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大学生就业能力培养的实践 被引量:5
1
作者 宋跃华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2009年第25期139-140,共2页
对国内高校而言,旨在提高学生"就业能力"的教育,是一个崭新的课题。过去的三年中,作为华南农业大学06哲学2班的班主任,笔者通过"建立职业与专业的联系"、"设立职业起点"、"践行职业起点的努力"三个过程,从新生入学开始,着手提... 对国内高校而言,旨在提高学生"就业能力"的教育,是一个崭新的课题。过去的三年中,作为华南农业大学06哲学2班的班主任,笔者通过"建立职业与专业的联系"、"设立职业起点"、"践行职业起点的努力"三个过程,从新生入学开始,着手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本文对三个过程做了提纲挈领式的叙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就业能力 职业 专业 职业起点 目标管理
下载PDF
马克思的早期文化哲学思想管窥
2
作者 黄浩 谢翾 《重庆社会科学》 2007年第7期34-36,共3页
马克思早期主要是通过考察人的生存境遇来反思资本主义现代性的,并在对哲学观、自由观、人权观的独特理解中透视出了马克思本人早期的文化哲学思想。马克思早期以探讨人的自由和解放为旨趣,从哲学批判进到政治批判最后到生活世界批判,... 马克思早期主要是通过考察人的生存境遇来反思资本主义现代性的,并在对哲学观、自由观、人权观的独特理解中透视出了马克思本人早期的文化哲学思想。马克思早期以探讨人的自由和解放为旨趣,从哲学批判进到政治批判最后到生活世界批判,在对“人”提出自己独到的理解即人是具体的现实生活世界的人的基础上,提出了有关人的自由、解放及人权思想,诊断出资本主义现代性带来的人的二重化和异化劳动等负面效应,并提出了自己的解放方案,这就是私有财产的积极的扬弃即共产主义,这是马克思早期文化哲学得出的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哲学 哲学观 自由 解放 人权
下载PDF
大学生对自身就业能力的认识
3
作者 宋跃华 《中国校外教育》 2009年第S1期183-183,共1页
毕业生求职失败之后,往往把原因归咎于企业在招聘过程中的种种"歧视"现象。在实际的招聘过程中,歧视是否存在,取决于招聘目的。即使存在,从企业自身的角度而言,也无可厚非。改变被歧视的方法是提高自身的就业能力。
关键词 歧视 招聘 就业能力
下载PDF
一体与同体:程颢“万物一体”说辨证 被引量:4
4
作者 雷静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21-127,共7页
从朱熹的观点来看,程颢的万物一体说是身心体验的同体而非本体论的一体。朱熹采纳了程颢的生生之理,而扬弃了其作为主观性的同体。时贤认为,程颢"天地生物之心"的观念,成为理学中"万物一体"客观性论述的重要资源,... 从朱熹的观点来看,程颢的万物一体说是身心体验的同体而非本体论的一体。朱熹采纳了程颢的生生之理,而扬弃了其作为主观性的同体。时贤认为,程颢"天地生物之心"的观念,成为理学中"万物一体"客观性论述的重要资源,生生是程颢本体论的重要贡献。但若接着回应朱熹的问题,如何看待程颢万物一体说中的一体与同体的关系,尤其是生生之一体如何显发于同体,则尚需致思。基于一体显发于同体的经验理路,还可以在一体之本体论下考量同体所存在的问题。通过这些讨论,将呈现同体作为交感互动关系及其基于身体的特点。同时,尽管同体存在局限性甚至矛盾,但在儒家伦理中,它召唤着道德责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程颢 万物一体 同体 儒学 身体观
下载PDF
宋明儒家责任观中的人己关系论 被引量:5
5
作者 雷静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116-123,共8页
责任问题汇聚了宋明儒家的道德追求与政治操守,"以天下为己任"是其代表性的观点。宋明儒家讨论责人责己的行为,以及父子君臣的伦理,皆立足于人己关系。"以天下为己任"之"己"是德性之己,德性之己之所以承... 责任问题汇聚了宋明儒家的道德追求与政治操守,"以天下为己任"是其代表性的观点。宋明儒家讨论责人责己的行为,以及父子君臣的伦理,皆立足于人己关系。"以天下为己任"之"己"是德性之己,德性之己之所以承担天下责任,乃在于人己之间是"民吾同胞"的一体化关系。责人责己的经验论述呈现了责任行为中的一般性人己关系,即经由同情,责人归根于责己,达到感化他人承担责任的效果。责任行为中的具体人己关系样态,体现于宋明儒家最为关注的父子君臣伦理中:父子伦理中,表现为父子一体的同情感通;君臣伦理中,表现为共担天下责任的一体,责善渠道不可或缺。总体而言,不同于西方社会学家通常采用的理论建模方法,宋明儒家责任思想研究需要进入到人己关系的现实具体情境,这也是其经验论述所启示的方法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明儒家 责任 人己关系
下载PDF
子思学派仁义内外说辨析——以《中庸》、《五行》篇为中心 被引量:2
6
作者 高立梅 《人文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28-32,共5页
郭店楚简中有大量儒家简,其中的"仁内义外"之说引起了理解分歧。本文结合《中庸》及郭店《五行》篇的相关内容,阐述了子思学派仁义内外说的独特内涵与哲学意义,认为仁义从根源上说是天命于人的内在本性,为人性之内涵与本质;... 郭店楚简中有大量儒家简,其中的"仁内义外"之说引起了理解分歧。本文结合《中庸》及郭店《五行》篇的相关内容,阐述了子思学派仁义内外说的独特内涵与哲学意义,认为仁义从根源上说是天命于人的内在本性,为人性之内涵与本质;但从人伦的角度讲,仁义则是"教"之内容,是表现于外的道德行为与规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思学派 《中庸》 《五行》
下载PDF
《孟子》道德情境中的仁义联属理路 被引量:1
7
作者 雷静 《学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25-32,共8页
儒家之"仁义"范畴始自孟子,孟子所指的仁与义是对立统一关系,这是学界共识。然而,究竟为何孟子将仁义联属,尚缺乏论证。回到《孟子》中,仁义并列乃至联属的关系,多体现于具体的道德情境实例。这些情境,或与儒家礼法相关,是孟... 儒家之"仁义"范畴始自孟子,孟子所指的仁与义是对立统一关系,这是学界共识。然而,究竟为何孟子将仁义联属,尚缺乏论证。回到《孟子》中,仁义并列乃至联属的关系,多体现于具体的道德情境实例。这些情境,或与儒家礼法相关,是孟子继承了仁义有别的礼法;或涉及孟子对礼法精神之普遍性的论述,是孟子转出了仁义联属的观念,体现了孟子仁义联属观念的具体类型;或呈现孟子对儒家恕道工夫的体知,是其仁义联属观念的实践根基与内涵。以上三个维度的层层推进,浮现出孟子身兼儒家、哲学家、实践家的形象:孟子能从仁义有别的儒家礼法发展出仁义联属,乃在于秉承礼法精神,为儒家道德的普遍性基础进行哲学论述;更力行儒家工夫,为道德根基奠定了实践内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孟子》 仁义联属 不忍 不为
下载PDF
正确处理利益问题,构建和谐社会
8
作者 谢翾 黄浩 《文教资料》 2008年第20期71-73,共3页
列宁说过,利益是生活中最敏感的神经,那么,要构建和谐社会,正确处理好利益问题就显得至关重要.而处理好利益问题,我们必须做好以下三点:一是以大多数人的根本利益为本:二是正确处理各利益主体之间的关系:三是特别关注特殊利益集团的问题.
关键词 和谐社会 利益 利益主体 特殊利益集团
下载PDF
高校就业辅导中心工作中的失误与改进
9
作者 宋跃华 《管理观察》 2009年第23期213-214,共2页
在就业形势趋紧的这几年,各大学纷纷设置了“就业指导中心”,其职责包括指导学生准备简历、向学生传授求职技能、对学生进行职业测评、举办招聘会帮助学生找到(合适的)工作等。限制于高校进人制度,就业辅导中心的咨询师对职业市场... 在就业形势趋紧的这几年,各大学纷纷设置了“就业指导中心”,其职责包括指导学生准备简历、向学生传授求职技能、对学生进行职业测评、举办招聘会帮助学生找到(合适的)工作等。限制于高校进人制度,就业辅导中心的咨询师对职业市场没有感性认知,这就使整个中心的工作流于形式,无法满足学生的需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就业指导中心 咨询师 感性认知
下载PDF
北京大学藏西汉竹书本《老子》的文献学价值 被引量:17
10
作者 韩巍 《中国哲学史》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16-22,共7页
关键词 文献学价值 《老子》 北京大学 西汉 竹简 书本 2009年 马王堆帛书
原文传递
关于寺庙慈善事业可持续发展的探讨——以广州光孝寺为例 被引量:4
11
作者 宋跃华 《宗教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72-79,共8页
按佛教教义及管理学原理,以饶益、随顺众生为特色的寺庙慈善行为,满足了社会中的个体及群体的部分需求。因此,慈善行为也就成为寺庙这一非营利组织存在乃至发展的前提。人类的需求,有的亘古不变,如衣食住行等基本生理需求;有的则具备时... 按佛教教义及管理学原理,以饶益、随顺众生为特色的寺庙慈善行为,满足了社会中的个体及群体的部分需求。因此,慈善行为也就成为寺庙这一非营利组织存在乃至发展的前提。人类的需求,有的亘古不变,如衣食住行等基本生理需求;有的则具备时代特征,如商业社会中普遍存在的求职、职业发展需求等。当今寺庙的慈善行为以因袭传统为特质,所满足的大多是那些不随社会变化而变化的需求。满足需求的手段,也以传统的财布施为主。因袭传统的慈善,或许可以维持寺庙的生存现状。若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则需探究众生在现时代的特有需求,在此基础上开发技能满足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慈善事业 可持续发展 光孝寺 寺庙
原文传递
都市寺庙服务社会新模式探讨——以广州大佛寺咨询室为例 被引量:1
12
作者 宋跃华 吴华 《宗教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135-142,共8页
就都市寺庙服务社会这个主题,笔者前一篇文章《关于寺庙慈善事业可持续发展的探讨》侧重于"发现问题"及"分析问题",本文则以"解决问题"为核心。作为教内第一间①旨在满足社会公众个体消除、舒缓身心之苦... 就都市寺庙服务社会这个主题,笔者前一篇文章《关于寺庙慈善事业可持续发展的探讨》侧重于"发现问题"及"分析问题",本文则以"解决问题"为核心。作为教内第一间①旨在满足社会公众个体消除、舒缓身心之苦的咨询机构,没有先例提供参考,从缘起筹建到日常运作,无一不是在探索中实践:合作方的选择、咨询师的甄选与搭配,关系到能否满足咨询者(来访者)的需求;对咨询者的诉求分析,是对"苦谛"的现实探究,成为下化众生的基础;就咨询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反思,可折射出上求佛道路径中被忽略的要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咨询 需求 慈善 个体
原文传递
从“理一分殊”、“万物一体”到“一统于万”——刘蕺山融汇朱、王的本体论探析 被引量:3
13
作者 雷静 《中国哲学史》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114-120,22,共8页
本文从宋明理学道德本体论的"即本体即工夫"的立场出发,关注其本体论论述中,融汇客观普遍性与实践主体性的义理思路。本文认为,就我们熟知的朱熹和王守仁的本体论而言,前者的"理一分殊"说较为侧重客观普遍性,后者的... 本文从宋明理学道德本体论的"即本体即工夫"的立场出发,关注其本体论论述中,融汇客观普遍性与实践主体性的义理思路。本文认为,就我们熟知的朱熹和王守仁的本体论而言,前者的"理一分殊"说较为侧重客观普遍性,后者的"万物一体"说较为侧重实践主体性,而晚明大儒刘宗周(蕺山),则融汇了朱、王,提出了另一种本体论:"一统于万"说。我们通过比较从"理一分殊"、"万物一体"到"一统于万"的三种本体论之义理结构,可以了解蕺山融汇客观普遍性与实践主体性的本体论论证思路,即,将客观普遍性建构为以万物彼此独立存在(或者对象化)存在为前提、万物之间彼此包含的内在化之一体性,将客观普遍性与实践主体性的融汇,论述为心体与对象化万物的同构,并明确地现实化为排除一切不善对象的"改过"的工夫践履。从而,通过探析蕺山的道德本体论,使我们对于宋明理学道德本体论,有更加丰富的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理一分殊 万物一体 一统于万
原文传递
佛学缘起法则对企业社会责任的规范
14
作者 宋跃华 《宗教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70-77,共8页
企业以牺牲相关群体的利益来攫取最大利润的经营方式直接造成了大规模裁员、直接排污、圈地毁林、血汗工厂、两极分化等社会问题,将原本应由企业完全或部分承担的就业、环保、劳工、三农、慈善等社会责任推给了政府和社会。即使是完善... 企业以牺牲相关群体的利益来攫取最大利润的经营方式直接造成了大规模裁员、直接排污、圈地毁林、血汗工厂、两极分化等社会问题,将原本应由企业完全或部分承担的就业、环保、劳工、三农、慈善等社会责任推给了政府和社会。即使是完善的政府法规、强大的舆论压力也只能从外界限制企业的这些行为,并不能使企业自愿、自觉地承担其社会责任。本文旨在通过将佛学缘起法则及其衍生的相关原理与具体案例相结合,尝试说明企业的发展、企业家的命运与其相关群体的利益是荣辱与共、休戚相关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缘起法则 企业社会责任 众生平等 依正不二 自利利他
原文传递
《说苑》“反质修文”的人性论解析
15
作者 高立梅 《孔子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43-51,共9页
《说苑》一方面以血气心知的生理之性界定人性,认为此心无所谓善恶,但有欲望,其欲望易受外物的引诱而走向恶;另一方面又认为,此心在没有外物诱惑之下,为一诚朴之质,有善的质素与认知向善的能力。在这一人性认识基础上,《说苑》提出了反... 《说苑》一方面以血气心知的生理之性界定人性,认为此心无所谓善恶,但有欲望,其欲望易受外物的引诱而走向恶;另一方面又认为,此心在没有外物诱惑之下,为一诚朴之质,有善的质素与认知向善的能力。在这一人性认识基础上,《说苑》提出了反质修文的人性修养方法。反质是指摒除干扰道德修养的外在智识,使人沉静欲望,返回本有的诚朴之质;修文则指通过礼乐修养,使人心最终达到"三无"境界,这样就可以使生理欲望之心得以完全的转化,最终塑成以仁爱为本、真诚恻怛的"道德心"。《说苑》的人性论是对孟荀及董仲舒人性思想的综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刘向 《说苑》 人性论 反质 修文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