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组织间植入^(125)I放射粒子在直肠癌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
作者 高旭 周正 +2 位作者 景晓娟 任利彬 王仙斌 《中国医药生物技术》 CSCD 2010年第1期61-63,共3页
放射性粒子植入用于临床治疗始于1901年,Pirre特制镭管用于治疗肿瘤。1965年,人工同位素^125I作为^222Ra和198Au的替代物治疗前列腺癌。1974~1978年美国斯坦和^198Au的替代物治疗前列腺癌。1974~1978年美国斯坦福大学医学院首创应用... 放射性粒子植入用于临床治疗始于1901年,Pirre特制镭管用于治疗肿瘤。1965年,人工同位素^125I作为^222Ra和198Au的替代物治疗前列腺癌。1974~1978年美国斯坦和^198Au的替代物治疗前列腺癌。1974~1978年美国斯坦福大学医学院首创应用组织间种植^125I放射粒子近距离放射治疗25例上皮恶性肿瘤,取得了良好的局部控制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25I放射粒子 临床治疗 组织间植入 直肠癌 ^198AU 上皮恶性肿瘤 放射性粒子植入 近距离放射治疗
下载PDF
颅内动脉瘤与MAPK信号传导通路 被引量:2
2
作者 迟海本 翟宝进 焦德让 《国际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杂志》 2010年第2期168-171,共4页
颅内动脉瘤是动脉管壁局灶性扩张形成的病理性改变,是造成神经科急、危、重症病的原因之一。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信号传导通路对血管细胞周期的运行和基因表达具有重要调控作用,在血管壁重塑、平滑肌细胞增殖和内膜形成过程中起重... 颅内动脉瘤是动脉管壁局灶性扩张形成的病理性改变,是造成神经科急、危、重症病的原因之一。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信号传导通路对血管细胞周期的运行和基因表达具有重要调控作用,在血管壁重塑、平滑肌细胞增殖和内膜形成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参与颅内动脉瘤的形成和发展。本文就MAPK信号传导通路与颅内动脉瘤发病相关研究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脉瘤 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 信号传导
下载PDF
64层螺旋CT对大肠癌术前分期预测及腹腔镜手术评估的研究 被引量:7
3
作者 王仙斌 周正 +4 位作者 鲁克宇 许建华 李俊秋 王旭 高旭 《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 CAS 2011年第3期42-47,共6页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64-SCT)及其后处理技术在大肠癌术前最新国际分期中的诊断价值及手术预测评估。方法应用美国GE公司的64-SCT对74例临床确诊为大肠癌的患者进行扫描及后期图像重建,结合最新国际大肠癌分期标准,记录术前CT分期和预计...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64-SCT)及其后处理技术在大肠癌术前最新国际分期中的诊断价值及手术预测评估。方法应用美国GE公司的64-SCT对74例临床确诊为大肠癌的患者进行扫描及后期图像重建,结合最新国际大肠癌分期标准,记录术前CT分期和预计手术方案,与术后病理分期和实际腹腔镜手术方案进行比较。结果 64-SCT对所有患者的诊断符合率为100%,术前评估得到对大肠癌T分期Tis、T1、T4b敏感性为100%,T2期敏感性较低(66.7%),T分期的总体准确率87.8%。N分期的敏感性以N0、N1c、N2b较高(88.1%,100%,100%),N1a、N1b、N2a敏感性较低(58.3%,60.0%,66.7%),N分期总体准确率82.4%。术前不同直径淋巴转移与术后病理结果比较显示,直径≥5mm的淋巴结CT有较高的诊断准确性(89.5%)。M分期CT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准确性(100%,98.6%)。cTNM总分期准确度为78.4%,与病理TNM分期高度一致(κ=0.740,P=0.000)。64-SCT术前预测手术方式与实际手术方式有较好的一致性(κ=0.936,P=0.000),能准确指导腹腔镜手术方式的选择。结论 64-SCT结合最新大肠癌国际分期,可以提高大肠癌患者术前分期的准确性及精细度,可以较好地指导术前腹腔镜大肠癌手术方式的选择,对大肠癌的术前诊断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肿瘤 肿瘤分期 体层摄影术 螺旋计算机 腹腔镜检查
原文传递
高血压前期人群血压转归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63
4
作者 吴寿岭 张子强 +6 位作者 宋胜斌 么太成 李云 王剑利 王娜 金成 李金锋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415-419,共5页
目的 探讨高血压前期人群血压转归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选择2006-2007年度开滦集团公司职工健康体检中符合JNC-7高血压前期诊断标准的高血压前期人群作为观察队列.于2008-2009年度对观察队列进行第2次健康体检,观察其血压转归情况及其影... 目的 探讨高血压前期人群血压转归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选择2006-2007年度开滦集团公司职工健康体检中符合JNC-7高血压前期诊断标准的高血压前期人群作为观察队列.于2008-2009年度对观察队列进行第2次健康体检,观察其血压转归情况及其影响因素.结果 (1)纳入最终观察队列的高血压前期者为25 474例,第2次体检时有8361例进展至高血压.男性与女性人群进展至高血压的比例分别为35.3%、23.3%;基线血压水平在120-129/80~84 mm Hg(1 mm Hg=0.133 kPa)、130~139/85~89 mm Hg范围内的人群进展至高血压的比例分别为27.2%、43.8%;有、无危险因素的人群进展至高血压的比例分别为34.3%、19.9%.(2)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进展至高血压的危险因素依次是基线收缩压、腰围、年龄、体质指数(BMI)、性别(男性)、舒张压、总胆固醇、空腹血糖、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上述因素每增加一个单位进展至高血压的RR(95%可信区间)分别为1.052(1.048~1.056)、1.009(1.006~1.013)、1.023(1.021~1.026)、1.063(1.052~1.074)、1.554(1.442~1.675)、1.036(1.029~1.043)、1.064(1.037~1.093)、1.043(1.024~1.062)、1.041(1.021~1.062)、1.035(1.000~1.072).结论 2年间有32.8%的高血压前期人群进展至高血压.基线收缩压、腰围、年龄、BMI、性别(男性)、舒张压、总胆固醇、空腹血糖、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是进展至高血压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危险因素 随访研究
原文传递
高敏C反应蛋白对高血压前期人群进展至高血压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57
5
作者 吴寿岭 王娜 +7 位作者 赵海燕 刘义 朱峰 张子强 李金锋 金成 于青 李云 《中华高血压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390-394,共5页
目的探讨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对高血压前期人群进展至高血压的预测价值。方法此研究为前瞻性队列研究,对象来自2006-2007年度河北唐山开滦集团公司员工健康查体数据库,选取符合高血压前期诊断标准的研究对象作为观察队列,共33 ... 目的探讨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对高血压前期人群进展至高血压的预测价值。方法此研究为前瞻性队列研究,对象来自2006-2007年度河北唐山开滦集团公司员工健康查体数据库,选取符合高血压前期诊断标准的研究对象作为观察队列,共33 913人,于2008-2009年度进行第二次体检,纳入最终统计分析的有效数据为24 441例(男性19 345例,女性5096例),年龄19~93岁。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基线lg hsCRP水平对第二次体检时收缩压、舒张压的影响。按基线hsCRP水平四分位数分组,用Logistic回归分析基线hsCRP水平对高血压前期人群进展至高血压的预测价值。结果①2年间观察队列中有8026例进展至高血压,进展至高血压的比例为32.8%。②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基线lg hsCRP每增加1个单位,收缩压增加0.39 mm Hg(P<0.01)。③按基线hsCRP四分位数分组,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校正基线年龄、性别、三酰甘油、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空腹血糖、收缩压、舒张压、腰围后,hsCRP仍是进展至高血压的独立危险因素,最高四分位数组进展至高血压的风险是最低四分位数组的1.10(95%CI1.02~1.19;P<0.05)倍。结论hsCRP是高血压前期进展至高血压的独立危险因素,对高血压前期进展至高血压具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前期 高敏C反应蛋白 高血压
原文传递
胶原蛋白基因与颅内动脉瘤 被引量:1
6
作者 崔刚 翟宝进 焦德让 《国际脑血管病杂志》 2008年第10期791-793,共3页
颅内动脉瘤多因局部脑动脉管壁先天性缺陷和腔内压力增高引起。遗传、吸烟、高血压、脑动脉硬化及血管炎等因素与其发生、发展有关。近年来,随着基因芯片技术的应用,颅内动脉瘤相关致病基因的研究得到了进一步深入,发现了一些与颅内... 颅内动脉瘤多因局部脑动脉管壁先天性缺陷和腔内压力增高引起。遗传、吸烟、高血压、脑动脉硬化及血管炎等因素与其发生、发展有关。近年来,随着基因芯片技术的应用,颅内动脉瘤相关致病基因的研究得到了进一步深入,发现了一些与颅内动脉瘤发生密切相关的易感基因,提示颅内动脉瘤可能是一种由多个基因共同作用的多基因疾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原蛋白 颅内动脉瘤 基因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