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二次检索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年份

学科

共找到102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染料木黄酮的免疫调节作用及其在器官移植中的应用 被引量:5
1
作者 朱国超 陈知水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689-691,共3页
关键词 染料木黄酮 免疫抑制 器官移植 植物雌激素
下载PDF
重组人抗HBsAg-Fab阻断肝移植后HBV再感染的体外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潘桃 唐莉 +3 位作者 陈知水 王大为 程敦秀 郭晖 《中国普通外科杂志》 CAS CSCD 2007年第8期758-762,共5页
目的研究重组合成抗乙型肝炎病毒(HBV)表面抗原(HBsAg)的小分子抗体Fab阻断肝移植后乙肝病毒再感染的作用效应。方法通过体外抗原黏附实验,补体毒实验和病毒感染实验,计算抗原黏附率、细胞死亡率和细胞感染率,进行统计分析,研究抗体Fab... 目的研究重组合成抗乙型肝炎病毒(HBV)表面抗原(HBsAg)的小分子抗体Fab阻断肝移植后乙肝病毒再感染的作用效应。方法通过体外抗原黏附实验,补体毒实验和病毒感染实验,计算抗原黏附率、细胞死亡率和细胞感染率,进行统计分析,研究抗体Fab的功能效应。结果在有、无重组抗体存在时,组间的抗原黏附率、细胞死亡率及细胞感染率对比,差异均有显著性(均为P<0.05),实验数据在统计学上有显著差异。结论重组合成抗体Fab能阻断抗原对靶细胞的黏附,能介导补体毒杀伤靶细胞,降低HBV对人原代肝细胞的感染率。基因重组的小分子抗体Fab的体外效应实验为其在体内临床应用打下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移植 肝炎病毒 乙型/免疫学 重组人抗HbsAG-Fab 手术后并发症/预防与控制
下载PDF
CD3/CD46共刺激通路调控同种移植免疫反应的实验研究
3
作者 陈栋 张驰 +7 位作者 张艳 黄亚冰 朱珉 刘斌 陈刚 张伟杰 陈知水 陈实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68-71,共4页
目的:探讨CD3/CD46共刺激通路对同种移植免疫反应的调控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分离转人CD46的C57BL/6小鼠的脾脏淋巴细胞,采用MACS免疫磁珠分选CD4+T细胞,以阴性对照组作为对照,体外检测CD3、ConA、CD3/CD28、CD3/CD46、CD3/CD28/CD46共... 目的:探讨CD3/CD46共刺激通路对同种移植免疫反应的调控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分离转人CD46的C57BL/6小鼠的脾脏淋巴细胞,采用MACS免疫磁珠分选CD4+T细胞,以阴性对照组作为对照,体外检测CD3、ConA、CD3/CD28、CD3/CD46、CD3/CD28/CD46共刺激对CD4+T细胞增殖的作用效果,并检测其细胞上清液中白细胞介素2(IL-2),γ-干扰素(γ-IFN),白细胞介素10(IL-10)和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的水平,并以BALB/c小鼠的脾细胞作为刺激细胞,以转人CD46的C57BL/6小鼠的淋巴细胞作为反应细胞进行同种混合淋巴细胞培养,MMT法检测淋巴细胞增殖活性。结果:与CD3组或阴性对照组相比,ConA、CD3/CD28、CD3/CD46和CD3/CD28/CD46共刺激后,CD4+T细胞均出现显著增殖反应(P<0.05),而且CD3/CD28/CD46共刺激组的增殖活性较CD3/CD28或CD3/CD46共刺激组显著增高(P<0.05)。CD3/CD28共刺激后,IL-2和γ-IFN水平较阴性对照组和CD3组显著升高(P<0.05),CD3/CD46共刺激后,IL-10和TGFβ-水平较阴性对照组、ConA组、CD3组和CD3/CD28共刺激组显著升高(P<0.05)。CD3/CD46共刺激后可以显著地抑制同种混合淋巴细胞的增殖反应(P<0.05)。结论:CD3/CD46共刺激通路可以诱导CD4+T细胞产生IL-10和TGFβ-,抑制同种移植免疫反应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D46 共刺激分子 同种移植
下载PDF
移植病理学在器官移植中的应用
4
作者 郭晖 《实用器官移植电子杂志》 2017年第6期452-452,共1页
1移植病理学定义与基本内容 移植病理学是将病理学的基本知识与方法应用于器官移植医疗与研究的交叉学科。其主要观察与研究移植物中所出现的相关的病理学变化及其发生机制、病理组织学特点,并在此基础上结合临床观察、临床生化以及影... 1移植病理学定义与基本内容 移植病理学是将病理学的基本知识与方法应用于器官移植医疗与研究的交叉学科。其主要观察与研究移植物中所出现的相关的病理学变化及其发生机制、病理组织学特点,并在此基础上结合临床观察、临床生化以及影像学检查相结合,以准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理学变化 器官移植 应用 病理组织学特点 影像学检查 交叉学科 发生机制 临床观察
下载PDF
中国公民逝世后器官捐献肾移植早期移植肾丢失的原因分析 被引量:6
5
作者 王心强 郭艳华 +15 位作者 宫念樵 卢峡 施辉波 朱兰 徐晶 昌盛 杜敦峰 刘斌 蒋继贫 陈刚 林正斌 曾凡军 张伟杰 周平 陈知水 明长生 《临床外科杂志》 2018年第12期903-906,共4页
目的总结公民逝世后器官捐献(DCD)肾移植术后早期移植肾丢失的原因并探讨其预防、诊疗措施。方法施行DCD肾移植病人521例,总结术后3个月内移植肾丢失的原因并探讨其预防、诊疗措施。结果 2013年DCD肾移植丢失率为1. 3%(1/76),2014年早... 目的总结公民逝世后器官捐献(DCD)肾移植术后早期移植肾丢失的原因并探讨其预防、诊疗措施。方法施行DCD肾移植病人521例,总结术后3个月内移植肾丢失的原因并探讨其预防、诊疗措施。结果 2013年DCD肾移植丢失率为1. 3%(1/76),2014年早期移植肾丢失率为7. 8%(12/154),2015年早期移植肾丢失率为4. 1%(12/291)。其中移植肾出血(52. 0%)已成为我中心移植肾早期丢失的主要因素,其次为肺部感染(16. 0%)以及心脑血管意外(12. 0%),而原发性移植肾无功能(PNF)和排斥反应仅各占4. 0%,术后早期移植肾感染是早期移植肾出血的主要因素(61. 5%)。结论感染所致的移植肾血管破裂出血是DCD肾移植早期移植肾丢失的主要原因,术前多次供体采样进行微生物学培养及针对性抗感染治疗,对感染高危受者术后进行强化预防性抗感染治疗,有利于降低早期移植肾丢失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民逝世后器官捐献 肾移植 并发症 供体来源感染
下载PDF
单中心扩展标准的公民逝世后器官捐献肾移植的近期效果观察 被引量:4
6
作者 王心强 郭艳华 +14 位作者 宫念樵 卢峡 朱兰 徐晶 昌盛 杜敦峰 刘斌 蒋继贫 陈刚 林正斌 曾凡军 张伟杰 周平 陈知水 明长生 《临床外科杂志》 2018年第4期292-296,共5页
目的分析扩展标准的公民逝世后器官捐献(ECD)肾移植病人的近期效果。方法ECD肾移植50例,标准的公民逝世后器官捐献(SCD)肾移植140例,比较两组移植肾病人早期恢复情况、术后1年内移植肾功能变化、受者和移植肾存活情况以及排斥反应、感... 目的分析扩展标准的公民逝世后器官捐献(ECD)肾移植病人的近期效果。方法ECD肾移植50例,标准的公民逝世后器官捐献(SCD)肾移植140例,比较两组移植肾病人早期恢复情况、术后1年内移植肾功能变化、受者和移植肾存活情况以及排斥反应、感染和手术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ECD肾移植组病人术后1年的受者和移植肾存活率、总体感染发生率、急性排斥反应发生率与同期SCD组病人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ECD组病人在肾移植术后第1、3、6、12个月血肌酐水平高于SCD组,ECD组肾小球滤过率(eGFR)SC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现行ECD纳入标准下ECD肾移植术后近期效果良好,虽然在移植肾功能(血肌酐水平和eGFR)方面差于SCD肾移植,但在合理选择受者的前提下ECD可作为扩大供体来源的重要途径,其远期效果仍需进步观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扩展标准的公民逝世后器官捐献 肾移植
下载PDF
移植云学院年中集锦
7
作者 石炳毅 张小东 +6 位作者 胡小鹏 陈知水 陈刚 王长希 黄刚 闫天中 武小强 《器官移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735-738,共4页
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携手医邻网共同打造了“移植云学院”,以期加强移植领域学术交流、促进各中心肾移植技术共同提高、培养更多技术过硬的移植科医师。在上半年授课中,各中心讲师从移植后肾小球肾炎复发的最新进展、预致敏受者肾移植的... 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携手医邻网共同打造了“移植云学院”,以期加强移植领域学术交流、促进各中心肾移植技术共同提高、培养更多技术过硬的移植科医师。在上半年授课中,各中心讲师从移植后肾小球肾炎复发的最新进展、预致敏受者肾移植的临床策略、肾移植受者多瘤病毒感染及肾病诊治的误区和对策及活体肾移植供肾质量评估4个议题和与会人员进行了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移植 人类白细胞抗原 抗体介导的排斥反应 肾小球滤过率 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 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 IGA 肾病
下载PDF
703例次移植肾穿刺活组织检查的病理诊断分析
8
作者 涂宇豪 郭志良 +3 位作者 萨如拉 朱兰 郭晖 陈刚 《器官移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799-804,共6页
目的总结移植肾穿刺活组织检查(活检)的并发症发生情况,分析穿刺指征及病理诊断类型。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1日至2022年12月31日644例肾移植受者的703例次超声引导下移植肾穿刺活检的资料,分析穿刺合格率、并发症、指征性活检的穿刺... 目的总结移植肾穿刺活组织检查(活检)的并发症发生情况,分析穿刺指征及病理诊断类型。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1日至2022年12月31日644例肾移植受者的703例次超声引导下移植肾穿刺活检的资料,分析穿刺合格率、并发症、指征性活检的穿刺指征和病理诊断类型。分析监视性活检的应用和病理诊断。结果肾组织穿刺活检合格率为99.9%,穿刺出血并发症包括移植肾周血肿和血尿各1例次。血清肌酐升高(76.8%)和蛋白尿(13.8%)为主要穿刺指征,48例次(6.8%)为评估治疗效果的监视性活检。病理诊断排斥反应共399例次,其中细胞性排斥反应293例次、抗体性排斥反应60例次、混合性排斥反应46例次;原发病复发或新发肾病195例次,主要为IgA肾病144例次和局灶性节段性肾小球硬化42例次;感染相关肾病共57例次,其中BK病毒相关性肾病(BKVAN)56例次;钙调磷酸酶抑制剂(CNI)肾毒性损伤31例次,包括急性CNI肾毒性损伤15例次和慢性CNI肾毒性损伤16例次;其他诊断45例次。结论移植肾穿刺活检的成功率高及安全性好,现阶段细胞性排斥反应仍然是移植肾指征性活检的最主要病理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移植 穿刺 活组织检查 排斥反应 血清肌酐 蛋白尿 排斥反应 感染
下载PDF
中国胰肾联合移植现状 被引量:15
9
作者 明长生 陈孝平 《肝胆胰外科杂志》 CAS 2008年第3期153-155,共3页
由于胰腺外分泌处理和移植胰腺排斥反应难以诊断的特殊性.胰腺移植在大器官移植总数和移植效果上曾远远落后于肾、心脏和肝等器官移植。直至近10余年,随着新型强效免疫抑制剂的临床应用、器官保存技术的改进和移植手术方式的日趋成熟... 由于胰腺外分泌处理和移植胰腺排斥反应难以诊断的特殊性.胰腺移植在大器官移植总数和移植效果上曾远远落后于肾、心脏和肝等器官移植。直至近10余年,随着新型强效免疫抑制剂的临床应用、器官保存技术的改进和移植手术方式的日趋成熟,胰腺移植受者和移植胰腺的存活率均显著提高。胰、肾联合移植已成为治疗l型糖尿病、部分2型糖尿病合并尿毒症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移植 肾移植 适应证 糖尿病肾病
下载PDF
NOD小鼠未成熟树突状细胞体外诱导淋巴细胞生成并扩增调节性T细胞的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李永海 张淦 +4 位作者 李明 陈栋 向莹 郭晖 张伟杰 《器官移植》 CAS 2011年第3期129-134,共6页
目的探索非肥胖糖尿病(non-obese diabetic,NOD)小鼠未成熟树突状细胞(immature dendritic cell,imDC)诱导并扩增调节性T细胞(regulatory Tcells,Treg)的优化方案。方法分离、培养NOD小鼠骨髓来源的imDC和淋巴细胞,并进行混合淋巴细胞培... 目的探索非肥胖糖尿病(non-obese diabetic,NOD)小鼠未成熟树突状细胞(immature dendritic cell,imDC)诱导并扩增调节性T细胞(regulatory Tcells,Treg)的优化方案。方法分离、培养NOD小鼠骨髓来源的imDC和淋巴细胞,并进行混合淋巴细胞培养,分别加入白介素(IL)-2、转化生长因子(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TGF)-β1、抗CD3抗体和抗CD28抗体刺激淋巴细胞增殖、分化。实验分为4组:对照组(淋巴细胞+IL-2)、实验1组(淋巴细胞+imDC+TGF-β1+IL-2)、实验2组(淋巴细胞+imDC+抗CD3抗体+抗CD28抗体+IL-2)、实验3组(淋巴细胞+imDC+抗CD3抗体+抗CD28抗体+TGF-β1+IL-2)。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各组培养3d后淋巴细胞的扩增情况及混合培养6d淋巴细胞中CD4、CD25及Foxp3的表达。结果 imDC和淋巴细胞混合培养3d后,对照组、实验1组、实验2组和实验3组增殖指数分别为(1.04±0.03)%、(1.26±0.02)%、(1.36±0.01)%和(1.55±0.02)%。实验3组的增殖指数较实验1组和实验2组明显升高(均为P<0.01)。混合培养6d后,对照组、实验1组、实验2组和实验3组的CD4+CD25+T淋巴细胞亚群所占比例分别为(2.41±0.02)%、(17.98±1.02)%、(30.67±2.68)%、(42.84±1.41)%,而CD4+CD25+T淋巴细胞中Foxp3+细胞的比例4组分别为(65.55±1.41)%、(86±1.72)%、(70.29±1.39)%、(92.3±1.99)%,实验3组的淋巴细胞CD4+CD25+、Foxp3+的表达水平较实验1组和实验2组明显升高(均为P<0.01)。结论在imDC和淋巴细胞混合培养时加入TGF-β1、抗CD3抗体、抗CD28抗体可明显刺激imDC诱导扩增Treg,是体外诱导扩增Treg的理想方案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未成熟树突状细胞 非肥胖糖尿病 小鼠 转化生长因子-β1 抗CD3抗体 抗CD28抗体 调节性T细胞
下载PDF
抗γc单克隆抗体联合供者特异性输注延长移植物存活 被引量:1
11
作者 向芙莉 陈必成 +3 位作者 袁劲 吴轲 周洁 陈忠华 《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99-201,共3页
目的探讨抗γ公共链单克隆抗体(抗γc单抗)联合供者脾细胞特异性输注(DST)诱导移植物长期存活的可行性及相关机制。方法建立小鼠颈部异位心脏移植模型,组Ⅰ为单纯实施心脏移植组,组Ⅱ于移植前给予DST,组Ⅲ术前予DST联合抗γc单克隆抗体... 目的探讨抗γ公共链单克隆抗体(抗γc单抗)联合供者脾细胞特异性输注(DST)诱导移植物长期存活的可行性及相关机制。方法建立小鼠颈部异位心脏移植模型,组Ⅰ为单纯实施心脏移植组,组Ⅱ于移植前给予DST,组Ⅲ术前予DST联合抗γc单克隆抗体处理,术后观察移植物的存活时间及相关指标。结果组Ⅲ心脏移植物平均存活时间明显长于组Ⅰ及组Ⅱ(P<0.05)。FACS分析显示组Ⅲ受者脾细胞中Tr比例较组Ⅰ及组Ⅱ显著增高(P<0.05),同时脾细胞增殖活性明显减低(P<0.05)。结论抗γ公共链单克隆抗体联合DST通过增加供者体内Tr的比例,减低对同种抗原的应答能力,显著延长同种心脏移植模型中移植物存活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供者特异性输注 抗γ公共链单克隆抗体 心脏移植
下载PDF
9例犬供心超长时间保存后行原位心脏移植体外循环的管理 被引量:1
12
作者 徐利军 林星光 +2 位作者 陈忠华 何文涛 周鸿敏 《心脏杂志》 CAS 2008年第5期559-562,共4页
目的总结9例犬供心超长时间保存后行原位心脏移植的体外循环管理经验。方法供体心脏以冷UW液(3例)或自制保存液(6例)灌注停跳、摘取心脏后保存24h;在全麻下以标准法或双腔静脉法术式行犬原位心脏植入,体外循环均采用浅低温中流量... 目的总结9例犬供心超长时间保存后行原位心脏移植的体外循环管理经验。方法供体心脏以冷UW液(3例)或自制保存液(6例)灌注停跳、摘取心脏后保存24h;在全麻下以标准法或双腔静脉法术式行犬原位心脏植入,体外循环均采用浅低温中流量、中度血液稀释法,以移植心脱离体外循环后,血流动力学稳定(窦性心律、心率≥90次/min、平均动脉压≥90mmHg,1mmHg=0.133kPa)4h为手术成功。结果全组体外循环过程顺利,体外循环总时间(180±30)min,升主动脉阻断时间为(130±20)min,后并行时间(60±10)min,供心热缺血时间0~30s、冷缺血时间(24±0.5)h。主动脉开放后,3例移植心自动复跳,4例移植心电击复跳,移植心复跳受者手术均成功。死亡2例为实验早期手术操作技巧不当所致。结论除良好的供心保护外,良好的体外循环管理亦是犬心脏移植成功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供心保存 原位心脏移植 体外循环
下载PDF
肾移植术后免疫抑制剂的选择 被引量:1
13
作者 陈知水 王海灏 《临床外科杂志》 2007年第2期88-89,共2页
关键词 肾移植 免疫抑制剂 选择
下载PDF
沙利度胺对小鼠皮肤移植的影响
14
作者 曾宁 唐莉 +4 位作者 袁劲 吴柯 周洁 胡涛 陈忠华 《医药导报》 CAS 2006年第8期725-728,共4页
目的观察沙利度胺对小鼠皮肤移植物存活及生长情况的影响,探讨沙利度胺在抗同种异体排斥反应中的作用。方法建立Balb/c小鼠到C57BL/6小鼠的皮肤移植模型,将模型小鼠随机分为3组,每组12只,对照组腹腔注射吐温-80溶液+0.9%氯化钠注射液(1... 目的观察沙利度胺对小鼠皮肤移植物存活及生长情况的影响,探讨沙利度胺在抗同种异体排斥反应中的作用。方法建立Balb/c小鼠到C57BL/6小鼠的皮肤移植模型,将模型小鼠随机分为3组,每组12只,对照组腹腔注射吐温-80溶液+0.9%氯化钠注射液(1∶999),200 mL.kg-1.d-1;环孢素A组腹腔注射环孢素A,10 mg.kg-1.d-1;沙利度胺组腹腔注射沙利度胺,200 mg.kg-1.d-1。分别于实验第7,9,11天取小鼠皮肤移植物进行病理检测,观察各组移植物平均存活时间。结果对照组小鼠移植物平均存活时间为8.2 d,环孢素A组平均为13.5 d,沙利度胺组平均为13.2 d,环孢素A组与沙利度胺组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环孢素A组与沙利度胺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均P>0.05)。第7,9,11天各组移植皮片病理检测结果显示,随着时间的延长,各组均可见移植皮下淋巴细胞浸润,腺体及毛细血管破坏逐渐加重;其中对照组皮下组织破坏严重,沙利度胺组皮下组织破坏明显减轻,环孢素A组皮下组织破坏最轻。结论沙利度胺能延长Balb/c小鼠到C57BL/6小鼠皮肤移植物的存活时间,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利度胺 移植 排斥反应
下载PDF
肾移植术后并发恶性肿瘤患者免疫抑制药方案的选择
15
作者 王海灏 张伟杰 +2 位作者 陈知水 梅齐 马科 《医药导报》 CAS 2009年第3期315-317,共3页
目的评估肾移植术后并发恶性肿瘤患者选择不同免疫抑制药方案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肾移植术后并发恶性肿瘤患者10例,在检查确诊恶性肿瘤后,将其免疫抑制药方案调整成以西罗莫司为基础免疫抑制的方案,观察肿瘤生长、复发情况,监测移植... 目的评估肾移植术后并发恶性肿瘤患者选择不同免疫抑制药方案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肾移植术后并发恶性肿瘤患者10例,在检查确诊恶性肿瘤后,将其免疫抑制药方案调整成以西罗莫司为基础免疫抑制的方案,观察肿瘤生长、复发情况,监测移植肾功能及排斥反应情况。结果所有患者随访至少1 a,其中9例病情稳定,1例患者因肿瘤扩散转移,于调整药物后7个月死亡;1例患者药物转换2个月后出现一次急性排斥反应,激素冲击治疗后恢复。结论对肾移植术后并发恶性肿瘤患者使用以西罗莫司为基础免疫的免疫抑制方案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罗莫司 肾移植 肿瘤 恶性
下载PDF
寻找受体分子研究方法的进展
16
作者 张勇 张君 +5 位作者 雒真龙 姜毅楠 杨超 杜潇潇 陈忠华 周鸿敏 《医学综述》 2015年第10期1745-1748,共4页
配体与受体间的识别及相互作用是分子发挥其功能的重要途径,具有重要的生物学意义。但是,寻找某一分子的受体并不容易,往往成为研究的瓶颈所在。目前寻找及验证某一对配体/受体分子及其对应关系的方法有很多,包括免疫共沉淀、噬菌体展... 配体与受体间的识别及相互作用是分子发挥其功能的重要途径,具有重要的生物学意义。但是,寻找某一分子的受体并不容易,往往成为研究的瓶颈所在。目前寻找及验证某一对配体/受体分子及其对应关系的方法有很多,包括免疫共沉淀、噬菌体展示、酵母双杂交、分子模拟、谷胱甘肽巯基转移酶pull-down、串联亲和纯化等。该文对这些方法的基本原理、简要步骤及优缺点进行综述,为相关研究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共沉淀 噬菌体展示 酵母双杂交 分子模拟 串联亲和纯化
下载PDF
TGF-β1诱导CD4^+CD25^-T细胞分化为CD4^+CD25^+调节性T细胞 被引量:17
17
作者 袁劲 吴轲 +2 位作者 徐逸 曾宁 陈忠华 《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589-592,597,共5页
目的研究TGF-β1诱导CD4+CD25+调节性T细胞分化的能力及其相关机理。方法①利用丝裂霉素处理的Balb/C裸鼠脾细胞(同种抗原)刺激C57BL/6小鼠T细胞,同时给予TGF-β1予以干预(按TGF-β1剂量不同设立4组:对照组,低浓度组,中浓度组和高浓度... 目的研究TGF-β1诱导CD4+CD25+调节性T细胞分化的能力及其相关机理。方法①利用丝裂霉素处理的Balb/C裸鼠脾细胞(同种抗原)刺激C57BL/6小鼠T细胞,同时给予TGF-β1予以干预(按TGF-β1剂量不同设立4组:对照组,低浓度组,中浓度组和高浓度组),共同培养5天后,用流式细胞仪检测CD4+CD25+T细胞比例;同时用RT-PCR检测培养细胞中Foxp3的表达水平。②在第一部分实验基础上,通过MACS分离获取C57BL/6小鼠CD4+CD25-T细胞,用同种抗原刺激后,给予TGF-β1干预,培养5d后分离CD4+CD25+T细胞,利用混合淋巴细胞培养系统检测其抑制淋巴细胞增殖的能力。结果T细胞经同种抗原刺激后,在中、高浓度TGF-β1诱导下CD4+CD25+T细胞比例均明显升高,Foxp3的表达水平也相应增加,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TGF-β1可直接诱导CD4+CD25-T细胞转化为CD4+CD25+T细胞,转化后的CD4+CD25+T细胞可有效抑制淋巴细胞增殖。结论TGF-β1可诱导CD4+CD25-T细胞转化为CD4+CD25+Treg,促进其表达Foxp3,并能够抑制淋巴细胞增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GF-Β1 FOXP3 调节性T细胞
下载PDF
2003年美国器官移植学会年会学术报道 被引量:5
18
作者 昌盛 杜敦峰 +5 位作者 周鸿敏 陈必成 张鑫 周洁 袁劲 陈忠华 《中华器官移植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23-124,共2页
关键词 2003年美国器官移植学会年会 器官移植 活体供者 非定向捐赠 有偿捐赠 免疫抑制剂
原文传递
凋亡抑制蛋白survivin在活化T细胞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被引量:3
19
作者 陈必成 唐莉 +4 位作者 张鑫 郭晖 昌盛 杜敦峰 陈忠华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47-150,共4页
目的: 探讨survivin在活化T细胞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 经丝裂原与同种抗原刺激激活T细胞, 免疫细胞化学染色后观察survivin和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的表达.用流式细胞术检测CD3、 CD25、 Survivin的表达及细胞凋亡.给BALB/c裸鼠输注C57B... 目的: 探讨survivin在活化T细胞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 经丝裂原与同种抗原刺激激活T细胞, 免疫细胞化学染色后观察survivin和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的表达.用流式细胞术检测CD3、 CD25、 Survivin的表达及细胞凋亡.给BALB/c裸鼠输注C57BL/6小鼠脾细胞后第4~7天, 观察肝脏内T细胞浸润和survivin的表达.结果: ConA刺激后培养的脾细胞可表达survivin(表达不局限于G2/M期).survivin+细胞为T细胞, T淋巴母细胞可同时表达CD25和survivin.survivin+细胞中仅部分细胞表达CD25.ConA刺激淋巴细胞后第6天, 凋亡细胞的百分率明显增加(22.90% vs 5.23% P<0.001).于BALB/c裸鼠输注C57BL/6小鼠的脾细胞后, 于第4~7天,在BALB/c裸鼠肝脏中可观察到T细胞浸润并表达Survivin.结论: T细胞激活后可表达survivin, 故可作为活化T细胞的标志.T细胞持续表达survivin, 需要在体内与抗原持续接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细胞 SURVIVIN CD25
下载PDF
老年公民逝世后器官捐献肝移植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2
20
作者 陈栋 魏来 +6 位作者 蒋继贫 刘斌 张波 冯锦城 李军 曾凡军 陈知水 《中华消化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466-470,共5页
目的探讨老年公民逝世后器官捐献肝移植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方法。收集2011年1月至2015年12月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收治的146例行公民逝世后器官捐献肝移植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供者年龄,将46例接受年... 目的探讨老年公民逝世后器官捐献肝移植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方法。收集2011年1月至2015年12月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收治的146例行公民逝世后器官捐献肝移植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供者年龄,将46例接受年龄≥60岁供者供肝的肝移植受者设为供者年龄≥60岁组,100例接受年龄〈60岁供者供肝的肝移植受者设为供者年龄〈60岁组。观察指标包括:(1)术后原发性移植肝无功能(PNF)和移植肝功能恢复不良(IPF)的发生情况。(2)术后1月内肝功能恢复情况。(3)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包括术后出血再手术、急性排斥反应、肝动脉血栓形成、门静脉血栓形成、胆道并发症、神经系统并发症、细菌性感染、巨细胞病毒感染和钙调磷酸酶抑制剂类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情况。(4)肝移植受者术后生存率。采用门诊定期复查随访,随访内容包括实验室检查指标、肝移植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和患者术后生存情况。随访时间截至2016年1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x^-±s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独立t检验。偏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M(Qn)表示,采用Mann-Whitney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检验。结果(1)术后PNF和IPF的发生情况:供者年龄≥60岁组肝移植受者中2例发生PNF,供者年龄〈60岁组中1例发生PNF,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754,P〉0.05);供者年龄≥60岁组肝移植受者中8例发生IPF,供者年龄〈60岁组6例发生IPF,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716,P〈0.05)。(2)术后1个月内肝功能恢复情况:术后1周内,供者年龄≥60岁组肝移植受者ALT水平为(251±45)U/L,供者年龄〈60岁组肝移植受者ALT水平为(56±38)U/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6.980,P〈0.05)。术后14d内,供者年龄≥60岁组肝移植受者血清TBil水平为(48±12)μmol/L,供者年龄〈60岁组血清TBil水平为(13±6)μmol/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2.790,P〈0.05)。(3)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供者年龄≥60岁组肝移植受者发生术后出血再手术、急性排斥反应、肝动脉血栓形成、门静脉血栓形成、胆道并发症、神经系统并发症、细菌性感染、巨细胞病毒感染例数为0、3、0、1、4、3、7、1例,供者年龄〈60岁组发生例数为2、6、1、2、7、6、16、3例,上述指标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0.933,0.000,0.463,0.001,0.130,0.000,0.015,0.081,P〉0.05)。供者年龄≥60岁组钙调磷酸酶抑制剂类药物不良反应发生例数为9例,供者年龄〈60岁组为6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904,P〈0.05)。(4)肝移植受者术后生存率:供者年龄≥60岁组肝移植受者术后1月生存率为91.30%(42/46),供者年龄〈60岁组肝移植受者术后1月生存率为99.00%(99/1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642,P〈0.05)。但供者年龄≥60岁组肝移植受者术后1年生存率为89.13%(41/46),供者年龄〈60岁组为95.00%(95/100),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701,P〉0.05)。结论严格选择年龄〉60岁的老年供肝应用于肝移植,可以取得良好的移植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脏疾病 老年供肝 公民逝世后器官捐献 肝移植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