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彩色多普勒超声辅助下超薄胸背动脉穿支皮瓣的切取方案及临床应用效果
1
作者 赵书明 刘娜 +1 位作者 刘学亮 冀少林 《中华烧伤与创面修复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81-288,共8页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辅助下超薄胸背动脉穿支皮瓣的切取方案及临床应用效果。方法该研究为回顾性历史对照研究。将2017年2月—2019年10月华北医疗健康集团邢台总医院骨三科(以下简称本科室)收治的20例符合入选标准且采用根据术者临...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辅助下超薄胸背动脉穿支皮瓣的切取方案及临床应用效果。方法该研究为回顾性历史对照研究。将2017年2月—2019年10月华北医疗健康集团邢台总医院骨三科(以下简称本科室)收治的20例符合入选标准且采用根据术者临床经验设计、切取的超薄胸背动脉穿支皮瓣修复四肢皮肤软组织缺损的患者作为对照组,其中男16例、女4例,年龄(37±5)岁;将2019年11月—2022年12月本科室收治的21例符合入选标准且采用在彩色多普勒超声辅助下设计、切取的超薄胸背动脉穿支皮瓣修复四肢皮肤软组织缺损的患者作为超声辅助组,其中男15例、女6例,年龄(38±6)岁。清创后,四肢皮肤软组织缺损范围5.0 cm×4.0 cm~19.0 cm×8.0 cm,胸背动脉穿支皮瓣面积为6.0 cm×5.0 cm~20.0 cm×9.0 cm。将供瓣区创面直接拉拢缝合。统计超声辅助组患者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耗时、费用,比较术前彩色多普勒超声探查到的胸背动脉穿支血管数量、类型、位置和术中实际探查情况是否一致。记录2组患者皮瓣完整切取耗时。术后1、3、5、7、14 d,采用皮瓣血运评估量表评估2组患者皮瓣血运情况。术后14 d,观察2组患者皮瓣成活情况并计算皮瓣成活面积百分比。术后6个月,采用利克特5级量表评估2组患者对治疗效果的满意度并计算满意率。结果超声辅助组患者术前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耗时为(10.5±2.3)min、费用为120元;术前通过彩色多普勒超声探查并标记出21条胸背动脉穿支血管,其中8条(38.10%)1型穿支血管,10条(47.62%)2型穿支血管和3条(14.29%)3型穿支血管,术前探查到的胸背动脉穿支血管数量、类型、位置与术中探查情况一致。超声辅助组患者皮瓣完整切取耗时(41±10)min,明显短于对照组的(63±12)min(t=6.32,P<0.05)。术后1、3、5、7、14 d,超声辅助组患者皮瓣血运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t值分别为6.67、7.48、8.03、8.75、7.99,P<0.05)。术后14 d,超声辅助组仅1例患者皮瓣部分坏死,对照组6例患者皮瓣全部或部分坏死;超声辅助组患者皮瓣成活面积百分比为(99±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7±8)%(t=4.57,P<0.05)。术后6个月,2组患者对治疗效果的满意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术前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探测穿支血管的数量、类型及位置等的准确率高;根据不同穿支血管类型设计超薄胸背动脉穿支皮瓣切取方案,能缩短手术时间,提高皮瓣的成活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和损伤 超声检查 多普勒 彩色 穿支皮瓣 超薄皮瓣 创面修复
原文传递
三维CT血管造影在辅助游离胸外侧穿支皮瓣修复四肢创面中的应用
2
作者 赵书明 刘娜 +1 位作者 刘学亮 冀少林 《中华创伤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49-155,共7页
目的探讨三维CT血管造影(3D-CTA)辅助胸外侧动脉穿支皮瓣修复四肢创面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2年9月华北医疗健康集团邢台总医院骨三科收治的61例四肢软组织缺损患者资料。男37例,女24例;年龄(43.9±12.0)岁;左侧33例... 目的探讨三维CT血管造影(3D-CTA)辅助胸外侧动脉穿支皮瓣修复四肢创面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2年9月华北医疗健康集团邢台总医院骨三科收治的61例四肢软组织缺损患者资料。男37例,女24例;年龄(43.9±12.0)岁;左侧33例,右侧28例;软组织缺损范围4.0 cm×3.0 cm~17.0 cm×8.0 cm;皮瓣面积5.0 cm×4.0 cm~18.0 cm×9.0 cm。按照术前血管探查方式不同将患者分为2组:超声组(术前采用超声多普勒检查)30例和3D-CTA组(术前采用3D-CTA检查)31例。比较两组患者术前检查与术中探查的指标结果是否一致。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皮瓣成活率、患者对创面修复效果满意率、皮瓣区感觉恢复率、供区优良率等。结果两组患者术前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超声组术中发现胸外侧动脉穿支皮瓣类型与术前超声检查情况一致性低(Kappa系数为0.104,P=0.088)。3D-CTA组术中发现胸外侧动脉穿支皮瓣类型与术前3D-CTA检查情况一致(Kappa系数为1.00,P<0.001)。3D-CTA组术前测量胸外侧动脉起始处管径为(1.2±0.3)mm,血管蒂长度为(8.1±2.1)cm,穿支穿出点血管管径为(0.6±0.2)mm,穿支穿出点体表定位结果为肩胛下角水平线上方(1.6±0.3)cm、肩胛下角垂直线外侧(5.3±1.4)cm,与术中实际测量值[(1.1±0.3)mm、(8.3±2.4)cm、(0.7±0.2)mm、(1.5±0.4)cm、(5.2±1.5)cm]相近,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超声组术前测量以上指标与术中实际测量值不一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D-CTA组患者手术时间、皮瓣成活率、患者对创面修复效果满意率、皮瓣感觉恢复率、供区优良率分别为(52.9±16.7)min、100.0%(31/31)、96.8%(30/31)、83.9%(26/31)、87.1%(27/31),均优于超声组[(76.3±21.4)min、86.7%(26/30)、76.7%(23/30)、60.0%(18/30)、63.3%(20/30)],两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前3D-CTA检查能够明确胸外侧动脉及其穿支血管的类型、解剖学分布特点,有助于胸外侧动脉穿支皮瓣的设计和切取,比仅依靠超声多普勒检查方式,手术时间明显缩短,皮瓣成活率明显提高,有助于四肢创面外形及功能的恢复,对供区影响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和损伤 血管造影术 外科皮瓣 超声检查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