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64排CT的综合运用对诊断结节性甲状腺肿价值探讨 被引量:4
1
作者 肖继伟 王晓燕 胡道予 《江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4年第1期89-94,共6页
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扫描技术的综合运用对结节性甲状腺肿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方面的价值。方法:选择41例经过病理证实的结节性甲状腺肿,甲状腺肿瘤及其他结节性甲状腺疾病若干,全部行64排螺旋CT平扫及动态增强扫描加后续重建,观察病灶的... 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扫描技术的综合运用对结节性甲状腺肿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方面的价值。方法:选择41例经过病理证实的结节性甲状腺肿,甲状腺肿瘤及其他结节性甲状腺疾病若干,全部行64排螺旋CT平扫及动态增强扫描加后续重建,观察病灶的大小、形态、密度、边缘、强化特点及有无侵犯和转移等,总结和归纳病灶的影像学表象及特征。结果:结节性甲状腺肿、甲状腺肿瘤及其他结节性甲状腺疾病在CT影像上的表现可能少部分有所重叠,但大多数趋于不同,且有一定规律可循。结论:基于64排CT扫描技术的综合运用可在很大程度上掌握结节性甲状腺肿及相似疾病的表象及特征,对结节性甲状腺肿诊断及鉴别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64排CT 综合运用 结节性甲状腺肿 诊断
下载PDF
曲唑酮治疗心理性勃起功能障碍的功能磁共振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杨波 黎桂平 +7 位作者 张金山 周义成 马林 朱文珍 王涛 夏黎明 刘继红 王承缘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653-656,共4页
目的用功能磁共振技术结合药物磁共振技术研究正常男性和心理性勃起功能障碍患者中枢神经系统激活的差异,探讨曲唑酮治疗心理性勃起功能障碍的可能机制。方法A组为30例健康成年男性志愿者,均为右利手;30例心理性勃起功能障碍患者单盲、... 目的用功能磁共振技术结合药物磁共振技术研究正常男性和心理性勃起功能障碍患者中枢神经系统激活的差异,探讨曲唑酮治疗心理性勃起功能障碍的可能机制。方法A组为30例健康成年男性志愿者,均为右利手;30例心理性勃起功能障碍患者单盲、随机分为B组(用曲唑酮治疗7周)和C组(用安慰剂治疗7周),每组15个患者,所有患者人均为右利手。A组仅进行一次功能磁共振检查;B组和C组在治疗前后均进行功能磁共振检查,治疗前B组和C组不服用任何药物;治疗后B组患者在磁共振扫描前60分钟服用曲唑酮100mg;C组服用安慰剂100mg。所有参与者均用色情录像和非色情录像刺激,用GE1.5TMR扫描系统进行血氧水平依赖的功能磁共振扫描。结果在色情录像的刺激下,与正常男性相比,心理性勃起功能障碍(ED)患者(B组+C组)双侧前扣带回激活范围明显增大(t=6.715,P<0.001),两者存在显著性差异。B组经曲唑酮治疗后,在曲唑酮的干预下,心理性ED患者的双侧前扣带回激活被抑制与正常人接近,而双侧海马激活范围较前增大,双侧脑岛的激活被抑制;B组病人治疗前后前扣带回激活体积存在显著性差异(t=1.930,P<0.05);双侧海马激活较前明显,前后激活体积存在显著性差异(左侧:t=3.790,P<0.001;右侧:t=4.203,P<0.001);脑岛的激活被抑制。C组病人治疗前后在安慰剂的干预下,脑激活图前后无明显改变。结论心理性ED患者在中枢神经系统可能存在潜在的病因;脑岛、前扣带回、海马可能富含5-HT受体;曲唑酮对心理性ED的治疗可能在于调节了脑岛、前扣带回、海马的神经元生物活性;曲唑酮对不同亚型的5-HT受体的调节具有多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曲唑酮 磁共振成像 阴茎勃起 勃起障碍
下载PDF
巨大食管下段憩室一例 被引量:2
3
作者 熊颖 刘贤富 《放射学实践》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1334-1334,共1页
关键词 食管下段憩室 电子胃镜检查 CT检查 黏膜充血 软组织块影 病例资料 进食梗阻 肝肾功能
下载PDF
一种特殊的肝动脉变异类型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4
4
作者 陈孝平 陈知水 +2 位作者 肖厚恺 汤浩 胡道予 《中华普通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582-584,共3页
目的探讨肝右动脉发白胃十二指肠动脉的特点,避免手术误伤。方法选择行64排增强cT检查的70例患者,观察其肝动脉变异情况,进一步研究肝右动脉发自胃十二指肠动脉的病例中变异肝有动脉与十二指肠、胆总管、门静脉的关系。结果正常型肝... 目的探讨肝右动脉发白胃十二指肠动脉的特点,避免手术误伤。方法选择行64排增强cT检查的70例患者,观察其肝动脉变异情况,进一步研究肝右动脉发自胃十二指肠动脉的病例中变异肝有动脉与十二指肠、胆总管、门静脉的关系。结果正常型肝动脉病例为40例(57.1%),非经典分型的有8例(11.4%),其中6例(8.6%)为肝右动脉发自胃十二指肠动脉(5例为替代肝右动脉,1例为副肝右动脉)。肝有动脉发自胃十二指肠动脉这一变异类型的解剖特点主要为:随着肝右动脉从胃十二指肠动脉的发出点由近及远,其行程由接近正常逐渐向接近于肝有动脉发自肠系膜上动脉的行程转变。结论肝右动脉发自胃十二指肠动脉的肝动脉变异类型并不少见。该变异类型与胆道血供密切相关;术前准确评估这一变异可避免意外血管损伤及胆道并发症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动脉 血管畸形 胆道血供
原文传递
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的诊断和外科治疗 被引量:3
5
作者 殷涛 王春友 +6 位作者 熊炯炘 吴河水 陶京 周峰 陈艳 杨智勇 杨明 《中华肝胆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888-890,共3页
目的探讨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SPT)的诊断和外科治疗方法。方法回顾分析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胰腺外科中心自2003年至2007年收治的21例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病人的临床、影像、手术以及随访资料。结果21例确诊为胰腺实性... 目的探讨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SPT)的诊断和外科治疗方法。方法回顾分析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胰腺外科中心自2003年至2007年收治的21例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病人的临床、影像、手术以及随访资料。结果21例确诊为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的病人中,女18例,男3例,平均年龄33岁。病人的临床资料、影像学检查、术中探查对SPT的诊断及手术方式的选择具有较大的价值;其中行保留十二指肠的胰头切除术7例,3例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其中2例因肿块侵犯血管行胰十二指肠切除联合血管切除及重建术,4例行胰腺节段切除术,5例行保留脾脏的胰体尾部分切除术,2例行胰尾切除联合脾脏切除,1例因肿瘤侵犯周围组织行胰体尾切除、脾脏切除术、左肾上腺部分切除术。术后病理学检查均证实为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随访结果显示所有病例均存活。结论对SPT的诊断要充分重视病人的临床资料、影像学检查以及术中探查的结果,进而采用积极、恰当的手术切除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肿瘤 诊断 外科治疗
原文传递
肝静脉交通支在肝移植治疗布加综合征中的作用 被引量:4
6
作者 王少发 陈知水 +13 位作者 陈栋 魏来 蒋继贫 罗鸿昌 李开艳 陈根 汤浩 李震 夏黎明 胡道予 董汉华 张万广 张必翔 陈孝平 《中华器官移植杂志》 CAS CSCD 2017年第9期559-563,共5页
目的布加综合征容易误诊,探讨布加综合征的诊断和肝移植治疗方式。方法回顾分析2例布加综合征患者行肝移植的临床资料,术前误诊和诊断正确各1例。结果均为肝硬化失代偿期、Child分级C级患者。病例1诊断为肝癌复发,肝硬化病因未明,... 目的布加综合征容易误诊,探讨布加综合征的诊断和肝移植治疗方式。方法回顾分析2例布加综合征患者行肝移植的临床资料,术前误诊和诊断正确各1例。结果均为肝硬化失代偿期、Child分级C级患者。病例1诊断为肝癌复发,肝硬化病因未明,后检测血吸虫抗体阳性。行背驮式肝移植后患者出现下半身肿胀,详细回顾术前影像学资料发现肝内存在肝静脉交通支,确诊术前实际为布加综合征肝静脉和肝上段下腔静脉病变型,经保守治疗后好转,长期效果不佳。吸取病例1的教训,病例2经影像学检查也发现了肝静脉交通支,诊断为布加综合征肝静脉和肝段下腔静脉病变型。行原位肝移植切除全肝和肝段下腔静脉,无并发症顺利出院,随访7个月正常。结论不明原因的终末期肝病患者,需考虑布加综合征的可能;薄层多层螺旋CT或磁共振检查显示的肝静脉之间的交通支是确诊布加综合征的特征性征象,同时显示的肝静脉或下腔静脉病变决定了不同的肝移植手术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布加综合征 肝静脉 侧枝循环 肝移植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磁共振成像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