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原发性腹膜后脂肪肉瘤再手术36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3
1
作者 游建 金鑫 +2 位作者 何鑫 肖飞 李鸣 《腹部外科》 2012年第1期22-23,共2页
目的探讨原发性腹膜后脂肪肉瘤再手术的原因、处理策略及手术要点。方法对2000年6月至2010年6月间36例腹膜后脂肪肉瘤再手术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原发性腹膜后脂肪肉瘤再手术的主要原因是手术切除不彻底和肿瘤的生物学特性。... 目的探讨原发性腹膜后脂肪肉瘤再手术的原因、处理策略及手术要点。方法对2000年6月至2010年6月间36例腹膜后脂肪肉瘤再手术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原发性腹膜后脂肪肉瘤再手术的主要原因是手术切除不彻底和肿瘤的生物学特性。完全切除与不完全切除5年生存率分别为79.3%和34.5%。再手术后并发症以出血及肠瘘为主。结论原发性腹膜后脂肪肉瘤再手术既有肿瘤本身原因,也与手术相关。再次手术治疗是治疗该病术后复发病例的积极手段。把握好手术时机、术中彻底切除是再手术成功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膜后肿瘤 脂肪肉瘤 再手术
下载PDF
阑尾黏液性囊腺瘤一例 被引量:1
2
作者 李鸣 游建 +1 位作者 金鑫 王鸿康 《腹部外科》 2014年第4期262-262,F0004,共2页
阑尾黏液性囊腺瘤(appendiceal mucocele)是一种罕见的腹腔内肿瘤,其鉴别困难,容易误诊。近年来随着影像学和外科技术的发展,其诊疗技术有所进步。我院于2010年收治1例阑尾黏液性囊腺瘤,现报告如下。
关键词 阑尾黏液性囊腺瘤 腹腔内肿瘤 外科技术 诊疗技术 影像学
下载PDF
肺癌合并放射性肺炎患者血清炎性因子的变化 被引量:4
3
作者 张春玲 胡波 《中国实验诊断学》 2012年第12期2294-2295,共2页
近年来,随着环境污染的不断加剧,各种癌症的发病率也在逐年升高,目前对其治疗的主要方法就是采用化疗或者放疗,当患者进行大剂量放射线照射时对肺部会造成不同程度的损伤,引起呼吸道感染[1]。炎性因子会使患者肺泡表面活性物质减少,引... 近年来,随着环境污染的不断加剧,各种癌症的发病率也在逐年升高,目前对其治疗的主要方法就是采用化疗或者放疗,当患者进行大剂量放射线照射时对肺部会造成不同程度的损伤,引起呼吸道感染[1]。炎性因子会使患者肺泡表面活性物质减少,引发肺萎陷,也影响放疗后生存质量,甚至危及生命[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炎性因子 放射性肺炎 患者 肺泡表面活性物质 血清 肺癌 放射线照射 呼吸道感染
下载PDF
维生素K2抑制肝癌细胞增殖及肝癌衍生生长因子表达 被引量:6
4
作者 游建 何鑫 +4 位作者 李鸣 肖飞 金鑫 肖定 胡波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2460-2462,共3页
目的检测维生素K2对肝癌细胞增殖及肝癌衍生生长因子表达的作用。方法采用3种肝癌源性细胞株(HepG2、HUH-7和SK.Hep-1)进行细胞增殖实验。噻唑蓝(MTF)比色法测定不同浓度的维生素(2(0、10、30、100ixmol/L)干预后肝癌细胞数量... 目的检测维生素K2对肝癌细胞增殖及肝癌衍生生长因子表达的作用。方法采用3种肝癌源性细胞株(HepG2、HUH-7和SK.Hep-1)进行细胞增殖实验。噻唑蓝(MTF)比色法测定不同浓度的维生素(2(0、10、30、100ixmol/L)干预后肝癌细胞数量。以半定量逆转录一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0、100μmol/L维生素1(2干预后3种肝癌源性细胞株(HepG2、HuH.7和SK—Hep-1)中的HDGF的mRNA表达。结果肝癌细胞株HepG2、HUH-7、SK—Hep-1细胞在10μmol/L浓度维生素K2组存活率分别为(88.3±4.8)%、(94.2±4.3)%、(82.2±6.6)%;30μmol/L浓度维生素I(2组存活率为(75.4±4.3)%、(63.7±3.5)%、(58.1±7.5)%;100μmol/L浓度维生素I(2组存活率为(53.0±4.0)%、(21.2±3.6)%、(25.3±6.3)%。维生素K2呈剂量依赖性抑制3个肝癌细胞株的生长。同时,维生素K2显著性抑制3种细胞株的HDGFmRNA的表达。结论维生素K2抑制肝癌细胞增殖,并抑制肝癌细胞内HDGF基因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生素K2 肝癌衍生生长因子 肝细胞癌
原文传递
DLL4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在肝细胞癌的表达及其在肿瘤血管生成的作用 被引量:6
5
作者 李鸣 游建 +1 位作者 金鑫 何鑫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1094-1096,共3页
目的 探讨Delta样配体(DLL4)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肝细胞癌中的表达及其与血管生成的关系.方法 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75例肝细胞癌(HCC)中DLL4和VEGF的表达,用CD34进行微血管内皮细胞染色,计算微血管密度(MVD),分析其相关性... 目的 探讨Delta样配体(DLL4)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肝细胞癌中的表达及其与血管生成的关系.方法 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75例肝细胞癌(HCC)中DLL4和VEGF的表达,用CD34进行微血管内皮细胞染色,计算微血管密度(MVD),分析其相关性.结果 DLL4和VEGF表达在HCC组明显高于肝硬化组和正常肝组(P<0.01),与HCC的临床病理学分级相关(P<0.01),HCC组中的CD34表达与DLL4的表达呈明显负相关(P<0.05,r=-0.778);与VEGF的表达呈明显正相关(P<0.05,r=0.747),32例共表达DLL4和VECF蛋白者,其平均微血管数(19.70±5.82)个/HP,明显高于非共表达组(7.60±2.12)个/HP(P<0.01).结论 DLL4、VEGF在肝细胞癌血管生成中可能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原文传递
人端粒酶逆转录酶mRNA在胆囊癌患者外周血中的表达 被引量:4
6
作者 李鸣 游建 +2 位作者 金鑫 何鑫 王鸿康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416-418,共3页
目的 探讨人端粒酶逆转录酶mRNA(hTERT) mRNA在胆囊癌患者外周血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50例胆囊癌(胆囊癌组)、50例腺瘤性息肉(腺瘤性息肉组)患者,另选取50例正常体检者(对照组),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 目的 探讨人端粒酶逆转录酶mRNA(hTERT) mRNA在胆囊癌患者外周血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50例胆囊癌(胆囊癌组)、50例腺瘤性息肉(腺瘤性息肉组)患者,另选取50例正常体检者(对照组),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检测外周血hTERT mRNA.结果 胆囊癌组hTERT mRNA阳性率(66%)明显高于腺瘤性息肉组(14%,P<0.05),腺瘤性息肉组阳性率(14%)高于对照组(0,P<0.05),hTERT mRNA在T3+T4与T1+T2间及淋巴结阳性、阴性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胆囊癌外周血hTERT mRNA阳性率明显增高,与胆囊癌浸润深度与有、无淋巴结转移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囊癌 人端粒酶逆转录酶 聚合酶链反应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