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因1型慢性丙型肝炎初治患者获得持续病毒学应答的相关因素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肖非 马科 黄加权 《实用肝脏病杂志》 CAS 2011年第6期420-421,426,共3页
目的研究接受长效干扰素和利巴韦林治疗的基因1型慢性丙型肝炎患者获得持续病毒学应答的预测因素。方法 73例基因1型慢性丙型肝炎患者接受干扰素α-2a联合利巴韦林治疗24周或48周,随访6个月。结果 47.9%患者获得早期病毒学应答,38.4%患... 目的研究接受长效干扰素和利巴韦林治疗的基因1型慢性丙型肝炎患者获得持续病毒学应答的预测因素。方法 73例基因1型慢性丙型肝炎患者接受干扰素α-2a联合利巴韦林治疗24周或48周,随访6个月。结果 47.9%患者获得早期病毒学应答,38.4%患者获得持续病毒学应答;分析表明治疗前低病毒载量(小于8×105IU/ml)、体重指数低于25kg/m2和出现早期病毒学应答者更容易获得持续病毒学应答。结论病毒载量、体重指数和是否出现早期病毒学应答与基因1型慢性丙型肝炎初治患者获得持续病毒学应答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丙型肝炎 持续病毒学应答 基因型
下载PDF
戊型肝炎病毒开放读码框3蛋白抑制肿瘤坏死因子-α介导肝细胞p65的核转移 被引量:1
2
作者 王晶晶 张元杰 田德英 《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 CAS 2012年第1期30-31,50,I0001,共4页
目的:研究Ⅰ型和Ⅳ型戊型肝炎病毒(HEV)开放读码框3蛋白(ORF3)对肝细胞系L02核因子-kap-pa B(Nuclear Factor kappa B,NF-κB)通路的影响。方法:分别用未转染质粒、转染Ⅰ型和Ⅳ型ORF3真核表达质粒及空载质粒的L02细胞,48小时后加入TNF... 目的:研究Ⅰ型和Ⅳ型戊型肝炎病毒(HEV)开放读码框3蛋白(ORF3)对肝细胞系L02核因子-kap-pa B(Nuclear Factor kappa B,NF-κB)通路的影响。方法:分别用未转染质粒、转染Ⅰ型和Ⅳ型ORF3真核表达质粒及空载质粒的L02细胞,48小时后加入TNF(肿瘤坏死因子)-α刺激,采用免疫荧光观察细胞内p65的核转运,并用western blot检测p65蛋白的表达。结果:未转染质粒的L02细胞加入TNF-α刺激后,p65由胞浆转入胞核;转染空载的L02细胞加入TNF-α刺激后,与未转染的L02相似,p65由胞浆转入胞核;表达Ⅰ型和Ⅳ型ORF3蛋白的细胞,加入TNF-α刺激后,p65未见明显核转移。结论:Ⅰ型和Ⅳ型ORF3蛋白可抑制TNF-α介导的p65核转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炎病毒 戊型 开放读码框3蛋白 癌基因蛋白质p65(gag-jun)
下载PDF
NK细胞TRAIL信号通路在病毒性肝炎发病中的作用研究进展
3
作者 张元亚 宁琴 韩梅芳 《实用肝脏病杂志》 CAS 2013年第6期577-579,共3页
NK细胞的细胞杀伤及促凋亡作用主要通过胞吐作用释放穿孔素和颗粒酶等毒性物质,导致靶细胞穿孔及其后的Fas CD95/FasL、TNF-R1/TNF和TRAIL-R/TRAIL系统活化,诱导细胞凋亡,其中TRAIL-R/TRAIL途径是近年来研究的热点,因为它们能选择性诱... NK细胞的细胞杀伤及促凋亡作用主要通过胞吐作用释放穿孔素和颗粒酶等毒性物质,导致靶细胞穿孔及其后的Fas CD95/FasL、TNF-R1/TNF和TRAIL-R/TRAIL系统活化,诱导细胞凋亡,其中TRAIL-R/TRAIL途径是近年来研究的热点,因为它们能选择性诱导病毒感染细胞或肿瘤细胞凋亡,而不会对正常组织细胞造成伤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毒性肝炎 NK细胞 信号通路
下载PDF
干扰素信号通路对病毒性肝炎抗病毒疗效的影响 被引量:5
4
作者 吴文煜 韩梅芳 《实用肝脏病杂志》 CAS 2016年第3期261-263,共3页
干扰素作用于干扰素受体,通过信号途径的激活,产生抗病毒蛋白,抑制病毒复制,临床上用于慢性乙型肝炎和慢性丙型肝炎的抗病毒治疗。干扰素可分为α型、β型和γ型,在体内分别由白细胞、层纤维细胞和淋巴细胞分泌。
关键词 病毒性肝炎 干扰素 信号通路
下载PDF
自身免疫性肝炎患者外周血CD8^+T淋巴细胞PD-1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7
5
作者 艾国 肖芳 +3 位作者 汪鹏 严伟明 黄加权 宁琴 《实用肝脏病杂志》 CAS 2013年第4期320-322,共3页
目的研究自身免疫性肝炎患者外周血CD8+T淋巴细胞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表达的变化。方法选择自身免疫性肝炎患者22例和健康人20例,使用流式细胞仪检测所有被研究者外周血CD8+T淋巴细胞PD-1分子的表达状况,比较不同分期和不同性别疾病患... 目的研究自身免疫性肝炎患者外周血CD8+T淋巴细胞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表达的变化。方法选择自身免疫性肝炎患者22例和健康人20例,使用流式细胞仪检测所有被研究者外周血CD8+T淋巴细胞PD-1分子的表达状况,比较不同分期和不同性别疾病患者PD-1表达水平。结果自身免疫性肝炎患者外周血CD8+T淋巴细胞PD-1分子阳性百分比为2.5±0.5%,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0.5±0.1%,P<0.001);自身免疫性肝炎发病期患者CD8+T淋巴细胞表达PD-1百分比为2.6±0.7%,与缓解期比无统计学差异(3.4±0.8%);16例女性AIH患者外周血CD8+T淋巴细胞PD-1阳性百分比为3.5±0.7%,亦略高于6例男性患者的1.3±0.3%,但无显著统计学差异(P=0.1021),可能与例数较少有关。结论自身免疫性肝炎患者CD8+T淋巴细胞PD-1表达率增加,PD-1可能在自身免疫性肝炎的发病中起了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身免疫性肝炎 细胞程序性死亡受体-1 CD8^+T淋巴细胞
下载PDF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诊断治疗依从性行为调查 被引量:15
6
作者 叶丽华 胡兆琴 李正莲 《实用肝脏病杂志》 CAS 2013年第2期155-156,共2页
目的研究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治疗依从性的现状。方法应用一般行为调查表对940例门诊就诊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在940例患者中,83.3%在1年内能够至少一次按照医嘱就诊;分层分析发现,年龄较大和受教育程度较高患者医嘱依从... 目的研究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治疗依从性的现状。方法应用一般行为调查表对940例门诊就诊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在940例患者中,83.3%在1年内能够至少一次按照医嘱就诊;分层分析发现,年龄较大和受教育程度较高患者医嘱依从率较高;在3个月内按照医嘱坚持用药者占66.1%,在3月~6月能坚持者为50.9%,在6月~1年能坚持者为33.9%,在1年以上能坚持者占18.8%;本科及以上学历者医嘱依从时间为10月,大专学历者为11月;月收入在3000元以上者医嘱依从时间为9月。结论年青、受教育程度低、经济收入较低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属于治疗依从性差的高危人群,应进行重点干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乙型肝炎 治疗调查 依从性
下载PDF
乙型肝炎重症化的概念及自然史 被引量:4
7
作者 郭威 李维纳 宁琴 《实用肝脏病杂志》 CAS 2016年第3期264-265,共2页
2006年全国乙型肝炎血清流行病学调查表明,我国1~59岁一般人群HBsAg携带率为7.18%。由乙型肝炎病毒所致的重型肝炎一直以来是我国医药卫生事业中的重大课题。乙型肝炎重症化是指乙型肝炎从轻症(轻、中度炎症)发展至重症(肝衰竭... 2006年全国乙型肝炎血清流行病学调查表明,我国1~59岁一般人群HBsAg携带率为7.18%。由乙型肝炎病毒所致的重型肝炎一直以来是我国医药卫生事业中的重大课题。乙型肝炎重症化是指乙型肝炎从轻症(轻、中度炎症)发展至重症(肝衰竭)的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 肝衰竭 重症化
下载PDF
肝豆状核变性与慢性乙型肝炎重度患者临床特征分析 被引量:1
8
作者 陈韬 叶昊 +2 位作者 方文敏 吴亮 黄元成 《实用肝脏病杂志》 CAS 2015年第5期486-490,共5页
目的观察肝豆状核变性(WD)伴黄疸患者的临床特征,探讨肝豆状核变性黄疸患者临床鉴别诊断的侧重点。方法回顾性分析52例以"黄疸待查"初次入院的WD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临床表现和常规实验室指标的变化。采用序列分析法检测全血... 目的观察肝豆状核变性(WD)伴黄疸患者的临床特征,探讨肝豆状核变性黄疸患者临床鉴别诊断的侧重点。方法回顾性分析52例以"黄疸待查"初次入院的WD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临床表现和常规实验室指标的变化。采用序列分析法检测全血基因组8、12、13、16外显子的突变情况。结果本研究纳入WD患者24例和慢性乙型肝炎重度患者28例。WD患者发病中位年龄(33.2岁)显著低于乙型肝炎(41.8岁,P=0.049),WD患者自起病至明确诊断的中位时间(8.2月)显著长于乙型肝炎(1月,P<0.001);WD患者24 h尿铜水平(919.83±1017.15μg)显著高于乙型肝炎(204.79±191.85μg,P<0.001);WD患者血清γ-谷氨酰转肽酶水平(175.74±245.99U/L)显著高于乙型肝炎(133.44±115.95 U/L,P=0.004),且与24 h尿铜水平呈正相关(r=0.552,P=0.012);24例WD患者全部,而仅4例乙型肝炎患者可检出ATP7B突变。结论肝豆状核变性伴黄疸患者除可利用血清铜、铜蓝蛋白检测进行筛选性诊断外,24 h尿铜检测为重要的鉴别诊断指标,而血清γ-谷氨酰转肽酶可能是该病潜在的诊断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豆状核变性 黄疸 临床特征 鉴别诊断
下载PDF
应用N-乙酰半胱氨酸治疗慢性乙型肝炎重度患者临床疗效初步研究 被引量:6
9
作者 艾国 王鸣 +1 位作者 朱纪玲 邢铭友 《实用肝脏病杂志》 CAS 2020年第3期336-339,共4页
目的探讨应用注射用N-乙酰半胱氨酸(NAC)治疗慢性乙型肝炎重度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5年1月~2018年12月我院诊治的慢性乙型肝炎重度患者62例,被分为观察组32例和对照组30例。在对照组,给予护肝、降黄、抗病毒等综合治疗,观察组在对... 目的探讨应用注射用N-乙酰半胱氨酸(NAC)治疗慢性乙型肝炎重度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5年1月~2018年12月我院诊治的慢性乙型肝炎重度患者62例,被分为观察组32例和对照组30例。在对照组,给予护肝、降黄、抗病毒等综合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NAC静脉滴注,连续治疗6 w。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血清Ⅲ型前胶原(PC-Ⅲ)、Ⅳ型胶原(Ⅳ-C)、血清透明质酸(HA)和层黏连蛋白(LN)]水平,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白介素-1β(IL-1β)、IL-6、IL-8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结果在治疗6 w末,观察组血清ALT和AST水平分别为(45.4±2.9) U/L和(74.3±8.7) U/L,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分别为(54.0±3.9) U/L和(83.6±12.1) U/L,P> 0.05],观察组血清TBIL水平为(85.1±54.6)μmol/L,显著低于对照组[(172.4±66.3)μmol/L,P<0.05];观察组血清PC-Ⅲ、Ⅳ-C、HA和LN水平分别为(87.1±15.8)μg/L、(74.5±15.2)μg/L、(95.7±13.7)μg/L和(83.9±16.5)μg/L,显著低于对照组[分别为(122.1±14.3)μg/L、(95.6±12.6)μg/L、(153.1±18.0)μg/L和(132.6±10.1)μg/L,P<0.05];观察组血清IL-6、IL-8和TNF-α水平分别为(15.1±2.8)μg/L、(5.2±2.9)μg/L和(13.7±0.9)μg/L,显著低于对照组[分别为(32.95±6.2)μg/L、(10.5±3.4)μg/L和(23.9±3.4)μg/L,P<0.05];观察组病情控制率为87.1%,显著高于对照组[64.3%,P <0.05]。结论应用NAC治疗慢性乙型肝炎重度患者临床疗效显著且无明显的不良反应,能降低血清胆红素和肝纤维化指标水平,减轻炎症相关的细胞因子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乙型肝炎 重度 N-乙酰半胱氨酸 细胞因子 治疗
下载PDF
急性肝衰竭小鼠肝组织IL-25和IL-17受体mRNA水平变化
10
作者 刘子云 田德英 吴亮 《实用肝脏病杂志》 CAS 2016年第3期275-278,共4页
目的探讨白介素-25(IL-25)在急性肝衰竭发病中的作用。方法采用D-氨基半乳糖和脂多糖混合腹腔注射法制备小鼠急性肝衰竭模型;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小鼠肝组织IL-25及其受体白介素17受体B(IL-17RB)基因信使核糖核酸(m RNA)水平;采... 目的探讨白介素-25(IL-25)在急性肝衰竭发病中的作用。方法采用D-氨基半乳糖和脂多糖混合腹腔注射法制备小鼠急性肝衰竭模型;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小鼠肝组织IL-25及其受体白介素17受体B(IL-17RB)基因信使核糖核酸(m RNA)水平;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检测小鼠肝组织匀浆上清IL-25水平。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肝衰竭小鼠肝组织IL-25和IL-17RB m RNA相对水平分别为(18.05±2.46)和(1.89±0.42),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肝组织匀浆上清IL-25蛋白表达水平为(26.17±14.00)pg/mg,也显著高于对照组【(12.50±4.68)pg/mg,P<0.05】。结论 IL-25可能参与了急性肝衰竭的发生和发展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功能衰竭 IL-25 IL-17受体 小鼠
下载PDF
20年间哈尔滨市及周围县布鲁杆菌病流行病学变化和临床特征回顾分析 被引量:4
11
作者 李树臣 于建武 +1 位作者 高杰 孙丽杰 《中国地方病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691-693,共3页
目的分析20年间哈尔滨市及周隔县布鲁杆菌病(简称布病)的流行病学和临床特征的变化。方法采用回顾性方法,对1982—1984年和2002—2004年在哈尔滨医科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感染科收治的哈尔滨市及周同县布病患者的流行病学和临床资料进... 目的分析20年间哈尔滨市及周隔县布鲁杆菌病(简称布病)的流行病学和临床特征的变化。方法采用回顾性方法,对1982—1984年和2002—2004年在哈尔滨医科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感染科收治的哈尔滨市及周同县布病患者的流行病学和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比较两个不同时间组患者的感染途径、发病地区、发病时间、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查和不同治疗时间患者的复发率。结果共收集165例患者病历资料,其中1982—1984年79例.2002—2004年86例。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两组患者感染途径和发病地区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11.758、8.903,P〈0.01或〈0.05)。在临床表现上,两时间组多汗分别为74.7%(59/79)和50.0%(43/86),肝肿大分别为21.5%(17/79)和9.3%(8/86),睾丸炎分别为25.3%(20/79)和8.1%(7/86),头痛分别为20.3%(16/79)和7.0%(6/86),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10.629、4.780、8.877、6.281,P〈0.01或〈0.05)。两时间组发热分度、热型分布、白细胞总数变化率组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11.671、29.946、11.550,P〈0.01);血小板减少发生率分别为2.5%(2/79)和19.8%(17/86),肝功能异常率分别为21.5%(17/79)和54.7%(47/86),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12.005、19.037,P〈0.01)。在2002—2004年,治疗3周患者复发率[25.0%(6/24)]明显高于治疗6周[6.5%(4/62)]。结论20年间急性布病在流行病学和临床特征发生了变化,可能与感染不同布鲁杆菌菌株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布鲁杆菌病 感染 流行病学
原文传递
麻疹孪生球菌致败血症一例 被引量:1
12
作者 汪洁 杨道锋 《中华临床感染病杂志》 CAS 2015年第1期87-88,共2页
患者女,60岁,因"间断发热伴呕吐腹泻1周"于2014年7月20日收治我科.患者于1周前无明显诱因出现不规则发热,体温最高达39.2℃,伴有畏寒、寒战、头痛乏力、恶心,间断呕吐胃内容物,解黄色稀水便,5~6次/d,量中等,于湖北广水医院就诊,给予... 患者女,60岁,因"间断发热伴呕吐腹泻1周"于2014年7月20日收治我科.患者于1周前无明显诱因出现不规则发热,体温最高达39.2℃,伴有畏寒、寒战、头痛乏力、恶心,间断呕吐胃内容物,解黄色稀水便,5~6次/d,量中等,于湖北广水医院就诊,给予"头孢哌酮"抗感染、护肝抑酸等治疗,症状未见明显改善,遂来我院就诊.患者平素健康状况一般,自发病来,精神、食欲、睡眠较差,体力下降,体质量无明显改变.患者自诉经常发生上呼吸道感染,但无高血压、糖尿病等病史,否认不洁饮食史.体温38.6℃,脉搏89次/min,呼吸22次/min,血压93/67 mmHg(1 mmHg=0.133 kPa),神志清楚,皮肤黏膜无淤点、淤斑,巩膜无黄染,浅表淋巴结未及肿大,咽部无充血,扁桃体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热 败血症 麻疹孪生球菌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