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探讨多层螺旋CT组合后处理技术评价肾段动脉的价值 被引量:1
1
作者 陈伟彬 冯莉 +3 位作者 宫凤玲 张惠英 周伟 孙凤涛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6年第10期1870-1872,共3页
目的探讨MSCT组合后处理技术对肾段动脉成像的显示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02例行肾动脉造影患者的影像学资料,并分别采用3种不同组合后处理技术评价分析各级肾段及大体解剖图像,A组为:多平面重组(MPR)+最大密度投影(MIP);B组为:MPR+容积... 目的探讨MSCT组合后处理技术对肾段动脉成像的显示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02例行肾动脉造影患者的影像学资料,并分别采用3种不同组合后处理技术评价分析各级肾段及大体解剖图像,A组为:多平面重组(MPR)+最大密度投影(MIP);B组为:MPR+容积再现(VR);C组为:MPR+曲面重组(CPR),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102例患者的肾动脉主干Ⅰ级、Ⅱ级肾段动脉分支皆显示清晰,三组之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A组对于肾段动脉三级分支及肾动脉大体解剖的显示均高于B组和C组,组间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采用MPR+MIP组合后处理技术能很好的显示Ⅲ级以下肾段动脉及其大体解剖,可以为临床诊断肾段动脉狭窄和了解肾肿瘤分支血供提供了重要的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动脉 腹腔动脉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血管造影术
下载PDF
hMLH1、hMSH2和hMSH6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8
2
作者 陈海滨 张国志 +5 位作者 李曙光 陈俊卯 王长友 王晓涛 刘洋 徐宏 《临床误诊误治》 2015年第6期85-88,共4页
目的研究错配修复基因家族成员h MLH1、h MSH2、h MSH6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72例结直肠癌组织中h MLH1、h MSH2、h MSH6蛋白的表达,并分析三者的相关性及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 72例结直肠癌... 目的研究错配修复基因家族成员h MLH1、h MSH2、h MSH6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72例结直肠癌组织中h MLH1、h MSH2、h MSH6蛋白的表达,并分析三者的相关性及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 72例结直肠癌组织h MLH1、h MSH2、h MSH6表达缺失率分别为73.6%、65.3%和43.1%。h MLH1、h MSH2表达缺失率与肿瘤直径、分化程度、Duke's分期、淋巴结转移及远处转移有关(P<0.05,P<0.01),与性别、年龄无关(P>0.05);h MSH6蛋白表达缺失率与肿瘤分化程度、Duke's分期、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而与性别、年龄、肿瘤直径及远处转移无关(P>0.05)。结直肠癌h MLH1、h MSH2蛋白表达缺失率呈正相关(r=0.295,P<0.05);h MLH1、h MSH6与h MSH2、h MSH6蛋白表达缺失率无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 h MLH1、h MSH2、h MSH6可能在结直肠癌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联合检测对结直肠癌的诊断与治疗有一定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肿瘤 HMLH1 HMSH2 HMSH6 基因表达调控 肿瘤 DNA错配修复
下载PDF
益气养阴活血方对2型糖尿病大鼠骨骼肌miR-24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2
3
作者 刘颖 张军 +4 位作者 王顺意 戴金颖 赵静 部薇 陆平 《环球中医药》 CAS 2018年第10期1520-1524,共5页
目的研究益气养阴活血方对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大鼠骨骼肌中miR-24表达的影响,探讨其改善胰岛素抵抗的机制。方法 60只12周龄大鼠,随机挑选50只予高脂饮食喂养,4周后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streptozotocin,STZ) 30 mg... 目的研究益气养阴活血方对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大鼠骨骼肌中miR-24表达的影响,探讨其改善胰岛素抵抗的机制。方法 60只12周龄大鼠,随机挑选50只予高脂饮食喂养,4周后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streptozotocin,STZ) 30 mg/kg,造模成功后,随机分为益气养阴活血方低剂量组、中剂量组、高剂量组、模型组、津力达组,每组各10只,空白组10只予普通饲料喂养。连续灌胃4周后,检测空腹血糖(fast blood glucose,FBG)、血清胰岛素(insulin,INS)、糖化血清蛋白(glycated serum protein,GSP),并计算胰岛素敏感指数(insulin sensitivity index,ISI)、稳态模型评估-胰岛素抵抗指数(MOMA insulin resistance index,HOMA-IR);运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PCR)检测骨骼肌组织miR-24的表达;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p38 MAPK在骨骼肌中的蛋白表达水平; HE染色光学显微镜观察骨骼肌病理学改变。结果与模型组相比,益气养阴活血方各剂量组可以降低T2DM大鼠的FBG、INS、GSP水平(P<0.01),提高ISI(P<0.01),降低HOMA-IR水平(P<0.01);益气养阴活血方各剂量组大鼠骨骼肌组织中miR-24表达比模型组明显上升(P<0.05),p38 MAPK蛋白表达比模型组降低(P<0.05)。在病理改变上,益气养阴活血方各剂量组及津力达组大鼠骨骼肌的病理损伤均比模型组减轻,炎性细胞浸润和肌纤维断裂均明显减少。结论益气养阴活血方能改善糖尿病大鼠糖代谢,减轻胰岛素抵抗,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上调骨骼肌中miR-24的表达,抑制p38 MAPK的表达,减轻骨骼肌的病理改变从而改善胰岛素抵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型糖尿病 胰岛素抵抗 骨骼肌 益气养阴活血方 微小核糖核酸-24
下载PDF
益气养阴活血方治疗代谢综合征临床分析及对其胰岛素抵抗的影响 被引量:4
4
作者 刘颖 张军 +6 位作者 赵静 部薇 陆平 魏锦花 陈伟 戴金颖 王顺意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20年第4期50-52,共3页
目的探讨益气养阴活血方对代谢综合征患者疗效及对其胰岛素抵抗的影响。方法将200例代谢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100例给予益气养阴活血方联合西药常规治疗,对照组100例仅予西药常规治疗,观察12周,治疗前后采集血液样本,检测空腹血... 目的探讨益气养阴活血方对代谢综合征患者疗效及对其胰岛素抵抗的影响。方法将200例代谢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100例给予益气养阴活血方联合西药常规治疗,对照组100例仅予西药常规治疗,观察12周,治疗前后采集血液样本,检测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2h PG)、糖化血红蛋白(Hb Alc)、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瘦素(LEP)、脂联素(APN)、血脂四项(TC、TG、HDL-C、LDL-C)等,并测量治疗前后血压(BP)、体重(BW)、腰围、体重指数(BMI),以评价临床疗效及胰岛素抵抗情况。结果2组FBG、2h PG、Hb Alc、TC、TG、HDL-C、LDL-C、BP、BW、BMI、腰围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治疗组下降的更明显(P<0.05)。2组HOMA-IR、LEP、APN均比治疗前改善,治疗组改善更明显。结论益气养阴活血方联合西药常规治疗比单纯西药治疗可更好地控制血糖,改善代谢综合征,改善胰岛素抵抗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益气养阴活血方 代谢综合征 胰岛素抵抗
下载PDF
益气养阴活血方对2型糖尿病大鼠糖脂代谢及胰岛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2
5
作者 张军 孙佳佳 +2 位作者 马雷雷 赵静 刘颖 《光明中医》 2019年第13期1973-1976,共4页
目的研究益气养阴活血方对2型糖尿病大鼠糖脂代谢及胰岛β细胞功能的影响。方法 50只SD大鼠随机分为5组:模型组,津力达(1. 5 g/kg)组,益气养阴活血方高、中、低剂量(55. 00、27. 50、13. 75 g/kg)组。另设10只SD大鼠为空白对照组。灌胃... 目的研究益气养阴活血方对2型糖尿病大鼠糖脂代谢及胰岛β细胞功能的影响。方法 50只SD大鼠随机分为5组:模型组,津力达(1. 5 g/kg)组,益气养阴活血方高、中、低剂量(55. 00、27. 50、13. 75 g/kg)组。另设10只SD大鼠为空白对照组。灌胃给药,1次/d,周期4周。测定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2hBG)、血清胰岛素(FINS)和血脂四项(TC、TG、LDL-C、HDL-C),并计算胰岛素敏感指数(ISI)和胰岛素分泌指数(HOMA-β),取大鼠胰腺组织观察胰岛病理变化。结果与模型组比较,益气养阴活血方能明显降低糖尿病大鼠FBG、2hBG、TC、TG、LDL-C水平(P <0. 05),升高FINS、ISI、HOMA-β、HDL-C水平(P <0. 05)。结论益气养阴活血方能够有效改善糖脂代谢紊乱,保护胰岛细胞功能,促进胰岛素分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渴病 益气养阴活血方 2型糖尿病 糖脂代谢 胰岛Β细胞功能
下载PDF
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对肋间后动脉的解剖学显示 被引量:2
6
作者 陈伟彬 冯莉 +2 位作者 宋思远 宫凤玲 张惠英 《临床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1079-1083,共5页
目的初步评价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对肋间后动脉的解剖学显示价值,为外科手术与介入治疗提供相关解剖学信息。方法回顾性分析108例因怀疑胸部占位性病变或纵隔大血管病变行胸部双期增强扫描患者(除外累及肋间后动脉的患者)的肋间后动脉影... 目的初步评价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对肋间后动脉的解剖学显示价值,为外科手术与介入治疗提供相关解剖学信息。方法回顾性分析108例因怀疑胸部占位性病变或纵隔大血管病变行胸部双期增强扫描患者(除外累及肋间后动脉的患者)的肋间后动脉影像学资料。记录每对肋间后动脉的显示情况、起点方位、管径大小、走行及共干情况,并对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肋间后动脉血管成像共显示肋间后动脉1831支,总显示率为94.19%。左侧肋间后动脉的显示率为93.62%(910/972),右侧肋间后动脉显示率为94.75%(921/972)。13例(12.04%)为相邻2支肋间后动脉共干,与右侧支气管动脉共干的肋间后动脉共有58例(53.70%)。左侧肋间后动脉大部分起自胸主动脉的后壁(约6点位置);右侧肋间后动脉大部分起自胸主动脉的后壁、右后壁和右壁(约8点及9点位置),并且由上而下自胸主动脉的右壁向胸主动脉的后壁移行。两侧肋间后动脉由上而下,逐渐增粗,两两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以第11肋间后动脉的外径最粗。结论 256层螺旋CT血管成像可以清晰显示肋间后动脉解剖学特征,为临床提供重要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肋间后动脉 多层螺旋CT CT血管成像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图像质量 组合后处理技术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