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旅游业绿色发展的挑战与出路
1
作者 谢晓如 朱竑 黄剑 《旅游学刊》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5-8,共4页
旅游业被公认为是世界上发展最快的产业之一①。由于旅游活动产生了可观的收入,为地方经济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在过去几十年,旅游业在传统的认知中被视为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的“无烟工业”。然而,随着旅游业的大规模快速发展,一... 旅游业被公认为是世界上发展最快的产业之一①。由于旅游活动产生了可观的收入,为地方经济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在过去几十年,旅游业在传统的认知中被视为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的“无烟工业”。然而,随着旅游业的大规模快速发展,一方面,旅游业态呈现出多层次、多类型和多样貌的发展趋势;另一方面,在以经济为主的发展导向下,不少发展中国家在发展旅游业的同时,也消耗了大量的资源②,并带来大量一次性产品与不可回收垃圾,导致不可再生环境的破坏与退化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次性产品 旅游业态 可回收垃圾 发展导向 挑战与出路 经济的发展 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 无烟工业
下载PDF
“愈”见大海:海洋疗愈性景观视角下的海洋旅游发展
2
作者 欧阳漪 袁振杰 《旅游学刊》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7-9,共3页
随着人类对蓝色空间(即海洋、海岛、海岸线、沿海水生环境等)的探索不断加深,学术界和业界越来越关注海洋在促进人类健康方面的作用和潜力。然而,目前关于旅游与健康的研究大多集中在森林、公园、花园等绿色空间对人类健康和福祉的影响... 随着人类对蓝色空间(即海洋、海岛、海岸线、沿海水生环境等)的探索不断加深,学术界和业界越来越关注海洋在促进人类健康方面的作用和潜力。然而,目前关于旅游与健康的研究大多集中在森林、公园、花园等绿色空间对人类健康和福祉的影响;蓝色空间对人类健康的影响和作用的研究还相对较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生环境 绿色空间 人类健康 旅游 海洋 海岸线 影响和作用 蓝色
下载PDF
中国旅游发展笔谈--旅游活动的实践育人价值 被引量:5
3
作者 刘俊 周碧蕾 +9 位作者 马波 王方娇 孙九霞 马凌 朱竑 吴巧凌 汤宁潘 李咪咪 温士贤 廖健豪 《旅游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1-13,共13页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无论中外,旅游活动自诞生之初就具有重要的实践育人价值。进入大众旅游时代,追求审美、精神愉悦和自我发展的旅游活动,逐渐被娱乐化、规模化、功利化的旅游产业所取代,旅游活动的实践育人价值日渐式微,成为旅游产业...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无论中外,旅游活动自诞生之初就具有重要的实践育人价值。进入大众旅游时代,追求审美、精神愉悦和自我发展的旅游活动,逐渐被娱乐化、规模化、功利化的旅游产业所取代,旅游活动的实践育人价值日渐式微,成为旅游产业幕布下“被隐藏的巨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践育人 精神愉悦 日渐式微 大众旅游时代 功利化 旅游 娱乐化 规模化
下载PDF
民俗文化赋能城市社区治理的过程与机制——以车陂龙舟民俗为例
4
作者 温士贤 苏志均 杨蓉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99-107,共9页
在全球化和后工业城市语境下,民俗文化被视为支撑地方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资源,同时也是现代城市社区治理的重要手段。以广州车陂社区的龙舟民俗文化为案例,探讨其参与城市社区治理的过程与机制,从而发现地方民俗文化在现代城市社区治理中... 在全球化和后工业城市语境下,民俗文化被视为支撑地方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资源,同时也是现代城市社区治理的重要手段。以广州车陂社区的龙舟民俗文化为案例,探讨其参与城市社区治理的过程与机制,从而发现地方民俗文化在现代城市社区治理中的重要角色。研究表明:在龙舟民俗保护、传承、开发等关键过程中,地方文化精英和组织机构带领社区居民共同参与,从物质性、精神性、情感性和生态性等多维度对龙舟民俗文化进行重构。在车陂社区治理实践中,地方文化精英充分挖掘龙舟民俗文化内涵,使其与现代社区治理的多重目标相契合,进而为城市社区治理提供新动能。该研究为当前民俗文化的保育传承与城市社区治理的融合发展提供了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化 城中村 社区治理 民俗文化 扒龙舟
下载PDF
全球-地方动态下的旅游在地化:模式与启示 被引量:3
5
作者 杨蓉 朱竑 《旅游学刊》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4,共4页
旅游的本质是基于差异性追求的地方性,因此,旅游发展时常被认为是一系列强调目的地地方性的实践。当前,旅游在地化及其对地方的重构成为理解旅游要素与地方互动关系的形成、发展和演变的复杂过程的重要研究领域。1991年,Britton呼吁建... 旅游的本质是基于差异性追求的地方性,因此,旅游发展时常被认为是一系列强调目的地地方性的实践。当前,旅游在地化及其对地方的重构成为理解旅游要素与地方互动关系的形成、发展和演变的复杂过程的重要研究领域。1991年,Britton呼吁建立一种“批判性旅游地理”,将全球资本主义扩张驱动下的社会空间转变引入旅游研究,这为处于理论孤立中的旅游与地方的关系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与框架。自此,旅游与地方的互动关系,即强调旅游在地化过程和策略的研究,和强调旅游对地方重构的表征与实践的研究就成为其主要的关注领域。具体来看,旅游在地化关注旅游开发者、旅游企业和游客等多主体从制度、文化、实践和意义等多个维度适应地方,甚至创造出新的地方文化形式的过程。而旅游对地方的重构则主要从物质景观、社会空间与文化符号等维度出发,探索旅游影响下的地方文化的表现形式,包括社会互动的场所和方式、本地居民的生产生活实践和身份认同、社会组织与关系模式等。本期6篇笔谈围绕全球-地方动态下的旅游在地化模式、文和友及丽江旅游商品的在地化实践、新型民族文化空间重构、自然保护地人与野生动物关系的重构,以及拉萨河的改造与旅游地营建等话题,从多区域、多尺度和多维度展示出旅游与地方之间的互动关系研究的理论范式统一性与话题丰富度,为不断变化的社会经济与文化语境下的旅游发展提出基于实证研究的解释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丽江旅游 经济与文化 旅游要素 在地化 自然保护地 旅游地理 空间重构 拉萨河
下载PDF
民国时期中国旅行社参与若干重大历史进程研究
6
作者 黄剑 朱竑 陈晓亮 《旅游学刊》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160-170,共11页
中国旅行社的创立是我国旅游史上的里程碑事件,创始人陈光甫作为民国时期江浙财团的代表人物,不仅在经济领域纵横捭阖,在政治领域也长袖善舞,所以该社不仅在民国旅游业中独占鳌头,更是积极参与了不少近代中国的重大政治进程。在前人研... 中国旅行社的创立是我国旅游史上的里程碑事件,创始人陈光甫作为民国时期江浙财团的代表人物,不仅在经济领域纵横捭阖,在政治领域也长袖善舞,所以该社不仅在民国旅游业中独占鳌头,更是积极参与了不少近代中国的重大政治进程。在前人研究基础上,文章发现中国旅行社在平沈通车、西安事变、美军援华等重大历史进程中深度参与,凸显出该企业在中国近现代史上的特殊地位。中国旅行社的建立与发展过程可以视为当时上层政经关系高度结合、银行资本与垄断资本不断密切的一个缩影。该研究希望通过对鲜为人知的旅游行业发展史的阐述,阐明中国旅行社产生和发展阶段的复杂经济社会背景,补全中国旅游研究脉络和知识体系,夯实旅游研究的历史维度和历史价值,为中国旅游研究提供有价值的史料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陈光甫 中国旅行社 历史 资本 政治
下载PDF
游客具身体验视角下传统乡村旅游地的地方重构——婺源案例 被引量:14
7
作者 曾丽 高权 陈晓亮 《旅游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69-79,共11页
传统乡村发展旅游业的过程中,地方在短时间内经历着急剧的解构和重构。如何在由旅游引发的变迁中理解乡村的地方重构问题,相关机理和实践均有待深入。近年,具身范式转换为旅游研究提供了一个独特的视角。其中,旅游情境下游客具身体验与... 传统乡村发展旅游业的过程中,地方在短时间内经历着急剧的解构和重构。如何在由旅游引发的变迁中理解乡村的地方重构问题,相关机理和实践均有待深入。近年,具身范式转换为旅游研究提供了一个独特的视角。其中,旅游情境下游客具身体验与地方呈现出复杂和多元的关系。该文首先从游客具身体验视角对旅游引发的地方重构进行了文献述评,探查游客在地方重构中的作用,并以婺源为案例地,采用定性研究方法探查游客具身体验重构地方的过程。研究发现,在婺源"地方性-去地方化-再地方化"的地方重构过程中,游客高峰体验和日常性体验对立统一的演进过程推动了传统乡村旅游地的地方重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旅游地 地方重构 游客 具身体验 婺源
下载PDF
研学旅游:真实性导向下旅游情境与教育的整合 被引量:27
8
作者 魏雷 朱竑 《旅游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6-7,共2页
一、研学旅游需要在理论上再议旅游与教育的关系2013年至今,《国民旅游休闲纲要(2013—2020年)》等一系列文件出台,研学旅游成为社会和学界热议的话题。抛开政策的刺激,学习经历本就是许多社会旅游的原初属性。17世纪到18世纪英国起源... 一、研学旅游需要在理论上再议旅游与教育的关系2013年至今,《国民旅游休闲纲要(2013—2020年)》等一系列文件出台,研学旅游成为社会和学界热议的话题。抛开政策的刺激,学习经历本就是许多社会旅游的原初属性。17世纪到18世纪英国起源并蔓延欧洲的大游学(the Grand Tour)是欧洲富裕阶层子弟完成其教育的一个必要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研学旅游 旅游休闲 富裕阶层 真实性 旅游情境 17世纪
下载PDF
从旅游差异走向旅游认同(Tourist Identify)——中国旅游研究的本土化 被引量:5
9
作者 朱竑 杨梦琪 《旅游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4-6,共3页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国内旅游研究从发展阶段来看,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图1)。第一个阶段是1978年至20世纪90年代,属于旅游资源的开发阶段。为了满足国民经济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的要求,大量旅游资源亟待开发,旅游资源的评价和...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国内旅游研究从发展阶段来看,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图1)。第一个阶段是1978年至20世纪90年代,属于旅游资源的开发阶段。为了满足国民经济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的要求,大量旅游资源亟待开发,旅游资源的评价和旅游产业系统的形成成为该阶段最主要的特点。从研究的视角来看,这一时期整体属于相关概念、理念、理论及实践的引入期。第二个阶段是1990—2000年,是旅游研究的发展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旅游研究 旅游差异 引入期 理论及实践 旅游资源的开发 本土化 发展期
下载PDF
房车旅行与流动的家 被引量:3
10
作者 魏雷 朱竑 《旅游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7-9,共3页
房车旅行(recreational vehicle travel)具有自由、灵活、机动性强等方面的特征,使旅行者可以掌控改变的机遇和自我实现的机会。房车可以是高度流动的。然而,传统的观念中,流动似乎暗示着无家可归或无以为家。但新文化地理学家们提出,... 房车旅行(recreational vehicle travel)具有自由、灵活、机动性强等方面的特征,使旅行者可以掌控改变的机遇和自我实现的机会。房车可以是高度流动的。然而,传统的观念中,流动似乎暗示着无家可归或无以为家。但新文化地理学家们提出,家不是一个固定的位置,而是可以在流动当中构建的(2),人们可以在旅途中感受"远离家的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文化地理学 在旅途中 旅行者 房车 无家可归 自我实现
下载PDF
全球化背景下城市移民的人地互动与地方协商研究——以珠三角为例
11
作者 朱竑 陈晓亮 +1 位作者 袁振杰 欧阳漪 《科技成果管理与研究》 2023年第2期88-91,共4页
移民一直是国内外学者研究的热点问题,众多研究产生了丰富的理论和模型。在深度参与全球合作以及全球产业转移升级的背景下,中国正从一个国内人口流动大国向国际人口流动大国逐步转型。巨量人口的跨界移动已经对中国人力资源结构、社会... 移民一直是国内外学者研究的热点问题,众多研究产生了丰富的理论和模型。在深度参与全球合作以及全球产业转移升级的背景下,中国正从一个国内人口流动大国向国际人口流动大国逐步转型。巨量人口的跨界移动已经对中国人力资源结构、社会治理、环境生态和区域可持续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深入认识“移民-城市”这一对核心的人地关系是理解转型期中国城镇化的重中之重。2017年1月至2021年12月,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支持下,华南师范大学作为承担单位(项目中后期转入广州大学),邀请新加坡管理大学、谢菲尔德大学、墨尔本大学等多位学者共同开展了“全球化背景下城市移民的人地互动与地方协商研究——以珠三角为例”项目(项目编号:4163063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南师范大学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深度参与 墨尔本大学 人力资源结构 城市移民 珠三角 人地关系
原文传递
民俗文化旅游动机与文化认同关系研究——以闽南芗剧为例 被引量:4
12
作者 郑春霞 丁霜青 +1 位作者 陈晓亮 郑雅文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90-98,共9页
为探索民俗文化旅游动机与文化认同之间的关系,以闽南芗剧为例对旅游者展开问卷调查分析。为了把旅游动机和文化认同联系起来,将旅游者满意度选择为二者之间的中介。结果表明:(1)民俗文化旅游动机正向影响旅游满意度和文化认同;(2)旅游... 为探索民俗文化旅游动机与文化认同之间的关系,以闽南芗剧为例对旅游者展开问卷调查分析。为了把旅游动机和文化认同联系起来,将旅游者满意度选择为二者之间的中介。结果表明:(1)民俗文化旅游动机正向影响旅游满意度和文化认同;(2)旅游者满意度正向影响文化认同;(3)旅游者满意度具有部分中介作用。研究结论有助于深化理解民俗文化旅游者的旅游动机与文化认同的关系,丰富旅游动机和文化认同理论研究,推动和传承旅游目的地的民俗文化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旅游 旅游动机 文化认同
下载PDF
跨地方视角下非物质文化遗产地方性的多尺度建构 被引量:1
13
作者 魏雷 刘晓平 +1 位作者 朱竑 杨蓉 《地理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068-1084,共17页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源自特定社区、群体或个人的社会实践,地方性是非遗的主要特征。在全球化与地方化的相互作用下,非遗的地方性不仅被本土要素塑造,更是被超越本土的不同物质、知识技术和观念符号等共同建构。本文采用多源数据分析了3个...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源自特定社区、群体或个人的社会实践,地方性是非遗的主要特征。在全球化与地方化的相互作用下,非遗的地方性不仅被本土要素塑造,更是被超越本土的不同物质、知识技术和观念符号等共同建构。本文采用多源数据分析了3个服饰品牌对珠三角地区香云纱及其染整技艺的地方性表征。研究发现,由于在跨地方网络中的位置性差异,各个品牌采用不同的尺度策略形成了关于香云纱及其染整技艺地方性的多种叙事。具体来看:①本土化策略将品牌主理人的本土身份与本土文化资源的领域相对应,将传统非遗所包含的历史、气候、资源、文化等关键地方性要素定位为品牌市场运作的核心竞争力;②多重再地化策略是品牌在本土、区域和全球的多重尺度上进行资源整合,利用各层面机会进行品牌运作,同时将非遗实践与多尺度的议程连接起来;③地方杂糅策略在世界主义价值观的主导下,融合了不同地方的理念、话语和知识,将非遗实践塑造为全球多元文化的杂糅景观。本文诠释了在非遗实践中尺度是非层级的、网络化的。相应非遗的地方性是关系化的和情境化的,不是由边界所限定而成,而是被非遗实践所创造的地方之间的关联所塑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尺度性 跨地性 本土化 多重再地化 地方杂糅
原文传递
人地互动关键带的内涵与理论框架探索 被引量:2
14
作者 杨蓉 袁振杰 +1 位作者 尹铎 朱竑 《地理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2659-2675,共17页
“地球关键带”是为响应全球可持续发展及其重大挑战所提出的前沿概念。当前地理学者主要从地理要素循环与物质交换的视角,为揭示地球关键带的功能结构和动态演化提供了分析工具和手段。但人类活动与社会系统和地球关键带之间的复杂作... “地球关键带”是为响应全球可持续发展及其重大挑战所提出的前沿概念。当前地理学者主要从地理要素循环与物质交换的视角,为揭示地球关键带的功能结构和动态演化提供了分析工具和手段。但人类活动与社会系统和地球关键带之间的复杂作用关系尚不明确。本文对话关键带研究,对地球关键带这一概念进行溯源式回顾,结合人文地理学者对人地关系理论的长期研究积累及其在服务区域发展中的经验模式,着眼于全球化、现代化和城市化发展背景下的人类社会发展与地球表层系统演化的相互作用方式、模式、过程与机制,提出“人地互动关键带”的概念,并探索形成“源—流—汇”为核心的人地互动关键带的理论框架。本文认为,人地互动关键带理论可在研究视角上有效整合地球表层自然和人文的时空过程,将人类社会的复杂运作逻辑与实践和地球关键带现有理论框架进行深度融合;在实践上,人地互动关键带理论将有助于地理学家更好地诠释关键地带发展格局与过程,共同助力国家科学制定空间、环境与社会发展战略,促进国土空间高质量发展并有效促进自然系统与社会系统的深度、高效协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球关键带 人地互动关键带 人地互动 理论框架 人类世
原文传递
广州典型城中村教育异托邦的空间特征与建构机制 被引量:1
15
作者 袁振杰 叶维强 +1 位作者 谢宇琳 杨蓉 《地理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3078-3094,共17页
高速城镇化带来了城市多元空间的深度互嵌与交融,也衍生出不同的人地矛盾问题。其中,学校与城市内部各主体、各功能空间发生的空间摩擦现象仍然未被充分地认识和研究。选取广州市KL城中村内的一所民办打工子弟小学为案例,通过半结构访... 高速城镇化带来了城市多元空间的深度互嵌与交融,也衍生出不同的人地矛盾问题。其中,学校与城市内部各主体、各功能空间发生的空间摩擦现象仍然未被充分地认识和研究。选取广州市KL城中村内的一所民办打工子弟小学为案例,通过半结构访谈、参与式观察等田野调查方法,以异托邦理论作为切入点,审视城中村打工子弟学校空间的异托邦属性,并解读学校作为异托邦式空间的生产过程与机制。研究发现:①学校之于城中村是异托邦式的存在,被理解为城中村的一片“绿洲”;②学校为在城中村中保持自身空间的独特性和独立性,采用多种方式维护和强化其异托邦属性和边界;③学校与外部城市空间存在着复杂的空间摩擦和协商,但其在地方权力结构中处于边缘地位。研究在理论上揭示学校作为异托邦空间的社会性,延伸了人文地理学视域下对于异托邦空间研究的类型学,丰富了教育空间研究的知识体系,同时有望加深学界对城中村民办打工子弟学校生存困境的空间发生机制的理解,唤起社会各界对城中村民办打工子弟学校的关怀,从而为城乡流动儿童创造一个更加良好、公平的教育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中村 异托邦 城镇化 教育公平 打工子弟学校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