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春兰叶斑病病原的鉴定和分析
1
作者 罗维宇 梁嘉莉 +2 位作者 张荣 罗易华 冯淑杰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58-168,共11页
【目的】明确野生春兰引种驯化过程中引发叶斑病的病原菌种类,为春兰叶斑病的诊断和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集广东省广州市和贵州省遵义市典型春兰叶斑病的病叶,利用组织分离法对病原菌进行分离纯化;依据柯赫氏法则,通过刺伤接种... 【目的】明确野生春兰引种驯化过程中引发叶斑病的病原菌种类,为春兰叶斑病的诊断和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集广东省广州市和贵州省遵义市典型春兰叶斑病的病叶,利用组织分离法对病原菌进行分离纯化;依据柯赫氏法则,通过刺伤接种和摩擦接种验证其致病性;根据病原菌形态学特征,结合ITS、ACT、CAL、EF-1a、GAPDH、GS和TUB2部分序列的多基因分子系统学分析等方法进行病原菌分类鉴定。【结果】从采集的3种不同类型症状的叶斑病病叶中共检测到4株致病菌,分别命名为GZH1、GZH2、GZH3和GZH4,其中GZH1和GZH4分离自广东广州采集的叶斑病病叶,GZH2和GZH3分离自贵州遵义采集的叶斑病病叶。致病性测定结果显示,菌株GZH1表现出较强的致病性,离体针刺接种发病明显;菌株GZH2、GZH3和GZH4离体针刺接种发病不明显,通过摩擦接种可在接种部位形成典型的坏死斑。菌株GZH1在PSA培养基上的菌落特征,大、小型分生孢子,小型分生孢子梗、厚垣孢子的形态及大小均符合尖镰孢(Fusarium oxysporum)的特征,其ITS和EF-1a部分序列与F. oxysporum菌株UACH-217相应序列的一致性分别达98.23%和97.24%,结合其多基因序列构建系统发育进化树分析,菌株GZH1被鉴定为尖镰孢(F. oxysporum)。菌株GZH2、GZH3和GZH4在PDA培养基上的菌落形态,分生孢子及其附着胞的形态和大小等,分别与兰花炭疽菌(Colletotrichum cymbidiicola)、果生炭疽菌(C. fructicola)和江西炭疽菌(C. jiangxiense)的特征相似;供试菌株GZH2的ITS、ACT、CAL、GAPDH和TUB2部分序列与C. cymbidiicola菌株CBS:123757对应序列的一致性分别达99.00%、100.00%、99.00%、99.00%、99.60%;供试菌株GZH3的ITS、ACT、CAL、GAPDH和TUB2部分序列与C. fructicola菌株ICMP:18613对应序列的一致性分别达99.00%、99.00%、99.00%、100.00%、99.70%;供试菌株GZH4的ITS、ACT、CAL、GAPDH、TUB2和GS部分序列与C. jiangxiense菌株LF687的一致性分别达99.60%、99.00%、99.00%、99.00%、100.00%和97.10%;结合多基因序列构建系统发育进化树分析,菌株GZH2鉴定为兰花炭疽菌(C. cymbidiicola)、GZH3为果生炭疽菌(C. fructicola)、GZH4为江西炭疽菌(C. jiangxiense)。【结论】不同地区春兰叶斑病的病原菌组成存在差异。尖镰孢(F. oxysporum)和江西炭疽菌(C. jiangxiense)是引起广东省广州地区春兰叶斑病的病原菌,兰花炭疽菌(C. cymbidiicola)和果生炭疽菌(C. fructicola)是引起贵州省遵义地区春兰叶斑病的病原菌。其中C. fructicola和C. jiangxiense首次报道为害兰科植物,属于兰花新记录病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春兰 叶斑病 鉴定 Fusarium oxysporum Colletotrichum spp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