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3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基因多态性与预后的相关性 被引量:12
1
作者 高列花 郑芳 +1 位作者 汪俊群 曾晓云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0期63-67,共5页
目的探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患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基因多态性与预后的关系。方法选择2011年9月-2014年5月该院收治的290例AIS患者为研究组,同期在该院体检的健康者200例为对照组,抽取各组受试者静脉血5 ml,提取基因组DNA,应... 目的探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患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基因多态性与预后的关系。方法选择2011年9月-2014年5月该院收治的290例AIS患者为研究组,同期在该院体检的健康者200例为对照组,抽取各组受试者静脉血5 ml,提取基因组DNA,应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和连接酶检测反应(LDR)检测BDNF基因G196A位点多态性,计算研究组与对照组基因频率,并分析基因型与预后的关系。结果研究组与对照组性别构成、年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G/G型、G/A型、A/A型基因频率分别为21.0%、50.0%和29.0%,对照组分别为28.5%、56.0%和15.5%,研究组A/A型基因频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A基因频率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按照改良Rankin量表评分,研究组预后良好182例,预后差108例;其中BDNF基因G196A位点中A/A基因型携带者预后不良发生率显著升高(P<0.05)。结论 BDNF基因G196A位点中A/A基因型能够增加汉族人群AIS的易感性,携带A/A基因型的AIS患者预后更差,提示A等位基因可以作为AIS预后不良的生物学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基因多态性 等位基因 预后
下载PDF
铁蛋白、线粒体铁蛋白与神经变性疾病的关系 被引量:4
2
作者 胡小辉 杨彦 姚长江 《临床神经病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473-475,共3页
铁蛋白( Ft)是调控铁代谢的关键蛋白,是反映铁储量的临床标志,由重链( FTH)和轻链( FTL)组成,FTH含有亚铁氧化酶活性,FTL亚基主要携带铁离子[1]。线粒体铁蛋白( Ft-Mt)是与FTH高度同源的位于线粒体内的铁蛋白。近年来研究... 铁蛋白( Ft)是调控铁代谢的关键蛋白,是反映铁储量的临床标志,由重链( FTH)和轻链( FTL)组成,FTH含有亚铁氧化酶活性,FTL亚基主要携带铁离子[1]。线粒体铁蛋白( Ft-Mt)是与FTH高度同源的位于线粒体内的铁蛋白。近年来研究[2]发现Ft和/或FtMt在神经变性疾病的病理机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为明确神经变性疾病与Ft和/或FtMt的关系,我们对此做了总结,以期在神经变性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方面提供新的指导意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线粒体铁蛋白 神经变性疾病 关键蛋白 线粒体内 病理机制 铁代谢 酶活性 铁离子
下载PDF
早期康复训练并用通心络胶囊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及血液流变学的影响 被引量:7
3
作者 魏守蓉 李哈妮 《中国临床康复》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162-162,共1页
目的观察通心络胶囊配合早期康复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和对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的改善作用。方法将6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及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仅进行神经内科常规治疗及康复治疗;治疗组在神经内科常规治疗的同时加用... 目的观察通心络胶囊配合早期康复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和对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的改善作用。方法将6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及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仅进行神经内科常规治疗及康复治疗;治疗组在神经内科常规治疗的同时加用通心络胶囊及早期康复治疗,均观察30d,评价其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疗效及血液流变学的变化。结果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治疗组治疗后为(4.98±3.39)分,明显低于治疗前(16.78±8.64)分(P<0.01)和对照组治疗后(9.76±4.81)分(P<0.01)。治疗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7%,70%,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通心络胶囊配合早期康复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显著,副作用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通心络胶囊 对照组 治疗组 早期康复治疗 急性脑梗死患者 血液流变学 常规治疗 目的观 结论 显著性
下载PDF
神经铁蛋白病的研究进展
4
作者 胡小辉 杨彦 龚道恺 《临床神经病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227-229,共3页
神经铁蛋白病是一种由铁蛋白轻链基因突变所导致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具有潜在的可治疗性成人起病的锥体外系运动障碍性疾病。铁蛋白轻链基因突变后导致铁蛋白结构和功能的紊乱,引起CNS铁和铁蛋白蓄积,该基因突变是铁储存紊乱和神经变... 神经铁蛋白病是一种由铁蛋白轻链基因突变所导致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具有潜在的可治疗性成人起病的锥体外系运动障碍性疾病。铁蛋白轻链基因突变后导致铁蛋白结构和功能的紊乱,引起CNS铁和铁蛋白蓄积,该基因突变是铁储存紊乱和神经变性疾病的直接联系[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因突变 运动障碍性疾病 苍白球 锥体外系 轻链 性具 壳核 黑质 小脑皮质 尾状核头
下载PDF
GDNF及dbcAMP对神经干细胞诱导分化为多巴胺能神经元作用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4
5
作者 陈立 杜娟 +1 位作者 陈丽 吕晓红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580-584,共5页
目的 利用GDNF及dbcAMP对大鼠胚胎神经干细胞进行定向分化,从而获得相当数量的多巴胺能细胞,为下一步的细胞移植打下基础。方法 分离培养孕14~16 d Wistar大鼠大脑神经干细胞,通过传代培养来检测其自我更新能力,并对其进行Nestin及Brdu... 目的 利用GDNF及dbcAMP对大鼠胚胎神经干细胞进行定向分化,从而获得相当数量的多巴胺能细胞,为下一步的细胞移植打下基础。方法 分离培养孕14~16 d Wistar大鼠大脑神经干细胞,通过传代培养来检测其自我更新能力,并对其进行Nestin及Brdu蛋白鉴定,利用GDNF及dbcAMP对大鼠神经干细胞进行定向分化,通过免疫细胞化学及免疫荧光等方法检测TH阳性细胞表达。结果 培养的神经干细胞均表达Nestin及Brdu,体外培养1 w后神经球的数量显著增加,体积增大;GDNF及dbcAMP均能提高TH表达,与血清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 在神经营养因子的作用下,分离的神经干细胞能够快速增殖并形成神经球,GDNF及dbcAMP均有诱导神经干细胞向多巴胺能神经元分化的作用,其中GDNF在20μg/L时诱导效能最高,dbcAMP在200μmol/L时诱导效能最高,二者均存在剂量依赖性,二者联合诱导可明显提高各自单独诱导TH细胞的阳性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干细胞 定向分化 多巴胺能神经元 GDNF DBCAMP
下载PDF
鼠神经生长因子治疗急性期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4
6
作者 张潇潇 王丽平 +1 位作者 曹非 徐沙丽 《神经损伤与功能重建》 2021年第7期404-406,共3页
目的:探讨鼠神经生长因子联合地塞米松、更昔洛韦、甲钴胺、常规理疗等治疗急性期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9年12月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梨园医院收治的急性期特发性面神经麻痹患者70例,随机分成对照... 目的:探讨鼠神经生长因子联合地塞米松、更昔洛韦、甲钴胺、常规理疗等治疗急性期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9年12月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梨园医院收治的急性期特发性面神经麻痹患者70例,随机分成对照组(35例)和治疗组(35例)。2组均给予地塞米松、更昔洛韦、甲钴胺针等常规治疗,发病1周后给予常规针灸理疗及对症支持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注射用鼠神经生长因子30μg加入2 mL生理盐水中肌肉注射,1次/d。2组患者均治疗14 d。比较2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治疗前后2组患者Portmann评分及面部残疾指数(FDI)评分,比较2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7 d治疗组总有效率比对照组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4 d治疗组总有效率比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7d、14 d 2组患者Portmann评分、躯体功能(FDIP)评分、社会生活功能(FDIS)评分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7 d治疗组Portmann评分、躯体功能(FDIP)评分、社会生活功能(FDIS)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14 d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Portmann评分增高、FDIP评分增高、FDIS评分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2组患者均无严重不良反应。结论:鼠神经生长因子联合地塞米松、更昔洛韦、甲钴胺、常规理疗等治疗急性期特发性面神经麻痹可有效恢复患者面神经功能,疗效显著,且安全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鼠神经生长因子 地塞米松 更昔洛韦 特发性面神经麻痹 Portmann评分 面部残疾指数评分
下载PDF
茴拉西坦对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大鼠的神经保护作用 被引量:1
7
作者 柴娟 张潇潇 +1 位作者 李丹 徐沙丽 《中国药业》 CAS 2022年第2期28-31,共4页
目的探讨茴拉西坦对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I/R)模型大鼠的神经保护作用。方法将100只SD大鼠分为对照组(等体积0.9%氯化钠溶液)、模型组(等体积0.9%氯化钠溶液)、尼莫地平组(50 mg/kg)和茴拉西坦低、高剂量组(50,100 mg/kg),各20只。... 目的探讨茴拉西坦对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I/R)模型大鼠的神经保护作用。方法将100只SD大鼠分为对照组(等体积0.9%氯化钠溶液)、模型组(等体积0.9%氯化钠溶液)、尼莫地平组(50 mg/kg)和茴拉西坦低、高剂量组(50,100 mg/kg),各20只。复制局灶性脑I/R大鼠模型,建模成功后灌胃相应药物或等体积0.9%氯化钠溶液(每100 g体质量1 mL),每日1次,连续4周。进行贴纸去除及平衡木行走实验,以Longa评分标准评估大鼠的脑神经功能,测定大鼠脑梗死体积;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法及Western blot法分别测定大鼠脑组织的转录激活子4(ATF4)及NLRP3 mRNA和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与模型组比较,尼莫地平组和茴拉西坦低、高剂量组大鼠双侧贴纸去除时间、平衡木过杆时间均显著缩短,脑梗死体积显著缩小,NLRP3mRNA和蛋白的表达水平和Longa评分均显著降低,ATF4 mRNA和蛋白的表达水平均显著升高(P<0.05)。结论茴拉西坦对局灶性脑I/R模型大鼠具有一定神经保护作用,其机制与促进大鼠脑组织ATF4表达、抑制NLRP3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茴拉西坦 脑缺血再灌注损伤 ATF4/NLRP3通路 神经保护 大鼠
下载PDF
老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清Egr-1、Neuregulin 1表达水平对血管性痴呆的预测效能 被引量:1
8
作者 涂艳 王丽平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23年第19期2385-2389,共5页
目的分析老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清早期生长反应因子1(Egr-1)、神经调节蛋白1(NRG1)表达水平对血管性痴呆(VD)的预测效能。方法将2019年5月至2022年3月该院收治的122例老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后根据治疗后6个月内是否发生... 目的分析老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清早期生长反应因子1(Egr-1)、神经调节蛋白1(NRG1)表达水平对血管性痴呆(VD)的预测效能。方法将2019年5月至2022年3月该院收治的122例老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后根据治疗后6个月内是否发生血管性痴呆分为痴呆组(n=55)、非痴呆组(n=67),根据简易精神状态评价量表(MMSE)评分将痴呆组患者分为轻度组、中度组、重度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血清Egr-1、NRG1表达水平,比较各组血清Egr-1、NRG1表达水平;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Egr-1、NRG1对老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管性痴呆的预测效能,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发生血管性痴呆的危险因素。结果痴呆组患者血清Egr-1表达水平明显高于非痴呆组,NRG1表达水平明显低于非痴呆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管性痴呆患者重度组血清Egr-1表达水平明显高于中度组,中度组高于轻度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RG1表达水平明显低于中度组、轻度组,中度组低于轻度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结果显示,血清Egr-1联合NRG1预测老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发生血管性痴呆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925,高于血清Egr-1(AUC=0.874)、NRG1(AUC=0.785)单独预测。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清Egr-1≥1.63 pg/mL(OR=3.404,95%CI:1.906~6.081)、NRG1<12.66 pg/mL(OR=2.795,95%CI:1.709~4.572)为影响老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管性痴呆发生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血清Egr-1表达水平在老年缺血性脑卒中血管性痴呆患者中异常升高,而血清NRG1异常降低,且二者表达水平与患者血管性痴呆严重程度密切相关,同时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管性痴呆的发生有良好的预测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脑卒中 血管性痴呆 早期生长反应因子1 神经调节蛋白1
下载PDF
缺血性脑卒中后癫痫的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
9
作者 李丹 徐沙丽 陈乔 《安徽医药》 CAS 2023年第7期1400-1403,共4页
目的分析缺血性脑卒中后癫痫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梨园医院2019年3月至2021年3月收治的146例缺血性脑卒中病人和149例健康体检者,分别记为疾病组(n=146)和健康组(n=149)。疾病组治疗前抽取外周血、健康组采... 目的分析缺血性脑卒中后癫痫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梨园医院2019年3月至2021年3月收治的146例缺血性脑卒中病人和149例健康体检者,分别记为疾病组(n=146)和健康组(n=149)。疾病组治疗前抽取外周血、健康组采用体检剩余外周血测定血清微RNA-181a(miR-181a)表达并比较;疾病组随访1年比较癫痫组与无癫痫组血清miR-181a表达;以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探讨缺血性脑卒中后癫痫的影响因素。结果疾病组血清miR-181a表达高于健康组(P<0.001);疾病组癫痫发生率为26.71%,其中早发型癫痫、迟发型癫痫、单次发作、反复发作、癫痫大发作、小发作、局灶性发作、精神运动性发作构成比分别为38.46%、61.54%、43.59%、56.41%、64.10%、10.26%、20.51%、5.13%;癫痫组血清miR-181a表达高于无癫痫组[(1.84±0.40)比(1.58±0.35)](P<0.001);癫痫组入院NIHSS评分高于无癫痫组[(15.22±2.38)分比(9.88±2.07)分](P<0.001),出血性转化占比高于无癫痫组(25.64%比11.21%)(P=0.031),且入院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脑卒中量表(NIHSS)评分、出血性转化与血清miR-181a表达均为缺血性卒中后癫痫的危险因素。结论缺血性脑卒中病人血清miR-181a表达升高,癫痫的发生风险高,且入院NIHSS评分、出血性转化、血清miR-181a表达均是其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 脑梗死 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脑卒中量表(NIHSS) 微RNA-181a 癫痫
下载PDF
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9预测大血管闭塞性脑卒中患者机械取栓术后出血转化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王丹 王功锦 +1 位作者 赵学渊 张晶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720-724,共5页
目的分析行机械取栓术的大血管闭塞性脑卒中患者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水平与出血转化(HT)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9年7月至2022年2月武汉大学人民医院钟祥医院神经内科接受治疗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伴颈内动脉或大脑中动... 目的分析行机械取栓术的大血管闭塞性脑卒中患者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水平与出血转化(HT)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9年7月至2022年2月武汉大学人民医院钟祥医院神经内科接受治疗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伴颈内动脉或大脑中动脉闭塞患者141例,分为HT组30例和非HT组111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患者入院时及入院6、12、24、48h血清MMP-9水平。随访记录AIS患者机械取栓术后恶性脑水肿、神经功能恶化及预后。结果AIS患者入院6h血清MMP-9水平到达峰值,明显高于入院时,随后逐渐降低(P<0.01)。HT组入院时和入院6h血清MMP-9水平明显高于非HT组[(656.63±218.87)μg/Lvs(303.47±102.93)μg/L,P<0.01;(678.55±272.88)μg/Lvs(452.90±193.17)μg/L,P<0.01]。入院时血清MMP-9水平预测AIS患者机械取栓术后发生HT的曲线下面积为0.963。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基线血清MMP-9≥300.91μg/L是AIS患者机械取栓术后发生HT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恶性脑水肿患者入院时和入院6h血清MMP-9水平明显高于无恶性脑水肿患者[(654.68±233.40)μg/Lvs(363.95±177.51)μg/L,P<0.01;(723.83±235.99)μg/Lvs(481.77±212.91)μg/L,P<0.01]。且AIS患者入院1周内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增加值、3个月改良的Rankin量表评分均与基线血清MMP-9水平呈正相关(r=0.510,r=0.227,P<0.05)。结论血清MMP-9有望成为临床识别机械取栓术后HT高风险患者的潜在生物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 球囊取栓术 基质金属蛋白酶9 脑出血 预后 预测 数据相关性
下载PDF
丁苯酞注射液及丁苯酞胶囊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疗效对比 被引量:100
11
作者 俞小梅 王喜丰 +3 位作者 张静 王文华 李俊 沈伟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7期2921-2924,共4页
目的:观察丁苯酞注射液和丁苯酞胶囊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取2014年10月至2015年8月到武汉市普爱医院西院区就诊的发病72h内NIHSS评分为0~21分的急性脑梗死患者300例,随机分为丁苯酞注射液治疗组、丁苯酞胶囊组... 目的:观察丁苯酞注射液和丁苯酞胶囊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取2014年10月至2015年8月到武汉市普爱医院西院区就诊的发病72h内NIHSS评分为0~21分的急性脑梗死患者300例,随机分为丁苯酞注射液治疗组、丁苯酞胶囊组、常规治疗组,每组各100例,丁苯酞注射液组及丁苯酞胶囊在脑梗死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相应药物,观察疗程为14d。对3组患者第15天的NIHSS评分、Barthel指数及临床疗效进行评估比较.并记录治疗过程中出现的不良反应。结果:3组患者治疗14d后NIHSS评分和Barthel指数均得到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第15天NIHSS评分:丁苯酞注射液组〈丁苯酞胶囊组〈常规组:治疗后Barthel指数:丁苯酞注射液组〉丁苯酞胶囊组〉常规组。丁苯酞胶囊组不良反应事件少.3组间不良反应事件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丁苯酞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疗效显著(丁苯酞注射液较丁苯酞胶囊效果更佳)且安全性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 丁苯酞注射液 丁苯酞胶囊
下载PDF
脂肪因子Vaspin与老年缺血性脑血管病的相关性及其作用机制 被引量:10
12
作者 肖瑶 沈伟 +2 位作者 张静 李刚 俞小梅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6期3940-3942,共3页
目的探讨脂肪因子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剂(Vaspin)与老年缺血性脑血管病的相关性及其作用机制。方法观察组急性脑梗死患者120例依据颈总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分为无动脉粥样硬化组(A组,IMT<0.9 mm)和动脉粥样硬化组(B组,IMT≥0.9 mm)。... 目的探讨脂肪因子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剂(Vaspin)与老年缺血性脑血管病的相关性及其作用机制。方法观察组急性脑梗死患者120例依据颈总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分为无动脉粥样硬化组(A组,IMT<0.9 mm)和动脉粥样硬化组(B组,IMT≥0.9 mm)。健康志愿者30例为对照组。检测所有受试者的血脂、空腹血糖及血清Vaspin水平,颈动脉超声检查测定颈动脉IMT。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和Logistic回归分析评价血清Vaspin与其他指标间的关系。结果观察组血清Vaspin低于对照组,B组血清Vaspin低于A组(P<0.05或P<0.01)。多元线性回归显示,血清Vaspin与吸烟、甘油三酯(TG)、体质指数(BMI)、空腹血糖(FBG)密切相关(P=0.000);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血清Vaspin、降脂治疗是急性脑梗死的保护因素,吸烟、年龄是急性脑梗死的危险因素。结论 Vaspin与老年缺血性脑血管病密切相关,血清Vaspin降低而减弱了预防缺血性脑血管病发生的作用,可能是通过细胞因子级联转导网络而抑制血管平滑肌细胞迁移,从而缓解动脉粥样硬化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脑血管病 脂肪因子 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剂(Vaspin) 动脉粥样硬化 炎症
下载PDF
急性脑梗死患者各类血小板-白细胞聚集体的检测及在临床诊断中的应用 被引量:29
13
作者 李琳芸 李滔 +3 位作者 王昌富 梅冰 龚道凯 胡小辉 《检验医学》 CAS 2017年第2期122-126,共5页
目的检测急性脑梗死患者各类血小板-白细胞聚集体(PLA)水平,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5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其中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LAA)19例、小动脉闭塞性脑梗死(SAO)39例,以体检健康者20名作为正常对照组。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 目的检测急性脑梗死患者各类血小板-白细胞聚集体(PLA)水平,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5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其中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LAA)19例、小动脉闭塞性脑梗死(SAO)39例,以体检健康者20名作为正常对照组。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总PLA、血小板-单核细胞聚集体(PMA)、血小板-粒细胞聚集体(PNA)、血小板-淋巴细胞聚集体(PLy A)和血小板(PLT)CD62P阳性率。采用免疫荧光干式定量法检测高敏C反应蛋白(hs-CRP),以hs-CRP<1.0 mg/L、1.0~3.0 mg/L、>3.0 mg/L将急性脑梗死患者分为低风险组、中度风险组和高风险组。由临床医师依据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对患者进行评分,以NIHSS<5分为轻度梗死,NIHSS≥5分为中重度梗死。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各类PLA及CD62P诊断急性脑梗死的价值。结果 LAA组、SAO组PMA及LAA组PNA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LAA组PMA与SAO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间PLA和PLy A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SAO组PLT活化后CD62P高于正常对照者(P<0.05)。SAO患者PMA与CD62P阳性率呈正相关(r=0.692,P<0.01)。ROC曲线分析显示,PMA、PNA、CD62P、PLA和PLy A诊断急性脑梗死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69(P<0.01)、0.652(P<0.05)、0.686(P<0.05)、0.641(P>0.05)和0.517(P>0.05)。各类PLA与hs-CRP、NIHSS评分之间均无相关性(P>0.05)。结论不同类型PLA在急性脑梗死中的变化不同。PMA与PNA水平在急性脑梗死中升高更显著,对急性脑梗死有一定的诊断意义,但可能不能用于鉴别LAA与SAO以及提示病情严重程度和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小板-白细胞聚集体 血小板-粒细胞聚集体 血小板-单核细胞聚集体 急性脑梗死
下载PDF
P-选择素基因S290N和P-选择素糖蛋白配体-1基因M62I多态性与缺血性脑梗死临床关联性研究 被引量:7
14
作者 李滔 王昌富 +4 位作者 梅冰 李琳芸 姚长江 龚道凯 胡小辉 《临床神经病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24-28,共5页
目的探讨P-选择素(SELP)基因S290N和P-选择素糖蛋白配体-1(PSGL-1)基因M62I多态性与缺血性脑梗死的关系。方法选取148例缺血性脑梗死患者作为脑梗死组,并分为大动脉粥样硬化性(LAA)亚组、心源性脑栓塞(CE)亚组和小动脉闭塞性(SAO)亚组;8... 目的探讨P-选择素(SELP)基因S290N和P-选择素糖蛋白配体-1(PSGL-1)基因M62I多态性与缺血性脑梗死的关系。方法选取148例缺血性脑梗死患者作为脑梗死组,并分为大动脉粥样硬化性(LAA)亚组、心源性脑栓塞(CE)亚组和小动脉闭塞性(SAO)亚组;88例正常人群作为正常对照组。运用基因测序方法检测所有受试者SELP基因S290N和PSGL-1基因M62I的基因多态性。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脑梗死组及其亚组S290N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脑梗死组M62I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LAA亚组M62I基因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5.889,P=0.053),但等位基因频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156,P=0.021);CE亚组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1.693,P=0.429;χ~2=1.372,P=0.238);SAO亚组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12.572,P=0.002;χ~2=8.736,P=0.004)。S290N与缺血性脑梗死风险无相关性(均P>0.05)。M62I显性模型和超显性模型与缺血性脑梗死风险有相关性(OR=2.662,95%CI:1.531~4.630,P=0.000;OR=0.392,95%CI:0.219~0.701,P=0.001),而隐性模型和加性模型与缺血性脑梗死风险无相关性(OR=1.428,95%CI:0.528~3.862,P=0.630;OR=2.121,95%CI:0.766~5.872,P=0.156)。结论 PSGL-1基因M62I多态性与缺血性脑梗死之间具有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选择素 P-选择素糖蛋白配体-1 缺血性脑梗死 基因多态性 亚型
下载PDF
住院老年患者认知功能与日常生活能力及焦虑抑郁的关系研究 被引量:41
15
作者 李善玲 杨新丽 +1 位作者 黄萍 商仕云 《护理学杂志(综合版)》 CSCD 2013年第5期68-70,共3页
目的了解住院老年患者的认知功能状况,并探讨其认知功能与焦虑抑郁负性情绪和日常生活能力的关系。方法以横断面研究法,对符合条件的151例住院老年患者采用简易智能精神状态检查量表、医院焦虑抑郁量表和日常生活能力量表进行调查。结... 目的了解住院老年患者的认知功能状况,并探讨其认知功能与焦虑抑郁负性情绪和日常生活能力的关系。方法以横断面研究法,对符合条件的151例住院老年患者采用简易智能精神状态检查量表、医院焦虑抑郁量表和日常生活能力量表进行调查。结果住院老年患者认知功能评分为(25.28±5.42)分,认知功能正常82例,下降69例;不同认知功能患者的焦虑、抑郁、日常生活能力得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住院老年患者认知功能与抑郁得分存在负相关(P<0.05)。结论住院老年患者认知功能会影响其情绪及日常生活能力,应早发现、早诊断老年患者的认知功能障碍,及早进行日常生活能力和认知功能训练,尽可能地降低老年人认知障碍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人 住院患者 认知功能 焦虑 抑郁 日常生活能力
下载PDF
叔丁基对苯二酚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制研究 被引量:8
16
作者 肖瑶 沈伟 +2 位作者 张静 李刚 俞小梅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648-651,共4页
目的:探讨叔丁基对苯二酚在大鼠脑缺血再灌注中的神经保护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将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组、缺血再灌注加溶剂治疗组、缺血再灌注加叔丁基对苯二酚治疗组,分别于再灌注后24 h对大鼠进行行为学评分,采... 目的:探讨叔丁基对苯二酚在大鼠脑缺血再灌注中的神经保护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将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组、缺血再灌注加溶剂治疗组、缺血再灌注加叔丁基对苯二酚治疗组,分别于再灌注后24 h对大鼠进行行为学评分,采用免疫印迹法检测叔丁基对苯二酚对Nrf2蛋白表达的影响,TUNEL法检测神经细胞的凋亡,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炎性因子TNF-α和IL-1β的表达,同时检测超氧化物歧化酶和丙二醛的含量。结果:与假手术组相比,叔丁基对苯二酚可以显著上调Nrf2蛋白的表达(P<0.05)和SOD的活性(P<0.05),显著减少MDA的表达量(P<0.05),抑制TNF-α和IL-1β的表达量(P<0.05)。结论:叔丁基对苯二酚可以在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中发挥显著地神经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上调Nrf2信号通路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缺血再灌注损伤 叔丁基对苯二酚 NRF2
下载PDF
帕金森病的炎症及抗炎药物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5
17
作者 张美蓉 孙芳玲 +4 位作者 艾厚喜 张丽 蒋莹 魏守蓉 王文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1040-1043,共4页
帕金森病是人类最常见的神经退行性运动障碍性疾病之一,其特征是中脑黑质致密部多巴胺能神经元变性丢失,纹状体内多巴胺水平降低,进而引起震颤、肌肉僵直、运动迟缓和姿势步态失调的症状。帕金森病的病理机制复杂,病因目前仍不清楚。但... 帕金森病是人类最常见的神经退行性运动障碍性疾病之一,其特征是中脑黑质致密部多巴胺能神经元变性丢失,纹状体内多巴胺水平降低,进而引起震颤、肌肉僵直、运动迟缓和姿势步态失调的症状。帕金森病的病理机制复杂,病因目前仍不清楚。但近年来,炎症反应在帕金森病中的作用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小胶质细胞的激活以及炎性因子的高表达参与帕金森病的发生、发展过程。应用抗炎药物延缓或阻止帕金森病的发生、发展已成为该领域新的研究热点。本文就帕金森病中的炎症机制以及抗炎药物的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病 小胶质细胞 炎症 抗炎药物 综述
下载PDF
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低氧诱导因子-1α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水平及意义 被引量:7
18
作者 廖彬 王丽平 +2 位作者 徐沙丽 李中明 李丹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1期5277-5279,共3页
目的探讨低氧诱导因子(HIF)-1α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中的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将脑梗死患者根据脑梗死灶面积分为大梗死灶、中梗死灶和小梗死灶,采用ELISA检测脑梗死血清HIF-1α与VEGF蛋白浓度,分析脑梗... 目的探讨低氧诱导因子(HIF)-1α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中的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将脑梗死患者根据脑梗死灶面积分为大梗死灶、中梗死灶和小梗死灶,采用ELISA检测脑梗死血清HIF-1α与VEGF蛋白浓度,分析脑梗死急性期血清中HIF-1α和VEGF浓度在1、3、5、7、14 d动态变化水平,比较脑梗死不同体积组血清HIF-1α和VEGF的浓度。结果血清中HIF-1α浓度表达呈现动态变化规律,发病后1天达到高峰,之后呈现迅速下降趋势,1、3、5、7 d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14 d时虽没达到显著水平,但仍然高于对照组水平;不同体积脑梗死血清HIF-1α浓度比较,发现大梗死灶在各个时间点血清HIF-1α浓度均显著高于中梗死灶和小梗死灶,中梗死灶各个时间点平均血清HIF-1α浓度与小梗死灶只有1 d达到显著差异(P<0.05或P<0.01);脑梗死组血清VEGF浓度在5个时间点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1),血清中VEGF浓度在发病后第5天达到高峰,在第14天仍然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大梗死灶和中梗死灶组在各个时间点血清VEGF浓度均显著高于小梗死灶(P<0.05),大梗死灶与中梗死灶各个时间点血清VEGF浓度均未达到显著差异(P>0.05)。结论血清HIF-1α和VEGF浓度在1、3、5、7 d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14 d时仍高于对照组,大梗死灶和中梗死灶组在各个时间点血清VEGF浓度均显著高于小梗死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 低氧诱导因子1Α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下载PDF
氯喹对戊四氮致痫大鼠皮质和海马白细胞介素1β及肿瘤坏死因子α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6
19
作者 张树华 朱长庚 +2 位作者 刘庆莹 魏瑛 王伟 《中国组织化学与细胞化学杂志》 CAS CSCD 2005年第5期491-495,共5页
目的观察氯喹对戊四氮致痫大鼠皮质和海马白细胞介素1β(IL-1β)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表达的影响,探讨其在癫痫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方法48只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12只)、戊四氮(PTZ)致痫组(18只,60mg/kg,i.p.)和氯喹干... 目的观察氯喹对戊四氮致痫大鼠皮质和海马白细胞介素1β(IL-1β)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表达的影响,探讨其在癫痫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方法48只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12只)、戊四氮(PTZ)致痫组(18只,60mg/kg,i.p.)和氯喹干预组(18只,氯喹0.61mg/kg,i.c.v.,2h后注射PTZ)。每组确定6个时间点1h、2h、4h、8h、12h和24h。观察大鼠行为表现,记录脑电改变,用免疫组化检测皮质和海马IL-1β和TNF-α表达的变化。结果对照组无痫样发作和痫样放电,戊四氮致痫组痫样发作重(Ⅲ-Ⅴ级),氯喹干预组轻(Ⅰ-Ⅲ级)(P<0.05);脑电记录显示戊四氮致痫组呈频发高幅的痫样波,氯喹干预组痫样波幅低且缓;LI-1β和TNF-α在戊四氮致痫组皮质和海马表达强,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氯喹干预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氯喹可能通过对IL-1β和TNF-α表达的抑制减轻戊四氮致痫大鼠的痫样放电和痫样发作程度。这些结果提示,氯喹在防治癫痫方面可能是理想的抗痫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坏死因子Α 白细胞介素1Β 戊四氮 氯喹 癫痫
下载PDF
多种基因多态性与≤60岁人群脑卒中关系的Meta分析 被引量:4
20
作者 曾晓云 罗志秀 +2 位作者 熊玲 伍俊伊 周洁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9期3606-3612,共7页
目的系统评价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MTHFR)C677T和A1298C、血管紧张素原(AGT)基因M235T、胱硫醚-β-合成酶(CBS)G919A、载脂蛋白E(Apo E)基因多态性与≤60岁人群脑卒中的关系。方法计算机检索Cochrane Library、Pub Med及中国知网、维... 目的系统评价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MTHFR)C677T和A1298C、血管紧张素原(AGT)基因M235T、胱硫醚-β-合成酶(CBS)G919A、载脂蛋白E(Apo E)基因多态性与≤60岁人群脑卒中的关系。方法计算机检索Cochrane Library、Pub Med及中国知网、维普、万方数据库,收集与≤60岁人群脑卒中发生有关的基因多态性文献,检索时限均从建库至2014年1月。由2名研究者分别独立按照纳入与排除标准完成对文献的筛选、资料提取及质量评价,采用Rev Man 5.1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本研究共纳入28项研究,包括1 840例患者(病例组)和2 525例对照(对照组)。Meta分析结果显示,分别有22、17项研究报告了MTHFR C677T基因CC、CT基因型频率与≤60岁人群脑卒中的关系,结果显示病例组和对照组CC、CT基因型频率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OR=0.54,95%CI(0.39,0.78),P=0.000 5;OR=1.28,95%CI(1.07,1.54),P=0.007〕。4项研究报告了MTHFR A1298C基因多态性与≤60岁人群脑卒中的关系,结果显示两组AA、AC基因型频率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0.54,95%CI(0.36,0.81),P=0.003;OR=1.68,95%CI(1.20,2.35),P=0.003〕。3项研究报告了Apo E基因多态性与≤60岁人群脑卒中的关系,相关基因型频率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4项研究报告了G919A基因多态性与≤60岁人群脑卒中的关联,两组AA、AG和GG基因型频率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本研究结果提示,关于MTHFR C677T基因多态性,CC基因型对≤60岁人群脑卒中的发病有一定保护作用,CT基因型是危险因素;关于MTHFR A1298C基因多态性,AA基因型对≤60岁人群脑卒中的发病有一定保护作用,AC基因型是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 基因型 基因多态性 中年人 青年人 META分析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