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华南矿区与非矿区土壤酸化特征及铝形态分析 被引量:9
1
作者 吴家龙 郭彦彪 +7 位作者 张池 邓婷 王皓宇 杨淇钧 刘青 周波 任宗玲 戴军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21-30,共10页
【目的】通过对华南矿区和非矿区土壤样品的酸化特征及铝形态进行对比分析,为华南地区土壤酸化研究及改良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华南地区31个土壤样品为研究对象,测定了土壤pH、有机质、交换性酸、黏粒含量和阳离子交换量(CEC),通过... 【目的】通过对华南矿区和非矿区土壤样品的酸化特征及铝形态进行对比分析,为华南地区土壤酸化研究及改良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华南地区31个土壤样品为研究对象,测定了土壤pH、有机质、交换性酸、黏粒含量和阳离子交换量(CEC),通过连续浸提法测定了土壤铝形态,采用相关分析和主成分分析法研究了矿区和非矿区土壤中铝的形态分布。【结果】矿区土壤的交换性氢(Ex-H)(2.75 cmol·kg^(-1))显著高于非矿区土壤(0.97 cmol·kg^(-1));矿区土壤的pH(H_2O)(3.44)、CEC(b=6.43 cmol·kg^(-1))、黏粒(w=13.05%)、弱有机结合态铝(Al Orw)(b=3.44 mmol·kg^(-1))和有机结合态铝(Al Or)(b=12.96 mmol·kg^(-1))的含量均分别显著低于非矿区土壤(4.39,12.70 cmol·kg–1,28.64%,8.32和41.46 mmol·kg–1)。相关分析结果显示:矿区和非矿区土壤的交换态铝(Al Ex)与pH(H_2O)均呈显著负相关(r=-0.577**和-0.671**);矿区和非矿区土壤Al Ex与交换性酸总量(r=0.927**和0.662**)、交换性氢(r=0.976**和0.555*)及交换性铝(r=0.870**和0.632**)分别呈正相关。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矿区和非矿区土壤的综合酸化特征差异显著,按pH<3.50、3.50≤pH<4.50、4.50≤pH<5.50和pH≥5.50划分的土壤综合特征也有显著性差异。【结论】矿区土壤的酸性更强,有机结合态铝含量较低,而非矿区土壤具有较高的pH(H_2O)、CEC和黏粒含量,矿区和非矿区土壤酸化特征不同,且不同pH梯度土壤的酸化特征也不同。因此,在矿区土壤酸化改良中,pH和有机质的提升尤为必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酸化 铝形态 矿区 相关分析 主成分分析
下载PDF
不同生态类型蚯蚓对赤红壤和红壤团聚体分布和稳定性的影响 被引量:14
2
作者 崔莹莹 吴家龙 +3 位作者 张池 周波 任宗玲 戴军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83-90,共8页
【目的】综合分析华南地区不同生态类型蚯蚓对土壤团聚体分布、团聚体水稳定性以及土壤团聚体破坏率的影响,以期为蚯蚓改善土壤结构提供科学依据和理论支持。【方法】采用室内盆栽培养试验,在华南地区具有代表性的赤红壤和红壤中分别接... 【目的】综合分析华南地区不同生态类型蚯蚓对土壤团聚体分布、团聚体水稳定性以及土壤团聚体破坏率的影响,以期为蚯蚓改善土壤结构提供科学依据和理论支持。【方法】采用室内盆栽培养试验,在华南地区具有代表性的赤红壤和红壤中分别接种生态类型不同的4种蚯蚓:赤子爱胜蚓Eisenia fetida、南美岸蚓Pontoscolex corethrurus、壮伟远盲蚓Amynthas robustus和参状远盲蚓A.aspergillum,研究不同生态类型蚯蚓对土壤结构的影响。【结果】与空白对照相比,南美岸蚓、壮伟远盲蚓和参状远盲蚓的添加均显著增加了2种土壤中的大团聚体(d>2000μm)比例(P<0.05),其中,赤红壤中其分别提升了35.20%、44.81%和37.88%,红壤中其分别提升了14.92%、25.31%和20.18%;与空白对照相比,壮伟远盲蚓的添加均显著降低了赤红壤水稳性大团聚体和水稳性小团聚体(250μm≤d≤2000μm)的比例,却显著提升了赤红壤水稳性微团聚体(d<250μm)的比例(37.84%,P<0.05);4种蚯蚓的添加均显著提升了2种土壤的团聚体破坏率(P<0.05),其中添加参状远盲蚓的2种土壤的团聚体破坏率均最低。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在2种不同的土壤中,不同蚯蚓作用后土壤的团聚体分布和稳定性之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华南不同生态类型的蚯蚓对赤红壤和红壤的团聚体分布和稳定性的影响不同;内栖型蚯蚓(南美岸蚓和壮伟远盲蚓)对土壤团聚体的形成和土壤结构的改善效果最好;深栖型蚯蚓(参状远盲蚓)对土壤水稳性团聚体的破坏作用最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蚯蚓 土壤结构 土壤团聚体 分布 稳定性 团聚体破坏率
下载PDF
赤子爱胜蚓对赤红壤铝形态的影响 被引量:4
3
作者 张孟豪 吴家龙 +2 位作者 张池 崔莹莹 戴军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48-54,共7页
【目的】研究蚯蚓添加对华南地区赤红壤酸化特征和铝(Al)形态的影响,为华南赤红壤的酸化改良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室内盆栽试验,用赤红壤培养赤子爱胜蚓Eisenia fetida 40 d后测定蚓粪和土壤pH、有机质、全氮和阳离子交换量(CEC)... 【目的】研究蚯蚓添加对华南地区赤红壤酸化特征和铝(Al)形态的影响,为华南赤红壤的酸化改良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室内盆栽试验,用赤红壤培养赤子爱胜蚓Eisenia fetida 40 d后测定蚓粪和土壤pH、有机质、全氮和阳离子交换量(CEC);通过连续浸提法测定土壤各铝形态含量,包括交换态铝(AlEx)、弱有机结合态铝(AlOrw)、有机结合态铝(AlOr)、无定形态铝(AlAmo)、氧化铁结合态铝(AlOxi)、非晶态铝硅酸盐和三水铝石(AlAag);采用主成分分析法研究不同处理土壤中铝的形态分布。试验以未添加蚯蚓的土壤为对照。【结果】与对照相比,蚓粪的pH提高了1.27,全氮、CEC、AlOr以及交换性K、Na、Ca含量分别提高了62.16%、38.22%、355.70%、151.38%、65.38%和51.90%;蚓粪和土壤AlEx含量分别降低了50.95%和53.14%。蚓粪的pH、CEC、AlOr含量和交换性K、Na、Ca含量显著高于未吞食土壤。【结论】蚯蚓可提升土壤pH和土壤AlOr的含量,促进交换性Ca、Mg的释放,降低土壤AlEx含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蚯蚓 土壤铝形态 PH 交换性盐基离子 赤红壤
下载PDF
中药渣蚓粪对玉米生长及土壤肥力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38
4
作者 李静娟 周波 +5 位作者 张池 张静 许欢 杨小雪 陈旭飞 戴军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2651-2657,共7页
采用盆栽试验,研究了中药渣蚓粪对玉米生长及土壤肥力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蚓粪施用量的增加,玉米的株高、茎粗、叶面积、叶绿素含量均显著增加;生长60 d收获时,多数蚓粪处理的土壤容重显著降低;蚓粪处理的土壤pH显著高于对照和相应的... 采用盆栽试验,研究了中药渣蚓粪对玉米生长及土壤肥力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蚓粪施用量的增加,玉米的株高、茎粗、叶面积、叶绿素含量均显著增加;生长60 d收获时,多数蚓粪处理的土壤容重显著降低;蚓粪处理的土壤pH显著高于对照和相应的化肥处理.蚓粪处理的土壤全氮、有机质含量也明显高于化肥处理,且随蚓粪施用量的增加,效果越趋显著.中药渣蚓粪可作为一种高效有机肥,其合理施用有助于改善土壤物理结构,缓解土壤的酸化进程,提高土壤有机质和氮素含量,有效促进作物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渣 蚓粪 玉米 土壤肥力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