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唑来膦酸联合单侧穿刺PKP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疗效及不良反应的预防 被引量:20
1
作者 李鲲 张坤 +3 位作者 赵胜豪 黄振峰 丁凡 勘武生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600-603,共4页
目的观察经皮球囊扩张椎体成形术(PKP)联合静滴唑来膦酸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OVCF)的疗效及超前预防性使用非甾体消炎镇痛药西乐葆对静滴唑来膦酸后急性期不良反应(APR)的预防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武汉市普爱医院于201... 目的观察经皮球囊扩张椎体成形术(PKP)联合静滴唑来膦酸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OVCF)的疗效及超前预防性使用非甾体消炎镇痛药西乐葆对静滴唑来膦酸后急性期不良反应(APR)的预防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武汉市普爱医院于2010年1月至2013年12月采用单侧PKP术治疗单节段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并获得1年以上随访的患者116例,根据患者术后是否应用唑来膦酸(密固达)分为A(试验组,67例)、B(对照组,49例)两组,其中A组PKP术后3d使用唑来膦酸,根据是否在静滴唑来膦酸前3d给予西乐葆口服,又将A组分为C(非西乐葆组,30例)、D(西乐葆组,37例)两组。分别测量A组和B组患者术前及术后1年的骨密度,对PKP术后邻近椎体骨折(AVF)的发生率进行统计,术前、术后随访时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评估疼痛程度,采用Oswestry评分评估活动能力,并对骨折椎体高度及Cobb角变化进行分析,评估PKP联合唑来膦酸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疗效。同时观察C组和D组APR的发生率,发热程度及肌肉骨骼疼痛程度的差异,评估超前预防性使用西乐葆对静滴唑来膦酸后APR的预防效果。结果治疗1年后A组患者股骨近端骨密度明显提高,治疗后1年内无新发椎体骨折的发生,B组术后1年期间有脊柱骨性疼痛加重趋势,随访期间新发椎体骨折10例,其中新发AVF 6例。两组患者术后伤椎椎体高度、Cobb角、VAS评分和Oswestry评分均较术前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术后两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C组和D组APR发生率、发热及肌肉骨骼疼痛程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两组患者均无其它不良反应发生。结论唑来膦酸联合PKP技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骨折效果显著,可明显提高骨质疏松性患者骨密度,预防骨量持续丢失,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并有效减轻全身及脊柱骨性疼痛症状,预防再次骨折的发生,可作为骨质疏松性骨折PKP术后一种有效的辅助治疗措施。超前预防性使用非甾体消炎镇痛药西乐葆可大大降低静滴唑来膦酸后急性期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及发热和肌肉骨骼疼痛的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症 椎体压缩骨折 经皮球囊扩张椎体成形术 唑来膦酸
下载PDF
乳腺癌组织中血氧含量与缺氧诱导因子-1α、微血管密度的相关性 被引量:2
2
作者 王鸿康 李鸣 +3 位作者 辛亮 谢隽 易呈志 刘鹏 《肿瘤防治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993-996,共4页
目的探讨乳腺癌组织中血氧含量与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和微血管密度的相关性。方法应用乳腺血氧功能成像技术在术前测定乳腺癌患者乳腺组织中血氧含量,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乳腺癌组织中微血管密度及HIF-α的表达,分析乳腺癌... 目的探讨乳腺癌组织中血氧含量与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和微血管密度的相关性。方法应用乳腺血氧功能成像技术在术前测定乳腺癌患者乳腺组织中血氧含量,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乳腺癌组织中微血管密度及HIF-α的表达,分析乳腺癌组织中血氧含量与缺氧诱导因子-1α(HIF-α)和微血管密度相关性。结果 (1)151例乳腺癌患者中高血低氧的临床符合率是81.47%,其中导管内癌、浸润性小叶癌和浸润性导管癌的血氧含量结果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高血和低血癌组织的血含量、氧含量、微血管密度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3)随着HIF-1α表达等级的升高,血含量和微血管密度显著升高(P<0.01),但是血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乳腺癌组织血含量与微血管密度、HIF-1α表达呈正相关(P<0.01);而乳腺癌组织氧含量与微血管密度和HIF-1α表达均无相关性(P>0.05)。结论乳腺癌组织血含量与乳腺癌预后因子微血管密度、HIF-1α表达具有相关性,可以间接预测乳腺癌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血氧 缺氧诱导因子-1Α 微血管密度 乳腺癌
下载PDF
硫化氢对大鼠脑血肿周围血管新生及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 被引量:3
3
作者 石磊 彭翔 +1 位作者 赵炎 徐治强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4期6058-6060,共3页
目的 探讨硫化氢(H2S)对大鼠脑血肿周围血管新生及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将75只350~400 g 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和H2S组,每组25只。模型组、H2S组大鼠行自体血脑内注入法建立脑出血动物模型,对照组仅行头皮正中切口及暴... 目的 探讨硫化氢(H2S)对大鼠脑血肿周围血管新生及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将75只350~400 g 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和H2S组,每组25只。模型组、H2S组大鼠行自体血脑内注入法建立脑出血动物模型,对照组仅行头皮正中切口及暴露前囟而不行注射,H2S组于手术当日开始每日腹腔注射硫氢化钠10 mg/kg,连续28 d,其余两组仅腹腔注射等体积生理盐水。分别于术后4、7、14、28 d对各组大鼠进行神经功能缺失体征评分及后肢运动功能Tarlov评分,术后14、28 d收集脑血肿周围组织进行CD34免疫组化染色以计算微血管密度及血管场面积,分别采用免疫组化法和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术后4、7、14、28 d的血肿周围组织神经生长相关蛋白(GAP)-43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结果对照组术后4、7、14、28 d的神经功能缺失体征评分及后肢运动功能Tarlov评分分别为0分和5分,提示神经功能和后肢运动功能正常。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的神经功能缺失体征评分均升高,而Tarlov评分、血肿周围微血管密度和血管场面积及血肿周围组织VEGF水平和GAP-43阳性细胞数均降低(P〈0.05);脑血肿大鼠经H2S治疗后以上指标获改善,如H2S组的神经功能缺失体征评分低于模型组,Tarlov评分、血肿周围微血管密度和血管场面积及血肿周围组织VEGF水平和GAP-43阳性细胞数均高于模型组(P〈0.05),但H2S组以上指标与对照组的差异仍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2S可促进大鼠脑血肿周围血管新生及神经功能恢复,可能与其增加脑血肿周围组织VEGF水平及促进GAP-43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化氢 脑血肿 血管新生 神经功能恢复
下载PDF
解剖型锁定钢板在肱骨大结节粉碎性骨折中的应用 被引量:15
4
作者 陈焱 邢丹谋 +5 位作者 任东 肖志宏 冯伟 王欢 赵志明 游璐鸣 《中华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6期1009-1015,共7页
目的探讨解剖型锁定钢板治疗肱骨大结节粉碎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6月至2016年1月采用肱骨大结节解剖型锁定钢板治疗并获随访的23例(24肩)肱骨大结节粉碎性骨折患者资料,男13例(14肩),女10例(10肩);年龄26-7... 目的探讨解剖型锁定钢板治疗肱骨大结节粉碎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6月至2016年1月采用肱骨大结节解剖型锁定钢板治疗并获随访的23例(24肩)肱骨大结节粉碎性骨折患者资料,男13例(14肩),女10例(10肩);年龄26-75岁,平均52.3岁;Neer分型均为2部分骨折,骨折块均不少于2块;新鲜骨折19例,陈旧性骨折4例;左肩10例,右肩12例,双侧1例。除伴有前脱位并手法复位失败的4肩采用经三角肌胸大肌入路外,余20肩均采用肩峰下入路,使用PDS2缝线及克氏针辅助复位后以肱骨大结节解剖型锁定钢板固定骨折。末次随访时采用美国肩肘外科协会评分(rating scale of the American shoulder and elbow surgeons,ASES)及Constant-Murley评分标准评估疗效。结果23例患者随访时间7-30个月,平均16.2个月。X线片示所有骨折对位满意;骨折均愈合,愈合时间8—13周,平均9.8周。末次随访时ASES评分84-100分,平均95.9分;Constant—Murley评分88-100分,平均97.5分。肩关节前屈上举150°-170°,平均166.3°;体侧外旋50°-75°,平均67.5°;内旋可达T4-T12水平。1例伴肩关节脱位患者术后第1天即复发,再次行闭合复位后成功。末次随访时,无一例发生复位丢失、骨折不愈合或畸形愈合、内固定松动移位或穿透到关节内、缺血性坏死、神经损伤等并发症。结论肱骨大结节解剖型锁定钢板是治疗肱骨大结节粉碎性骨折的一种安全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折 粉碎性 肩骨折 内固定器
原文传递
周围神经损伤再生与修复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0
5
作者 陈焱 肖志宏 邢丹谋 《中华显微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413-416,共4页
周围神经损伤后神经轴突连续性中断,神经纤维传导障碍,导致感觉退化和自主功能丧失.神经元表型从传送者转换为再生状态,激活负责神经元存活和轴突再生的相关基因表达.临床上周围神经应尽可能采取端-端吻合修复,如直接吻合张力过大,神经... 周围神经损伤后神经轴突连续性中断,神经纤维传导障碍,导致感觉退化和自主功能丧失.神经元表型从传送者转换为再生状态,激活负责神经元存活和轴突再生的相关基因表达.临床上周围神经应尽可能采取端-端吻合修复,如直接吻合张力过大,神经移植是最常用的方法,但对供区损害却无法避免.随着分子生物学及材料工程技术的进步,神经导管和生物治疗在周围神经损伤修复中变得越来越重要.本文主要对周围神经损伤基础研究及临床应用的最新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围神经损伤 神经损伤再生 吻合修复 神经元存活 相关基因表达 神经损伤修复 临床应用 分子生物学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