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血清25-羟维生素D及总IgE水平与儿童哮喘急性发作的严重程度的关系 被引量:22
1
作者 王晓静 刘燕春 +1 位作者 孔继昌 杨继宏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6年第29期63-66,共4页
目的探讨血清25-羟维生素D、总IgE水平与儿童哮喘急性发作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收集2013年4月~2014年12月河北省承德市妇幼保健院儿科门、急诊及住院部收治的哮喘患儿98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患儿的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查结果及哮喘防控指南... 目的探讨血清25-羟维生素D、总IgE水平与儿童哮喘急性发作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收集2013年4月~2014年12月河北省承德市妇幼保健院儿科门、急诊及住院部收治的哮喘患儿98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患儿的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查结果及哮喘防控指南将其分为中重度组、轻度组和缓解组,同期健康幼儿30例为对照组。采用电化学发光法测定各组幼儿血清25-羟维生素D水平;采用免疫放射分析法测定血清总IgE水平。结果与对照组幼儿比较,三组不同患病程度的哮喘患儿血清25-羟维生素D水平均降低,而血清总IgE水平均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不同患病程度的哮喘患儿血清25-羟维生素D、总IgE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随着疾病进程,血清25-羟维生素D降低而总IgE水平增高。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缓解组及轻度组患儿血清25-羟维生素D与血清总IgE水平无相关性(P>0.05);中重度组患儿血清25-羟维生素D与血清总IgE水平呈负相关(r=-7.28,P<0.05)。结论哮喘患儿血清25-羟维生素D及总IgE水平与哮喘急性发作严重程度关系密切,为维生素D对于儿童哮喘的防治作用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5-羟维生素D 血清总IGE 儿童 支气管哮喘 哮喘急性发作
下载PDF
尿路上皮癌患者术前术后胸苷激酶1血清学检测对比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陈桂明 刘京生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15年第24期3718-3720,共3页
目的探究分析胸苷激酶1(TK1)在中国人尿路上皮癌患者的血清,以期为中国人群尿路上皮癌早期诊断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2011年6~12月于华北石油管理局总医院和苏州大学附属高邮医院行常规体检的健康人群50例作为A组,对血清TK1浓度和TK... 目的探究分析胸苷激酶1(TK1)在中国人尿路上皮癌患者的血清,以期为中国人群尿路上皮癌早期诊断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2011年6~12月于华北石油管理局总医院和苏州大学附属高邮医院行常规体检的健康人群50例作为A组,对血清TK1浓度和TK1阳性检出率进行检测;选取同期华北石油管理局总医院和苏州大学附属高邮医院收治的50例泌尿系统良性疾病患者作为B组,对血清TK1浓度及TK1阳性检出率进行检测;另选取2011年6月至2014年10月华北石油管理局总医院和苏州大学附属高邮医院收治的76例尿路上皮癌患者作为C组,对其术前,术后1、3、6、9、12、15、18个月血清TK1浓度及TK1阳性检出率进行检测。结果 C组患者术前血清中TK1浓度[(2.54±0.15)pmol/L]及TK1阳性检出率(71.05%)明显高于B组患者的[(0.76±0.18)pmol/L和0.04%]及A组健康者的[(0.44±0.12)pmol/L和0.0%],A、B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病理分型尿路上皮癌患者术后血清TK1浓度较术前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胸苷激酶1血清学检测在尿路上皮癌患者的早期诊断中有一定临床意义,其在尿路上皮癌患者的临床疗效检测方面也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苷激酶1 血清学检测 尿路上皮癌 早期诊断
下载PDF
腹腔镜Boari膀胱壁瓣法输尿管膀胱再植术治疗中下段输尿管尿路上皮癌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1
3
作者 魏后忆 孙剑 +4 位作者 蒋一航 关星 王伟 宋黎明 牛亦农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547-551,共5页
目的探讨腹腔镜Boari膀胱壁瓣法输尿管膀胱再植术(laparoscopic ureteroneocystostomy with a Boari flap,LUBF)治疗中下段输尿管尿路上皮癌的可行性和预后。方法筛选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泌尿外科2005至2016年的数据库,共19例... 目的探讨腹腔镜Boari膀胱壁瓣法输尿管膀胱再植术(laparoscopic ureteroneocystostomy with a Boari flap,LUBF)治疗中下段输尿管尿路上皮癌的可行性和预后。方法筛选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泌尿外科2005至2016年的数据库,共19例患者因原发性中下段输尿管尿路上皮癌接受LUBF治疗(2D腹腔镜治疗5例,3D腹腔镜治疗14例),其中,男12例,女7例,中位年龄68.0(60.0,75.0)岁,术前肾积水中度12例,重度3例,统计患者的围手术期数据、病理结果和随访结果。结果19例患者的手术均为腹腔镜下完成,未中转开放手术。手术时间180.0(145.0,210.0)min,出血量50.0(20.0,100.0)mL,住院天数14.0(12.0,18.0)d,术前和术后血清肌酐(serum creatinine,SCr)分别为(94.1±25.2)μmol/L和(88.9±32.2)μmol/L,术后1年和3年总生存率(overall survival,OS)分别为94.4%和82.6%。与2D腹腔镜手术相比,3D腹腔镜治疗的手术时间更短(P=0.033),术中出血量更少(P=0.044)。结论LUBF手术时间短、出血量少、创伤小,能帮助改善患者肾功能,是一种值得推广的手术方式;与传统2D腹腔镜技术相比,3D-LUBF具有明显的手术时间和失血量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 中下段输尿管癌 Boari膀胱壁瓣法 输尿管膀胱再植术
下载PDF
7258例体检女性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的感染现状及年龄分布特点 被引量:13
4
作者 刘学伟 赵学英 +2 位作者 陈雪 刘利 赵海英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6年第9期120-123,共4页
目的调查不同年龄段体检女性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PV)的感染状况及其感染亚型分布情况,探讨有针对性的HPV防治策略。方法 2014年1月~2015年11月在华北石油管理局总医院妇科门诊采集的成年女性宫颈脱落细胞标本共计7258例,应用导流杂... 目的调查不同年龄段体检女性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PV)的感染状况及其感染亚型分布情况,探讨有针对性的HPV防治策略。方法 2014年1月~2015年11月在华北石油管理局总医院妇科门诊采集的成年女性宫颈脱落细胞标本共计7258例,应用导流杂交基因芯片技术进行高危型HPV定性检测并加以分型,结合年龄信息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7258例标本中,高危型HPV阳性标本1295例,阳性率为17.8%;〉50岁年龄段阳性率最高(22.7%),其次为≤30岁(18.7%)、〉40~50岁(16.9%)、〉30~40岁(16.0%),各年龄段高危型HPV阳性率比较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χ^2=23.99,P〈0.01)。多重亚型感染率在〉50岁年龄段最高(30.0%),〉30~40岁年龄段最低(23.4%),各年龄段多重亚型感染率比较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χ^2=15.46,P〈0.01)。结论体检女性的年龄与HPV感染及其基因型分布具有一定关系,HPV筛查及宫颈癌防治策略中应考虑到年龄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乳头瘤病毒 女性 基因型 年龄
下载PDF
配偶参与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感染女性健康教育的效果 被引量:12
5
作者 刘学伟 赵学英 +3 位作者 杨继宏 刘京生 张慧 袁琳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6年第2期54-56,68,共4页
目的评价配偶参与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女性健康教育的效果,提高女性对HPV的认知水平。方法选择2014年6月~2015年9月在华北石油管理局总医院确诊为生殖道高危型HPV感染女性820例,分为配偶陪伴组(372例)和常规教育组(448... 目的评价配偶参与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女性健康教育的效果,提高女性对HPV的认知水平。方法选择2014年6月~2015年9月在华北石油管理局总医院确诊为生殖道高危型HPV感染女性820例,分为配偶陪伴组(372例)和常规教育组(448例)。配偶陪伴组夫妻共同参与健康教育全过程,常规教育组仅女性单独接受健康教育。教育前后填写知识调查问卷,同时凋查配偶陪伴组男性参与疾病防治的意愿。结果健康教育前常规教育组及配偶陪伴组女性HPV传播途径及易感因素(50.2%、48.4%)、与宫颈癌相关性(53.3%、50.8%)、筛查知识(45.1%、47.3%)、预防与治疗(42.0%、39.5%)、疫苗知识(33.9%、36.3%)5项知识合格率均低于60%,健康教育后常规教育组及配偶陪伴组传播途径及易感因素(81.7%、85.3%)、与宫颈癌相关性(88.5%、95.3%)、筛查知识(83.2%、89.4%)、预防与治疗(87.3%、87.7%)、疫苗知识(80.3%、88.3%)合格率均大于80%,与教育前比较差异均有高度统计学意义(均P〈0.01)。健康教育后配偶陪伴组的与宫颈癌相关性、筛查知识和疫苗知识3项合格率高于常规教育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11.349、6.117、8.830,均P〈0.05)。健康教育后配偶陪伴组男性参与疾病防治的意愿较健康教育前明显改善。结论高危型HPV感染女性对HPV的认知水平较低,配偶参与健康教育可明显提高健康教育的效果,也有助于男性主动参与到HPV防治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乳头瘤病毒 感染 认知 健康教育
下载PDF
男性包皮状态与女性配偶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感染的相关性探讨 被引量:6
6
作者 刘学伟 赵学英 +3 位作者 翁韶波 杜昆 刘利 马冬霞 《中国性科学》 2015年第12期46-49,共4页
目的:探讨男性包皮状态对配偶感染HR-HPV的影响。方法:调查800对常规体检的已婚夫妇。由泌尿外科医生询问已婚男性有无包皮环切手术史并检查男性的包皮状态。由妇科医生取其配偶宫颈脱落细胞进行HR-HPV检测。男性包皮检查结果与其配偶... 目的:探讨男性包皮状态对配偶感染HR-HPV的影响。方法:调查800对常规体检的已婚夫妇。由泌尿外科医生询问已婚男性有无包皮环切手术史并检查男性的包皮状态。由妇科医生取其配偶宫颈脱落细胞进行HR-HPV检测。男性包皮检查结果与其配偶的宫颈组织HR-HPV检测结果进行匹配分析。结果:800例男性中,包皮正常235例,占29.4%,包皮过长516例,占64.5%,包茎26例,占3.3%,曾行包皮环切术男性23例,占2.8%。800例女性共检出HR-HPV阳性344例,占43.0%。包皮异常组(包括包皮过长和包茎)男性的配偶HR-HPV阳性率为53.5%(290/542),包皮正常组(包括包皮环切术后)男性的配偶HR-HPV阳性率为20.9%(54/25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5.68,P=0.000)。女性HPV感染以16、52、18、33、58型为主,分别占33.2%(126/380)、26.8%(102/380)、13.2%(50/380)、11.6%(44/380)、10.3%(39/380)。两组间HR-HPV亚型分布无显著性差异(χ2=2.761,P=0.737)。结论:男性包皮过长或包茎是其配偶感染HR-HPV的因素之一,有必要推行包皮环切术以降低女性HPV感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包皮过长 包茎 包皮环切术 人乳头瘤病毒 男性
下载PDF
人乳头瘤病毒感染女性配偶精液参数及抗精子抗体检测分析 被引量:9
7
作者 刘学伟 赵学英 +1 位作者 郝彤 赵海英 《疑难病杂志》 CAS 2016年第5期490-493,共4页
目的探讨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女性的配偶精液HPV感染状况以及其对精子参数和抗精子抗体(AsAb)的影响。方法收集2014年1月—2015年12月在华北石油管理局总医院进行精液检测的125例已婚男性为研究对象,其配偶均经宫颈组织检测确定为... 目的探讨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女性的配偶精液HPV感染状况以及其对精子参数和抗精子抗体(AsAb)的影响。方法收集2014年1月—2015年12月在华北石油管理局总医院进行精液检测的125例已婚男性为研究对象,其配偶均经宫颈组织检测确定为HPV感染。分别对男性的精液标本进行常规分析及HPV、AsAb检测。结果 HPV感染女性的配偶精液HPV感染阳性率为42.4%(53/125),其中单一型感染49例(92.5%),二重感染3例(5.7%),多重感染1例(1.8%),夫妻HPV吻合率为15.2%(19/125)。HPV感染男性的精子活力低于非感染男性(t=2.928,P=0.004),而精子密度、精子存活率、精子畸形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PV感染男性精液AsAb阳性率高于非感染男性(34.0%vs.18.1%,χ^2=4.142,P=0.042)。结论 HPV感染女性的配偶也是病毒感染的高危人群,特别是对于有生育愿望的夫妇,应关注感染对男性生育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乳头瘤病毒 精液参数 抗精子抗体
下载PDF
包皮环切术在防治夫妻共患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感染中的作用 被引量:7
8
作者 赵学英 刘学伟 +1 位作者 李莉蕊 宋志超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6年第16期38-41,共4页
目的 探讨包皮环切术在防治夫妻共患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中的作用。方法 选择2012年1月~2014年12月于华北石油管理局总医院就诊的120对夫妻,经检测夫妻双方均为高危型HPV感染,且男方均患有包皮过长。56对男性行包皮环切术的... 目的 探讨包皮环切术在防治夫妻共患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中的作用。方法 选择2012年1月~2014年12月于华北石油管理局总医院就诊的120对夫妻,经检测夫妻双方均为高危型HPV感染,且男方均患有包皮过长。56对男性行包皮环切术的夫妻为手术组,64对男性未行包皮环切术的夫妻为对照组,1年后复查HPV感染情况。结果 两组夫妻入组时高危型HPV的感染状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年后复测,男性转阴率手术组为41.1%(23/56),对照组为21.9%(14/6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女性转阴率手术组37.5%(21/56),对照组20.3%(13/64),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夫妻共同转阴率手术组23.2%(13/56),对照组6.3%(4/64),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男性包皮环切术是减少男性自身和其配偶高危型HPV患病率和发病率的有效措施,在防治女性高危型HPV感染相关癌症中具有一定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乳头瘤病毒 包皮环切术 病毒清除 基因检测
下载PDF
成年男性包皮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感染检测分析 被引量:5
9
作者 赵学英 刘学伟 +2 位作者 翁韶波 杜昆 赵海英 《河北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6年第5期592-594,共3页
目的探讨包皮过长、包茎男性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 virus,HPV)感染状况。方法因包皮过长、包茎行包皮环切术的成年男性70例(包皮过长男性50例,包茎男性20例),经包皮环切术后在包皮内板处取材2~3点,采用基因扩增结合... 目的探讨包皮过长、包茎男性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 virus,HPV)感染状况。方法因包皮过长、包茎行包皮环切术的成年男性70例(包皮过长男性50例,包茎男性20例),经包皮环切术后在包皮内板处取材2~3点,采用基因扩增结合基因芯片杂交技术对其进行HPV基因检测及型别分析。结果 70例包皮过长、包茎成年男性患者高危型HPV DNA阳性检出率为45.7%(32/70);HPV18、16是最主要的感染类型。按照≤29岁、30~39岁、≥40岁年龄段分组发现,随着年龄的增长高危型HPV感染率呈上升趋势,但各年龄段间高危型HPV感染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710,P=0.258)。包茎组男性高危型HPV阳性检出率、多重感染阳性率均高于包皮过长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197、8.502,P=0.041、0.004)。结论包皮过长、包茎男性高危型HPV感染率较高,特别是在包茎男性中HPV多重感染更常见,出现持续感染的可能性更高。男性应尽早行包皮环切术,以减轻或避免高危型HPV对男性自身及其性伴侣构成的威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包茎 包皮过长 人乳头瘤病毒 基因检测
下载PDF
肿瘤内侵程度对肾部分切除术围手术期的影响 被引量:3
10
作者 王文玲 张振庭 +3 位作者 翁少波 张超 王书华 姚欣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173-176,共4页
目的:探讨肿瘤内侵程度对肾部分切除术的围手术期的影响,评估肾部分切除术对早期肾癌的远期治疗效果。方法:收集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于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接受行肾部分切除术的T1N0M0肾癌患者157例,以肿瘤边缘与集合系统或肾窦脂肪... 目的:探讨肿瘤内侵程度对肾部分切除术的围手术期的影响,评估肾部分切除术对早期肾癌的远期治疗效果。方法:收集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于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接受行肾部分切除术的T1N0M0肾癌患者157例,以肿瘤边缘与集合系统或肾窦脂肪距离<1 cm与≥1 cm分组。统计两组围手术期结果及病理类型,记录术后并发症并进行随访。结果:患者性别、年龄、肿瘤大小、肿瘤是否累犯中极、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肿瘤病理类型在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肿瘤边缘与集合系统的距离<1 cm组的患者术中的热缺血时间与手术时间较长,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与P=0.033)。术后并发症10例。术后中位随访18个月,均未见肿瘤复发或转移。结论:肿瘤边缘与集合系统的距离反映肾部分切除术的复杂程度,并与手术热缺血时间、手术时间相关,肾部分切除术治疗T1M0N0肾癌并发症发生率低、复发或转移率低,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部分切除术 肾肿瘤 围手术期 热缺血时间
下载PDF
RGS4蛋白在小儿肾母细胞瘤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3
11
作者 刘燕春 刘士霞 +2 位作者 王晓静 王连芳 杨继宏 《天津医药》 CAS 2017年第1期36-38,I0002,共4页
目的分析G蛋白信号调节蛋白4(RGS4)在小儿肾母细胞瘤组织和癌旁组织中的表达差异,探讨RGS4与小儿肾母细胞瘤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收集37例小儿肾母细胞瘤患者术后肾癌组织及8例癌旁组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RGS4蛋白的表达水平;另收... 目的分析G蛋白信号调节蛋白4(RGS4)在小儿肾母细胞瘤组织和癌旁组织中的表达差异,探讨RGS4与小儿肾母细胞瘤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收集37例小儿肾母细胞瘤患者术后肾癌组织及8例癌旁组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RGS4蛋白的表达水平;另收集患者手术切除新鲜癌组织及对应癌旁组织标本各8例,采用q RT-PCR和Western blot分别检测RGS4 m RNA和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显示,RGS4蛋白在小儿肾母细胞瘤组织及癌旁组织中均存在阳性表达,其在小儿肾母细胞瘤组织中的高表达率低于癌旁组织[37.83%(14/37)vs.87.5%(7/8),χ2=4.675,P<0.05];RGS4 m RNA在小儿肾母细胞瘤组织中的表达水平显著低于癌旁组织(1.064±0.549 vs.5.374±0.735,t=13.290,n=8,P<0.01);Western blot结果显示,RGS4蛋白在小儿肾母细胞瘤组织中的表达量低于癌旁组织(0.301±0.092 vs.0.779±0.041,t=13.424,n=8,P<0.01)。结论 RGS4在小儿肾母细胞瘤组织中表达下调,可能与小儿肾癌的发生发展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肿瘤 RGS蛋白质类 小儿肾母细胞瘤 G蛋白信号调节蛋白4 基因表达
下载PDF
女性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感染者配偶病毒感染状况及危险因素 被引量:5
12
作者 赵学英 刘学伟 +2 位作者 刘京生 杜昆 翁韶波 《中国性科学》 2017年第10期69-72,共4页
目的:分析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者配偶的病毒感染状况并调查其危险因素。方法:对146例妻子确定为高危型HPV阳性的已婚男性进行阴茎头和尿道口上皮细胞高危型HPV型别检测,并通过问卷调查收集感染者配偶的人口学信息,分析发生病毒... 目的:分析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者配偶的病毒感染状况并调查其危险因素。方法:对146例妻子确定为高危型HPV阳性的已婚男性进行阴茎头和尿道口上皮细胞高危型HPV型别检测,并通过问卷调查收集感染者配偶的人口学信息,分析发生病毒感染的可能危险因素。结果:146例男性共检出高危型HPV感染64例,感染率为43.84%,优势型别为HPV16、18、58、52型。多个性伴侣(≥2)、性生活前后不经常清洗外阴、包皮过长或包茎、患包皮阴茎头炎是感染者配偶高危型HPV感染的危险因素(P<0.05或P<0.01)。结论:女性高危型HPV感染者的配偶也是高危型HPV感染的高危人群,男性在性活动中洁身自好、保持良好的性行为方式和尽早治疗包皮过长、包茎、包皮阴茎头炎可能有利于减少病毒在配偶之间的相互传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男性 人乳头瘤病毒 基因分型 危险因素
下载PDF
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感染女性的配偶病毒跟踪检测结果分析 被引量:4
13
作者 赵学英 刘学伟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17年第17期2339-2341,共3页
目的探讨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R-HPV)感染女性的配偶病毒感染状况、自然消退情况及夫妻型别吻合率。方法对246例生殖道HR-HPV感染女性的配偶进行阴茎头上皮细胞和尿道口分泌物的病毒跟踪检测,检测间隔为1年。结果感染者配偶HR-HPV 1年... 目的探讨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R-HPV)感染女性的配偶病毒感染状况、自然消退情况及夫妻型别吻合率。方法对246例生殖道HR-HPV感染女性的配偶进行阴茎头上皮细胞和尿道口分泌物的病毒跟踪检测,检测间隔为1年。结果感染者配偶HR-HPV 1年病毒自然清除率为31.82%(35/110)。阳性检出率初始检测为44.72%(110/246),阳性检出率复测为30.49%(75/24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612,P<0.05)。夫妻型别吻合率初始检测为15.04%(37/246),复测为8.94%(22/24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333,P<0.05)。HPV16、18型别频次百分比与初始检测结果比较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5.991,P<0.05)。结论 HR-HPV感染女性与配偶之间存在病毒交叉感染,有必要对感染女性的配偶进行HR-HPV跟踪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乳头瘤病毒 男性 基因检测 自然清除
下载PDF
睾丸鞘膜恶性间皮瘤1例报告 被引量:2
14
作者 杨永军 李凤鸣 +2 位作者 张喜庄 宏伟 郝彤 《中华男科学杂志》 CAS CSCD 2005年第6期457-457,共1页
关键词 睾丸肿瘤 睾丸鞘膜恶性间皮瘤
下载PDF
人乳头瘤病毒感染对精液参数及精子DNA损伤的影响 被引量:2
15
作者 赵学英 刘学伟 牛志浩 《中国性科学》 2018年第6期24-26,共3页
目的:探讨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对无症状男性精液参数和精子DNA损伤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5月至2017年4月在华北石油管理局总医院进行精液常规检测的150例已婚男性为研究对象,对其精液标本进行HPV检测、精液参数分析和精子DNA碎片检... 目的:探讨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对无症状男性精液参数和精子DNA损伤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5月至2017年4月在华北石油管理局总医院进行精液常规检测的150例已婚男性为研究对象,对其精液标本进行HPV检测、精液参数分析和精子DNA碎片检测。将HPV检测阳性结果的男性纳入感染组,随机抽取同等数量的HPV检测阴性男性纳入对照组。对比分析两组男性精液质量和精子DNA损伤的差异。结果:150例精液样本检测出HPV阳性22例,阳性检出率14.67%。精子活力HPV感染组低于对照组(t=2.154,P=0.037),精子密度、精子活率、精子畸形率和精子DNA碎片指数(DFI)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精液HPV感染有降低男性生育力的可能。对单纯精子活力减低的原发性不育男性,应当考虑到精液HPV感染的可能并予以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男性 人乳头瘤病毒 精液参数 精子DNA损伤
下载PDF
体外排精坐浴辅助治疗慢性细菌性前列腺炎
16
作者 赵学英 刘学伟 +2 位作者 李凤鸣 耿红海 张喜庄 《现代泌尿外科杂志》 CAS 2000年第4期239-239,共1页
我科自1998年起,对确诊为慢性细菌性前列腺炎患者,在全身用药同时辅以体外排青加坐浴疗法,效果良好,报告如下。
关键词 体外排精 坐浴疗法 辅助治疗 慢性细菌性 前列腺炎 输精管
下载PDF
1587名野外作业女工生殖道人乳头瘤病毒感染状况及相关因素分析
17
作者 刘学伟 聂颖 +2 位作者 赵学英 闫利红 陈小红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20年第33期86-89,共4页
目的调查野外作业女工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状况并分析其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9年12月在华北石油管理局总医院妇科进行体检的1587名野外作业女工进行高危型HPV型别检测,并通过问卷调查发生病毒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 目的调查野外作业女工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状况并分析其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9年12月在华北石油管理局总医院妇科进行体检的1587名野外作业女工进行高危型HPV型别检测,并通过问卷调查发生病毒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共发放调查问卷1587份,收回有效问卷1552例,有效回收率为97.8%。共检出高危型HPV阳性264例,阳性检出率为17.01%。感染类型以单一型别感染为主,优势型别依次为是52、16、58、33、18型。年龄≤30岁、性伴侣数目≥2、半年内曾患有生殖系统炎症是高危型HPV感染的主要危险因素(OR=2.651、3.127、3.825,P<0.05),性生活不使用避孕套、共用盥洗设施是高危型HPV感染的次要危险因素(P<0.05)。结论野外作业女工高危型HPV感染率较高,改善作业工区的卫生条件和提高个人卫生意识,对减少女工高危型HPV的感染率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女性 人乳头瘤病毒 野外作业 危险因素
下载PDF
叉头框C2蛋白在肾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18
作者 杜昆 杨继宏 黄淑红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6年第23期118-121,共4页
目的研究叉头框c2蛋白(FOXC2)在肾细胞癌组织及癌旁组织中的表达差异及临床意义。方法收集2013年3月-2016年1月华北石油管理局总医院40例肾细胞癌患者术后肾细胞癌组织及癌旁组织,采用qRT—PCR、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及Westernblot方法... 目的研究叉头框c2蛋白(FOXC2)在肾细胞癌组织及癌旁组织中的表达差异及临床意义。方法收集2013年3月-2016年1月华北石油管理局总医院40例肾细胞癌患者术后肾细胞癌组织及癌旁组织,采用qRT—PCR、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及Westernblot方法检测各组织中FOXC2的表达水平,分析FOXC2的表达与。肾细胞癌临床病理的关系。结果qRT—PCR结果显示,FOXC2mRNA在肾细胞癌组织中表达较癌旁组织明显降低(P〈0.05);免疫组化结果和Westernblot结果显示,肾细胞癌组织中FOXC2蛋白表达较癌旁组织明显下调(P〈0.05)。FOXC2在肾细胞癌组织中的低表达与患者的性别、年龄、肿瘤直径、有无包膜、病理分期无关(P〉0.05),但与肾细胞癌的病理分型有关(P〈0.05)。结论FOXC2在肾细胞癌组织中异常低表达,可能与肾细胞癌的发生发展相关。可以作为肾细胞癌潜在的分子靶点进行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细胞癌 叉头框C2 基因表达 表达下调
下载PDF
肾部分切除术治疗肾肿瘤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
19
作者 杜昆 《中外医疗》 2015年第6期64-65,共2页
目的探讨肾部分切除术治疗肾肿瘤的临床治疗效果及安全性。方法从该院2012年3月—2014年6月接受并治疗的肾肿瘤患者中选取104例进行回顾性分析,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52例,对照组行传统术式,观察组行后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观察两... 目的探讨肾部分切除术治疗肾肿瘤的临床治疗效果及安全性。方法从该院2012年3月—2014年6月接受并治疗的肾肿瘤患者中选取104例进行回顾性分析,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52例,对照组行传统术式,观察组行后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观察两组患者手术情况、治疗效果及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肾缺血时间明显高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及住院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2.31%显著高于对照组75.00%,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9.62%,明显低于对照组23.0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肾肿瘤治疗中,采取肾部分切除术,具有较好临床效果,同时具有较高安全性,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肿瘤 省部分切除术 治疗效果 安全性
下载PDF
经皮肾镜术治疗铸型肾结石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2
20
作者 翁韶波 刘京生 张亚丽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 2014年第9期66-69,共4页
目的分析经皮肾镜术治疗铸型肾结石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92例铸型肾结石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抽签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46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开放手术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经皮肾镜术治疗。统计两组患者结石清除率... 目的分析经皮肾镜术治疗铸型肾结石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92例铸型肾结石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抽签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46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开放手术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经皮肾镜术治疗。统计两组患者结石清除率、手术时间、术中平均出血量、术后并发症、住院时间、肾造瘘管留置时间、住院费用等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结石清除率为86.96%(40/46),明显低于对照组[95.65%(44/46)](P<0.05);观察组患者手术平均时间、术中平均出血量、输血率分别为(106.12±21.56)分钟、(81.97±56.36)ml、0(0/46)与对照组[(155.42±47.62)分钟、(176.42±94.27)ml、6.52%(3/46)]比较差异显著(P<0.05)。术后两组患者住院时间、肾造瘘管留置时间、住院费用及并发症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相较于开放手术,采用经皮肾镜术治疗铸型肾结石,可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和术后并发症发生,促进患者康复,缩短住院时间,但该术式结石清除率较低,且治疗费用高,因此临床需根据患者实际情况选择合理的手术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铸型肾结石 经皮肾镜术 开放手术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