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超声引导下椎旁神经阻滞与胸横肌平面阻滞在心脏瓣膜置换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比较
1
作者 杨五臣 邵海涛 王蒙飞 《新乡医学院学报》 CAS 2023年第1期79-83,87,共6页
目的比较超声引导下椎旁神经阻滞与胸横肌平面阻滞在心脏瓣膜置换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9年10月至2021年10月于华中阜外医院行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观察组患者于超声引... 目的比较超声引导下椎旁神经阻滞与胸横肌平面阻滞在心脏瓣膜置换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9年10月至2021年10月于华中阜外医院行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观察组患者于超声引导下行椎旁神经阻滞,对照组患者于超声引导下行胸横肌平面阻滞,2组患者均于神经阻滞完成后接受全身麻醉。比较2组患者气管插管时(T_(1))、劈胸骨时(T_(2))、切开心包时(T_(3))、关胸时(T_(4))的血流动力学指标心率(HR)和平均动脉压(MAP);分别于麻醉苏醒后6 h(T_(5))、苏醒后12 h(T_(6))、苏醒后24 h(T_(7))、苏醒后48 h(T_(8))时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估2组患者的镇痛效果,记录并比较2组患者镇痛药物使用剂量、镇痛泵按压次数及麻醉苏醒后48 h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2组患者T_(2)、T_(3)、T_(4)时的HR和MAP均显著低于T_(1)时(P<0.05);2组患者T_(3)、T_(4)时的HR和MAP均显著低于T_(2)时(P<0.05);对照组患者T_(4)时的HR和MAP显著低于T_(3)时(P<0.05),观察组患者T_(4)时的HR显著低于T_(3)时(P<0.05);观察组患者T_(4)与T_(3)时的MA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T_(1)时HR、MA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T_(2)、T_(3)、T_(4)时的HR和MAP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T_(5)时的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T_(6)~T_(8)时的VAS评分均显著高于观察组(P<0.05)。2组患者T_(5)~T_(8)时的VAS评分处于升高趋势,组内不同时间点之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镇痛药物使用剂量和镇痛泵按压次数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总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6%(3/50)、10%(5/50);2组患者总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36,P>0.05)。结论在心脏瓣膜置换术中,与胸横肌平面阻滞相比,超声引导下椎旁神经阻滞更好地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减轻术后疼痛,还可减少镇痛药物使用剂量和镇痛泵按压次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瓣膜置换术 全身麻醉 椎旁神经阻滞 胸横肌平面阻滞 疼痛程度
下载PDF
回授法术前疼痛知识教育对开腹下胃癌切除患者术后活动性疼痛的影响
2
作者 张静 王亚丰 林洪启 《河南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23年第4期450-453,共4页
目的探讨回授法术前疼痛知识健康教育对开腹下胃恶性肿瘤切除术后患者活动性疼痛和依从性的影响。方法将行开腹下胃恶性肿瘤切除术的80例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常规术前疼痛健康教育,观察组使用回授法... 目的探讨回授法术前疼痛知识健康教育对开腹下胃恶性肿瘤切除术后患者活动性疼痛和依从性的影响。方法将行开腹下胃恶性肿瘤切除术的80例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常规术前疼痛健康教育,观察组使用回授法进行术前疼痛健康教育。2组术后均采取同样的自控镇痛方案进行术后镇痛。比较2组术后6、12、24及48 h活动状态下疼痛评分,比较2组患者术后48 h对镇痛效果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术后6、12、24及48 h活动性疼痛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2组术后48 h镇痛效果满意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前使用回授法对开腹下胃恶性肿瘤切除术后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可以有效降低患者活动性疼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回授法 疼痛知识宣教 活动性疼痛
下载PDF
瑞马唑仑对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患者麻醉诱导期舌下微循环的影响 被引量:3
3
作者 张浩然 晋铭 +4 位作者 徐红党 张恒硕 孙一 李雪 林洪启 《中华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1169-1172,共4页
目的评价瑞马唑仑对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患者麻醉诱导期舌下微循环的影响。方法选择全凭静脉麻醉下行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患者42例,性别不限,年龄45~75岁,BMI 18~30 kg/m^(2),ASA分级Ⅲ或Ⅳ级,NYHA心功能分级Ⅱ或Ⅲ级... 目的评价瑞马唑仑对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患者麻醉诱导期舌下微循环的影响。方法选择全凭静脉麻醉下行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患者42例,性别不限,年龄45~75岁,BMI 18~30 kg/m^(2),ASA分级Ⅲ或Ⅳ级,NYHA心功能分级Ⅱ或Ⅲ级,张口度≥3 cm。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n=21):丙泊酚组(P组)和瑞马唑仑组(R组)。R组静脉泵注瑞马唑仑0.15~0.35 mg/kg,P组静脉泵注丙泊酚1.5~2.0 mg/kg,待患者意识消失,对拍打肩膀无反应时调整为维持剂量:R组瑞马唑仑0.15~0.30 mg·kg^(-1)·h^(-1),P组丙泊酚2.0~4.0 mg·kg^(-1)·h^(-1)。2组术中维持BIS值45~55。分别于麻醉诱导前(T_(1))、气管插管后即刻(T_(2))和气管插管后30 min时(T_(3)),记录所有血管的灌注血管比例(APPV)、所有血管的灌注血管密度(APVD)、小血管的灌注血管比例(SPPV)和小血管的灌注血管密度(SPVD)。记录麻醉诱导期间心血管事件发生情况。结果与T_(1)时比较,P组T_(3)时APPV、SPPV和APVD降低(P<0.05),T_(2)时APPV、SPPV、APVD和SPV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组T_(2)和T_(3)时APPV、SPPV、APVD和SPV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R组比较,P组T_(3)时SPPV降低(P<0.01)。结论相对于丙泊酚而言,瑞马唑仑对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患者麻醉诱导期舌下微循环的抑制作用较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苯二氮[艹卓]类 二异丙酚 微循环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非体外循环
原文传递
瑞马唑仑用于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患者麻醉诱导时意识消失的量效关系 被引量:2
4
作者 许晓东 晋铭 +4 位作者 张浩然 邵海涛 程静 林洪启 徐红党 《中华麻醉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1369-1372,共4页
目的评价瑞马唑仑用于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患者麻醉诱导时意识消失的量效关系。方法择期拟行CABG患者, 年龄55~64岁, BMI 21~26 kg/m^(2), ASA分级Ⅲ或Ⅳ级。采用改良Dixon序贯法进行试验, 瑞马唑仑初始剂量为0.225 mg/kg, 意识消... 目的评价瑞马唑仑用于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患者麻醉诱导时意识消失的量效关系。方法择期拟行CABG患者, 年龄55~64岁, BMI 21~26 kg/m^(2), ASA分级Ⅲ或Ⅳ级。采用改良Dixon序贯法进行试验, 瑞马唑仑初始剂量为0.225 mg/kg, 意识消失则下一例患者升高一个浓度梯度, 否则降低一个浓度梯度, 浓度梯度为0.025 mg/kg。意识消失的标准:给药后3 min内改良警觉/镇静评分≤1分。采用probit法计算瑞马唑仑用于CABG患者麻醉诱导时意识消失的半数有效剂量(ED50)和95%有效剂量(ED95)及其95%可信区间(CI)。结果瑞马唑仑用于CABG患者麻醉诱导时意识消失的ED50为0.175 mg/kg, 95%CI为0.163~0.185 mg/kg, ED95为0.211 mg/kg, 95%CI为0.197~0.255 mg/kg。结论瑞马唑仑用于CABG患者麻醉诱导时意识消失的ED50为0.175 mg/kg, ED95为0.211 mg/k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苯二氮类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非体外循环 意识丧失 剂量效应关系 药物
原文传递
全身麻醉用于经皮肺动脉瓣植入术的效果
5
作者 徐红党 林洪启 +7 位作者 邱林 赵亮 郎志斌 张加强 范太兵 韩宇 程兆云 高传玉 《中华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1105-1108,共4页
目的总结全身麻醉用于经皮肺动脉瓣植入术(PPVI)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2月至2020年1月河南省人民医院儿童心脏中心全身麻醉下PPVI患者6例的临床资料。于麻醉诱导前(T_(1))、麻醉诱导后(T_(2))、手术开始前(T_(3))、肺动脉瓣植入... 目的总结全身麻醉用于经皮肺动脉瓣植入术(PPVI)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2月至2020年1月河南省人民医院儿童心脏中心全身麻醉下PPVI患者6例的临床资料。于麻醉诱导前(T_(1))、麻醉诱导后(T_(2))、手术开始前(T_(3))、肺动脉瓣植入前(T_(4))、肺动脉瓣植入时(T_(5))、肺动脉瓣植入后即刻(T_(6))和出手术室(T_(7))时记录SBP、DBP、HR、CVP、SpO_(2)和局部脑氧饱和度(rSO_(2))。于T_(4)和T_(6)时记录右心室收缩压(SRVP)和舒张压(DRVP)、肺动脉收缩压(SPAP)和舒张压(DPAP)。记录术中有关并发症的发生情况。记录术前术后心肝肾功能等。记录术后气管导管拔除时间、ICU停留时间和住院时间等。结果男性3例,女性3例,年龄(16±4)岁,体重(41±12)kg。与T_(1)~4和T_(6),7时比较,T_(5)时SBP、DBP、HR、rSO_(2)和SpO_(2)降低(P<0.05);与T_(1)~5时比较,T_(6),7时CVP降低(P<0.05);与T_(4)时比较,T_(6)时DRVP降低,DPAP升高(P<0.05)。所有患者未见麻醉和手术相关严重并发症发生。1例患者手术室内拔除气管导管后转入病房,5例患者术后转入ICU。6例患者均顺利出院,进入随访阶段。结论全身麻醉用于PPVI的效果较好,肺动脉瓣植入过程中应加强对肺循环和体循环血流动力学的监测,维持循环功能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醉 全身 肺动脉瓣
原文传递
针药平衡麻醉改善患儿体外循环下法洛四联症根治术后转归 被引量:3
6
作者 杨亚利 朱国松 +1 位作者 容雄飞 邱林 《中华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462-465,共4页
目的评价针药平衡麻醉对患儿体外循环(CPB)下法洛四联症(TOF)根治术后转归的改善效果。方法择期CPB下TOF根治术患儿100例,年龄3~8岁,体重9~24 kg,ASA分级Ⅱ或Ⅲ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针药平衡麻醉组(ADBA组)和常规麻醉组(CA组),每... 目的评价针药平衡麻醉对患儿体外循环(CPB)下法洛四联症(TOF)根治术后转归的改善效果。方法择期CPB下TOF根治术患儿100例,年龄3~8岁,体重9~24 kg,ASA分级Ⅱ或Ⅲ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针药平衡麻醉组(ADBA组)和常规麻醉组(CA组),每组50例。ADBA组于全身麻醉诱导后,采用经皮穴位电刺激(疏密波型、频率2/100 Hz、电流强度6 mA、脉冲宽度0.2~0.6 ms),持续刺激百会、双侧内关、合谷和郄门穴,直至术毕;CA组行常规静吸复合全身麻醉,并于相同穴位上只贴电极片不进行电刺激。于术前30 min(T1)、手术30 min时(T2)及术后1 h(T3)、1 d(T4)、2 d(T5)、3 d(T6)和5 d(T7)时,采集静脉血样,检查血常规,并采用ELISA法测定血浆IL-6、IL-8和TNF-α的浓度。记录住院时间和术后主要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与CA组相比,ADBA组T2-7时血浆IL-6、IL-8、TNF-α的浓度和T4-7时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均降低,住院时间缩短,术后急性肺损伤发生率降低(P<0.05)。结论针药平衡麻醉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患儿CPB下TOF根治术后转归,其机制与抑制炎症反应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刺激 儿童 心肺转流术 法乐四联症 病人结局评价 针药平衡麻醉
原文传递
右美托咪定复合艾司氯胺酮滴鼻用于先天性心脏病患儿术前镇静的效果 被引量:26
7
作者 曹泷尹 邱林 +4 位作者 郎志斌 李雪 范太兵 林洪启 纪宏文 《中华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1491-1494,共4页
目的评价右美托咪定复合艾司氯胺酮滴鼻用于先天性心脏病患儿术前镇静的效果。方法选择择期全身麻醉下行心脏手术的左向右分流型先天性心脏病患儿50例,年龄1~3岁,ASA分级Ⅱ或Ⅲ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儿分为2组(n=25):右美托咪定滴鼻... 目的评价右美托咪定复合艾司氯胺酮滴鼻用于先天性心脏病患儿术前镇静的效果。方法选择择期全身麻醉下行心脏手术的左向右分流型先天性心脏病患儿50例,年龄1~3岁,ASA分级Ⅱ或Ⅲ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儿分为2组(n=25):右美托咪定滴鼻组(D组)鼻内滴入右美托咪定3.9μg/kg;右美托咪定复合艾司氯胺酮滴鼻组(DK组)鼻内滴入右美托咪定3.3μg/kg、艾司氯胺酮2 mg/kg。于给药前和给药后30 min时记录威斯康星州儿童医院镇静量表评分(CHW评分)、SpO_(2)、HR、肺动脉收缩压(PAP),并计算给药后SpO_(2)、HR、PAP的下降率。记录镇静起效时间,镇静过程中恶心呕吐、心动过缓、呼吸抑制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2组均未见镇静不足和镇静过深。与D组比较,DK组给药后30 min时CHW评分降低,镇静起效时间缩短,HR下降率降低(P<0.05),给药前后HR、SpO_(2)、PAP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K组发生恶心呕吐2例,症状轻微,无需给药干预。2组均未见心动过缓、呼吸抑制等其他不良反应发生。结论右美托咪定复合艾司氯胺酮滴鼻可优化先天性心脏病患儿术前镇静效果,艾司氯胺酮有诱发恶心呕吐的可能,镇静时应严格把握禁饮食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右美托咪啶 氯胺酮 投药 鼻内 心脏缺损 先天性 儿童 术前用药法 清醒镇静
原文传递
经导管主动脉瓣置入术围手术期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发生及治疗分析 被引量:12
8
作者 徐红党 林洪启 +5 位作者 张戈军 潘湘斌 刘煜昊 程兆云 高传玉 韩宇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0期3323-3328,共6页
目的分析经导管主动脉瓣置入术(TAVI)围手术期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CAVB)发生和治疗情况。方法回顾性收集2017年10月至2021年5月河南省人民医院心脏中心经股动脉TAVI患者65例。记录患者围手术期资料,根据TAVI患者围手术期是否发生CAVB分... 目的分析经导管主动脉瓣置入术(TAVI)围手术期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CAVB)发生和治疗情况。方法回顾性收集2017年10月至2021年5月河南省人民医院心脏中心经股动脉TAVI患者65例。记录患者围手术期资料,根据TAVI患者围手术期是否发生CAVB分成两组:CAVB组和非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组(NCAVB组)。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经导管主动脉瓣置入术围手术期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的危险因素。记录两组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65例患者年龄为(69.1±7.3)岁,其中男性35例,女性30例;CAVB组为15例,NCAVB组为50例。永久起搏器植入患者为14例。多因素分析显示,术前右束支传导阻滞[OR值(95%CI)为3.325(2.132~13.061),P=0.005],主动脉瓣严重钙化[OR值(95%CI)为1.271(1.052~3.326),P=0.030]是TAVI围手术期CAVB的相关因素。CAVB组永久性起搏器植入率为11/15(11例),高于NCAVB组的6.0%(3例),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术前右束支传导阻滞、主动脉瓣严重钙化是TAVI围手术期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的相关因素。CAVB组永久性起搏器植入率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房室传导阻滞 围手术期 经导管主动脉瓣植入术
原文传递
肾氧饱和度监测临床应用的最新研究进展
9
作者 李雪 邱林 +4 位作者 赵亮 徐红党 郎志斌 张加强 林洪启 《医药论坛杂志》 2020年第3期166-169,共4页
急性肾损伤(AKI)是心血管手术围术期一种严重的并发症,也是围术期死亡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目前急性肾损伤的主要诊断指标是血清肌酐(Scr)和尿量,但在肾功能丧失50%之前,Scr和尿量一般无明显的变化。对于急性肾损伤的诊断,缺乏早期监测... 急性肾损伤(AKI)是心血管手术围术期一种严重的并发症,也是围术期死亡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目前急性肾损伤的主要诊断指标是血清肌酐(Scr)和尿量,但在肾功能丧失50%之前,Scr和尿量一般无明显的变化。对于急性肾损伤的诊断,缺乏早期监测肾脏组织灌注的指标。近红外光谱监测仪(NIRS)是一种新型无创监测局部组织氧供需平衡的仪器。目前主要用于监测脑组织灌注,大量研究表明脑氧饱和度在围术期的应用,减少了患者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等神经系统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缩短患者的拔管时间、ICU停留时间,改善患者预后。目前对于近红外光谱技术监测肾脏组织在临床的应用较少。本文拟对肾氧饱和度监测在临床的相关研究和应用作一综述,为围术期肾功能保护提供一些临床参考,以减少临床急性肾损伤的发生,改善患者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氧饱和度 临床应用 进展
原文传递
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术后高乳酸血症的危险因素 被引量:4
10
作者 徐红党 张志东 +7 位作者 林洪启 赵亮 邱林 郎志斌 王旭 张加强 程兆云 高传玉 《中华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1055-1057,共3页
目的筛选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术后高乳酸血症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收集2012年1月至2017年10月行心血管手术的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的病历资料。根据术后8 h是否发生高乳酸血症(血乳酸≥6 mmol/L)分为高乳酸血症组和非高乳酸血症组。将单因... 目的筛选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术后高乳酸血症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收集2012年1月至2017年10月行心血管手术的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的病历资料。根据术后8 h是否发生高乳酸血症(血乳酸≥6 mmol/L)分为高乳酸血症组和非高乳酸血症组。将单因素分析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该类患者术后高乳酸血症的危险因素。结果共纳入患者295例,其中80例发生了术后高乳酸血症,发生率为27.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术前急性心包填塞、术中深低温停循环时间>35 min和术后8 h内大量输血(>1000 ml)是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术后高乳酸血症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术前急性心包填塞、术中深低温停循环时间>35 min和术后8 h内大量输血是A型主动脉夹层术后高乳酸血症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瘤 夹层 高乳酸血症 危险因素
原文传递
胸椎旁神经阻滞对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桥血管通畅性的影响 被引量:2
11
作者 徐红党 张浩然 +5 位作者 郎志斌 张欣宇 张加强 程兆云 高传玉 林洪启 《中华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1475-1479,共5页
目的评价胸椎旁神经阻滞对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桥血管通畅性的影响。方法择期静吸复合全麻下行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患者50例,年龄60~75岁,体重50~80 kg,ASA分级Ⅱ或Ⅲ级,NYHA心功能分级Ⅱ或Ⅲ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 目的评价胸椎旁神经阻滞对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桥血管通畅性的影响。方法择期静吸复合全麻下行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患者50例,年龄60~75岁,体重50~80 kg,ASA分级Ⅱ或Ⅲ级,NYHA心功能分级Ⅱ或Ⅲ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对照组(C组,n=30)和胸椎旁神经阻滞组(T组,n=20)。T组在超声引导下于T_(4),5间隙行胸椎旁神经阻滞,两侧分别注射试验剂量1%利多卡因5 ml,2 min后分别注射0.375%罗哌卡因15 ml。依据冠状动脉解剖将桥血管划分为4部分:左胸廓内动脉-前降支(动脉桥);中间支或第1对角支;钝缘支;后降支或左室后支。于桥血管移植结束后,测量其血流量,计算搏动指数。分别于置入漂浮导管即刻(T_(1))、锯开胸骨即刻(T_(2))、全部桥血管吻合完毕(T_(3))和出室前5 min(T_(4))时,记录CVP、平均肺动脉压、心排量、体循环阻力指数和肺循环阻力指数。记录术中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和舒芬太尼用量。结果与G组比较,T组T_(3)和T_(4)时CVP、体循环阻力指数和肺循环阻力指数降低,心排量升高,术中心动过速发生率降低,低血压发生率升高,舒芬太尼用量减少,左胸廓内动脉-前降支血流量增加,搏动指数降低(P<0.05)。结论胸椎旁神经阻滞可改善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左胸廓内动脉-前降支的通畅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传导阻滞 胸椎 麻醉 全身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非体外循环 桥血管
原文传递
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联合冠脉支架植入术中室颤抢救成功1例
12
作者 徐红党 赵亮 +3 位作者 林洪启 张加强 高传玉 程兆云 《中华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891-892,共2页
患者,男性,年龄73岁,体重61 kg。系反复间断性胸痛胸闷半年余入院。TTE检查:退行性心脏瓣膜病,主动脉瓣重度狭窄伴中度关闭不全,EF 41%;冠脉造影:前降支狭窄75%~80%;对角支狭窄30%,回旋支狭窄40%~50%,右冠狭窄70%;ECG示:窦性心律,HR 56... 患者,男性,年龄73岁,体重61 kg。系反复间断性胸痛胸闷半年余入院。TTE检查:退行性心脏瓣膜病,主动脉瓣重度狭窄伴中度关闭不全,EF 41%;冠脉造影:前降支狭窄75%~80%;对角支狭窄30%,回旋支狭窄40%~50%,右冠狭窄70%;ECG示:窦性心律,HR 56次/min,ST-T异常;Holter结果示:窦性心律,频发房性早搏,偶发室性早搏;血生化检查结果:cTn 24.18 pg/ml和NT-ProBNP 1984 pg/ml。NYHA心功能Ⅳ级。诊断为:1.主动脉瓣重度狭窄伴中度关闭不全;2.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拟于全身麻醉下行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AVR)联合冠脉支架植入术(PCI)。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脉支架植入术 窦性心律 血生化检查 频发房性早搏 偶发室性早搏 对角支 抢救成功 回旋支
原文传递
心血管手术围术期舌下微循环最新研究进展
13
作者 孙一 邱林 +2 位作者 徐红党 张加强 林洪启 《医药论坛杂志》 2021年第19期135-139,共5页
微循环作为机体内重要的物质交换场所,其状态易在围术期受到各种因素影响从而发展为微循环障碍。而病理情况下,即使大循环指标良好稳定,但微循环仍有可能处于受损状态,表明大循环血流动力学指标和微循环血流指标存在分离现象。各种监测... 微循环作为机体内重要的物质交换场所,其状态易在围术期受到各种因素影响从而发展为微循环障碍。而病理情况下,即使大循环指标良好稳定,但微循环仍有可能处于受损状态,表明大循环血流动力学指标和微循环血流指标存在分离现象。各种监测手段能在整个围术期较好的观察微循环动态变化,目前较为方便无创的监测手段是旁流暗视野(SDF)成像技术,通过舌下微循环图像采集能够对微循环状态进行评估,并能够较一般大循环指标超前预测预后,对指导液体复苏、休克时期用药有一定指导意义。本文对围术期各种影响因素下微循环改变进行阐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循环 围术期 麻醉 心血管手术 舌下微循环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