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城市设计之魅:“乱糟糟”的日常
1
作者 胡兴 《建筑师》 CSSCI 2024年第3期25-30,共6页
通过将魅惑不清、高度混杂的日常生活,视为城市设计中难以被理性化的处理对象,本文分别从认识论与方法论上讨论了设计师应该如何理解并拥抱这种日常之魅。
关键词 日常生活 城市设计 祛魅
下载PDF
“地方”观念的转变与建筑学在行动
2
作者 雷晶晶 汪原 《新建筑》 2024年第4期96-102,共7页
20世纪下半叶,全球向后工业甚至“超工业”的转型,伴随着深度工业化,将世界纳入流动体系,但也蔓延危机。地方观念从“场所”开始,经历“无地方”“无地方感”“非地”三次观念转型,对应后工业文化批判(1950—1970年代)、后现代主义(198... 20世纪下半叶,全球向后工业甚至“超工业”的转型,伴随着深度工业化,将世界纳入流动体系,但也蔓延危机。地方观念从“场所”开始,经历“无地方”“无地方感”“非地”三次观念转型,对应后工业文化批判(1950—1970年代)、后现代主义(1980年代)、超现代全球化(1990年代至今)等时代问题。建筑学以行动意识直面危机,重构人地交互。解读地方观念转变,识别空间-人本主义、行为-身份认同、时间-人机互构三种建筑学行动路径,以及抵抗型再地方、敞开型再地方和速度中继三类应对策略,重申建筑学行动潜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方/场所 无地方 无地方感 非地 后工业转型 超工业转型 深度工业化 全球化
下载PDF
困境与路径:新制度主义视角下的责任规划师制度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朱雷洲 黄亚平 +2 位作者 谢来荣 王智勇 张阳 《规划师》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51-56,共6页
责任规划师制度是当前我国致力于推进国土空间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举措。文章在解析责任规划师制度的概念内涵及研究实践的基础上,以新制度主义为研究视角,探讨责任规划师制度在扩散和落实过程中所面临的合法性及嵌入性困境... 责任规划师制度是当前我国致力于推进国土空间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举措。文章在解析责任规划师制度的概念内涵及研究实践的基础上,以新制度主义为研究视角,探讨责任规划师制度在扩散和落实过程中所面临的合法性及嵌入性困境。结果发现,在合法性维度,强制性同构、规范性同构与观念—认知限定导致了责任规划师制度的形式化和主体失位困境;在嵌入性维度,原有的制度场域限定、市场和社会机制的缺失以及职责范畴、考评机制不明等因素导致了责任规划师制度的可持续难题及制度的负面强化效应。基于此,文章从强化制度的上下衔接、动员社会与市场多方力量、明晰各方职责范畴及建立科学有效的考核体系4个方面提出责任规划师制度的优化路径,为责任规划师制度的扩散和落实提供理论支撑与实践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制度主义 责任规划师 社区规划师 乡村规划师
下载PDF
宜城市村镇聚落形态测度及空间体系结构研究 被引量:6
4
作者 王文卉 朱雷洲 +1 位作者 黄亚平 郑有旭 《西部人居环境学刊》 CSCD 2022年第1期109-116,共8页
村镇聚落形态测度及体系识别是村镇转型与重构的基础与前提,基于全国土地调查数据及统计数据,运用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方法,从空间分布及形态分异两个维度测度识别宜城市村镇聚落形态格局,并运用聚类分析方法将宜城市形态类型划分为“小... 村镇聚落形态测度及体系识别是村镇转型与重构的基础与前提,基于全国土地调查数据及统计数据,运用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方法,从空间分布及形态分异两个维度测度识别宜城市村镇聚落形态格局,并运用聚类分析方法将宜城市形态类型划分为“小规模高密度岗地散点散布型”和“大规模低密度平原团块集聚型”两类。在形态类型划分的基础上,选取南营街道和板桥店镇作为典型案例,从功能关系—场所关系两个维度分析村镇聚落空间体系结构,分析认为主要可以分为“弱中心网状路网团块集聚型”和“单核心枝状路网散点散布型”两类,并从形态格局及体系结构两方面分别提出优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村镇聚落 形态测度 体系结构 宜城市
下载PDF
轨道交通TOD模式对站点空气质量的影响及规划策略研究——以武汉市为例
5
作者 袁满 严明瑞 +2 位作者 朱俊青 单卓然 姜浩 《现代城市研究》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52-58,73,共8页
在生态文明建设背景下,随着绿色TOD模式研究的不断推进,学者们对轨道交通是否能改善城市空气质量展开了广泛探讨。该类研究主要以城市或区域等宏观尺度为对象,而忽略了轨道交通对沿线及站点等微观地区的影响。文章以武汉市6条轨道交通... 在生态文明建设背景下,随着绿色TOD模式研究的不断推进,学者们对轨道交通是否能改善城市空气质量展开了广泛探讨。该类研究主要以城市或区域等宏观尺度为对象,而忽略了轨道交通对沿线及站点等微观地区的影响。文章以武汉市6条轨道交通线路的站点为例,评估轨道交通对站点空气质量的影响,并探讨TOD模式指标对空气质量的影响机制,提出改善空气质量的TOD模式优化策略。结果发现,轨道交通对多数站点空气质量有显著的改善作用,但不同站点间的影响差异较大。站点地区的工业用地占比、绿地与水域占比、土地混合度、容积率等因素与空气质量具有相关性。高水平的土地混合,可提升土地利用效率,改善空气质量;开发集聚度越高,城市越紧凑,空气污染改善越明显;合理的交通接驳方式,减少了机动车尾气排放,可改善空气质量。因此,应通过高水平的土地混合、紧凑的空间形态、完善交通接驳等措施,优化轨道交通TOD建设,提升对空气质量的改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轨道交通 TOD模式 站点 空气质量
下载PDF
“双循环”新格局下省际边缘区规划策略研究——以湖北省黄梅县为例
6
作者 朱雷洲 黄亚平 +2 位作者 谢来荣 段名材 陈晓梅 《小城镇建设》 2023年第4期42-49,共8页
“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既是机遇也是挑战,省际边缘区如何理解及如何应对是问题的关键。文章通过文献梳理及可视化分析发现当前缺乏新发展格局下省际边缘地区的相关规划研究,并结合样本数据分析提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省际边缘区存在... “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既是机遇也是挑战,省际边缘区如何理解及如何应对是问题的关键。文章通过文献梳理及可视化分析发现当前缺乏新发展格局下省际边缘地区的相关规划研究,并结合样本数据分析提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省际边缘区存在区域协同步伐加快,省域中心辐射不足;国内市场需求增加,产业面临同质风险;基础设施建设升级,通道联系稍显薄弱;治理体系逐渐完善,行政壁垒仍旧显著四大特征及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包括城市定位转变、主导产业优化、基础设施提升及体制机制转型四个方面规划应对策略,并延伸建构“双循环”格局下省际边缘区的规划应对框架。最后以省际边缘典型地区湖北省黄梅县为实证案例,提出积极融入长江经济带、形成四大产业集群、畅通南北通道及加深“金三角”合作等规划策略,以期为新格局下类似区域研究及国土空间规划提供理论借鉴和实践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循环” 新发展格局 省际边缘区 规划策略 黄梅县
下载PDF
时空行为视角下老旧小区地理环境健康效应的研究框架探析
7
作者 袁满 姜浩 单卓然 《南方建筑》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85-95,共11页
社区地理环境对公众健康的影响研究是地理学、城市规划及公共卫生等多学科关注的热点。利用科学知识图谱可视化软件Citespace,对社区地理环境健康效应的国内外研究进展进行梳理。研究发现,社区地理环境的健康效应主要存在健康风险、健... 社区地理环境对公众健康的影响研究是地理学、城市规划及公共卫生等多学科关注的热点。利用科学知识图谱可视化软件Citespace,对社区地理环境健康效应的国内外研究进展进行梳理。研究发现,社区地理环境的健康效应主要存在健康风险、健康行为及健康资源三大影响路径;现有文献往往忽略了社会人文环境与建成环境的交互作用,且多从单一路径分析研究影响效应;静态邻里视角产生的地理情境不确定性问题并未重视;老旧小区的地理环境更加复杂、人群更加脆弱,但现有研究中却较少被关注。基于此,按照测度体系-关联解析-机制挖掘-策略构建的思路层层递进,构建一套探索时空行为视角下老旧社区地理环境对公众健康影响机制的研究框架,以期为我国推进健康中国和城市更新双重国家战略提供支撑,实现理论成果服务于政策实践的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健康效应 老旧小区 地理环境 研究进展 研究框架
下载PDF
城镇化进程中涉农社区乡土文化空间重塑研究
8
作者 李建兴 陈锦富 陈藻 《华中建筑》 2024年第3期170-174,共5页
当前,在城镇化进程中,因征地拆迁、农民集中居住、政策性搬迁等原因,产生了大量“涉农社区”,这类社区虽实现了居住方式的城镇化,但居住人群没有改变,仍保留着乡土文化记忆,探索乡土文化空间的重塑,有利于传承乡土文化,提升社区治理水平... 当前,在城镇化进程中,因征地拆迁、农民集中居住、政策性搬迁等原因,产生了大量“涉农社区”,这类社区虽实现了居住方式的城镇化,但居住人群没有改变,仍保留着乡土文化记忆,探索乡土文化空间的重塑,有利于传承乡土文化,提升社区治理水平,探索有中国特色的城镇化之路。研究发现,实施涉农社区乡土文化空间重塑,官方要发挥主导作用、居民要发挥主体作用,要根据乡土文化设计相应空间载体,并与时代文化有机结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土文化空间重塑 涉农社区 城镇化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