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观察下肢康复机器人训练联合自我效能训练对改善脑梗死偏瘫患者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将90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联合组各45例,2组均给予常规康复训练疗法,对照组给予下肢康复训练机器人疗法,联合组应用下肢康复训练机器人联...目的观察下肢康复机器人训练联合自我效能训练对改善脑梗死偏瘫患者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将90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联合组各45例,2组均给予常规康复训练疗法,对照组给予下肢康复训练机器人疗法,联合组应用下肢康复训练机器人联合自我效能训练。于治疗前和治疗后5周采用一般效能感量表(General Self-Efficacy Scale,GSES)评价患者自我效能水平、肢体运动功能评分法(Fug1-Meyer Motor Assessment,FMA)评定患者下肢运动功能、康复训练机器人系统评价患者髋膝关节活动度、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merican Orthopaedic Foot and Ankle Society,AOFAS)踝-后足量表评价患者异常步态。结果治疗前,2组GSES评分、关节活动度、AOFAS踝-后足量表和FMA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5周,2组GSES评分、关节活动度、AOFAS踝-后足量表和FMA评分均有所提高(P<0.05),且联合组GSES评分、关节活动度、AOFAS踝-后足量表和FMA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下肢康复机器人训练联合自我效能训练可显著改善脑梗死偏瘫患者的关节活动度和步态、提高其运动功能。展开更多
目的探讨核心稳定性训练在脑梗死偏瘫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华北理工大学附属医院2015年10月至2017年10月收治的脑梗死偏瘫患者176例,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88例,对照组实施常规康复治疗,观察组联用核心稳定性训练...目的探讨核心稳定性训练在脑梗死偏瘫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华北理工大学附属医院2015年10月至2017年10月收治的脑梗死偏瘫患者176例,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88例,对照组实施常规康复治疗,观察组联用核心稳定性训练,疗程3个月,于训练前后行平衡功能和活动功能评定。结果与本组训练前比较,两组患者训练后的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FMA)、Berg平衡量表(BBS)评分、功能性步行量表(FAC)分级、粗大运动功能测量表66 (GMFM-66)评分、躯干损害量表(TIS)评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评分、10 m最大步行速度(10 m MWS)、生活质量(QOL)评分均增加,稳定指数(SI)评分均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观察组患者训练后的FMA评分、BBS评分、FAC分级、GMFM-66评分、TIS评分、ADL评分、10 m MWS、QOL评分均高于对照组,SI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核心稳定性训练可改善脑梗死偏瘫患者的平衡功能和活动功能。展开更多
目的探讨核心稳定性训练对缺血性脑卒中偏瘫病人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10月至2017年10月华北理工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缺血性脑卒中偏瘫176例,将其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88例,实施常规康复治疗,观察组88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目的探讨核心稳定性训练对缺血性脑卒中偏瘫病人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10月至2017年10月华北理工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缺血性脑卒中偏瘫176例,将其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88例,实施常规康复治疗,观察组88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联用核心稳定性训练,于训练前后行平衡功能和活动功能评定。结果通过相应的康复训练程序之后,测定两个组别的评分数据,得出多个指标的评分有所增加(P<0.05)。训练之后的运用稳定指数(SI)评分有一定的下降(P<0.05)。观察组训练后运动功能评分(FMA)(27.5±1.2)分、平衡量表评分(BBS)评分(35.4±2.5)分、功能性步行量表(FAC)分级(3.9±0.5)分、粗大运动功能测量表(GMFM⁃66)评分(74.3±3.2)分、躯干损害量表(TIS)(19.8±1.1)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ADL)(73.5±4.3)分、10 m最大步行速度(10 m MWS)(41.6±1.9)m/min、生活质量(QOL)评分(77.2±4.3)分依次高于对照组(23.2±1.9)分、(26.7±2.1)、(3.2±0.4)分、(61.2±2.8)分、(17.1±0.5)分、(60.1±2.9)分、(32.5±2.8)m/min、(65.3±3.7)分(P<0.05)。观察组训练后SI评分(1.7±0.1)分低于对照组(2.3±0.2)分(P<0.05)。结论核心稳定性训练可改善缺血性脑卒中偏瘫病人的平衡功能和活动功能。展开更多
文摘目的观察下肢康复机器人训练联合自我效能训练对改善脑梗死偏瘫患者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将90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联合组各45例,2组均给予常规康复训练疗法,对照组给予下肢康复训练机器人疗法,联合组应用下肢康复训练机器人联合自我效能训练。于治疗前和治疗后5周采用一般效能感量表(General Self-Efficacy Scale,GSES)评价患者自我效能水平、肢体运动功能评分法(Fug1-Meyer Motor Assessment,FMA)评定患者下肢运动功能、康复训练机器人系统评价患者髋膝关节活动度、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merican Orthopaedic Foot and Ankle Society,AOFAS)踝-后足量表评价患者异常步态。结果治疗前,2组GSES评分、关节活动度、AOFAS踝-后足量表和FMA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5周,2组GSES评分、关节活动度、AOFAS踝-后足量表和FMA评分均有所提高(P<0.05),且联合组GSES评分、关节活动度、AOFAS踝-后足量表和FMA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下肢康复机器人训练联合自我效能训练可显著改善脑梗死偏瘫患者的关节活动度和步态、提高其运动功能。
文摘目的探讨核心稳定性训练在脑梗死偏瘫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华北理工大学附属医院2015年10月至2017年10月收治的脑梗死偏瘫患者176例,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88例,对照组实施常规康复治疗,观察组联用核心稳定性训练,疗程3个月,于训练前后行平衡功能和活动功能评定。结果与本组训练前比较,两组患者训练后的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FMA)、Berg平衡量表(BBS)评分、功能性步行量表(FAC)分级、粗大运动功能测量表66 (GMFM-66)评分、躯干损害量表(TIS)评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评分、10 m最大步行速度(10 m MWS)、生活质量(QOL)评分均增加,稳定指数(SI)评分均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观察组患者训练后的FMA评分、BBS评分、FAC分级、GMFM-66评分、TIS评分、ADL评分、10 m MWS、QOL评分均高于对照组,SI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核心稳定性训练可改善脑梗死偏瘫患者的平衡功能和活动功能。
文摘目的探讨核心稳定性训练对缺血性脑卒中偏瘫病人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10月至2017年10月华北理工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缺血性脑卒中偏瘫176例,将其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88例,实施常规康复治疗,观察组88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联用核心稳定性训练,于训练前后行平衡功能和活动功能评定。结果通过相应的康复训练程序之后,测定两个组别的评分数据,得出多个指标的评分有所增加(P<0.05)。训练之后的运用稳定指数(SI)评分有一定的下降(P<0.05)。观察组训练后运动功能评分(FMA)(27.5±1.2)分、平衡量表评分(BBS)评分(35.4±2.5)分、功能性步行量表(FAC)分级(3.9±0.5)分、粗大运动功能测量表(GMFM⁃66)评分(74.3±3.2)分、躯干损害量表(TIS)(19.8±1.1)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ADL)(73.5±4.3)分、10 m最大步行速度(10 m MWS)(41.6±1.9)m/min、生活质量(QOL)评分(77.2±4.3)分依次高于对照组(23.2±1.9)分、(26.7±2.1)、(3.2±0.4)分、(61.2±2.8)分、(17.1±0.5)分、(60.1±2.9)分、(32.5±2.8)m/min、(65.3±3.7)分(P<0.05)。观察组训练后SI评分(1.7±0.1)分低于对照组(2.3±0.2)分(P<0.05)。结论核心稳定性训练可改善缺血性脑卒中偏瘫病人的平衡功能和活动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