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妇科恶性肿瘤患者围手术期症状影响因素的结构方程模型分析 被引量:5
1
作者 张华章 刘智慧 +1 位作者 黎婧 贺彬彬 《中国卫生统计》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760-763,共4页
目的基于结构方程模型分析妇科恶性肿瘤患者围手术期症状的影响因素。方法于2018年6月至2021年6月选择武汉市2所医院进行手术治疗的妇科恶性肿瘤患者524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中文版MDASI-PeriOp-GYN量表、心理一致感量... 目的基于结构方程模型分析妇科恶性肿瘤患者围手术期症状的影响因素。方法于2018年6月至2021年6月选择武汉市2所医院进行手术治疗的妇科恶性肿瘤患者524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中文版MDASI-PeriOp-GYN量表、心理一致感量表、自我感受负担量表进行调查,随后采用单因素、多元线性回归以及结构方程模型对妇科恶性肿瘤患者围手术期症状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妇科恶性肿瘤患者围手术期症状总得分(31.73±7.26)分;单因素分析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疾病病种、肿瘤转移、手术方式、术前放化疗、ECOG评分、心理一致感、自我感受负担均是妇科恶性肿瘤患者围手术期症状的影响因素,可解释其64.6%的变异;结构方程模型分析结果显示,疾病病种、手术方式、术前放化疗、ECOG评分、自我感受负担直接影响妇科恶性肿瘤患者围手术期症状;心理一致感和肿瘤转移不但可以直接影响妇科恶性肿瘤患者围手术期症状,还可以通过自我感受负担的中介效应影响妇科恶性肿瘤患者围手术期症状。结论妇科恶性肿瘤患者围手术期症状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医务人员应加强对卵巢癌、有肿瘤转移、开腹手术、术前接受过放化疗、高ECOG评分、自我感受负担重以及心理一致感水平低的妇科恶性肿瘤患者进行干预,以降低妇科恶性肿瘤患者围手术期症状,提升其生存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妇科恶性肿瘤 围手术期症状 影响因素 结构方程模型
下载PDF
基于自动羽化法的全脑全脊髓VMAT计划稳健性分析 被引量:3
2
作者 魏场超 龚娅玲 +3 位作者 魏伟 李向斌 全红 丁轶 《现代肿瘤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3期4349-4354,共6页
目的:评估使用自动羽化法制作的全脑全脊髓容积旋转调强放疗(volumetric modulated arc therapy,VMAT)计划的剂量学特征,并分析引入摆位误差后的计划质量,为其临床应用提供指导。方法:收集在湖北省肿瘤医院进行过全脑全脊髓放疗的病例5... 目的:评估使用自动羽化法制作的全脑全脊髓容积旋转调强放疗(volumetric modulated arc therapy,VMAT)计划的剂量学特征,并分析引入摆位误差后的计划质量,为其临床应用提供指导。方法:收集在湖北省肿瘤医院进行过全脑全脊髓放疗的病例5例,分别使用重叠法、梯度优化法和自动羽化法3种优化方法进行VMAT计划设计。模拟上段脊髓的等中心出现头脚方向的摆位误差后再进行计划优化,比较使用各方法得到的计划射野衔接区冷热点产生情况,从而评价计划的稳健性。结果:自动羽化法与梯度优化法均能设计出稳健性优于重叠法的计划,且自动羽化法制作计划耗时更少。结论:对于全脑全脊髓VMAT计划,使用自动羽化法简单方便,且与制作过程复杂耗时的梯度优化法得到的计划效果相当,能够减少射野衔接区冷热点的产生,提高计划稳健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脑全脊髓放射治疗 容积旋转调强放疗 自动羽化法 稳健性
下载PDF
多发脑转移瘤容积旋转调强立体定向放射外科计划对比 被引量:3
3
作者 陈知然 王晓红 +4 位作者 李向斌 马平平 魏伟 全红 丁轶 《中国医学物理学杂志》 CSCD 2021年第12期1482-1486,共5页
目的:通过调整容积旋转调强(VMAT)计划等中心数目及其共面条件,研究其在多发性脑转移瘤治疗中的剂量学特征,为其临床应用提供指导。方法:收集2019年在湖北省肿瘤医院治疗的多发性脑转移瘤1例,分别设计1个等中心4个非共面弧、5个等中心5... 目的:通过调整容积旋转调强(VMAT)计划等中心数目及其共面条件,研究其在多发性脑转移瘤治疗中的剂量学特征,为其临床应用提供指导。方法:收集2019年在湖北省肿瘤医院治疗的多发性脑转移瘤1例,分别设计1个等中心4个非共面弧、5个等中心5个共面弧以及5个等中心5个非共面弧计划,要求处方剂量(24 Gy/3次)覆盖95%靶体积。计划评价参数包括靶区适形度指数、梯度指数、脑部放射坏死指标(V_(12))和低剂量区(V_(5))体积覆盖率。结果:VMAT单等中心非共面弧计划对比多等中心计划有着更好的靶区适形度和更小的V_(12),且在小体积肿瘤的治疗中有着更好的剂量跌落。结论:VMAT单等中心非共面弧计划比多等中心共面或非共面计划更适合多发性脑转移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转移瘤 容积旋转调强放疗 等中心 立体定向放射外科 非共面
下载PDF
新生儿D抗原遮蔽现象分析及应对策略
4
作者 蔡晓娟 雷旦生 邓林峰 《中国小儿血液与肿瘤杂志》 CAS 2017年第5期266-268,280,共4页
目的探讨新生儿D抗原遮蔽现象产生的原因及对血型鉴定的影响,结合文献提出应对策略。方法采用血清学方法对新生儿及母亲的血型抗原、抗体进行分析及鉴定。结果 3例新生儿血型均产生不同程度的遮蔽现象,新生儿血型抗体筛查为阳性,抗体鉴... 目的探讨新生儿D抗原遮蔽现象产生的原因及对血型鉴定的影响,结合文献提出应对策略。方法采用血清学方法对新生儿及母亲的血型抗原、抗体进行分析及鉴定。结果 3例新生儿血型均产生不同程度的遮蔽现象,新生儿血型抗体筛查为阳性,抗体鉴定为抗-D抗体,且均能被放散实验检测出。结论新生儿D抗体阳性易导致新生儿溶血病,临床上应对这类情况进行追踪并尽早采取相应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溶血病 D抗原 遮蔽现象 应对策略
下载PDF
武汉市方舱医院117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出院后随访结果 被引量:4
5
作者 郑颜磊 胡荣华 +1 位作者 张莉 李诗 《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1299-1303,共5页
目的对武汉市洪山方舱医院治愈出院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新冠肺炎)患者进行随访,分析出院患者的流行病学和临床特点以及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核酸检测结果,为疫情的防控提供依据。方法以电话随访的方式收集2020年2月6日至3月10日武汉... 目的对武汉市洪山方舱医院治愈出院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新冠肺炎)患者进行随访,分析出院患者的流行病学和临床特点以及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核酸检测结果,为疫情的防控提供依据。方法以电话随访的方式收集2020年2月6日至3月10日武汉市洪山方舱医院收治的117例确诊为新冠肺炎并治愈出院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分析其流行病学特点、临床症状、实验室及其影像学检查资料,以期为新冠肺炎的防治提供依据。结果117例达到出院标准的新冠肺炎患者中,男性49例,女性68例;年龄(49.00±11.88)岁,住院时间为(17±6)d,其中91例患者出院后无明显症状(占77.78%),少部分患者出院后有胸闷、心悸、气喘等临床症状,7例患者出院后有胸闷表现,有咽痛和心悸的患者各为5例,4例患者出院后仍有咳嗽表现,有气喘和胸痛的患者均为3例,有头痛、腹泻、呼吸困难的患者各为1例。7例出院患者的2019-nCoV核酸检测呈阳性,复阳率约5.98%,均在达到出院标准后10~19 d出现核酸复阳情况;大部分患者出院后未再行胸部CT检查,但随访时行胸部CT检查的30例患者中有24例表现正常,6例患者CT结果均较出院时吸收或正常。结论武汉市方舱医院新冠肺炎患者出院后存在2019-nCoV核酸复阳现象,未造成续发传播,且这些核酸结果复阳的患者与其住院时间及出院后临床症状存在与否和CT表现无明显相关性。建议对于治愈出院的患者增加粪便或其他标本的检测,同时对出院患者加强定期监测和随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新型冠状病毒 核酸检测 复阳 流行病学 临床特征
原文传递
肺癌患者接受放疗和免疫治疗后引发治疗相关性肺炎的研究进展
6
作者 王猷嘉 韩光 《中华放射医学与防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711-717,共7页
放射治疗和免疫治疗作为当下癌症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带来治疗效果的同时也伴随着不良反应的发生。胸部恶性肿瘤患者接受放疗联合免疫治疗后,生存率及生活质量没有达到预期的高度,其中一项主要原因就是治疗相关性肺炎的发生。为了更深... 放射治疗和免疫治疗作为当下癌症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带来治疗效果的同时也伴随着不良反应的发生。胸部恶性肿瘤患者接受放疗联合免疫治疗后,生存率及生活质量没有达到预期的高度,其中一项主要原因就是治疗相关性肺炎的发生。为了更深入地了解放疗联合免疫治疗肺癌所导致的肺炎,在此对其发病机制、发病情况与危险因素、鉴别诊断与治疗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癌 放射治疗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 放射-免疫相关性肺炎
原文传递
腹腔镜与开放下腹股沟淋巴结清扫术在阴茎癌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比较
7
作者 邓康俐 崔殿生 +5 位作者 魏卓 宋勇波 贾全安 刘三河 黄雷 魏少忠 《肿瘤》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6-28,共13页
目的:比较阴茎癌根治术后腹腔镜腹股沟淋巴结清扫术(laparoscopic inguinal lymph node dissection,L-ILND)与开放下腹股沟淋巴结清扫术(open inguinal lymph node dissection,O-ILND)治疗阴茎癌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2020... 目的:比较阴茎癌根治术后腹腔镜腹股沟淋巴结清扫术(laparoscopic inguinal lymph node dissection,L-ILND)与开放下腹股沟淋巴结清扫术(open inguinal lymph node dissection,O-ILND)治疗阴茎癌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2020年在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湖北省肿瘤医院泌尿外科诊断为阴茎癌(TNM分期:T_(1-3),N_(0-3),M_(0))并接受L-ILND(41例)或O-ILND(22例)治疗的63例患者的临床疗效。主要研究终点为总生存期,次要研究终点为5年总生存率及5年癌症特异性生存率。对L-ILND组和O-ILND组患者间的不同临床特征进行比较;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回归分析法进行伤口并发症的相关因素分析;采用Kaplan-Meier生存分析法进行预后分析;采用COX风险回归分析法进行总生存期预测因子的分析。结果:63例阴茎癌患者中,共有41例患者接受了L-ILND治疗,其余22例患者接受了O-ILND治疗。2组患者基线临床特征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ILND与O-ILND 2组患者的中位总生存期(78个月vs 72个月,P=0.844)、5年总生存率(74.5%vs 78.3%,P=0.144)和5年癌症特异性生存率(77.2%vs 71.4%,P=0.228)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O-ILND组中术后出现伤口并发症的患者人数占比显著高于L-ILND组(74%vs 15%,P=0.012);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提示,肿瘤分级[风险比(hazard ratio,HR)=2.774,P=0.021]和淋巴结病理分期(HR=1.482,P=0.024)与患者的预后显著相关。结论:L-ILND与O-ILND的临床疗效相当,而L-ILND的安全性更高,术后伤口并发症发生率更低,因此L-ILND是阴茎癌根治术后ILND更为理想的手术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阴茎癌 腹股沟淋巴结清扫 腹腔镜手术 总生存期 预后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