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马克思对市民社会的三重批判及其社会政治哲学意义
被引量:5
- 1
-
-
作者
刘荣军
-
机构
华侨大学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
-
出处
《马克思主义与现实》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64-73,共10页
-
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现代社会的发展主题及其历史唯物主义研究"[项目编号:12AZX003]
华侨大学高层次人才科研启动项目"马克思政治哲学中国话语体系的创新与建构研究"[项目编号:16SKBS301]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
文摘
马克思自身的思想发展呈现出对现代社会政治国家问题进行政治经济学批判与历史唯物主义考察的整体特性,这是与他对现代市民社会的法哲学批判、政治经济学批判和意识形态批判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法哲学批判使马克思把政治国家与市民社会的关系同私有制和私有财产这个社会现实问题联系起来,确立了人的解放必须从现代社会的宗教崇拜、国家崇拜和金钱崇拜中超拔出来的社会政治哲学主题;政治经济学批判使马克思从私有财产、物化关系与资本逻辑的结合中诠释了现代社会中市民社会与政治国家的关系及其背后更为深层的社会政治哲学,架构出了马克思为政治国家提供政治经济学支撑的实证道路;意识形态批判则使马克思完成了对现代哲学和社会学的观念论基础的批判,为破除附着在政治国家身上的所有权崇拜和社会符咒、为消灭资产阶级国家及其世俗基础即市民社会扫清了道路。
-
关键词
市民社会
政治国家
社会政治哲学
-
分类号
A81
[哲学宗教—马克思主义哲学]
D0
[政治法律—政治学]
-
-
题名马克思对市民社会的三重批判
- 2
-
-
作者
刘荣军
-
机构
华侨大学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生活哲学研究中心暨现代社会与政治哲学研究中心
-
出处
《中国社会科学文摘》
2017年第10期32-33,共2页
-
文摘
马克思自身的思想发展史之所以体现出从社会政治哲学主题的确立到政治经济学批判立场的择定再到历史唯物主义的创立,乃是与他对现代市民社会的法哲学批判、政治经济学批判和意识形态批判这三重批判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
关键词
政治经济学批判
法哲学批判
意识形态批判
社会政治哲学
历史唯物主义
现代市民社会
三重批判
思想发展史
-
分类号
A81
[哲学宗教—马克思主义哲学]
-
-
题名马尔库塞论宗教的革命作用及其理论困境
- 3
-
-
作者
朱彦明
-
机构
华侨大学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生活哲学研究中心暨现代社会与政治哲学研究中心
-
出处
《基督教学术》
2019年第1期238-254,281,共18页
-
基金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西方马克思主义宗教思想研究”(17BZX119)阶段性成果
-
文摘
马尔库塞对宗教的思考,不仅揭示了宗教作用的二重性,即"解放形象"与"统治形象"的矛盾,而且他后期还思考了宗教在改变世界中的积极作用,并希望复兴历史上的异教因素刺激现实革命。在此方面,他创造了一种弥合了宗教经验的政治激进主义,并与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宗教批判思想"相遇"。但是,马尔库塞对"大拒绝"的思考,他的总体革命的要求,他的全方位的批判哲学,都带有一种潜存的弥赛亚主义倾向,这最终无法与政治革命统一起来。他的思想陷入了两难:一方面他想通过宗教刺激现实革命,但另一方面他又发现现实革命的限度,因为这无法满足宗教救赎的要求。马尔库塞对宗教的思考,今天仍然可以启发我们思考政治与宗教的关系。
-
关键词
宗教
政治
异教
革命
马克思主义
-
分类号
B920
[哲学宗教—宗教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