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2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环境因子对三叶鬼针草与鬼针草种子萌发的影响
被引量:
23
1
作者
严文斌
全国明
+2 位作者
章家恩
康小武
郭靖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1129-1135,共7页
三叶鬼针草(Bidens pilosa)是一种入侵性较强的外来杂草,现已在我国华南地区广泛蔓延。采取野外调查与室内实验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三叶鬼针草与土著种鬼针草(Bidens bipinnata)的繁殖特征与种子萌发特性。结果表明:与土著种鬼针草相比...
三叶鬼针草(Bidens pilosa)是一种入侵性较强的外来杂草,现已在我国华南地区广泛蔓延。采取野外调查与室内实验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三叶鬼针草与土著种鬼针草(Bidens bipinnata)的繁殖特征与种子萌发特性。结果表明:与土著种鬼针草相比,三叶鬼针草的分枝能力强,分枝数量多,并能够产生数量更高、质量更轻的种子。三叶鬼针草、鬼针草的最适萌发温度分别为20~30℃、10~25℃,其萌发率均高达92.00%以上,高温(30~40℃)不利于两种杂草种子的萌发,但土著种受到的抑制作用更强。两种杂草种子均在全光处理下获得最高萌发率,除全黑暗处理外,环境光强变化对三叶鬼针草的种子萌发影响不明显,但25%弱光导致鬼针草的萌发率显著下降。轻度干旱(ρ(PEG)≤0.10 g.mL-1)对两种杂草种子的萌发影响不大,中度干旱(ρ(PEG)=0.15 g.mL-1)能够降低其种子萌发率,但相对而言,三叶鬼针草的萌发率降幅较小。两种杂草种子的萌发对pH的适应范围较广,只有pH 2.0的强酸性溶液才造成其种子萌发率显著下降。外界过高的N、P养分对两种杂草种子的萌发均产生不利影响,尤其是N素过高对土著种鬼针草种子萌发的抑制作用更强。掩埋处理能够抑制两种杂草种子的萌发,当埋藏深度达3.0 cm时,所有的种子均不能正常萌发与出苗,但在土壤表面,三叶鬼针草的萌发势要显著高于鬼针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入侵
三叶鬼针草
鬼针草
种子萌发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五爪金龙、南美蟛蜞菊入侵对土壤化学和微生物学性质的影响
被引量:
16
2
作者
全国明
毛丹鹃
+2 位作者
章家恩
谢俊芳
秦钟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437-449,共13页
【目的】五爪金龙(Ipomoea cairica)、南美蟛蜞菊(Wedelia trilobata)已入侵我国华南地区并造成严重危害。本文研究了五爪金龙入侵群落、南美蟛蜞菊入侵群落与土著植物类芦(Neyraudia reynaudiana)群落内的土壤养分、土壤微生物量、土...
【目的】五爪金龙(Ipomoea cairica)、南美蟛蜞菊(Wedelia trilobata)已入侵我国华南地区并造成严重危害。本文研究了五爪金龙入侵群落、南美蟛蜞菊入侵群落与土著植物类芦(Neyraudia reynaudiana)群落内的土壤养分、土壤微生物量、土壤酶活性以及微生物群落代谢活性、碳源利用特征与功能多样性的变化规律,探讨两种外来植物入侵对土壤生态系统的影响,为揭示其野外入侵机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野外样方法于2010年1月在广州市东郊的火炉山森林公园设置五爪金龙入侵区、南美蟛蜞菊入侵区和土著植物类芦区3类样地,测定土壤养分、土壤酶活性、土壤微生物量与微生物功能多样性。【结果】1)与土著植物区相比,五爪金龙入侵区土壤有机碳、全氮、全磷以及速效氮、速效磷、速效钾含量显著提高,增幅达到60.38%230.01%;南美蟛蜞菊入侵区土壤有机碳、全氮、速效氮、速效磷含量亦显著提高,增幅达到50.54%145.52%;两种外来植物入侵区土壤C/N比显著降低,但对全钾含量的影响不明显。2)两种外来植物能够显著提高入侵地的土壤微生物量,其中五爪金龙、南美蟛蜞菊入侵区的土壤微生物量碳(Cmic)、氮(Nmic)、磷(Pmic)含量分别比土著植物区增加105.00%152.15%和61.51%138.27%,但土壤微生物量在两个入侵区之间的差异不明显;对于土壤微生物熵,南美蟛蜞菊入侵区的Cmic/Corg值显著高于土著植物区,但Nmic/Nt、Pmic/Pt值3类样地之间差异不显著。3)两种外来植物入侵显著提高土壤脲酶、蛋白酶、蔗糖酶和纤维素酶的活性,其中南美蟛蜞菊入侵区的土壤脲酶、蛋白酶和纤维素酶活性最高,分别比土著植物区增加70.35%、21.51%和227.86%;对于蔗糖酶活性,五爪金龙、南美蟛蜞菊入侵区的增幅则分别达到322.58%和157.14%;过氧化氢酶活性各处理间的差异较小,差异均不显著。4)两种外来植物入侵能够提高土壤微生物群落的代谢活性,平均孔颜色变化率(AWCD)在整个培育周期内均表现为五爪金龙入侵区>南美蟛蜞菊入侵区>土著植物区,其中72 h的AWCD值分别为1.18、0.88和0.56,差异显著。与土著植物区相比,五爪金龙入侵区6种类型碳源的利用效率显著提高,其增幅高达75.00%162.86%;南美蟛蜞菊入侵区碳水化合物类、羧酸类和聚合物类碳源的利用率亦显著提高,其增幅分别为87.72%、41.18%和83.72%;两种入侵植物对不同类型碳源的利用程度存在一定差异,五爪金龙对羧酸类、胺类碳源的利用率显著高于南美蟛蜞菊。主成分分析显示,PC1与PC2能够解释不同入侵区土壤微生物群落碳源利用数据71.89%的总体变异,其中PC1主要受碳水化合物类、氨基酸类与聚合物类碳源的影响,PC2则主要受碳水化合物类与羧酸类碳源的制约。两种外来植物入侵对土壤微生物群落的功能多样性产生重要影响,其中入侵地土壤微生物群落的Shannon-Wiener指数(H')、Mc Intosh指数(U)、丰富度指数(S)和Simpson优势度指数(Ds)显著高于土著植物区,但两个入侵区之间的差异较小;三个处理区的Pielou均匀度指数(E)差异不明显。【结论】五爪金龙、南美蟛蜞菊两种外来植物能够改善入侵地的土壤营养环境,提高土壤肥力水平,形成对自身生长、竞争有利的微环境,从而加快入侵扩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爪金龙
南美蟛蜞菊
土壤化学
土壤微生物群落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环境因子对三叶鬼针草与鬼针草种子萌发的影响
被引量:
23
1
作者
严文斌
全国明
章家恩
康小武
郭靖
机构
华南农业大学热带亚热带生态研究所农业部华南热带农业环境重点实验室广东省高等学校农业生态与农村环境重点实验室
广州城市职业学院城市建设工程系
出处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1129-1135,共7页
基金
国家重大基础研究计划(973)课题(2011CB100406)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U1131006
+3 种基金
30800134
30770403)
教育部博士点基金项目(20124404110009)
广东省高等学校高层次人才项目(粤教师函[2010]79号)
文摘
三叶鬼针草(Bidens pilosa)是一种入侵性较强的外来杂草,现已在我国华南地区广泛蔓延。采取野外调查与室内实验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三叶鬼针草与土著种鬼针草(Bidens bipinnata)的繁殖特征与种子萌发特性。结果表明:与土著种鬼针草相比,三叶鬼针草的分枝能力强,分枝数量多,并能够产生数量更高、质量更轻的种子。三叶鬼针草、鬼针草的最适萌发温度分别为20~30℃、10~25℃,其萌发率均高达92.00%以上,高温(30~40℃)不利于两种杂草种子的萌发,但土著种受到的抑制作用更强。两种杂草种子均在全光处理下获得最高萌发率,除全黑暗处理外,环境光强变化对三叶鬼针草的种子萌发影响不明显,但25%弱光导致鬼针草的萌发率显著下降。轻度干旱(ρ(PEG)≤0.10 g.mL-1)对两种杂草种子的萌发影响不大,中度干旱(ρ(PEG)=0.15 g.mL-1)能够降低其种子萌发率,但相对而言,三叶鬼针草的萌发率降幅较小。两种杂草种子的萌发对pH的适应范围较广,只有pH 2.0的强酸性溶液才造成其种子萌发率显著下降。外界过高的N、P养分对两种杂草种子的萌发均产生不利影响,尤其是N素过高对土著种鬼针草种子萌发的抑制作用更强。掩埋处理能够抑制两种杂草种子的萌发,当埋藏深度达3.0 cm时,所有的种子均不能正常萌发与出苗,但在土壤表面,三叶鬼针草的萌发势要显著高于鬼针草。
关键词
生物入侵
三叶鬼针草
鬼针草
种子萌发
Keywords
biological invasion
Bidens pilosa
Bidens bipinnata
seed germination
分类号
Q948 [生物学—植物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五爪金龙、南美蟛蜞菊入侵对土壤化学和微生物学性质的影响
被引量:
16
2
作者
全国明
毛丹鹃
章家恩
谢俊芳
秦钟
机构
广州城市职业学院城市建设工程系
华南农业大学热带亚热带生态研究所农业部华南热带农业环境重点实验室广东省高等学校农业生态与农村环境重点实验室
出处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437-449,共13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U1131006)
国家星火计划项目(2013GA780108)
+4 种基金
教育部博士点基金项目(200805640012
20124404110009)
广东省高等学校高层次人才项目[粤财教(2013)246号]
广州市属高校科研计划项目(2012A136)
广州市青少年科技教育项目(14B024-05)资助
文摘
【目的】五爪金龙(Ipomoea cairica)、南美蟛蜞菊(Wedelia trilobata)已入侵我国华南地区并造成严重危害。本文研究了五爪金龙入侵群落、南美蟛蜞菊入侵群落与土著植物类芦(Neyraudia reynaudiana)群落内的土壤养分、土壤微生物量、土壤酶活性以及微生物群落代谢活性、碳源利用特征与功能多样性的变化规律,探讨两种外来植物入侵对土壤生态系统的影响,为揭示其野外入侵机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野外样方法于2010年1月在广州市东郊的火炉山森林公园设置五爪金龙入侵区、南美蟛蜞菊入侵区和土著植物类芦区3类样地,测定土壤养分、土壤酶活性、土壤微生物量与微生物功能多样性。【结果】1)与土著植物区相比,五爪金龙入侵区土壤有机碳、全氮、全磷以及速效氮、速效磷、速效钾含量显著提高,增幅达到60.38%230.01%;南美蟛蜞菊入侵区土壤有机碳、全氮、速效氮、速效磷含量亦显著提高,增幅达到50.54%145.52%;两种外来植物入侵区土壤C/N比显著降低,但对全钾含量的影响不明显。2)两种外来植物能够显著提高入侵地的土壤微生物量,其中五爪金龙、南美蟛蜞菊入侵区的土壤微生物量碳(Cmic)、氮(Nmic)、磷(Pmic)含量分别比土著植物区增加105.00%152.15%和61.51%138.27%,但土壤微生物量在两个入侵区之间的差异不明显;对于土壤微生物熵,南美蟛蜞菊入侵区的Cmic/Corg值显著高于土著植物区,但Nmic/Nt、Pmic/Pt值3类样地之间差异不显著。3)两种外来植物入侵显著提高土壤脲酶、蛋白酶、蔗糖酶和纤维素酶的活性,其中南美蟛蜞菊入侵区的土壤脲酶、蛋白酶和纤维素酶活性最高,分别比土著植物区增加70.35%、21.51%和227.86%;对于蔗糖酶活性,五爪金龙、南美蟛蜞菊入侵区的增幅则分别达到322.58%和157.14%;过氧化氢酶活性各处理间的差异较小,差异均不显著。4)两种外来植物入侵能够提高土壤微生物群落的代谢活性,平均孔颜色变化率(AWCD)在整个培育周期内均表现为五爪金龙入侵区>南美蟛蜞菊入侵区>土著植物区,其中72 h的AWCD值分别为1.18、0.88和0.56,差异显著。与土著植物区相比,五爪金龙入侵区6种类型碳源的利用效率显著提高,其增幅高达75.00%162.86%;南美蟛蜞菊入侵区碳水化合物类、羧酸类和聚合物类碳源的利用率亦显著提高,其增幅分别为87.72%、41.18%和83.72%;两种入侵植物对不同类型碳源的利用程度存在一定差异,五爪金龙对羧酸类、胺类碳源的利用率显著高于南美蟛蜞菊。主成分分析显示,PC1与PC2能够解释不同入侵区土壤微生物群落碳源利用数据71.89%的总体变异,其中PC1主要受碳水化合物类、氨基酸类与聚合物类碳源的影响,PC2则主要受碳水化合物类与羧酸类碳源的制约。两种外来植物入侵对土壤微生物群落的功能多样性产生重要影响,其中入侵地土壤微生物群落的Shannon-Wiener指数(H')、Mc Intosh指数(U)、丰富度指数(S)和Simpson优势度指数(Ds)显著高于土著植物区,但两个入侵区之间的差异较小;三个处理区的Pielou均匀度指数(E)差异不明显。【结论】五爪金龙、南美蟛蜞菊两种外来植物能够改善入侵地的土壤营养环境,提高土壤肥力水平,形成对自身生长、竞争有利的微环境,从而加快入侵扩散。
关键词
五爪金龙
南美蟛蜞菊
土壤化学
土壤微生物群落
Keywords
Ipomoea cairica
Wedelia trilobata
soil chemistry
soil microbial community
分类号
S45 [农业科学—植物保护]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环境因子对三叶鬼针草与鬼针草种子萌发的影响
严文斌
全国明
章家恩
康小武
郭靖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
23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五爪金龙、南美蟛蜞菊入侵对土壤化学和微生物学性质的影响
全国明
毛丹鹃
章家恩
谢俊芳
秦钟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
16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