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聚合酶链反应-增强化学发光检测结核分枝杆菌 被引量:2
1
作者 江高峰 李开赏 +2 位作者 林红 徐顺清 周宜开 《上海医学检验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142-145,共4页
目的 探讨微孔板杂交技术结合增强化学发光 (ECL)检测结核分枝杆菌 (MTB)。方法 同时应用聚合酶链反应 (PCR) ECL、PCR 比色法与PCR电泳检测 6 0例活动性肺结核和 5 4例健康对照痰标本 ,比较结果。结果 PCR ECL、PCR 比色法与PCR电... 目的 探讨微孔板杂交技术结合增强化学发光 (ECL)检测结核分枝杆菌 (MTB)。方法 同时应用聚合酶链反应 (PCR) ECL、PCR 比色法与PCR电泳检测 6 0例活动性肺结核和 5 4例健康对照痰标本 ,比较结果。结果 PCR ECL、PCR 比色法与PCR电泳总阳性率分别为 76 .7%、6 3.3%、5 0 .0 % ,其中PCR ECL阳性率显著高于PCR电泳 (P <0 .0 5 ) ;对涂片阳性标本 ,阳性率分别为 85 .7%、85 .7%、71.4% ,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 ;对涂片阴性标本 ,阳性率分别为 73.9%、5 6 .5 %、43.5 % ,PCR ECL阳性率高于PCR电泳 (P <0 .0 5 )。另外PCR ECL、PCR 比色法与PCR电泳特异性分别为 92 .6 %、96 .3%、96 .3% ,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结论 PCR ECL灵敏度高 ,能提高临床标本MTB检出率 ,尤其是对涂片阴性痰标本 ,并且该方法操作简单 ,结果客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分枝杆菌 增强化学发光 聚合酶链反应
下载PDF
PCR-酶标板杂交比色法检测结核分枝杆菌
2
作者 江高峰 李开赏 +1 位作者 鲁文红 徐顺清 《中国公共卫生》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7期878-879,共2页
关键词 结核病 结核分枝杆菌 PCR-酶标板杂交比色法 凝胶电泳检测法
下载PDF
溴氰菊酯对大鼠神经系统的氧化应激作用 被引量:14
3
作者 李煌元 石年 +4 位作者 陈丹 戴中华 鲁文红 王斌 李彦荣 《中华劳动卫生职业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97-101,共5页
目的 观察溴氰菊酯(DM)在大鼠大脑皮层和海马组织诱导的脂质过氧化作用。方法 DM3.12 5、12 .5 0 0mg/kg染毒大鼠,测定其大脑皮层和海马组织丙二醛(MDA)水平和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 SOD ,包括Mn SOD和CuZn SOD)、过氧化氢酶(CAT)、谷胱... 目的 观察溴氰菊酯(DM)在大鼠大脑皮层和海马组织诱导的脂质过氧化作用。方法 DM3.12 5、12 .5 0 0mg/kg染毒大鼠,测定其大脑皮层和海马组织丙二醛(MDA)水平和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 SOD ,包括Mn SOD和CuZn SOD)、过氧化氢酶(CAT)、谷胱甘肽S 转移酶(GST)、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 Px)和谷胱甘肽还原酶(GR)活力。脑组织细胞质碎片γ谷氨酰半胱氨酸合成酶(γGCS)活力和GSH含量用OPA柱前衍生反相高效液相色谱荧光法检测。结果 DM染毒5d ,(1) 12 .5 0 0mg/kgDM组大鼠大脑皮层MDA含量高于3.12 5mg/kgDM组,海马MDA含量高于对照组和3.12 5mg/kgDM组。(2 )两组DM染毒大鼠大脑皮层T SOD和CuZn SOD活力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 1或P <0 .0 5 )。(3) 12 .5 0 0mg/kgDM组大鼠大脑皮层GSH含量高于对照组,海马GSH含量低于对照组和3.12 5mg/kgDM组;3.12 5mg/kgDM组大鼠大脑皮层GR活力[(11.80±5 .15 )U/mgpro]低于对照组和12 .5 0 0mg/kgDM组[(18.98±3.6 8)、(17.35±2 .4 7)U/mgpro],3.12 5、12 .5 0 0mg/kgDM组大鼠海马GR活力[(2 1.4 6±8.89)、(2 1.6 3±4 .92 )U/mgpro]均低于对照组[(31.2 2±6 .97)U/mgpro];12 .5 0 0mg/kgDM组海马γGCS活力[(1.75±0 .6 0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溴氰菊酯 大鼠 神经系统 氧化应激 脂质过氧化作用
原文传递
p53基因突变和蛋白表达改变在食管癌预后作用中的Meta分析 被引量:11
4
作者 王小利 张春梅 +2 位作者 施侣元 余红平 徐顺清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9期769-774,共6页
目的 探讨p53基因突变及P53蛋白表达改变对食管癌预后的影响。方法 应用Meta分析方法Dersimonian-Laird模型对有关p53改变与食管癌预后的文献进行定量综合分析,共人选27篇文献,累计病例2174例,p53阳性1150例,阳性率52.9%。结果 对入选2... 目的 探讨p53基因突变及P53蛋白表达改变对食管癌预后的影响。方法 应用Meta分析方法Dersimonian-Laird模型对有关p53改变与食管癌预后的文献进行定量综合分析,共人选27篇文献,累计病例2174例,p53阳性1150例,阳性率52.9%。结果 对入选27篇文献一致性检验,q值为59.88,P<0.005,文献具有异质性,合并相对危险比为2.07,95%可信区间为1.58~2.70。结论 p53改变可能是食管癌患者不良预后的一个生物标志物,有利于食管癌的治疗决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53 基因突变 食管癌 预后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