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药物干预下骨质疏松大鼠正畸牙移动中TGF-β1表达的变化 被引量:8
1
作者 李明贺 王阳 +2 位作者 廖囡囡 李金源 董青 《上海口腔医学》 CAS CSCD 2017年第1期17-20,共4页
目的:观察雷尼酸锶(strontium ranelate)、强骨胶囊(qianggu capsule)干预下骨质疏松(osteoporosis)大鼠正畸牙移动后牙周组织中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 beta 1,TGF-β1)的表达和分布,探讨2种药物的疗效。方法:选... 目的:观察雷尼酸锶(strontium ranelate)、强骨胶囊(qianggu capsule)干预下骨质疏松(osteoporosis)大鼠正畸牙移动后牙周组织中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 beta 1,TGF-β1)的表达和分布,探讨2种药物的疗效。方法:选取60只3个月龄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实验对照组、模型对照组、雷尼酸锶组和强骨胶囊组,每组各15只。给予模型对照组、雷尼酸锶组、强骨胶囊组维A酸连续灌胃2周,行骨密度检测,确定骨质疏松模型成功建立。为所有大鼠安装正畸装置,分别在加力后7、14、21 d分批处死,取大鼠上颌第一磨牙及附近牙槽骨组织块,进行H-E染色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半定量分析其牙周组织中TGF-β1的表达。采用SPSS 17.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雷尼酸锶组和强骨胶囊组TGF-β1表达较模型对照组显著增加(P<0.05);雷尼酸锶组TGF-β1表达显著强于强骨胶囊组(P<0.05)。结论:雷尼酸锶与强骨胶囊均可增强TGF-β1的表达,对骨质疏松大鼠骨代谢有正向调节作用,有利于牙的健康移动;雷尼酸锶的疗效强于强骨胶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 牙移动 强骨胶囊 雷尼酸锶 TGF-Β1
下载PDF
不同正畸力值对长期饮用碳酸饮料大鼠正畸牙移动牙根吸收影响 被引量:1
2
作者 袁荃 李金源 +4 位作者 陈丽 周秋娟 马红娟 戚孟春 张彬 《蚌埠医学院学报》 CAS 2017年第8期1013-1016,共4页
目的:研究不同的正畸力值对长期饮用碳酸饮料大鼠牙根吸收的影响。方法:选择1月龄雌性SD大鼠20只,每只每天喂养可乐50 m L,3个月后将20只大鼠按施加力值分为4组,分别为0 g(A组)、30 g(B组)、50 g(C组)和80 g(D组),加正畸装置于上颌第一... 目的:研究不同的正畸力值对长期饮用碳酸饮料大鼠牙根吸收的影响。方法:选择1月龄雌性SD大鼠20只,每只每天喂养可乐50 m L,3个月后将20只大鼠按施加力值分为4组,分别为0 g(A组)、30 g(B组)、50 g(C组)和80 g(D组),加正畸装置于上颌第一磨牙。并于喂可乐0 d、3个月、加力21 d 3个时间点测大鼠骨密度(BMD),术后21 d处死取大鼠上颌第一磨牙及附近牙槽骨组织块,进行锥形束CT检测和HE染色观察牙根吸收情况,组织切片计算牙根吸收指数,TRAP染色观察破骨细胞数量。结果:随着喂养可乐时间增加,各组BMD随之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同一时间点各组BM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锥形束结果显示牙根吸收指数和破骨细胞计数均为D组>C组>B组(P<0.05~P<0.01),B组与A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正畸牙移动过程中骨改建较C、D组活跃。结论:在30 g的力值作用下对长期饮用碳酸饮料大鼠正畸牙移动牙根吸收的影响最小,而随着力值的增加大鼠牙根吸收程度也随之加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畸 碳酸饮料 牙根吸收
下载PDF
上颌粘接式变异横腭杆和下颌活动矫治器矫正第二磨牙正锁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6
3
作者 杜伟 温黎明 +1 位作者 张欣 黄晓峰 《北京口腔医学》 CAS 2017年第5期271-275,共5页
目的探讨上颌粘接式变异横腭杆和下颌活动矫治器矫正正锁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第二磨牙正锁的错畸形患者10例,制作上颌粘接式变异横腭杆及下颌活动矫治器,上颌每28~30天更换新的橡皮链持续加力,下颌患者每24h自行更换橡皮圈加力,当... 目的探讨上颌粘接式变异横腭杆和下颌活动矫治器矫正正锁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第二磨牙正锁的错畸形患者10例,制作上颌粘接式变异横腭杆及下颌活动矫治器,上颌每28~30天更换新的橡皮链持续加力,下颌患者每24h自行更换橡皮圈加力,当上下颌第二磨牙均回到正常牙列内并建立正常覆覆盖关系后固定矫治器治疗。测量患者治疗前后上、下颌第一磨牙间宽度,上、下颌第二磨牙间宽度,以及上下颌第一磨牙远中颊尖及上下颌第二磨牙近中舌尖的连线与腭中缝、下颌中线之间角度的变化,对比矫治前后头颅侧位片中MP-FH、MP-SN角度的变化,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10例患者使用上颌粘接式变异横腭杆及下颌活动矫治器后,第二磨牙正锁的矫治均在3.5~4.5个月内完成,后牙达到正常覆覆盖关系。模型测量分析发现,上下颌第一磨牙间宽度在矫治前后无明显统计学差异,上下颌第二磨牙间宽度在矫治前后有明显统计学差异。上下颌第一磨牙远中颊尖及上下颌第二磨牙近中舌尖的连线与腭中缝、下颌中线之间角度变化有明显统计学差异。矫治前后头颅侧位片中MP-FH、MP-SN角度变化无明显统计学差异。结论上颌粘接式变异横腭杆及下颌活动矫治器是一种简便有效矫治上颌第二磨牙严重正锁的口内装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锁[牙合] 上颌粘接式变异横腭杆 下颌活动矫治器 第二磨牙
下载PDF
Damon Q自锁托槽联合种植支抗矫治第一磨牙需拔除的重度拥挤伴Ⅲ类开[牙合]一例 被引量:5
4
作者 朱晔 于津建 +5 位作者 赵萌 宋阳阳 李任 肖亚萍 毕文娟 温黎明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585-588,共4页
临床上正畸矫治时传统拔牙后矫治首选拔除前磨牙[1]。然而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和饮食习惯的改变,矫治患者第一磨牙损伤较严重,龋齿率高达40%~50%[2],严重者可导致因龋失牙,虽然第一磨牙是临床正畸治疗公认的“咬合关键”,且拔除后... 临床上正畸矫治时传统拔牙后矫治首选拔除前磨牙[1]。然而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和饮食习惯的改变,矫治患者第一磨牙损伤较严重,龋齿率高达40%~50%[2],严重者可导致因龋失牙,虽然第一磨牙是临床正畸治疗公认的“咬合关键”,且拔除后余留的拔牙间隙大不易关闭,但是依据口腔医学中优先拔除患牙的原则,应当首先拔除后再行正畸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立并近中移动磨牙 种植支抗 牙列拥挤 开[牙合]
下载PDF
纳米羟基磷灰石对邻面去釉后再矿化的效果 被引量:4
5
作者 胡蓓蓓 白海 +1 位作者 贾婉萍 梁永强 《口腔疾病防治》 2019年第4期231-235,共5页
目的探讨质量分数为10%的纳米羟基磷灰石悬浮液对邻面去釉后再矿化的效果,为临床使用纳米羟基磷灰石预防邻面去釉后牙釉质脱矿提供基础参考。方法收集新鲜拔除的前磨牙40颗,邻面去釉并用砂条抛光处理后自牙冠冠状面切开,每颗牙齿制成两... 目的探讨质量分数为10%的纳米羟基磷灰石悬浮液对邻面去釉后再矿化的效果,为临床使用纳米羟基磷灰石预防邻面去釉后牙釉质脱矿提供基础参考。方法收集新鲜拔除的前磨牙40颗,邻面去釉并用砂条抛光处理后自牙冠冠状面切开,每颗牙齿制成两个标本,共80个,随机分成4组,分别为空白组、多乐氟组、护牙素组、10%纳米羟基磷灰石组。经体外pH循环30 d后,应用显微硬度仪对去釉面处理前后分别进行检测,扫描电镜观察并用X线能谱仪分析釉质表面元素。结果实验后4组邻面去釉标本显微硬度值,空白组为(128.18±6.89)kg/mm2、多乐氟组为(216.75±9.87)kg/mm2、护牙素组为(198.88±4.76)kg/mm2、10%纳米羟基磷灰石组为(218.44±7.88)kg/mm2,4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89.14,P<0.001);两两比较发现,多乐氟组和10%纳米羟基磷灰石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其余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钙磷比值空白组(1.39±0.08)、多乐氟组(1.70±0.11)、护牙素组(1.54±0.12)、10%纳米羟基磷灰石组(1.71±0.14)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0.539,P <0.001);两两比较发现,实验后多乐氟组与10%纳米羟基磷灰石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其余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乐氟、护牙素、10%纳米羟基磷灰石对去釉后的牙釉质再矿化均有良好的促进作用,10%纳米羟基磷灰石的再矿化作用与多乐氟相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羟基磷灰石 多乐氟 护牙素 邻面去釉 脱矿 再矿化 显微硬度
下载PDF
新型纳米HAP复合改性材料制备及其防龋性能研究 被引量:5
6
作者 胡蓓蓓 李雪微 +2 位作者 白海 贾婉萍 梁永强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86-90,共5页
目的:探讨酪蛋白磷酸多肽(CPP)纳米羟基磷灰石(nHAP)(CPP-nHAP)溶液对正畸邻面去釉(IPR)后釉质表面防龋作用的最佳浓度。方法:将粒径为20 nm的nHAP溶液与不同浓度的CPP碱性溶液反应,制备出CPP浓度分别为1%、3%、5%,nHAP浓度为10%的CPP-n... 目的:探讨酪蛋白磷酸多肽(CPP)纳米羟基磷灰石(nHAP)(CPP-nHAP)溶液对正畸邻面去釉(IPR)后釉质表面防龋作用的最佳浓度。方法:将粒径为20 nm的nHAP溶液与不同浓度的CPP碱性溶液反应,制备出CPP浓度分别为1%、3%、5%,nHAP浓度为10%的CPP-nHAP溶液。对溶液抽滤、冷冻干燥后,通过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仪对其结构与表征进行分析。收集新鲜前磨牙50颗,制备IPR标本100个,随机分为5组(n=20),对标本进行1%、3%、5%的CPP-nHAP溶液以及多乐氟4种不同再矿化处理,预留一组不做任何处理,进行体外pH循环实验,用显微硬度仪测量实验前后釉质表面硬度,扫描电镜观察釉质表面形态并用X射线能谱仪分析釉质表面钙磷比值。结果:制备的浓度为1%、3%、5%的CPP-nHAP溶液为性状稳定的乳白色悬浊液。防龋实验后各组釉质表面显微硬度值、钙磷比值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两比较,浓度为3%的CPP-nHAP溶液组防龋实验后显微硬度值最大,钙磷比值与5%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大于其他组(P<0.05),浓度为1%的CPP-nHAP溶液显微硬度值与多乐氟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3种不同浓度的CPP和10%nHAP CPP-nHAP溶液在IPR后均能达到防龋效果。CPP浓度为1%的CPP-nHAP溶液防龋效果与多乐氟相当,CPP浓度为3%、5%的CPP-nHAP的防龋效果优于多乐氟组,其中3%组的防龋效果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PP-nHAP 邻面去釉(IPR) 防龋
下载PDF
掺锶透钙磷石骨水泥修复家兔牙槽骨缺损的研究 被引量:5
7
作者 周秋娟 梁永强 +6 位作者 李淑静 闫玉婷 李忻畅 廖囡囡 彭宏峰 徐艳丽 戚孟春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589-592,共4页
应用掺锶5%透钙磷石骨水泥修复家兔下颌牙槽骨缺损,观察骨保护素(OPG)在缺损区的表达情况,探讨掺锶透钙磷石骨水泥作为骨缺损修复材料的可行性。健康家兔18只,随机分为3组,在家兔双侧下颌牙槽骨制作骨缺损,空白对照组缺损处不植入任何材... 应用掺锶5%透钙磷石骨水泥修复家兔下颌牙槽骨缺损,观察骨保护素(OPG)在缺损区的表达情况,探讨掺锶透钙磷石骨水泥作为骨缺损修复材料的可行性。健康家兔18只,随机分为3组,在家兔双侧下颌牙槽骨制作骨缺损,空白对照组缺损处不植入任何材料,透钙磷石组植入透钙磷石骨水泥,掺锶5%透钙磷石组植入掺锶5%透钙磷石骨水泥。术后每组动物分别于4、8周各处死3只,通过大体观察、CBCT、免疫组化等方法观察骨缺损的修复情况。CBCT结果显示掺锶5%透钙磷石组骨缺损8周时已基本修复,透钙磷石组骨缺损部分修复,空白对照组未完成骨缺损修复。免疫组化结果显示4周时OPG表达最高,8周时减弱。4周和8周时3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兔下颌牙槽骨缺损修复中,掺锶5%透钙磷石成骨效果显著,能有效缩短术后的康复时间,可作修复骨缺损的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槽骨缺损 掺锶透钙磷石 骨保护素
下载PDF
透钙磷石骨水泥复合明胶及重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7修复骨缺损 被引量:2
8
作者 李雪微 胡蓓蓓 +2 位作者 张大伟 全璐璐 梁永强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8期4533-4539,共7页
背景:课题组前期研究发现10%锶-透钙磷石的成骨能力高于透钙磷石和5%锶-透钙磷石,但也发现掺锶透钙磷石的孔结构不够理想,前期成骨效果不佳。目的:在10%锶-透钙磷石中加入明胶和重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7(recombinant Human bone morphog... 背景:课题组前期研究发现10%锶-透钙磷石的成骨能力高于透钙磷石和5%锶-透钙磷石,但也发现掺锶透钙磷石的孔结构不够理想,前期成骨效果不佳。目的:在10%锶-透钙磷石中加入明胶和重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7(recombinant Human 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s 2/7,rh BMP2/7),观察其修复家兔下颌骨缺损的成骨效果。方法:分别制备明胶-10%锶-透钙磷石与含0.04,1 g/L rh BMP2/7的明胶-10%锶-透钙磷石材料。在45只家兔双侧下颌骨制作骨缺损模型,分5组干预:空白对照组不植入任何材料,其余4组分别植入10%锶-透钙磷石(对照组)、明胶-10%锶-透钙磷石(明胶组)、0.04g/Lrh BMP2/7-明胶-10%锶-透钙磷石(0.04g/L rhBMP2/7组)、1 g/L rhBMP2/7-明胶-10%锶-透钙磷石(1 g/L rhBMP2/7组)。术后4,8,12周取骨缺损标本,分别进行锥形束CT与免疫组化观察。实验经华北理工大学实验动物伦理委员会审议批准。结果与结论:①锥形束CT:术后8周时,1g/Lrh BMP2/7组骨修复基本完成,新生骨组织与周围组织几乎融合;0.04g/Lrh BMP2/7组和胶原组缺损区大部分修复,新骨修复边缘不平整;对照组部分修复。术后12周时,明胶组、0.04,1 g/L rhBMP2/7组完成缺损区骨修复;②免疫组化观察:术后4,8周时,1 g/L rhBMP2/7组Ⅰ型胶原表达高于其他4组(P<0.05),0.04 g/L rhBMP2/7组、胶原组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12周时,植入材料4组间Ⅰ型胶原表达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③结果表明:在10%锶-透钙磷石中加入明胶和1 g/L的重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7可促进骨缺损的修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透钙磷石 骨缺损 明胶 rhBMP2/7 Ⅰ型胶原 骨修复
下载PDF
掺锶10%透钙磷石骨水泥修复兔下颌牙槽骨缺损的效果 被引量:2
9
作者 闫玉婷 李忻畅 +1 位作者 田景瑞 梁永强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614-617,共4页
目的:探讨掺锶10%的透钙磷石骨水泥修复下颌牙槽骨缺损的效果。方法:家兔27只,随机分成3组:透钙磷石骨水泥组(DCPD组)、掺锶10%透钙磷石骨水泥组(掺锶10%组)及空白组,每组9只。3组家兔双侧下颌牙槽骨均制备骨缺损,然后DCPD和掺锶10%组... 目的:探讨掺锶10%的透钙磷石骨水泥修复下颌牙槽骨缺损的效果。方法:家兔27只,随机分成3组:透钙磷石骨水泥组(DCPD组)、掺锶10%透钙磷石骨水泥组(掺锶10%组)及空白组,每组9只。3组家兔双侧下颌牙槽骨均制备骨缺损,然后DCPD和掺锶10%组分别植入透钙磷石骨水泥和掺锶10%透钙磷石骨水泥,空白组缺损处不植入任何材料。于第4、8、12周时观察离体标本、CBCT结果,免疫组化法测定组织切片中b-FGF的表达。结果:CBCT显示掺锶10%组和DCPD组缺损区均完全修复,掺锶10%组早于DCPD组,空白对照组缺损区未修复。4周时掺锶10%组b-FGF的表达高于DCPD组(P<0.05)。结论:掺锶10%透钙磷石骨水泥可促进软骨形成和骨化过程,可用于修复下颌牙槽骨的缺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掺锶透钙磷石 骨缺损 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牙槽骨
下载PDF
不同浓度掺镁透钙磷石骨水泥修复骨质疏松家兔骨缺损及BMP-2表达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3
10
作者 梁立硕 贾婉萍 +2 位作者 方俊 周秋娟 梁永强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187-190,共4页
健康家兔36只,进行骨质疏松造模后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透钙磷石组(DCPD组)、掺镁6.67%组、掺镁26.67%透钙磷石组,在家兔双侧前腿桡骨中段制作骨缺损,术后每组动物分别于4、8、12周各处死3只,观察组织切片中BMP-2表达情况与X线片显示骨... 健康家兔36只,进行骨质疏松造模后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透钙磷石组(DCPD组)、掺镁6.67%组、掺镁26.67%透钙磷石组,在家兔双侧前腿桡骨中段制作骨缺损,术后每组动物分别于4、8、12周各处死3只,观察组织切片中BMP-2表达情况与X线片显示骨缺损修复状况。免疫组化结果显示同组不同时期比较,4周时BMP-2表达最高,8周时较4周时减弱,12周时阳性表达最弱。同一时期组间比较掺镁6.67%组阳性表达最强。在骨质疏松家兔桡骨骨缺损修复中,掺镁6.67%透钙磷石组成骨效果较其他组显著,同时期组间比较BMP-2阳性表达最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形态发生蛋白-2(BMP-2) 骨质疏松骨缺损 掺镁透钙磷石
下载PDF
烧结法制备掺镁透钙磷石骨水泥 被引量:1
11
作者 贾婉萍 董伟 +5 位作者 彭宏峰 徐艳丽 王红美 梁立硕 戚孟春 梁永强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2期3445-3450,共6页
背景:透钙磷石作为可吸收的磷酸钙骨水泥和骨替代植入材料,在性质特征上存在一些不足,学者们尝试对透钙磷石进行改性,以期能增强其机械性能,延长固化时间,提高成骨作用。目的:制备掺镁透钙磷石骨水泥,通过理化性能、生物活性和修复骨缺... 背景:透钙磷石作为可吸收的磷酸钙骨水泥和骨替代植入材料,在性质特征上存在一些不足,学者们尝试对透钙磷石进行改性,以期能增强其机械性能,延长固化时间,提高成骨作用。目的:制备掺镁透钙磷石骨水泥,通过理化性能、生物活性和修复骨缺损能力检测掺镁透钙磷石骨水泥作为骨替代材料的可行性。方法:采用烧结法将镁离子引入β-磷酸三钙,设置Mg/(Mg+Ca)摩尔百分比分别为0%、6.67%、26.67%,制备掺镁透钙磷石骨水泥,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骨水泥的形态,万能材料实验机检测骨水泥的抗压强度。将0%、6.67%、26.67%掺镁透钙磷石骨水泥浸提液分别加入兔抗凝血中,检测溶血率。制备24只家兔双侧桡骨骨缺损模型,分4组干预,其中3组骨缺损处分别植入0%、6.67%、26.67%掺镁透钙磷石骨水泥,空白组不做任何处理,植入后4,8周进行X射线检查。结果与结论:(1)扫描电镜显示,0%掺镁透钙磷石骨水泥为堆积紧密的板片状和少量颗粒状,孔隙较少;6.67%掺镁透钙磷石骨水泥呈不规则团块状和短棒状;26.67%掺镁透钙磷石骨水泥为团块状、圆球状和颗粒状等结构;(2)0%、6.67%、26.67%掺镁透钙磷石骨水泥的抗压强度分别为31.99,26.38,24.44 MPa;(3)所有透钙磷石骨水泥的溶血率均小于5%;(4)X射线显示,植入4周时,空白组缺损区边缘规则,无新骨形成;掺镁0%组骨水泥周围溶解,与骨缺损交界处有少量高密度影像;掺镁6.67%组骨水泥大部分溶解,大量新骨形成;26.67%掺镁组骨水泥周围溶解,中央呈高密度团块,新生骨量较少。植入8周时,空白组两断端处有新骨沉积影像;未掺镁组新生骨呈楔形堆积;掺镁6.67%组骨缺损处基本充满新骨,骨皮质连续;掺镁26.67%组新骨呈桥接式链接骨缺损断端,塑性差;(5)结果表明掺镁6.67%透钙磷石骨水泥具有良好的机械性能与成骨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酸钙类 组织工程 骨材料 烧结法 β-磷酸三钙 掺镁透钙磷石 生物材料 桡骨骨缺损 成骨效果 骨替代材料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下载PDF
掺镁透钙磷石对骨质疏松兔骨缺损的成骨效果 被引量:2
12
作者 贾婉萍 梁立硕 +2 位作者 冯凯悦 周秋娟 梁永强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7年第12期1260-1264,共5页
目的探讨掺镁6.67%透钙磷石骨水泥修复家兔骨质疏松的桡骨骨缺损的成骨效果。方法 27只雌性新西兰白兔进行骨质疏松造模,之后随机分为对照组、透钙磷石组、掺镁6.67%透钙磷石组(掺镁6.67%组),每组9只。在双侧桡骨中段制作长15 mm的骨缺... 目的探讨掺镁6.67%透钙磷石骨水泥修复家兔骨质疏松的桡骨骨缺损的成骨效果。方法 27只雌性新西兰白兔进行骨质疏松造模,之后随机分为对照组、透钙磷石组、掺镁6.67%透钙磷石组(掺镁6.67%组),每组9只。在双侧桡骨中段制作长15 mm的骨缺损,缺损处对照组不充填任何材料,透钙磷石组植入透钙磷石骨水泥,掺镁6.67%组植入掺镁6.67%透钙磷石骨水泥。于术后4,8,12周,通过肉眼观察、拍摄X线片观察缺损区影像学变化和免疫组化观察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platelet-derived growth factor,PDGF)在缺损区的表达与分布判断骨缺损的修复情况。结果 12周时掺镁6.67%组骨缺损修复基本完成,其余组缺损仍成凹形,掺镁6.67%组成骨效果最佳;免疫组化显示,PDGF在第4周表达最高,8周、12周时逐步降低,4周、8周时,掺镁6.67%组表达比透钙磷石组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掺镁6.67%透钙磷石可促进骨质疏松骨缺损的愈合,修复早期可促进PDGF的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桡骨骨缺损 骨质疏松 掺镁透钙磷石 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
下载PDF
掺锶透钙磷石骨水泥修复骨质疏松家兔牙槽骨缺损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方俊 董伟 +4 位作者 彭宏峰 徐艳丽 贾婉萍 梁立硕 梁永强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720-724,共5页
目的探究掺锶5%透钙磷石骨水泥对骨质疏松家兔牙槽骨缺损是否具有修复作用。方法选取18只健康家兔,建立骨质疏松模型,将其随机分为3组,分别为空白对照组、透钙磷石组、掺锶5%透钙磷石组,每组各6只。在其双侧牙槽骨制作骨缺损,除空白组外... 目的探究掺锶5%透钙磷石骨水泥对骨质疏松家兔牙槽骨缺损是否具有修复作用。方法选取18只健康家兔,建立骨质疏松模型,将其随机分为3组,分别为空白对照组、透钙磷石组、掺锶5%透钙磷石组,每组各6只。在其双侧牙槽骨制作骨缺损,除空白组外,其余各组分别填充相对应的骨水泥。于术后4、8周各组各处死3只,拍摄缺损区X线片,免疫组化观察缺损区b-FGF的表达。结果X线片结果显示8周时5%透钙磷石组已基本完成修复,透钙磷石组部分完成修复,空白组未完全修复。免疫组化结果显示4周时各组b-FGF表达最高,8周时降低,4周与8周时,3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5%掺锶透钙磷石骨水泥能够修复骨质疏松家兔的骨缺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掺锶透钙磷石 骨质疏松 牙槽骨缺损 碱性成纤维因子
下载PDF
掺锶透钙磷石涂层对去势大鼠种植支抗骨整合影响 被引量:4
14
作者 李淑静 周秋娟 +2 位作者 李昕畅 闫玉婷 梁永强 《临床口腔医学杂志》 2017年第6期323-325,共3页
目的:观察不同浓度的掺锶透钙磷石涂层对去势大鼠种植支抗骨整合的影响。方法:将3月龄雌性SD大鼠40只行卵巢切除术后,随机分为4组,每组8只,分别植入相应掺锶量的透钙磷石涂层种植支抗;另外8只假手术大鼠作为空白对照组,植入未涂层种植... 目的:观察不同浓度的掺锶透钙磷石涂层对去势大鼠种植支抗骨整合的影响。方法:将3月龄雌性SD大鼠40只行卵巢切除术后,随机分为4组,每组8只,分别植入相应掺锶量的透钙磷石涂层种植支抗;另外8只假手术大鼠作为空白对照组,植入未涂层种植支抗。分别于加力后2 w、8 w处死大鼠,进行组织观察并计算骨接触率。结果:掺锶透钙磷石涂层种植支抗植入后稳定性好;支抗植入后2 w骨接触率空白对照组较其他组高,支抗植入后8 w骨接触率掺锶10%组相比其他各组优势明显。结论:掺锶透钙磷石涂层可增强钛合金种植支抗在骨质疏松环境下骨整合效果,掺锶10%的透钙磷石涂层效果更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种植体支抗 透钙磷石 涂层 骨质疏松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