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53篇文章
< 1 2 6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培养学生自主能力,促进教师自主发展——访华中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徐锦芬教授 被引量:8
1
作者 刘宏刚 徐锦芬 《疯狂英语(教师版)》 2008年第6期4-7,共4页
华中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是全国理工科院校外语专业中最早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设立的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硕士点的单位之一,现有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英语语言文学和日语语言文学三个授权硕士点。学院师资力量雄厚,同时具... 华中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是全国理工科院校外语专业中最早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设立的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硕士点的单位之一,现有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英语语言文学和日语语言文学三个授权硕士点。学院师资力量雄厚,同时具有优良的教学科研资源。近年来学院以研究所为依托,进一步凝炼学科方向,形成科研团队,在各个领域都取得了较好的科研成果,其中徐锦芬教授在外语自主学习研究领域所取得的成果在全国居领先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主学习模式 教师 自主学习能力 实证研究 自主能力 学习研究 学习者自主 相结合 研究方法 研究内容
下载PDF
七校联合培养双学位人才的探索及反思——以华中科技大学英语双学位人才培养模式为个案 被引量:8
2
作者 梁丽 刘好 《黑龙江高教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95-98,共4页
国内持续时间最长、实质性参与高校最多、合作范围最广、受益学生最多的武汉地区七所重点大学之间的联合办学,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好评。本研究以其中的华中科技大学英语双学位人才培养模式为个案,通过对1080名学生的问卷调查和抽样访谈,... 国内持续时间最长、实质性参与高校最多、合作范围最广、受益学生最多的武汉地区七所重点大学之间的联合办学,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好评。本研究以其中的华中科技大学英语双学位人才培养模式为个案,通过对1080名学生的问卷调查和抽样访谈,对整体办学模式满意度、课程设置、教师教学态度、课堂教学,整体教学效果等方面进行了分析,并根据学生的反馈意见,提出了进一步完善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七校联合办学 双学位 专业+英语 人才培养模式
下载PDF
铸就办学精神,探究办学规律,实现快速发展——华中科技大学办学理念的发展与实践 被引量:1
3
作者 易元祥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S1期1-3,共3页
经过50多年的建设发展,华中科技大学实现了快速发展和异军突起并跻身国内一流大学行列。纵观其发展历程,先进的办学理念和求是进取的办学精神是推动学校与时俱进的重要动因和力量源泉,并在战略和策略层面上形成了科学的发展观。本文探... 经过50多年的建设发展,华中科技大学实现了快速发展和异军突起并跻身国内一流大学行列。纵观其发展历程,先进的办学理念和求是进取的办学精神是推动学校与时俱进的重要动因和力量源泉,并在战略和策略层面上形成了科学的发展观。本文探讨了华中科技大学在各个发展阶段的办学理念及其对办学实践的引领与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办学精神 办学思想 办学规律 快速发展
下载PDF
外语教学中的素质教育——兼评华中科技大学英语教学改革
4
作者 董卫 《科技创业月刊》 2003年第3期70-71,共2页
提出了外语教学中的素质教育内涵,介绍了华中科技大学将素质教育贯穿于外语教学的改革新举措,评介了改革对外语人才语言交际能力、自我学习及管理能力和道德水准提高的意义。
关键词 外语教学 素质教育 教学改革 华中科技大学 英语教学
下载PDF
出国留学意愿与其准备的匹配性分析——以华中科技大学问卷调查为基础 被引量:2
5
作者 赵又蝶 杨慧敏 +1 位作者 罗凯元 周露 《教育教学论坛》 2016年第40期54-55,共2页
本文运用频数设计、交互分析、计量模型等统计方法及相关理论分析了当今大学生留学目标国家、语言准备、综合素质和出国费用等热点问题,进而重新构架了大学生出国留学准备程度的评判标准,指出了出国留学准备的关键因素和存在的问题。
关键词 留学意愿 关键因素 问卷调查
下载PDF
《综合英语》精品课程建设改革的探索与研究——以华中科技大学武昌分校为例
6
作者 许敏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2014年第10期32-33,共2页
《综合英语》课程具有综合性,系统性和实用性特点,对学生听,说,读、写,译能力进行全面的培养,鉴于此,《综合英语》精品课程建设改革非常重要,在师资队伍、教学方法、多媒体环境等多方面都要进行科学合理配置和优化。
关键词 综合英语 精品课程 措施
下载PDF
一个培养复合型人才的个案分析——华中科技大学英语-通信双学位培养模式研究 被引量:7
7
作者 梁丽 吕良 樊葳葳 《高等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79-83,共5页
对华中科技大学英语-通信双学位专业2001级60多名学生的学习、就业等状况的调查研究表明,尽管在课程设置等方面还存在着有待改进的地方,但该培养模式是基本成功的,学生具有较高的专业素养和人文素质,在社会上的竞争力较强,颇受用人单位... 对华中科技大学英语-通信双学位专业2001级60多名学生的学习、就业等状况的调查研究表明,尽管在课程设置等方面还存在着有待改进的地方,但该培养模式是基本成功的,学生具有较高的专业素养和人文素质,在社会上的竞争力较强,颇受用人单位的欢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型人才 英语-通信双学位 人才培养模式
原文传递
跨学科视域下的中国科技典籍对外译介——访中科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孙显斌研究员 被引量:3
8
作者 王烟朦 孙显斌 《燕山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2年第3期27-32,共6页
中国科技典籍的对外翻译与传播已然是中华传统文化国际传播的重要组成部分。外语学者是科技典籍外译的主力军之一,又是相关研究的助推者。但既有研究对科技典籍的认识存在不少分歧,与文史哲典籍翻译研究的区别不清,且重复性研究日趋明... 中国科技典籍的对外翻译与传播已然是中华传统文化国际传播的重要组成部分。外语学者是科技典籍外译的主力军之一,又是相关研究的助推者。但既有研究对科技典籍的认识存在不少分歧,与文史哲典籍翻译研究的区别不清,且重复性研究日趋明显。鉴于此,本文对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孙显斌研究员进行访谈,向其求教科技典籍命名依据、基本特征以及对外译介问题。孙显斌研究员从科技史、古典文献学和典籍数字化视角,论述科技典籍之“名”与“实”有助于为相关翻译研究明确阵地范围,科技典籍对外译介观点为外语学者的中国传统科技文化域外翻译和传播研究提供了“他者”视角的关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跨学科 科技史 中国科技典籍 对外译介
下载PDF
《翻译批评》课程的整体主义理念:华中科技大学模式 被引量:2
9
作者 王树槐 《上海翻译》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67-73,共7页
本文介绍了华中科技大学《翻译批评》课程的整体主义理念。它以教育心理学家van Merrinboer的四因素十步法为课程构架,从八个侧面设计了研究生翻译批评能力的培养。按照翻译批评教学的逻辑顺序,它们分别是:对比语言学途径→文学文体... 本文介绍了华中科技大学《翻译批评》课程的整体主义理念。它以教育心理学家van Merrinboer的四因素十步法为课程构架,从八个侧面设计了研究生翻译批评能力的培养。按照翻译批评教学的逻辑顺序,它们分别是:对比语言学途径→文学文体学途径→语料库翻译途径→翻译诗学途径→评价理论(功能语言学)途径→文化研究途径→社会叙事学途径→文学批评理论途径。课程目标在于最终让学生获得定量批评和定性批评结合、规定性批评与描写性批评结合、文本内描写批评与文本外归因批评结合,以及描写维度的描写-因果解释、描写-价值判断、描写-提出假设结合的整体复合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翻译批评 整体主义 课程设计
原文传递
知识翻译学视域下《梦溪笔谈》科技术语翻译方法研究
10
作者 许明武 周凤洁 《河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5期1-9,24,共10页
典籍中的古代科技术语负载了中华古代科技文明,其外译对于中华文化的传播、交流与影响有重要意义。《梦溪笔谈》是北宋沈括所著的百科全书式笔记体著作,其唯一一部英语全译本由王宏教授等学者完成并出版。从知识翻译学视角出发,以杨枫... 典籍中的古代科技术语负载了中华古代科技文明,其外译对于中华文化的传播、交流与影响有重要意义。《梦溪笔谈》是北宋沈括所著的百科全书式笔记体著作,其唯一一部英语全译本由王宏教授等学者完成并出版。从知识翻译学视角出发,以杨枫教授提出、岳峰教授阐释的三大翻译批评标准及孟祥春教授提出的批评工具,对《梦溪笔谈》王宏、赵峥英译本中的古代科技术语翻译方法进行了探析。研究发现,《梦溪笔谈》古代科技术语英译有以下特点:以真求知方法下,可以在知识契合区译为真义,寻求知识最大公约数;以善立义方法下,译者可通过文内释义和文外说明助力沟通,在知识差异区化解知识剪刀差;以美行文方法下,可在知识冲突区因势变通、重视受众审美,通过意译使得知识互动化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代科技术语 《梦溪笔谈》 知识翻译学 翻译方法
下载PDF
中国大学生“个人主义”文化价值观调查——以华中科技大学为例
11
作者 范蕾 樊葳葳 《外语教育》 2016年第1期15-26,共12页
本研究基于美国文化心理学家Harry C.Triandis的水平和垂直型个人主义-集体主义理论,以问卷的形式调查了华中科技大学142名大学生(M=97,F=45)的个人主义文化价值观持有状况。结果表明,当代大学生具有较强个人主义文化价值观倾向,且水平... 本研究基于美国文化心理学家Harry C.Triandis的水平和垂直型个人主义-集体主义理论,以问卷的形式调查了华中科技大学142名大学生(M=97,F=45)的个人主义文化价值观持有状况。结果表明,当代大学生具有较强个人主义文化价值观倾向,且水平方向个人主义高于垂直方向个人主义。同时,受试价值观在年级和生源地两个人口统计学特征上有显著差异:新生较二年级学生,来自沿海地区的较来自内地的学生,表现出更高的个人主义倾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大学生 文化价值观 个人主义
原文传递
口译类课程思政的理念与实践——华中科技大学“交替传译”课程为例
12
作者 张易凡 许明武 《外国语言与文化》 2022年第3期116-122,共7页
本文基于《教育部外国语言文学类专业课程思政教学指南》,对口译类课程思政教学的主要目的、教学重点及指导原则进行了解读。以华中科技大学“交替传译”课程为例,本文分析了如何将思政目标融入课程知识目标和能力目标,如何建立课程思... 本文基于《教育部外国语言文学类专业课程思政教学指南》,对口译类课程思政教学的主要目的、教学重点及指导原则进行了解读。以华中科技大学“交替传译”课程为例,本文分析了如何将思政目标融入课程知识目标和能力目标,如何建立课程思政资源素材库,以如何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与策略,并开展课程思政教学效果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课程思政 口译教学 课堂设计
原文传递
《儒林外史》节译本汉语乡土语言英译群体的译者行为比较研究
13
作者 黄勤 王琴玲 《山东外语教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15-125,共11页
汉语乡土语言土味浓郁,蕴含着丰富的中华文化意象和异质成分,具有鲜明的中华文化特色和民族风格。本文梳理了《儒林外史》三个典型的华人离散译者节译本中的乡土语言英译文,分析其乡土语言英译策略的异同。基于译者行为批评理论,探究这... 汉语乡土语言土味浓郁,蕴含着丰富的中华文化意象和异质成分,具有鲜明的中华文化特色和民族风格。本文梳理了《儒林外史》三个典型的华人离散译者节译本中的乡土语言英译文,分析其乡土语言英译策略的异同。基于译者行为批评理论,探究这一群体乡土语言英译的译者行为及其动因,以期为“中国文化走出去”大背景下的中国文学外译,尤其是乡土语言的英译理论和实践提供一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儒林外史》 节译 乡土语言 华人离散译者群体 译者行为批评
下载PDF
传统与文本喻指:亨利·盖茨美国非裔文学批评的理论视角
14
作者 段丽丽 陈后亮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 2024年第5期73-81,共9页
鉴于黑人在美国的特殊经历,美国非裔文学批评无论将视角聚焦于传统还是文本都会引起较大争议,而亨利·盖茨的批评理论却始终围绕两者展开。一方面,他追溯黑人土语传统,确立非裔文本的语言喻指与非洲传统的关系;另一方面,他通过“喻... 鉴于黑人在美国的特殊经历,美国非裔文学批评无论将视角聚焦于传统还是文本都会引起较大争议,而亨利·盖茨的批评理论却始终围绕两者展开。一方面,他追溯黑人土语传统,确立非裔文本的语言喻指与非洲传统的关系;另一方面,他通过“喻指”和“表意”之间同一性中的差异性关系命名非裔文学理论,试图消解非裔文本与西方传统的对立。同时,在“保护传统的完整性”名义下,盖茨克服了把非裔文本隔离于当代批评理论大环境的片面做法。对传统与文本喻指以及两者关系的强调表明盖茨的美国非裔文学理论兼具历史批评和美学批评的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 文本喻指 亨利·路易斯·盖茨 美国非裔文学批评
下载PDF
身份认同、衰老焦虑与性别平等:当代西方文化老年学关键议题研究
15
作者 陈后亮 吴丹妮 《社会科学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86-192,共7页
20世纪末以来,西方的老年学研究广泛吸收人文学科研究成果,从单纯的生物医学研究转向更为多元的文化研究,形成了人文老年学、文化老年学等具有明显跨学科特征的分支学科。文化老年学积极借鉴文化研究理论,将年龄置于同阶级、性别、种族... 20世纪末以来,西方的老年学研究广泛吸收人文学科研究成果,从单纯的生物医学研究转向更为多元的文化研究,形成了人文老年学、文化老年学等具有明显跨学科特征的分支学科。文化老年学积极借鉴文化研究理论,将年龄置于同阶级、性别、种族等相似的范畴中进行审视,试图揭示老年所暗含的文化建构属性。在传统观念中,老年一直以来被赋予脆弱、固执、无用、落后等负面刻板形象,对老年的恐惧、抵制和歧视成了常见的社会现象。事实上,人生从童年到老年的各阶段划分,并非一个自然形成的概念,而是社会发展的产物。从文化研究视角切入,对围绕老年概念的身份认同、衰老焦虑及性别权力关系进行系统梳理,可以揭示文化在塑造老年经验和身份过程中的重要性,有力地解构附着在老年人身上的负面话语,并为国内老年学研究提供借鉴和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研究 文化老年学 身份认同 衰老焦虑 性别平等
下载PDF
术语英译中学者型译者身份与译者行为关系研究——以《淮南子》两译本中古代天文术语英译为例
16
作者 许明武 陈嘉昕 《外国语文》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0-121,共12页
2010年《淮南子》两部英译本问世,分别来自美国学者约翰·马绛团队和中国学者翟江月、牟爱鹏。基于“求真—务实”连续统评价模式,本研究对马译本和翟译本中230个天文术语英译的译者行为进行比较分析。研究发现,翻译内两译本均呈现... 2010年《淮南子》两部英译本问世,分别来自美国学者约翰·马绛团队和中国学者翟江月、牟爱鹏。基于“求真—务实”连续统评价模式,本研究对马译本和翟译本中230个天文术语英译的译者行为进行比较分析。研究发现,翻译内两译本均呈现“求真为本,求真兼顾务实”的译者行为倾向,仅马译本有“译外超务实”倾向;学者型译者身份下“学者”和“译者”角色对两译本译者行为的影响程度不同,马译本充分保留“学者”特色,翟译本恪守“译者”本分。本研究考察了相同译者身份下译者行为的异同,进一步揭示了译者角色在翻译内外对译者行为的不同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代天文术语 《淮南子》 学者型译者 “求真—务实”
下载PDF
“西学东译,以译报国”的翻译家马君武国内研究述评
17
作者 梁林歆 孙迎宾 《天津外国语大学学报》 2024年第2期88-96,F0003,共10页
马君武是近代中国“西学东译”的翻译家代表,一生译著逾40部,对近代中国社会进步与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作为中国近代翻译史中的重要翻译家,马君武的翻译活动和翻译作品引起了学者的广泛关注。文章首先借助CiteSpace对马君武翻译研究作... 马君武是近代中国“西学东译”的翻译家代表,一生译著逾40部,对近代中国社会进步与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作为中国近代翻译史中的重要翻译家,马君武的翻译活动和翻译作品引起了学者的广泛关注。文章首先借助CiteSpace对马君武翻译研究作总体概述,其次对马君武的翻译活动与思想研究、翻译作品研究两方面的现状进行述评,最后总结其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马君武研究应加强理论基础,深化翻译主体研究,重视翻译家与翻译史的互动关系,提高作品研究的整体性等建议,以期推动研究向纵深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君武 翻译活动 翻译作品
下载PDF
国旗争议与魏玛共和国的覆灭
18
作者 林纯洁 《外国问题研究》 2024年第1期106-114,159,共10页
魏玛共和国的失败是德国建立现代国家体制过程中的重大挫折。1918年11月,魏玛共和国在一战战败的阴影中成立。1919年魏玛国民议会上,由于历史传统和政治利益的矛盾,各政党在国旗等基本问题上冲突严重,后虽达成妥协以黑红金为国旗,但未... 魏玛共和国的失败是德国建立现代国家体制过程中的重大挫折。1918年11月,魏玛共和国在一战战败的阴影中成立。1919年魏玛国民议会上,由于历史传统和政治利益的矛盾,各政党在国旗等基本问题上冲突严重,后虽达成妥协以黑红金为国旗,但未能消除矛盾。魏玛共和国时期关于黑红金、黑白红与红旗的争议,是各政党各阶层政治理念冲突的体现,这种冲突的加剧,也加速了共和国的灭亡。魏玛共和国的悲剧证明了国旗作为国家标志在国家政治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国民对国旗的认同是国家稳定和发展的必要前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魏玛共和国 国旗 黑红金 黑白红 红旗
下载PDF
大学翻译教学测试改革与翻译能力的培养 被引量:101
19
作者 罗选民 黄勤 张健 《外语教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76-82,共7页
大学翻译教学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翻译能力。大学翻译教学测试对于学生翻译能力的培养和评估起着重要作用。基于对当前13所大学英语翻译教学测试现状的调查,本文指出了目前大学翻译教学测试的不足,并从教学大纲的要求、测试效度、测试... 大学翻译教学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翻译能力。大学翻译教学测试对于学生翻译能力的培养和评估起着重要作用。基于对当前13所大学英语翻译教学测试现状的调查,本文指出了目前大学翻译教学测试的不足,并从教学大纲的要求、测试效度、测试方式与题型等方面提出了改进目前大学翻译教学测试的一些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翻译教学测试 翻译能力 现状 改进方法
下载PDF
非英语专业大学生通过写作附带习得词汇研究 被引量:31
20
作者 雷蕾 韦瑶瑜 +1 位作者 叶琳 张梅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53-56,61,共5页
本文对非英语专业大学生通过写作附带习得词汇进行了实证研究,主要发现有:1)我国英语学习者通过写作附带习得词汇比通过阅读附带习得词汇效果更好,2)两种写作任务附带习得的词汇量和一周后的保持量之间不存在显著差异,部分地推翻了Laufe... 本文对非英语专业大学生通过写作附带习得词汇进行了实证研究,主要发现有:1)我国英语学习者通过写作附带习得词汇比通过阅读附带习得词汇效果更好,2)两种写作任务附带习得的词汇量和一周后的保持量之间不存在显著差异,部分地推翻了Laufer(2001)和Laufer & Hulstijn(2001)任务诱发投入假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英语专业学生 词汇附带习得 写作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