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磷酸二酯酶抑制剂米力农的合成和结构鉴定 被引量:9
1
作者 刘启明 苏玉永 +1 位作者 陈邦银 张汉萍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74-75,共2页
 目的 设计合成磷酸二酯酶抑制剂米力农, 鉴定结构。方法 运用乙酰化反应、缩合反应和环化反应合成米力农, 高效液相色谱法 (HPLC) 测定纯度, 通过元素分析和UV、IR、1H NMR、13C- NMR、MS鉴定结构。结果 制得了米力农, 纯度≥99. 5...  目的 设计合成磷酸二酯酶抑制剂米力农, 鉴定结构。方法 运用乙酰化反应、缩合反应和环化反应合成米力农, 高效液相色谱法 (HPLC) 测定纯度, 通过元素分析和UV、IR、1H NMR、13C- NMR、MS鉴定结构。结果 制得了米力农, 纯度≥99. 50%, 确证了结构。结论 所用合成工艺合理可行, 条件温和, 操作简便, 收率优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米力农 磷酸二酯酶抑制剂 结构鉴定 HPLC 高效液相色谱法 NMR MS 合成 纯度 收率
下载PDF
一氧化氮供体型阿司匹林和水杨酸甲酯的合成及其生物活性测定 被引量:5
2
作者 项光亚 周军 +2 位作者 陈述增 吴俊 罗智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23-26,共4页
目的合成一氧化氮(NO)供体型阿司匹林和水杨酸甲酯,并检测其体外释放NO的能力和抗炎活性。方法通过酯键和醚键将阿司匹林和水杨酸甲酯分别与NO供体结构偶联,利用Griess试剂检测其释放NO的活性,并用二甲苯致小鼠耳肿胀模型初步研究其抗... 目的合成一氧化氮(NO)供体型阿司匹林和水杨酸甲酯,并检测其体外释放NO的能力和抗炎活性。方法通过酯键和醚键将阿司匹林和水杨酸甲酯分别与NO供体结构偶联,利用Griess试剂检测其释放NO的活性,并用二甲苯致小鼠耳肿胀模型初步研究其抗炎活性。结果合成了6种化合物,其中4种在体外具有良好的NO释放能力,6种化合物均保持有抗炎活性。结论所有化合物的结构均经MS1、H-NMR确证,呋咱环型化合物体外能有效释放NO,NO供体结构的引入对其母体化合物的抗炎活性影响甚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司匹林 水杨酸甲酯 一氧化氮供体 抗炎活性
下载PDF
叶酸-PGA偶联酶的制备及体外催化活性动力学性质 被引量:1
3
作者 张奇 龙娜 +1 位作者 项光亚 吴继洲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547-549,共3页
目的制备叶酸与青霉素酰化酶G(PGA)偶联酶并测定其体外催化活性动力学性质,为叶酸导向酶催化前体药物的肿瘤治疗(FDEPT)奠定基础.方法通过双功能偶联剂1-乙基-3-(3-二甲氨基丙基)碳二亚胺(EDC)将叶酸与PGA偶联,产物经Sephadex G-25纯化... 目的制备叶酸与青霉素酰化酶G(PGA)偶联酶并测定其体外催化活性动力学性质,为叶酸导向酶催化前体药物的肿瘤治疗(FDEPT)奠定基础.方法通过双功能偶联剂1-乙基-3-(3-二甲氨基丙基)碳二亚胺(EDC)将叶酸与PGA偶联,产物经Sephadex G-25纯化.根据叶酸在363 nm处的摩尔吸收系数计算偶联比.以PDAB法测定偶联酶的催化活性.结果偶联酶的偶联比为3~4;比活约为29.8 U/mg;偶联酶和原酶作用的最适pH均为8.0,最适温度为55 ℃,偶联酶和原酶在pH 5~8的范围内都较稳定,Km和Vmax值分别为4.92 μmol/ml,3.28 U/ml 和4.71 μmol/ml,3.37 U/ml.结论叶酸与PGA偶联不会导致PGA催化活性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叶酸 青霉素酰化酶 动力学性质
下载PDF
酶法水解在消旋体拆分中的应用
4
作者 谢娜 罗智 +1 位作者 项光亚 林菊生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289-290,共2页
目的 用特定的酶的不对称水解作用制备洛尔类 β 受体阻滞剂合成的重要中间体原料—S (- ) 2 ,3 二溴丙醇醋酸酯。方法 采用生物有机合成方法 ,应用手性试剂胰酶 ,对消旋体 (± ) 2 ,3 二溴丙醇醋酸酯进行拆分。结果 水解得到... 目的 用特定的酶的不对称水解作用制备洛尔类 β 受体阻滞剂合成的重要中间体原料—S (- ) 2 ,3 二溴丙醇醋酸酯。方法 采用生物有机合成方法 ,应用手性试剂胰酶 ,对消旋体 (± ) 2 ,3 二溴丙醇醋酸酯进行拆分。结果 水解得到了S (- ) 2 ,3 二溴丙醇醋酸酯。结论 酶法水解用于消旋体的拆分为制备洛尔类 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洛尔类β-受体阻滞剂 中间体 消旋体 酶法水解
下载PDF
多聚乙二醇化蒜酶的特性研究
5
作者 戴华成 梁小勇 +3 位作者 李仁利 石朝周 袁静 孙明辉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24-26,共3页
采用酶活性测定及双扩散法研究了蒜酶及修饰度为 5 3%的多聚乙二醇 (PEG)化蒜酶的某些理化性质、抗原性和免疫原性及在体外和小鼠体内的活性半衰期。结果显示 :在 75 %的乙醇中 ,蒜酶完全失活 ,而 PEG化蒜酶仍保持了 5 0 %的活性。蒜酶... 采用酶活性测定及双扩散法研究了蒜酶及修饰度为 5 3%的多聚乙二醇 (PEG)化蒜酶的某些理化性质、抗原性和免疫原性及在体外和小鼠体内的活性半衰期。结果显示 :在 75 %的乙醇中 ,蒜酶完全失活 ,而 PEG化蒜酶仍保持了 5 0 %的活性。蒜酶和 PEG化蒜酶最适温度均为 40℃。与蒜酶相比 ,PEG化蒜酶在更宽的 p H范围内具有催化活性 ,蒜酶的最适 p H为 7,而 PEG化蒜酶在 p H为 6~ 7范围内均具有最强的催化活性。蒜酶与其抗血清形成明显沉淀线 ,而PEG化蒜酶既不与蒜酶的抗血清也不与自身的抗血清形成沉淀。在血清中 PEG化蒜酶的半衰期为 90 h,是蒜酶的 45倍。PEG化蒜酶的小鼠体内半衰期达 2 .5 8d,而蒜酶在小鼠体内 30 min后 ,已测不出催化活性。多次应用 PEG化蒜酶的小鼠体内 ,相邻两次应用的 PEG化蒜酶半衰期无显著性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蒜酶 多聚乙二醇化蒜酶 酶活性 双扩散法 理化性质 抗原性 免疫原性 活性半衰期
下载PDF
整合素α_vβ_3受体拮抗剂药效团模型的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程刚英 倪广慧 姜凤超 《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379-385,共7页
为构建可靠的整合素αvβ3受体选择性拮抗剂的药效团模型并根据模型设计小分子活性化合物,选择对αvβ3受体具有较高抑制活性(IC50<110nmol·L-1)的4个类型(分别以酰胺、哌嗪、哌啶、γ-戊内酰胺为中间连接基)的30个化合物为训练... 为构建可靠的整合素αvβ3受体选择性拮抗剂的药效团模型并根据模型设计小分子活性化合物,选择对αvβ3受体具有较高抑制活性(IC50<110nmol·L-1)的4个类型(分别以酰胺、哌嗪、哌啶、γ-戊内酰胺为中间连接基)的30个化合物为训练集,利用Catalyst软件构建整合素αvβ3受体选择性拮抗剂药效团模型,并在数据库中寻找具有活性的母体结构,对母体结构进行修饰和改造及类药性分析得到先导化合物。得到的药效团模型相关系数好、预测能力高,可较准确的预测相关化合物的活性。优化模型含1个芳环中心(RA)、1个可阴离子化部位(NI)和2个疏水作用基(HP),其相关系数与权重值分别为:RMS=0.73,Correl=0.90,Weight=1.17,Config=14.00。所设计的目标化合物预测活性强且结构简单,易于合成,噻唑类为未见报道的一类母体结构化合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物化学 药效团 整合素ΑVΒ3 拮抗剂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