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2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春兰叶斑病病原的鉴定和分析
1
作者
罗维宇
梁嘉莉
+2 位作者
张荣
罗易华
冯淑杰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58-168,共11页
【目的】明确野生春兰引种驯化过程中引发叶斑病的病原菌种类,为春兰叶斑病的诊断和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集广东省广州市和贵州省遵义市典型春兰叶斑病的病叶,利用组织分离法对病原菌进行分离纯化;依据柯赫氏法则,通过刺伤接种...
【目的】明确野生春兰引种驯化过程中引发叶斑病的病原菌种类,为春兰叶斑病的诊断和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集广东省广州市和贵州省遵义市典型春兰叶斑病的病叶,利用组织分离法对病原菌进行分离纯化;依据柯赫氏法则,通过刺伤接种和摩擦接种验证其致病性;根据病原菌形态学特征,结合ITS、ACT、CAL、EF-1a、GAPDH、GS和TUB2部分序列的多基因分子系统学分析等方法进行病原菌分类鉴定。【结果】从采集的3种不同类型症状的叶斑病病叶中共检测到4株致病菌,分别命名为GZH1、GZH2、GZH3和GZH4,其中GZH1和GZH4分离自广东广州采集的叶斑病病叶,GZH2和GZH3分离自贵州遵义采集的叶斑病病叶。致病性测定结果显示,菌株GZH1表现出较强的致病性,离体针刺接种发病明显;菌株GZH2、GZH3和GZH4离体针刺接种发病不明显,通过摩擦接种可在接种部位形成典型的坏死斑。菌株GZH1在PSA培养基上的菌落特征,大、小型分生孢子,小型分生孢子梗、厚垣孢子的形态及大小均符合尖镰孢(Fusarium oxysporum)的特征,其ITS和EF-1a部分序列与F. oxysporum菌株UACH-217相应序列的一致性分别达98.23%和97.24%,结合其多基因序列构建系统发育进化树分析,菌株GZH1被鉴定为尖镰孢(F. oxysporum)。菌株GZH2、GZH3和GZH4在PDA培养基上的菌落形态,分生孢子及其附着胞的形态和大小等,分别与兰花炭疽菌(Colletotrichum cymbidiicola)、果生炭疽菌(C. fructicola)和江西炭疽菌(C. jiangxiense)的特征相似;供试菌株GZH2的ITS、ACT、CAL、GAPDH和TUB2部分序列与C. cymbidiicola菌株CBS:123757对应序列的一致性分别达99.00%、100.00%、99.00%、99.00%、99.60%;供试菌株GZH3的ITS、ACT、CAL、GAPDH和TUB2部分序列与C. fructicola菌株ICMP:18613对应序列的一致性分别达99.00%、99.00%、99.00%、100.00%、99.70%;供试菌株GZH4的ITS、ACT、CAL、GAPDH、TUB2和GS部分序列与C. jiangxiense菌株LF687的一致性分别达99.60%、99.00%、99.00%、99.00%、100.00%和97.10%;结合多基因序列构建系统发育进化树分析,菌株GZH2鉴定为兰花炭疽菌(C. cymbidiicola)、GZH3为果生炭疽菌(C. fructicola)、GZH4为江西炭疽菌(C. jiangxiense)。【结论】不同地区春兰叶斑病的病原菌组成存在差异。尖镰孢(F. oxysporum)和江西炭疽菌(C. jiangxiense)是引起广东省广州地区春兰叶斑病的病原菌,兰花炭疽菌(C. cymbidiicola)和果生炭疽菌(C. fructicola)是引起贵州省遵义地区春兰叶斑病的病原菌。其中C. fructicola和C. jiangxiense首次报道为害兰科植物,属于兰花新记录病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春兰
叶斑病
鉴定
Fusarium
oxysporum
Colletotrichum
spp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柑普提取物对HepG2和SGC-7901肿瘤细胞系的抗增殖作用
被引量:
6
2
作者
俞乐安
肖遂
+5 位作者
黄亚辉
李小晓
赖惠清
郑意
梁大华
张旭
《现代食品科技》
EI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42-49,共8页
本实验研究了柑普茶加工后的成分变化以及对Hep G2与胃癌细胞SGC-7901细胞的抗增殖作用。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柑普茶品质成分进行了鉴定;以肿瘤细胞Hep G2与SGC-7901为模型,测定了柑普茶及其原料茶抗增殖活性(IC50),对效果较明显的Hep...
本实验研究了柑普茶加工后的成分变化以及对Hep G2与胃癌细胞SGC-7901细胞的抗增殖作用。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柑普茶品质成分进行了鉴定;以肿瘤细胞Hep G2与SGC-7901为模型,测定了柑普茶及其原料茶抗增殖活性(IC50),对效果较明显的Hep G2细胞系进行了进一步的细胞周期与凋亡分析。结果表明,柑普茶加工后,多酚类物质含量为17.22%,较原料茶显著降低,其中,酯型儿茶素与非酯型儿茶素含量降低显著,而以茶黄素、茶红素为代表的茶色素含量则有所提高。柑普茶在抑制SGC-7901与Hep G2细胞体外增值方面的作用明显强于普洱茶和柑橘皮,其IC50分别为176.61μg/m L与143.60μg/m L。通过对Hep G2细胞周期与凋亡分析,表明柑普茶对肝癌细胞系的抑制作用主要通过阻滞细胞周期在G0/G1期后进而诱导细胞凋亡引起。柑普茶特殊加工工艺有利于其风味改善,也有利于活性物质积累,使得其在抑制Hep G2与SGC-7901肿瘤细胞增殖方面表现出更好的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柑普茶
品质成分
抗增殖
肿瘤
细胞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春兰叶斑病病原的鉴定和分析
1
作者
罗维宇
梁嘉莉
张荣
罗易华
冯淑杰
机构
华南农业大学
园艺
学院
/
华南农业大学
广东省群体微生物研究中心/
华南农业大学林学与风景学院
出处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58-168,共11页
基金
广东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花卉创新团队项目(2021KJ121)。
文摘
【目的】明确野生春兰引种驯化过程中引发叶斑病的病原菌种类,为春兰叶斑病的诊断和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集广东省广州市和贵州省遵义市典型春兰叶斑病的病叶,利用组织分离法对病原菌进行分离纯化;依据柯赫氏法则,通过刺伤接种和摩擦接种验证其致病性;根据病原菌形态学特征,结合ITS、ACT、CAL、EF-1a、GAPDH、GS和TUB2部分序列的多基因分子系统学分析等方法进行病原菌分类鉴定。【结果】从采集的3种不同类型症状的叶斑病病叶中共检测到4株致病菌,分别命名为GZH1、GZH2、GZH3和GZH4,其中GZH1和GZH4分离自广东广州采集的叶斑病病叶,GZH2和GZH3分离自贵州遵义采集的叶斑病病叶。致病性测定结果显示,菌株GZH1表现出较强的致病性,离体针刺接种发病明显;菌株GZH2、GZH3和GZH4离体针刺接种发病不明显,通过摩擦接种可在接种部位形成典型的坏死斑。菌株GZH1在PSA培养基上的菌落特征,大、小型分生孢子,小型分生孢子梗、厚垣孢子的形态及大小均符合尖镰孢(Fusarium oxysporum)的特征,其ITS和EF-1a部分序列与F. oxysporum菌株UACH-217相应序列的一致性分别达98.23%和97.24%,结合其多基因序列构建系统发育进化树分析,菌株GZH1被鉴定为尖镰孢(F. oxysporum)。菌株GZH2、GZH3和GZH4在PDA培养基上的菌落形态,分生孢子及其附着胞的形态和大小等,分别与兰花炭疽菌(Colletotrichum cymbidiicola)、果生炭疽菌(C. fructicola)和江西炭疽菌(C. jiangxiense)的特征相似;供试菌株GZH2的ITS、ACT、CAL、GAPDH和TUB2部分序列与C. cymbidiicola菌株CBS:123757对应序列的一致性分别达99.00%、100.00%、99.00%、99.00%、99.60%;供试菌株GZH3的ITS、ACT、CAL、GAPDH和TUB2部分序列与C. fructicola菌株ICMP:18613对应序列的一致性分别达99.00%、99.00%、99.00%、100.00%、99.70%;供试菌株GZH4的ITS、ACT、CAL、GAPDH、TUB2和GS部分序列与C. jiangxiense菌株LF687的一致性分别达99.60%、99.00%、99.00%、99.00%、100.00%和97.10%;结合多基因序列构建系统发育进化树分析,菌株GZH2鉴定为兰花炭疽菌(C. cymbidiicola)、GZH3为果生炭疽菌(C. fructicola)、GZH4为江西炭疽菌(C. jiangxiense)。【结论】不同地区春兰叶斑病的病原菌组成存在差异。尖镰孢(F. oxysporum)和江西炭疽菌(C. jiangxiense)是引起广东省广州地区春兰叶斑病的病原菌,兰花炭疽菌(C. cymbidiicola)和果生炭疽菌(C. fructicola)是引起贵州省遵义地区春兰叶斑病的病原菌。其中C. fructicola和C. jiangxiense首次报道为害兰科植物,属于兰花新记录病害。
关键词
春兰
叶斑病
鉴定
Fusarium
oxysporum
Colletotrichum
spp
Keywords
Cymbidium goeringii
leaf spot disease
identification
Fusarium oxysporum
Colletotrichum spp.
分类号
S436.81 [农业科学—农业昆虫与害虫防治]
S682.31 [农业科学—观赏园艺]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柑普提取物对HepG2和SGC-7901肿瘤细胞系的抗增殖作用
被引量:
6
2
作者
俞乐安
肖遂
黄亚辉
李小晓
赖惠清
郑意
梁大华
张旭
机构
华南农业大学
园艺
学院
华南农业大学林学与风景学院
广州市云鼎柑普茶业有限公司
出处
《现代食品科技》
EI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42-49,共8页
基金
广东省茶叶产业体系(2019LM1117)。
文摘
本实验研究了柑普茶加工后的成分变化以及对Hep G2与胃癌细胞SGC-7901细胞的抗增殖作用。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柑普茶品质成分进行了鉴定;以肿瘤细胞Hep G2与SGC-7901为模型,测定了柑普茶及其原料茶抗增殖活性(IC50),对效果较明显的Hep G2细胞系进行了进一步的细胞周期与凋亡分析。结果表明,柑普茶加工后,多酚类物质含量为17.22%,较原料茶显著降低,其中,酯型儿茶素与非酯型儿茶素含量降低显著,而以茶黄素、茶红素为代表的茶色素含量则有所提高。柑普茶在抑制SGC-7901与Hep G2细胞体外增值方面的作用明显强于普洱茶和柑橘皮,其IC50分别为176.61μg/m L与143.60μg/m L。通过对Hep G2细胞周期与凋亡分析,表明柑普茶对肝癌细胞系的抑制作用主要通过阻滞细胞周期在G0/G1期后进而诱导细胞凋亡引起。柑普茶特殊加工工艺有利于其风味改善,也有利于活性物质积累,使得其在抑制Hep G2与SGC-7901肿瘤细胞增殖方面表现出更好的活性。
关键词
柑普茶
品质成分
抗增殖
肿瘤
细胞系
Keywords
ganpu tea
quality components
antiproliferation
tumor
cell lines
分类号
TS272.5 [农业科学—茶叶生产加工]
R285.5 [医药卫生—中药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春兰叶斑病病原的鉴定和分析
罗维宇
梁嘉莉
张荣
罗易华
冯淑杰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柑普提取物对HepG2和SGC-7901肿瘤细胞系的抗增殖作用
俞乐安
肖遂
黄亚辉
李小晓
赖惠清
郑意
梁大华
张旭
《现代食品科技》
EI
CAS
北大核心
2020
6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