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531篇文章
< 1 2 22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华中科技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院40年回顾 被引量:8
1
作者 刘献君 《高等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8-15,共8页
华中科技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院已经走过了40年的历程。40年来,教科院经历了从艰难起步、快速成长、特色发展到全面提高阶段。40年的孜孜不倦,取得了累累硕果:在开展文化素质教育、院校研究等多个领域的理论和实践探索中,引领了中国高等教... 华中科技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院已经走过了40年的历程。40年来,教科院经历了从艰难起步、快速成长、特色发展到全面提高阶段。40年的孜孜不倦,取得了累累硕果:在开展文化素质教育、院校研究等多个领域的理论和实践探索中,引领了中国高等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培养了一批优秀的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工作者;通过形成个人内在理论,指导教育实践,丰富了教育基本理论;通过多种形式为政府决策、学校发展提供咨询;通过院校研究,服务本校的改革和发展。在建设过程中,华中科技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院紧紧把握特色发展、重视师资、形成氛围、共同创造,为今后的发展提高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中科技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院 40年回顾 特色发展 形成氛围 共同创造
原文传递
在交叉创新中建设特色鲜明的一流教育学科——写在华中科技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院成立40周年之际
2
作者 陈廷柱 王小月 《高等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16-22,共7页
华中科技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院成立40年来,整体办学实力与发展态势良好。但与国内一流教育学院以及我校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目标定位相比,仍有较大差距。面向未来,我们需要突出交叉创新,走着眼长远、尊重历史与立足校情的办学道路,致力于... 华中科技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院成立40年来,整体办学实力与发展态势良好。但与国内一流教育学院以及我校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目标定位相比,仍有较大差距。面向未来,我们需要突出交叉创新,走着眼长远、尊重历史与立足校情的办学道路,致力于建设成为特色鲜明的一流教育学科。我们将从完善人才培养过程、规范与体系;加快学科化、国际化与研究成果系列化进程;建设高质量社会服务体系;推进院校研究向更高阶段发展;注重资源挖潜、学科交叉与结构优化五个方面推进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中科技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院 一流教育学科 交叉创新
原文传递
以理论引导实践 以实践丰富理论——华中科技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院的文化素质教育研究 被引量:17
3
作者 余东升 尹晓龙 《高等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49-55,共7页
文化素质教育是20世纪末21世纪初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一项重大举措,影响深远。华中科技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院的学者们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对文化素质教育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研究。这一研究为构建文化素质教育理论,总结经验,指导实践,作... 文化素质教育是20世纪末21世纪初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一项重大举措,影响深远。华中科技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院的学者们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对文化素质教育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研究。这一研究为构建文化素质教育理论,总结经验,指导实践,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素质教育 华中科技大学
原文传递
推进民办高等教育的繁荣与振兴——华中科技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院的民办高等教育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柯佑祥 李洁 《高等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88-94,共7页
华中科技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院从理论、实践、政策等层面进行分析和探索,推进我国民办高等教育的繁荣和发展。我们呼吁和主张,积极发展民办高等教育,满足高等教育的各类需求;创新体制机制,建设高水平民办大学;优化资源配置,提高民办高校... 华中科技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院从理论、实践、政策等层面进行分析和探索,推进我国民办高等教育的繁荣和发展。我们呼吁和主张,积极发展民办高等教育,满足高等教育的各类需求;创新体制机制,建设高水平民办大学;优化资源配置,提高民办高校办学的综合效益和竞争力;利用名校办民校,完善民办高等教育体系;比较、研究国外私立高等教育,借鉴经验,揭示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办高等教育 发展 需求 机制 比较
原文传递
华中科技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院院校研究十年回顾 被引量:18
5
作者 刘献君 《高等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41-48,共8页
华中科技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院在国内率先开展院校研究,经过10年的探索,院校研究已取得了一系列研究成果,得到了国内外有关学者的广泛认同。这一时期院校研究的成效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在探索中国特色院校研究的理论和方法上迈出了第一步... 华中科技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院在国内率先开展院校研究,经过10年的探索,院校研究已取得了一系列研究成果,得到了国内外有关学者的广泛认同。这一时期院校研究的成效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在探索中国特色院校研究的理论和方法上迈出了第一步;对高等学校的改革和发展起到了促进和推动作用;推动了高等教育学的学科建设。开展院校研究,既不能等待,也不能急于求成,院校研究工作者应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要将实践和研究有机结合起来,要有战略眼光和国际视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院校研究 高等教育研究 高等学校发展
原文传递
推进高校战略与规划研究 服务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华中科技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院高校战略与规划研究回顾 被引量:9
6
作者 陈廷柱 《高等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74-80,共7页
自2000年以来,围绕"高校发展战略与规划理论"、"高校发展战略与规划操作技术"、"不同层次与类别高校的发展战略与规划"、"高校发展战略与规划典型案例"等主题,华中科技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院师生... 自2000年以来,围绕"高校发展战略与规划理论"、"高校发展战略与规划操作技术"、"不同层次与类别高校的发展战略与规划"、"高校发展战略与规划典型案例"等主题,华中科技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院师生发表了一系列高校战略与规划研究成果,提出了一些有价值的观点。高校发展战略与规划研究之所以在我院脱颖而出,是我们深度参与国内众多高校发展战略规划编制或咨询任务的需要和产物,与我院大力倡导和推广院校研究以及华中科技大学在此方面长期且富有成效的实践探索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等学校 发展战略 战略规划 战略管理
原文传递
科学规划 敢于创新 建设特色鲜明的教育学科——华中科技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院建院三十周年总结报告 被引量:6
7
作者 张应强 《高等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1-8,共8页
华中科技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院是我国重要的教育研究和人才培养机构。在30年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勇于探索、敢为人先、崇尚创新的精神,探索了在理工科大学中发展教育学科的经验,走出了一条突出应用性、注重成果转化和社会服务的不同于综... 华中科技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院是我国重要的教育研究和人才培养机构。在30年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勇于探索、敢为人先、崇尚创新的精神,探索了在理工科大学中发展教育学科的经验,走出了一条突出应用性、注重成果转化和社会服务的不同于综合性大学和师范大学发展教育学科的路子。未来10年,教育科学研究院将为建设成为国内一流、国际上有重要影响的教育研究机构而努力奋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中科技大学 高等教育学 院校研究 教育学学科建设
原文传递
华中科技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院学生贷款研究十年述评 被引量:12
8
作者 沈红 《高等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65-73,共9页
华中科技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院在国内较早系统地以团队形式开展了对学生贷款的研究。10年来该团队取得了一系列的研究成果,培养了几十名研究生,对国内相关政策与实践产生了重要影响,并形成了一定的国际影响力。该领域的研究成果主要体现... 华中科技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院在国内较早系统地以团队形式开展了对学生贷款的研究。10年来该团队取得了一系列的研究成果,培养了几十名研究生,对国内相关政策与实践产生了重要影响,并形成了一定的国际影响力。该领域的研究成果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将成本、学费、学生资助的类型和对象作为学生贷款运行的前提,对这些前提要素进行了系统的研究;把对学生贷款的核心内容研究集中在起点"放贷"、终点"还贷",及中间过程中的"政府责任"上;提出并逐一研究了学生贷款的结果,包括财政收益、社会公平及学生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生贷款 学生资助
原文传递
传承与创新——华中科技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院教育政策与法律研究三十年回顾 被引量:1
9
作者 周光礼 黄容霞 《高等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81-87,共7页
经过30年的发展,教育政策与法律研究作为华中科技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院一个重要的学科研究领域正在逐步成熟,其发展成就主要体现为:课程设置基本定型,研究对象重新界定,学科体系初步建构,研究方法日趋成熟,研究内容逐步深化,学科建制逐步... 经过30年的发展,教育政策与法律研究作为华中科技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院一个重要的学科研究领域正在逐步成熟,其发展成就主要体现为:课程设置基本定型,研究对象重新界定,学科体系初步建构,研究方法日趋成熟,研究内容逐步深化,学科建制逐步规范,政策影响日益显现。回顾我院教育政策与法律研究从无到有的开创历程,可以发现一条基本的路径贯穿其发展始终,即贴近经验、面向问题、实践取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法学 教育政策 教育政策与法律研究 学科发展
原文传递
华中科技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院大学生心理发展研究概述 被引量:1
10
作者 周治金 《高等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102-109,共8页
社会适应心理机制是大学生人格发展的社会条件,大学生人格健康发展又是其心理健康的基本条件。大学生健康人格教育涉及健康人格的基本属性观、健康人格的发展观和健康人格的基本教育观等几个基本问题。大学生创造性人格是创造性的动力,... 社会适应心理机制是大学生人格发展的社会条件,大学生人格健康发展又是其心理健康的基本条件。大学生健康人格教育涉及健康人格的基本属性观、健康人格的发展观和健康人格的基本教育观等几个基本问题。大学生创造性人格是创造性的动力,创造性认知是创造活动的核心,知识以认知为中介影响大学生的创造活动,学校教育与文化是影响大学生创造性发展的外部因素。心理素质是大学生素质的核心,研究生素质教育需要有多样化的目标,并将素质教育融入专业教育之中。网络的迅速发展,对高校的德育工作提出了挑战,也对大学生心理健康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生 人格发展 创造性发展 心理素质
原文传递
成长中的学术力量——华中科技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院教育学研究所发展概述
11
作者 李太平 张笑涛 《高等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95-101,共7页
教育以发展人的灵性为本体,教育的使命就是培育、提升人的灵性,使之得以充分生成、达到至善;教育过程是一个"无知——有知——无知"的过程;学校德育应适应全球问题和全球化的挑战,弘扬中华民族精神,加强环境道德教育和德育制... 教育以发展人的灵性为本体,教育的使命就是培育、提升人的灵性,使之得以充分生成、达到至善;教育过程是一个"无知——有知——无知"的过程;学校德育应适应全球问题和全球化的挑战,弘扬中华民族精神,加强环境道德教育和德育制度建设;课程是文化的载体,传承、发展和创新文化,科学课程应体现人文精神,教学应体现对话精神,教学过程是一种解放的过程;学校教育应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创新与人格、知识、顿悟等有着密切的关系。教师专业化的方向应当是人文理念型专业而不是科学技术型专业,本真的教育理念应当成为教师专业发展的重心,高师学生培养应坚持知识、技能、思想三位一体的模式。教育研究是一种综合性研究,教育研究应回归生活世界,坚持自然科学研究范式和人文主义的融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理论 教育研究 学校德育 教育专业化 课程与教学
原文传递
“华中科技大学2003年文科论坛:教育创新”纪要 被引量:1
12
作者 陈何芳 荀振芳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4期123-124,共2页
2003年6月14日,由我校人文社会科学办公室和教育科学研究院共同承办的"华中科技大学2003年文科论坛"在华中科技大学学术交流中心八号楼三楼学术报告厅召开.校党委书记朱玉泉、副校长冯向东、副书记刘献君、校工会主席李爱珍... 2003年6月14日,由我校人文社会科学办公室和教育科学研究院共同承办的"华中科技大学2003年文科论坛"在华中科技大学学术交流中心八号楼三楼学术报告厅召开.校党委书记朱玉泉、副校长冯向东、副书记刘献君、校工会主席李爱珍、校长助理欧阳康等出席了会议,来自人文学院、经济学院、新闻传播学院、社会学系、法学院、公共管理学院、教育科学研究院和学校有关职能部(处)的领导、老师和部分研究生共160多人参加了论坛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中科技大学 2003年 文科论坛 教育创新 教育模式 人文学科教育 大学教育 资源配置
下载PDF
修读经典 锤炼师资——华中科技大学提高理工科教师文化素质的探索 被引量:5
13
作者 张俊超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31-34,共4页
教师自身文化素养不高 ,已成为深入推进学生素质教育的瓶颈 ;而修读经典名著 ,对培育教师的民族精神 ,提升其人文底蕴 ,拓展其知识视野 ,优化其思维模式 ,丰富其教学艺术和管理思想 ,乃至提升整个学校的文化品位都大有裨益 ,是提高大学... 教师自身文化素养不高 ,已成为深入推进学生素质教育的瓶颈 ;而修读经典名著 ,对培育教师的民族精神 ,提升其人文底蕴 ,拓展其知识视野 ,优化其思维模式 ,丰富其教学艺术和管理思想 ,乃至提升整个学校的文化品位都大有裨益 ,是提高大学教师、尤其是理工科教师文化素质的有效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中科技大学 教师 文化素质 师资力量 经典名著 民族精神 人格魅力 教学艺术 管理思想
下载PDF
大学本科新生研讨课开设效果的质性研究——以华中科技大学为例 被引量:1
14
作者 江慧 《武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9年第1期31-35,共5页
新生研讨课是一门专门面向本科新生开设以提高其大学生活和学习适应能力与学术能力的课程,自2003年由清华大学首次开设以来,国内各高校陆续开设此类课程。华中科技大学于2013年首次开设《科学思维与研究方法》新生研讨课,为探究该课程... 新生研讨课是一门专门面向本科新生开设以提高其大学生活和学习适应能力与学术能力的课程,自2003年由清华大学首次开设以来,国内各高校陆续开设此类课程。华中科技大学于2013年首次开设《科学思维与研究方法》新生研讨课,为探究该课程开设效果,采用开放式问卷对华中科技大学《科学思维与研究方法》新生研讨课进行调查。结果表明,在课程安排、英文研讨课的实施、课程考评等方面该课程存在不足之处,但其互动式教学形式及课程内容的安排方面有可借鉴之处。另外,参与该课程的一些学生也取得了学术能力及人际交往方面的收获。基于此研究,可总结一系列课程开设经验,以期对开设好新生研讨课提供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研讨课 课程效果 问卷访谈
下载PDF
华中科技大学文科发展的战略分析 被引量:5
15
作者 刘献君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0年第5期60-64,共5页
一个学科的建设在一个生命周期内,要经历起步、发展、提高三个阶段。华中科技大学创办文科,已经历了起步、发展阶段,取得了较大成效,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开始步入提高阶段;但存在着缺少大师级学者和高水平学者,学科、专业水平不高,重大研... 一个学科的建设在一个生命周期内,要经历起步、发展、提高三个阶段。华中科技大学创办文科,已经历了起步、发展阶段,取得了较大成效,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开始步入提高阶段;但存在着缺少大师级学者和高水平学者,学科、专业水平不高,重大研究成果和有影响力的论文不多,社会知名度不高,社会影响力较小等问题。因此,对文科发展要有忧患意识,采取多种措施加强高水平师资队伍建设,加强文史哲等基础学科建设,致力于在交叉综合中产生重大成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科发展 战略分析 院校研究
下载PDF
美国KPS学区高中科学类课程设置现状及对我国落实科学教育加法的启示
16
作者 黄芳 李辰睿 《中小学科学教育》 2024年第2期74-80,共7页
课程是落实科学教育加法的主渠道。美国密歇根州卡拉马祖公立学校学区的科学类课程具有如下特点:强调有序衔接,夯实科学根基;多元供给服务,满足个性化发展;多方协同赋能,助力科学类课程学习。结合我国科学教育现状,该学区的课程设置特... 课程是落实科学教育加法的主渠道。美国密歇根州卡拉马祖公立学校学区的科学类课程具有如下特点:强调有序衔接,夯实科学根基;多元供给服务,满足个性化发展;多方协同赋能,助力科学类课程学习。结合我国科学教育现状,该学区的课程设置特点对我国落实科学教育加法具有如下启示:科学教育目标以普及为本并兼顾培优;提升数字教育资源的利用效率与质量;全社会共同参与,探索联动共赢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 KPS学区 科学类课程 高中 科学教育加法
下载PDF
不同类型大学生参与学生组织的特征探析——以华中科技大学为例
17
作者 鲁梦琪 张俊超 《高教论坛》 2019年第5期11-15,40,共6页
作为学生学习交流的重要平台,学生组织对高校学生的学习成长发挥着重要作用。为了充分了解大学生的参与情况,笔者对华中科技大学11名学生进行了深入访谈,以学生对学生组织的认同及参与意识为标准,将其分成了四种类型,并总结出以下特征:A... 作为学生学习交流的重要平台,学生组织对高校学生的学习成长发挥着重要作用。为了充分了解大学生的参与情况,笔者对华中科技大学11名学生进行了深入访谈,以学生对学生组织的认同及参与意识为标准,将其分成了四种类型,并总结出以下特征:A类(学术型)学生参与学生组织的学术倾向性较强;B类(学院型)学生参与学生组织兴趣浓厚且类型多样;C类(职业型)学生参与学生组织的目的与未来职业规划相关;D类(另类型)学生参与学生组织取决于自身兴趣。结合访谈过程中发现的问题,笔者认为学校应该引导学生明确自身发展定位,对不同类型的学生进行分类指导,丰富学校正式组织的内容形式以及注重学校非正式组织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生组织 不同类型 参与特征
下载PDF
前沿交叉学科平台能否促进博士生学术发展?——基于某研究型大学博士生调查数据的实证分析
18
作者 杨钋 金红昊 蔡旻恩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74-83,共10页
构建了涵盖“入口–环境–投入–发展”的综合性分析框架,实证考察前沿交叉学科平台的博士生培养成效。结果显示,相较于传统学科,交叉学科平台培养的博士生在读博动机、组织支持、学业投入与学术职业社会化等领域均具有优势,但在学术成... 构建了涵盖“入口–环境–投入–发展”的综合性分析框架,实证考察前沿交叉学科平台的博士生培养成效。结果显示,相较于传统学科,交叉学科平台培养的博士生在读博动机、组织支持、学业投入与学术职业社会化等领域均具有优势,但在学术成果产出方面略有不足。延伸分析发现,导师支持的缺位是学术成果产出不足这一现象背后的症结所在。故此,前沿交叉学科平台亟待构建高质量的全职导师团队,为博士生培养提供充足师资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沿交叉学科平台 博士生学术发展 跨学科 研究生教育
下载PDF
大学教育学者参与义务教育优质均衡项目何以成功--组织赋能视角下的多案例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李太平 石烨 《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96-104,共9页
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过程中,大学教育学者通过具身参与偏远薄弱学校改进已经成为一种不可忽视且极具潜力的教育帮扶力量。基于组织赋能理论,采取最佳实践法剖析武汉市五个大学教育学者团队参与市义务教育优质均衡项目案例,发现学者参与... 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过程中,大学教育学者通过具身参与偏远薄弱学校改进已经成为一种不可忽视且极具潜力的教育帮扶力量。基于组织赋能理论,采取最佳实践法剖析武汉市五个大学教育学者团队参与市义务教育优质均衡项目案例,发现学者参与在思维训练、协作探究、信念驱动、组织变革、制度建设、优势挖掘、文化凝练和资源链接八个方面有着特殊贡献,而以反映性实践激活学校主体性能量、以系统思维推动学校整体变革和以行动研究支撑学校合理改进构成学者成功行动的深层逻辑。大学教育学者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中若要发挥更大的作用,应进一步发挥专业引领作用,建构学校整体变革框架,并建立多方联动的机制助力教育持续变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教育学者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组织赋能 薄弱学校
下载PDF
院校研究在日本大学扩散的组织社会学分析
20
作者 史旭峰 魏署光 《高教发展与评估》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76-85,I0005,I0006,共12页
近年来日本大学纷纷成立院校研究机构,日本院校研究实现了跨越式发展。日本院校研究的发展可分为三个阶段:1990年及以前,学生运动背景下,具有院校研究特征的活动开始出现;1991—2007年,质量保障和国立大学法人化背景下,院校研究机构正... 近年来日本大学纷纷成立院校研究机构,日本院校研究实现了跨越式发展。日本院校研究的发展可分为三个阶段:1990年及以前,学生运动背景下,具有院校研究特征的活动开始出现;1991—2007年,质量保障和国立大学法人化背景下,院校研究机构正式出现;2008年至今,全球化竞争背景下,政府强势推动院校研究,院校研究迅速扩散。日本院校研究的发展经过了由缓慢开展到迅速扩散的历程;日本院校研究的迅速扩散源于强制性、模仿性、规范性等多重机制的共同作用;院校研究在日本大学扩散的主导力量已开始逐渐从“合法性”因素向有效性因素转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院校研究 日本大学 大学管理 高校内部治理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2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