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渤海湾盆地剥蚀量恢复中的综合分析法 被引量:10
1
作者 纪友亮 杜金虎 +1 位作者 邹伟宏 梁宏斌 《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617-621,共5页
利用地震层速度法、镜质体反射率法、声波时差法、地质外推法等 ,确定渤海湾盆地中生界的剥蚀量 ,并建立起初步的埋藏史曲线 ,然后应用磷灰石裂变径迹长度分析技术 ,选定澳大利亚扇形模型 ,沿可能性最大的几种不同地质概念热史路径 ,对... 利用地震层速度法、镜质体反射率法、声波时差法、地质外推法等 ,确定渤海湾盆地中生界的剥蚀量 ,并建立起初步的埋藏史曲线 ,然后应用磷灰石裂变径迹长度分析技术 ,选定澳大利亚扇形模型 ,沿可能性最大的几种不同地质概念热史路径 ,对渤海湾盆地临清坳陷西部Q 5井等的白垩统地层的磷灰石裂变径迹长度分布进行了数值模拟 .通过与实测磷灰石裂变径迹长度分布的比较 ,确定了该井合理的、精确的地质演化历史 .模拟研究结果表明 ,Q 5井在距今 70Ma时 ,白垩系地层达到其演化历史上的最大埋深 (35 0 0m) ;之后发生构造抬升并遭受剥蚀 ,下白垩系地层的最大剥蚀量为 95 0m ,上白垩系地层的最大剥蚀量为 15 70m .研究过程证明 ,多种方法结合 ,比单纯用磷灰石裂变径迹热史分析法得出的结论可靠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灰石 裂变径迹长度分布 数值模拟 剥蚀量 渤海湾盆地 白垩系
下载PDF
用新思路评价冀中坳陷深县凹陷油气勘探风险 被引量:9
2
作者 武娜 郭秋麟 +2 位作者 梁坤 孔凡志 王少春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326-333,341,共9页
在冀中坳陷深县凹陷古近系沙河街组三段油气成藏规律和成藏主控因素识别的基础上,建立了油气勘探风险评价参数体系及油气井和干井空间属性特征库。用马氏距离、模糊数学等数据集成方法以及贝叶斯概率模型,结合钻探成果,分别建立了两种... 在冀中坳陷深县凹陷古近系沙河街组三段油气成藏规律和成藏主控因素识别的基础上,建立了油气勘探风险评价参数体系及油气井和干井空间属性特征库。用马氏距离、模糊数学等数据集成方法以及贝叶斯概率模型,结合钻探成果,分别建立了两种集成方法及二者结合的含油气概率预测模板,对凹陷内各点的含油气风险概率进行了预测,实现了全凹陷含油气风险概率可视化。预测结果揭示出深县凹陷低幅构造、深西断阶、深南及衡水断阶等低风险勘探目标,从而为下一步勘探部署提供了重要依据。然而由于方法本身的特点,预测结果存在一些差异。马氏距离和模糊综合预测模板的预测准确率分别为73.7%和79%,二者相结合法准确率达86%。由于模糊评判法综合利用了所有成藏地质信息,在很大程度上代表地质有利性,它指明的低风险范围较大,增加了勘探风险;而马氏距离方法只选取能区分油气井、干井的有效地质因素,指明的有利范围较小,预测目标更具体,但它缩小了有利区范围,可能会遗漏部分勘探潜力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勘探目标 风险可视化 勘探风险 深县凹陷 冀中坳陷
下载PDF
饶阳凹陷马西地区沙三中、上亚段层序地层与沉积体系分析 被引量:7
3
作者 邹德江 于兴河 +3 位作者 梁宏斌 洪月英 林闻 詹路锋 《天然气地球科学》 EI CAS CSCD 2008年第4期487-491,共5页
综合利用岩心、地质、测井及地震等资料,对饶阳凹陷马西地区古近系沙河街组沙三中、上亚段进行了全面系统的研究。通过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对研究区进行等时地层划分和对比,认为研究区沙三段为一个完整二级旋回,在此二级旋回内部可划分出... 综合利用岩心、地质、测井及地震等资料,对饶阳凹陷马西地区古近系沙河街组沙三中、上亚段进行了全面系统的研究。通过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对研究区进行等时地层划分和对比,认为研究区沙三段为一个完整二级旋回,在此二级旋回内部可划分出3个三级旋回。马西地区古近系沙河街组沙三中、上亚段发育有三角洲、湖泊、滩坝和浊积扇等4类沉积体系,分析并介绍了各类沉积体系在该区的亚相类型及其特征,阐述了不同阶段的平面沉积相类型及分布规律,总结了垂向上沉积体系的演化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西洼槽 层序地层分析 沉积体系 沉积相
下载PDF
应用磷灰石裂变径迹求取地层剥蚀量 被引量:8
4
作者 赵俊青 纪友亮 +1 位作者 王金友 邹伟宏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2003年第6期579-581,共3页
应用磷灰石裂变径迹长度分析技术,选定澳大利亚扇形模型,沿可能性最大的3种不同热史路径,对冀南地区Q-5井下白垩统的磷灰石裂变径迹长度分布进行了数值模拟。通过与实测磷灰石裂变径迹长度分布的比较,确定了该井合理的地质演化历史。模... 应用磷灰石裂变径迹长度分析技术,选定澳大利亚扇形模型,沿可能性最大的3种不同热史路径,对冀南地区Q-5井下白垩统的磷灰石裂变径迹长度分布进行了数值模拟。通过与实测磷灰石裂变径迹长度分布的比较,确定了该井合理的地质演化历史。模拟研究结果表明,Q-5井在距今70×106a时,白垩系达到其演化历史上的最大埋深(3500m);之后发生构造抬升并遭受剥蚀,白垩系的最大剥蚀量为2500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灰石 裂变径迹年龄测定 数值模拟 白垩纪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