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2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正常小儿肛门横纹肌复合体发育状态的MRI观察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
7
1
作者
汤绍涛
毛永忠
+5 位作者
王勇
李时望
童强松
阮庆兰
彭振军
孔祥泉
《中华小儿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314-318,共5页
目的建立小儿直肠肛门周围横纹肌复合体发育的正常客观指标。方法住院儿童25例(没有直肠肛管疾病),男15例,女10例,平均年龄3.2岁(3个月~14岁)。采用1.5TMR成像仪,体部相控阵列线圈(新生儿和婴儿则用头部线圈),常规行冠状、横断及矢状...
目的建立小儿直肠肛门周围横纹肌复合体发育的正常客观指标。方法住院儿童25例(没有直肠肛管疾病),男15例,女10例,平均年龄3.2岁(3个月~14岁)。采用1.5TMR成像仪,体部相控阵列线圈(新生儿和婴儿则用头部线圈),常规行冠状、横断及矢状位扫描,观察并定量测量耻骨直肠肌(puborectalis,PR)和肛门外括约肌(externalanalsphincter,EAS)发育宽度、长度的绝对、相对值。结果14岁以下小儿肌肉的长度的相对值PR为(0.47±0.04)、EAS为(0.41±0.04),宽度的相对值PR为(0.50±0.04)、EAS为(0.44±0.04)。EAS、PR宽度、长度的绝对值与年龄有高度相关性(P<0.05),宽度、长度的相对值与年龄无相关性(P>0.05)。结论随年龄的增长PR、EAS长度和宽度的绝对值在不断增加,不能用于个体间的相互比较。而长度和宽度的相对值变化不明显,可以作为小儿生长发育时期肌肉发育的正常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横纹肌复合体
临床意义
正常小儿
MRI
状态
直肠肛管疾病
肛门外括约肌
MR成像仪
耻骨直肠肌
相对值
EAS
客观指标
肛门周围
住院儿童
平均年龄
相控阵列
定量测量
正常标准
肌肉发育
发育时期
相关性
绝对值
宽度
长度
原文传递
先天性无肛畸形儿MR成像及其与排便功能关系研究
被引量:
15
2
作者
汤绍涛
王勇
+5 位作者
毛永忠
李时望
童强松
阮庆兰
彭振军
孔祥泉
《中华小儿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182-187,共6页
目的评估先天性肛门直肠畸形儿(anorectal malformations,ARM)尾端发育情况及横纹肌复合体(sphincter muscle complex,SMC)发育状态与排便功能的关系。方法39例ARM,男28例,女11例,应用不同序列体部相控阵列线圈或头部线圈MRI显示ARM直...
目的评估先天性肛门直肠畸形儿(anorectal malformations,ARM)尾端发育情况及横纹肌复合体(sphincter muscle complex,SMC)发育状态与排便功能的关系。方法39例ARM,男28例,女11例,应用不同序列体部相控阵列线圈或头部线圈MRI显示ARM直肠闭锁水平、骶尾椎、骶髓、泌尿生殖系的发育情况,并对SMC从多个层面进行定量分析,评估其发育状态与临床评分和肛门功能客观检查的关系。结果39例患儿中,MRI T1WI、T2WI扫描判断畸形水平的正确诊断率为100%,T2WI扫描瘘管检出率为96.9%。骶尾椎和骶髓的异常占41.0%,泌尿生殖系统畸形占20.5%。当耻骨直肠肌宽度的相对值PRWR<0.18,外括约肌宽度的相对值EASWR<0.15时,71.4%的ARM术后出现肛门失禁。当PRWR>0.18,EASWR>0.15时,91.3%的ARM术后排便功能好。结论MR检查能清楚地显示ARM类型、闭锁水平、SMC发育状态、脊柱脊髓及泌尿生殖系统存在的伴发畸形,从MR影像中找到了评价SMC的定量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肛门畸形
排便
磁共振成像
先天性无肛畸形儿
原文传递
题名
正常小儿肛门横纹肌复合体发育状态的MRI观察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
7
1
作者
汤绍涛
毛永忠
王勇
李时望
童强松
阮庆兰
彭振军
孔祥泉
机构
华中科技大学
附属
协和医院
小儿外科
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协和医院mri研究室
出处
《中华小儿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314-318,共5页
基金
湖北省科技厅重点攻关项目(2001AA308)
文摘
目的建立小儿直肠肛门周围横纹肌复合体发育的正常客观指标。方法住院儿童25例(没有直肠肛管疾病),男15例,女10例,平均年龄3.2岁(3个月~14岁)。采用1.5TMR成像仪,体部相控阵列线圈(新生儿和婴儿则用头部线圈),常规行冠状、横断及矢状位扫描,观察并定量测量耻骨直肠肌(puborectalis,PR)和肛门外括约肌(externalanalsphincter,EAS)发育宽度、长度的绝对、相对值。结果14岁以下小儿肌肉的长度的相对值PR为(0.47±0.04)、EAS为(0.41±0.04),宽度的相对值PR为(0.50±0.04)、EAS为(0.44±0.04)。EAS、PR宽度、长度的绝对值与年龄有高度相关性(P<0.05),宽度、长度的相对值与年龄无相关性(P>0.05)。结论随年龄的增长PR、EAS长度和宽度的绝对值在不断增加,不能用于个体间的相互比较。而长度和宽度的相对值变化不明显,可以作为小儿生长发育时期肌肉发育的正常标准。
关键词
横纹肌复合体
临床意义
正常小儿
MRI
状态
直肠肛管疾病
肛门外括约肌
MR成像仪
耻骨直肠肌
相对值
EAS
客观指标
肛门周围
住院儿童
平均年龄
相控阵列
定量测量
正常标准
肌肉发育
发育时期
相关性
绝对值
宽度
长度
Keywords
Anus
Anal sphincter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分类号
R445.2 [医药卫生—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原文传递
题名
先天性无肛畸形儿MR成像及其与排便功能关系研究
被引量:
15
2
作者
汤绍涛
王勇
毛永忠
李时望
童强松
阮庆兰
彭振军
孔祥泉
机构
华中科技大学
附属
协和医院
小儿外科
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协和医院mri研究室
出处
《中华小儿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182-187,共6页
基金
湖北省科技厅重点攻关项目(2001AA308)
文摘
目的评估先天性肛门直肠畸形儿(anorectal malformations,ARM)尾端发育情况及横纹肌复合体(sphincter muscle complex,SMC)发育状态与排便功能的关系。方法39例ARM,男28例,女11例,应用不同序列体部相控阵列线圈或头部线圈MRI显示ARM直肠闭锁水平、骶尾椎、骶髓、泌尿生殖系的发育情况,并对SMC从多个层面进行定量分析,评估其发育状态与临床评分和肛门功能客观检查的关系。结果39例患儿中,MRI T1WI、T2WI扫描判断畸形水平的正确诊断率为100%,T2WI扫描瘘管检出率为96.9%。骶尾椎和骶髓的异常占41.0%,泌尿生殖系统畸形占20.5%。当耻骨直肠肌宽度的相对值PRWR<0.18,外括约肌宽度的相对值EASWR<0.15时,71.4%的ARM术后出现肛门失禁。当PRWR>0.18,EASWR>0.15时,91.3%的ARM术后排便功能好。结论MR检查能清楚地显示ARM类型、闭锁水平、SMC发育状态、脊柱脊髓及泌尿生殖系统存在的伴发畸形,从MR影像中找到了评价SMC的定量指标。
关键词
肛门畸形
排便
磁共振成像
先天性无肛畸形儿
Keywords
Anus, abnormalities
Defecation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分类号
R726.5 [医药卫生—儿科]
原文传递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正常小儿肛门横纹肌复合体发育状态的MRI观察及临床意义
汤绍涛
毛永忠
王勇
李时望
童强松
阮庆兰
彭振军
孔祥泉
《中华小儿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5
7
原文传递
2
先天性无肛畸形儿MR成像及其与排便功能关系研究
汤绍涛
王勇
毛永忠
李时望
童强松
阮庆兰
彭振军
孔祥泉
《中华小儿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6
15
原文传递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