肠穿孔以男性多见,穿孔多发生在回肠,入院后均行急诊手术。及时明确病因,注重围手术期管理,合理选择手术方式,可以减少CD合并肠穿孔病人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复发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克罗恩病 肠穿孔 临床特征 手术 预后
下载PDF
腹腔镜胃肠手术中发生缝针丢失的原因分析及处置
7
作者 李源 杜周元 +1 位作者 陶凯雄 曹阳 《腹部外科》 2024年第6期448-452,共5页
随着多项高级别循证临床研究结果的公布,胃肠道手术进入了微创时代,伴随着各类新术式的开展,腔镜下缝合技术在临床工作中被广泛应用。但在紧张的手术中,缝针丢失时有发生,而腔镜下视野有限,缝针尺寸更小,寻针的难度大。缝针的丢失,不仅... 随着多项高级别循证临床研究结果的公布,胃肠道手术进入了微创时代,伴随着各类新术式的开展,腔镜下缝合技术在临床工作中被广泛应用。但在紧张的手术中,缝针丢失时有发生,而腔镜下视野有限,缝针尺寸更小,寻针的难度大。缝针的丢失,不仅影响手术的质量与效率,还可能导致严重的并发症。腹腔镜手术中缝针丢失重在预防,及早发现并处理尤为关键。此文通过分析2例腹腔镜胃肠手术中缝针丢失案例,总结缝针丢失的危险因素,为减少腹腔镜下缝针丢失这一不良事件的发生,针对性地提供预防措施及处理流程,有助于进一步推动腹腔镜技术在胃肠疾病中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胃肠手术 缝针丢失 预防措施 处理流程
下载PDF
“ChatGPT+”时代普通外科住培教育的探索与思考 被引量:1
8
作者 陈湘 邓然 吴川清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24年第12期162-165,共4页
聊天生成预训练转换器(chat generative pretrained transformer,ChatGPT),自2022年11月30日由Open AI公司发布以来,因其出色的交互性能和广泛的应用潜力,受到了教育学界的广泛关注。普通外科学是一门涉及面广、综合性强的临床学科,要... 聊天生成预训练转换器(chat generative pretrained transformer,ChatGPT),自2022年11月30日由Open AI公司发布以来,因其出色的交互性能和广泛的应用潜力,受到了教育学界的广泛关注。普通外科学是一门涉及面广、综合性强的临床学科,要求普通外科医生掌握复杂的专业理论知识,具备合格的临床实践能力和专业素养。因此,提升普通外科住培教育的质量和效果至关重要。在“ChatGPT+”新兴时代背景下,普通外科住培教育面临着诸多机遇与挑战。探索和实践如何有效地将ChatGPT等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AI)应用于普通外科住培教育,不仅能够提升教育质量和效果,还将为医学教育的未来发展开辟新的路径。面对这一全新的教育环境,医学教育者、教育基地以及住培医生都需要不断学习和适应,共同推动医学教育的创新与进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hatGPT+”时代 普通外科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 教育 人工智能 大型语言模型
下载PDF
医护一体化健康教育模式预防胃肠癌症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效果观察 被引量:38
9
作者 马培芳 李素云 +2 位作者 余盈 邓莉莎 熊丹莉 《护理学报》 2016年第12期70-72,共3页
目的探讨医护一体化健康教育模式预防胃肠癌症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12月住院手术的胃、结肠或直肠癌患者286例为研究对象,1—6月收治的148例患者为对照组,采用常规健康教育模式。7—12月收治的138例患者为... 目的探讨医护一体化健康教育模式预防胃肠癌症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12月住院手术的胃、结肠或直肠癌患者286例为研究对象,1—6月收治的148例患者为对照组,采用常规健康教育模式。7—12月收治的138例患者为观察组,采用医护一体化健康教育模式。比较两组住院期间及出院后2周内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患者掌握下肢深静脉血栓相关知识情况。结果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有9例、1例患者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观察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问卷得分(33.86±4.16)分,对照组(29.38±6.98)分,2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医护一体化健康教育模式在提高患者掌握下肢深静脉血栓相关知识程度、预防胃肠外科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有积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护一体化 健康教育 胃肠恶性肿瘤 深静脉血栓
下载PDF
胃肠道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研究进展 被引量:6
10
作者 曾祥宇 张鹏 +3 位作者 高金波 刘炜圳 帅晓明 陶凯雄 《腹部外科》 2017年第2期146-148,共3页
胃肠道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inflammatory myofibroblastic tumor,IMT)是一种特殊而少见的间叶性肿瘤,发病部位主要位于胃和回盲部,常见于学龄前儿童及青少年,女性多发,临床表现无特异,术前诊断困难,确诊需依据术后病理及免疫组织化学,... 胃肠道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inflammatory myofibroblastic tumor,IMT)是一种特殊而少见的间叶性肿瘤,发病部位主要位于胃和回盲部,常见于学龄前儿童及青少年,女性多发,临床表现无特异,术前诊断困难,确诊需依据术后病理及免疫组织化学,一般预后良好,偶有复发。本文就胃肠道IMT的临床表现、病理检查及免疫组织化学特点、诊断及鉴别诊断、治疗及预后等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 诊断 治疗 预后
下载PDF
不同部位胃肠道间质瘤的预后分析 被引量:4
11
作者 成超 卢晓明 +2 位作者 王国斌 童强 马敬伟 《临床外科杂志》 2010年第10期662-664,共3页
目的探讨不同部位胃肠道间质瘤患者的预后差异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对66例胃肠道间质瘤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Kaplan—Meier法对患者无复发生存率进行比较分析,分别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对影响预后的因素进行评估。结果Kaplan—Meie... 目的探讨不同部位胃肠道间质瘤患者的预后差异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对66例胃肠道间质瘤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Kaplan—Meier法对患者无复发生存率进行比较分析,分别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对影响预后的因素进行评估。结果Kaplan—Meier分析表明十二指肠间质瘤患者术后3年无复发生存率明显低于其他部位间质瘤患者(P=0.002)。单因素分析显示肿瘤大小、原发部位、核分裂数目、临床症状均与患者预后显著相关(P〈0.05);多因素分析表明肿瘤大小、原发部位、核分裂数目为胃肠道间质瘤预后的有效预测指标。结论不同部位胃肠道间质瘤的3年无复发生存率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其中十二指肠间质瘤的预后最差。肿瘤大小、原发部位、核分裂数目是胃肠道间质瘤预后的独立预测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肠道间质瘤 生存分析 预后
下载PDF
2021V1美国国家综合癌症网络胃肠间质瘤诊疗指南更新解读 被引量:3
12
作者 张鹏 曾祥宇 陶凯雄 《临床外科杂志》 2022年第1期13-16,共4页
胃肠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GIST)是胃肠道最常见的间叶源性肿瘤。近20年来,随着对GIST生物学行为认识的不断深入,靶向药物的广泛应用,以及分子病理学、影像学及外科手术等的进步,基于多学科诊疗模式下的GIST全程化管... 胃肠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GIST)是胃肠道最常见的间叶源性肿瘤。近20年来,随着对GIST生物学行为认识的不断深入,靶向药物的广泛应用,以及分子病理学、影像学及外科手术等的进步,基于多学科诊疗模式下的GIST全程化管理显著改善病人预后[1]。美国国家综合癌症网络(National Comprehensive Cancer Network,NCCN)制订的《NCCN肿瘤学临床实践指南》是全球肿瘤临床实践中应用最为广泛的指南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肠间质瘤 美国国家综合癌症网络指南 指南解读
下载PDF
中低位直肠胃肠间质瘤伊马替尼术前治疗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1
13
作者 曾祥宇 王涛 +8 位作者 蒋祈 杜雨强 杨文昶 沈乾 吕剑波 刘炜圳 陶凯雄 王国斌 张鹏 《临床外科杂志》 2023年第3期252-255,共4页
目的探讨伊马替尼术前治疗联合外科手术治疗中低位直肠胃肠间质瘤(GIST)的疗效。方法2005年1月~2021年12月本院收治经术前伊马替尼治疗的原发性中低位直肠GIST病人18例,统计其性别、年龄和首发症状;对术前治疗前后肿瘤直径、肿瘤下缘距... 目的探讨伊马替尼术前治疗联合外科手术治疗中低位直肠胃肠间质瘤(GIST)的疗效。方法2005年1月~2021年12月本院收治经术前伊马替尼治疗的原发性中低位直肠GIST病人18例,统计其性别、年龄和首发症状;对术前治疗前后肿瘤直径、肿瘤下缘距齿状线距离,术前治疗疗效、是否完整切除、是否保肛、术后并发症以及短期和长期预后进行分析。结果6例病人首发症状为便血,4例为腹泻便秘,3例为肛门胀痛,3例为体检发现,2例为下腹部疼痛。术前伊马替尼治疗前、后肿瘤最大径分别为(7.5±2.9)cm和(4.6±2.0)c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肿瘤下缘距齿状线距离术前治疗前、后分别为(3.2±1.5)cm和(4.3±1.5)c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全组病人术前治疗后均达部分缓解,获最大疗效中位时间为6个月(3~10个月)。18例病人均达R0切除,保肛率为83.3%。全组病人无围手术期死亡,术后住院时间为(9.0±2.5)天。术后3例发生并发症,经保守治疗后均好转。18例病人术后均继续行伊马替尼治疗,1年、3年无复发生存率分别为100.0%和87.8%。结论中低位直肠GIST病人行伊马替尼术前治疗耐受良好,利于肿瘤降期,增加完整切除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肠间质瘤 直肠 术前治疗 伊马替尼 完整切除
下载PDF
胃肠间质瘤全程化管理 被引量:3
14
作者 陶凯雄 张鹏 《腹部外科》 2020年第1期9-13,共5页
胃肠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GIST)是胃肠道最常见的间叶源性肿瘤。近20年来,得益于对GIST发病机制认识的深入及靶向药物的广泛应用,GIST病人生存期显著延长。同时GIST诊疗策略日新月异,诊治过程日趋复杂,亟需推广GIST... 胃肠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GIST)是胃肠道最常见的间叶源性肿瘤。近20年来,得益于对GIST发病机制认识的深入及靶向药物的广泛应用,GIST病人生存期显著延长。同时GIST诊疗策略日新月异,诊治过程日趋复杂,亟需推广GIST全程化管理理念,使广大GIST病人充分获益。相信随着GIST全程化管理理念的不断推广,国内GIST病人预后可得到进一步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肠间质瘤 诊断 手术 靶向治疗 随访 疾病管理
下载PDF
消化道恶性肿瘤现代外科治疗的若干问题 被引量:2
15
作者 王国斌 《腹部外科》 2007年第1期4-5,共2页
关键词 消化道恶性肿瘤 现代外科治疗 消化道肿瘤 腹腔镜技术 手术治疗 手术器械
下载PDF
胃肠道肿瘤患者对经自然腔道取标本手术的认知调查
16
作者 曾祥宇 陈鑫 +6 位作者 杜雨强 蒋祈 吕剑波 曾新宇 张鹏 陶凯雄 刘炜圳 《腹腔镜外科杂志》 2023年第6期407-411,共5页
目的:了解胃肠道肿瘤患者对经自然腔道取标本手术(NOSES)的认知现状。方法:向2021年6月至2021年9月接受诊治的胃肠道肿瘤患者发放调查问卷。结果:共回收问卷226份,其中有效问卷209份,问卷有效率为92.5%;男119人,女90人。手术费用在男性... 目的:了解胃肠道肿瘤患者对经自然腔道取标本手术(NOSES)的认知现状。方法:向2021年6月至2021年9月接受诊治的胃肠道肿瘤患者发放调查问卷。结果:共回收问卷226份,其中有效问卷209份,问卷有效率为92.5%;男119人,女90人。手术费用在男性中评分更高[(2.61±0.58)分vs.(2.39±0.59)分,P=0.002],腹壁美容效果[(1.81±0.85)分vs.(2.20±0.88)分,P=0.001]及术后疼痛程度[(2.54±0.55)分vs.(2.94±0.23)分,P<0.001]在女性中评分更高。开放手术、腹腔镜手术及NOSES三种术式的对比评价中,调查对象认为NOSES在并发症风险(P<0.001)、术后完全恢复自理能力所需时间(P<0.001)及术后疼痛程度(P<0.001)方面具有明显优势,但NOSES的手术费用(P<0.001)及对医师的要求(P<0.001)高于开放手术、腹腔镜手术。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性别、学历、居住地、婚姻状况、女性生育意愿及内镜检查史是调查对象选择手术方式的影响因素。手术创伤小(96人,86.5%)、术后恢复期心理压力较小(77人,69.4%)、无切口瘢痕(62人,55.9%)是调查对象选择NOSES的主要原因。当腹腔镜手术与NOSES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相同时,选择NOSES的调查对象更多(126人,60.3%)。结论:在控制成本且安全、有效的前提下,NOSES有望得到患者的广泛认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肠肿瘤 经自然腔道取标本手术 腹腔镜检查 认知 调查和问卷
下载PDF
机器人在腹部外科手术中的初步应用(附16例报告)
17
作者 张鹏 高金波 +5 位作者 夏泽锋 帅晓明 刘兴华 蔡开琳 王国斌 陶凯雄 《腹部外科》 2016年第1期26-28,共3页
目的总结达芬奇机器人系统在腹部外科手术中的初步应用体会。方法回顾分析2015年2月至10月间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胃肠外科行达芬奇机器人系统手术的16例病人资料。结果16例病人中男性7例,女性9例,均顺利完成达芬奇机... 目的总结达芬奇机器人系统在腹部外科手术中的初步应用体会。方法回顾分析2015年2月至10月间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胃肠外科行达芬奇机器人系统手术的16例病人资料。结果16例病人中男性7例,女性9例,均顺利完成达芬奇机器人辅助手术。手术方式为:全胃切除1例,远端胃癌根治术1例,胃局部切除术3例,食管裂孔疝修补加胃底折叠术2例,袖状胃切除术1例,十二指肠肿瘤切除术1例,胆囊切除术2例,胆总管囊肿加胆囊切除并胆肠吻合1例,乙状结肠癌根治术2例,直肠癌根治术2例。本组手术时间90~330min,系统装机时间20~60min。术中出血量为10~120ml,所有病人术中均未输血。胃肠道癌淋巴结检出数25.5枚/例。术后平均胃肠功能恢复时间为2.2d,术后平均住院时间为7.5d。本组病人术后恢复顺利,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达芬奇机器人手术系统在腹部外科手术中安全可行,具有解剖分离精准、创伤小、恢复快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器人手术 普通外科
下载PDF
胃肠道恶性肿瘤病人围手术期静脉血栓栓塞症诊治分析 被引量:6
18
作者 孙雄 毛淦 +8 位作者 沈乾 吕剑波 曾祥宇 李承果 尹玉平 张鹏 王征 高金波 陶凯雄 《腹部外科》 2022年第2期81-85,共5页
目的分析胃肠道恶性肿瘤病人围手术期静脉血栓栓塞症(venous thromboembolism,VTE)特点,为临床防治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1年8月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胃肠道恶性肿瘤手术病人为研究对象,收集其相关临床资料。... 目的分析胃肠道恶性肿瘤病人围手术期静脉血栓栓塞症(venous thromboembolism,VTE)特点,为临床防治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1年8月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胃肠道恶性肿瘤手术病人为研究对象,收集其相关临床资料。所有病人于手术前后行下肢静脉超声检查明确有无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in thrombosis,DVT)。肺血栓栓塞症(pulmonary embolism,PE)病人经肺动脉CT血管造影检查确诊。结果共纳入394例胃肠道恶性肿瘤手术病人,男性271例,女性123例,年龄(59.0±11.3)岁。其中合并有高血压病史者117例、糖尿病36例、冠心病29例。394例病人中胃癌145例,结肠癌129例,直肠癌120例。394例病人中,术后共发现VTE病人129例,发生率为32.7%。127例下肢DVT病人中,117例(92.1%)为无症状性下肢DVT,其中肌间静脉血栓106例(106/127,83.4%)。非DVT组与无症状DVT组比较,年龄、术前D-二聚体、术后第1天D-二聚体、术后住院时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胃肠道恶性肿瘤病人术后下肢DVT发生率较高,绝大多数无明显临床症状;胃肠道恶性肿瘤病人术后常规行下肢静脉超声检查对早期发现下肢DVT有着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肠道恶性肿瘤 静脉血栓栓塞症 术后并发症
下载PDF
中国加速康复外科临床实践指南(2021)(五) 被引量:35
19
作者 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 中华医学会麻醉学分会 +13 位作者 赵玉沛 黄宇光 陈向东 杜晓辉 冯艺 刘骞 律峰 闵苏 孙晶 陶凯雄 王权 杨建军 姚宏伟 张卫 《协和医学杂志》 CSCD 2021年第5期658-665,共8页
结直肠手术加速康复外科(enhanced recovery after surgery,ERAS)在结直肠外科领域的应用最早可追溯到上世纪90年代,来自丹麦哥本哈根的外科团队于1995年报道了ERAS在乙状结肠手术中的应用经验。随后,结直肠外科领域出现了越来越多应用E... 结直肠手术加速康复外科(enhanced recovery after surgery,ERAS)在结直肠外科领域的应用最早可追溯到上世纪90年代,来自丹麦哥本哈根的外科团队于1995年报道了ERAS在乙状结肠手术中的应用经验。随后,结直肠外科领域出现了越来越多应用ERAS的经验报道,但具体措施仍存在一定的差异。近年来,随着对ERAS理念认识的逐步深入以及相关临床研究的规范化开展,使得ERAS在结直肠外科的应用有了较多的高级别循证医学证据。因此,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与中华医学会麻醉学分会在2018版指南的基础上,通过对近年文献的复习总结,结合循证医学证据、临床经验与国情修订本指南,以促进ERAS在我国结直肠外科的规范化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加速康复外科 结直肠手术 临床实践指南
下载PDF
加速康复外科模式下腹腔镜与开腹胃癌根治术的临床效果:基于中国多中心数据分析 被引量:12
20
作者 张越 季刚 +12 位作者 陶凯雄 梁晖 雷三林 钟晓刚 王小忠 俞金龙 陈超 赵景林 郑权 王强 罗喻文 李勇 王俊江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1828-1834,共7页
目的比较加速康复外科(ERAS)模式下腹腔镜与开腹手术的治疗效果。方法对2015年1月~2017年12月国内12家医疗中心1569例接受胃癌根治术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分析,其中接受开腹手术患者共522例,腹腔镜手术患者共1004例,腹腔镜... 目的比较加速康复外科(ERAS)模式下腹腔镜与开腹手术的治疗效果。方法对2015年1月~2017年12月国内12家医疗中心1569例接受胃癌根治术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分析,其中接受开腹手术患者共522例,腹腔镜手术患者共1004例,腹腔镜中转开腹患者共43例。比较腹腔镜组和开腹组患者术中相关指标及术后并发症等情况,主要研究终点是术后短期并发症发生率,次要研究终点是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淋巴结清扫数目、术后首次进食全流时间、首次排气时间、排便时间、下床活动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及出院后30 d内因并发症再入院情况等。结果1569例患者中,男性1037例(66.1%),女性532例(33.9%),发病年龄58.4±11.3岁。近端胃切除术105例(6.7%),远端胃切除术877例(55.9%),全胃切除术587例(37.4%)。患者手术时间274.7±80.7 min,中位出血量为150(20~1300)mL,淋巴结清扫数目29.9±13.5枚。术后首次下床活动时间2.3±1.2 d,首次排气时间3.4±1.6 d,首次排便时间4.8±1.8 d,首次进食全流时间5.5±3.1 d,术后住院时间11.4±5.0 d。术后按Clavien-Dindo分级≥Ⅱ级的并发症发生率为6.5%,术后30 d因并发症再入院率为1.1%。按手术方式分为腹腔镜组及开腹组(腹腔镜中转开腹病例归为开腹手术)。两组患者胃切除范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组淋巴结清扫数目多于开腹组,术中出血量、术后首次下床活动时间、进食全流时间、首次排气时间、排便时间和术后住院时间均少于开腹组(P<0.05);腹腔镜组手术时间长于开腹组(P<0.05);两组术后并发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手术应用于胃癌加速康复外科,相较于开腹手术能缩短术后首次下床活动、排气、排便、进食全流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并可获得同样的肿瘤学根治效果,且不增加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加速康复外科 腹腔镜 并发症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