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RAD Catalyst HD系统在乳腺癌保乳术后调强放疗中实时监测运动位移的剂量学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方涌文 邓顺坚 +2 位作者 张俊 彭应林 方键蓝 《现代肿瘤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44-151,共8页
目的:分析光学体表监测系统C-RAD Catalyst HD在放疗中实时监测乳腺癌患者的体表运动位移,给出使用C-RAD Catalyst HD系统应当设定的建议运动阈值。方法:以C-RAD Catalyst HD系统实时监测乳腺癌患者体表运动位移数据为参考,分析其平移... 目的:分析光学体表监测系统C-RAD Catalyst HD在放疗中实时监测乳腺癌患者的体表运动位移,给出使用C-RAD Catalyst HD系统应当设定的建议运动阈值。方法:以C-RAD Catalyst HD系统实时监测乳腺癌患者体表运动位移数据为参考,分析其平移方向上的运动位移区间占比,模拟患者运动规律将不同位移等中心代入患者的QA计划中读取剂量学参数。结果:在Y(头脚)与Z(前后)的正方向上位移的计划,计划靶区的D_(2%)、HI呈线性递增趋势,计划靶区的D_(98%)、V_(95%)、CI及危及器官的剂量学参数呈线性递减趋势,且危及器官的剂量学参数均在临床可接受范围之内;在负方向上位移的计划,计划靶区剂量变化趋势和危及器官的剂量学参数均呈线性递增趋势。计划靶区不符合临床处方剂量要求的参数:正方向上位移超过3 mm时计划靶区的V_(95%);正方向上位移超过5 mm时计划靶区的D_(2%);负方向上位移超过4 mm时计划靶区的D_(2%)、V_(95%)。超出剂量参考限值的危及器官剂量学参数:负方向上位移超过3 mm时患侧肺的D_(mean)、V_(5 Gy)和左侧乳腺癌患者心脏的V 40 Gy;超过4 mm时健侧乳腺的D_(mean)、左侧乳腺癌患者心脏(D_(mean)、V_(5 Gy)、V_(30 Gy)),右侧乳腺癌患者(心脏的D_(mean)、肝脏的V_(5 Gy));超过5 mm时患侧肺的V_(20 Gy)。结论:使用C-RAD Catalyst HD系统监控乳腺癌保乳术后放疗患者在治疗过程中的运动位移时,建议设定3 mm的运动阈值控制加速器束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RAD Catalyst HD 实时监测 乳腺癌保乳术 剂量学
下载PDF
螺旋断层放疗图像引导策略的优化探讨 被引量:3
2
作者 姚文燕 黄剑文 +1 位作者 陈炫光 许森奎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921-925,共5页
【目的】探讨螺旋断层放疗(TOMO)时行不同频次图像引导之间的差异,探寻合适的图像引导策略。【方法】选取我中心2015年1月1日~2016年5月15日收治的头颈部肿瘤患者88例、胸腹部肿瘤患者63例、盆腔肿瘤患者19例,均接受TOMO治疗,每次治疗... 【目的】探讨螺旋断层放疗(TOMO)时行不同频次图像引导之间的差异,探寻合适的图像引导策略。【方法】选取我中心2015年1月1日~2016年5月15日收治的头颈部肿瘤患者88例、胸腹部肿瘤患者63例、盆腔肿瘤患者19例,均接受TOMO治疗,每次治疗前均行兆伏级CT(MVCT)扫描进行,收集前五次和每周第一次的摆位误差,分别和整个疗程的摆位误差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胸腹组和盆腔组不同频次扫描之间的摆位误差比较无统计学差异,头颈组前五次扫描和整个疗程的比较中前后方向的摆位误差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对比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胸腹部肿瘤和盆腔肿瘤放射治疗时,可考虑前五次扫描或每周一次扫描的方式来代替每天一次扫描,减少患者受到的额外辐射剂量。头颈部肿瘤放射治疗时,前五次的扫描的前后方向误差跟整个疗程误差比较存在明显差异,不能以此为据来指导后续的日常摆位,可以考虑采用每周扫描一次MVCT的方案来代替每天扫描一次的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螺旋断层治疗 MVCT 摆位误差 扫描频次
下载PDF
肺转移瘤SBRT放射治疗技术中Tomo计划同BrainLab计划的剂量学研究(英文) 被引量:1
3
作者 黄剑文 康德华 +4 位作者 许森奎 赵文斌 牛绍清 沈国平 黄伯天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791-796,共6页
【目的】对比肺转移瘤立体定向放射治疗(Stereotactic Body radiation therapy,SBRT)使用Tomo技术和BrainLab技术的剂量学差异。【方法】分别选取单一肺转移瘤、两个肺转移瘤、三个肺转移瘤和四个肺转移瘤病例各一例,PTV体积为2.89±... 【目的】对比肺转移瘤立体定向放射治疗(Stereotactic Body radiation therapy,SBRT)使用Tomo技术和BrainLab技术的剂量学差异。【方法】分别选取单一肺转移瘤、两个肺转移瘤、三个肺转移瘤和四个肺转移瘤病例各一例,PTV体积为2.89±1.15 cm3。使用Tomo和BrainLab计划系统分别进行计划设计,每次剂量5 Gy,总剂量50 Gy并覆盖95%PTV体积的处方剂量,比较治疗计划的脊髓、双肺和其它正常器官的DVH曲线、靶区的CI和HI指标。【结果】Tomo计划设计的靶区剂量的适型指数CI=0.687±0.075、均匀指数HI=1.0314±0.0700,BrainLab计划设计的靶区剂量适型指数CI=0.571±0.042、均匀指数HI=1.0764±0.1241,两组HI和CI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P值均小于0.001具有统计学意义,Tomo计划的靶区CI和HI指标均优于Bran Lab计划。BrainLab系统中的脊髓的低剂量要高于Tomo计划,而两组正常器官和双肺的剂量无明显的差异,肺的V20均小于10%。【结论】对于最长径小于4 cm的小体积的肺转移瘤,应该优先使用Tomo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部立体定向放疗 肺转移瘤 断层螺旋调强治疗
下载PDF
锥形束CT联合六维床在子宫颈癌放疗中的应用及靶区外放边界的分析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王宇留 方涌文 +5 位作者 肖亮杰 姚文燕 刘镖水 林晓生 林承光 方键蓝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22年第7期967-970,共4页
目的锥形束CT(CBCT)联合六维(6D)治疗床纠正子宫颈癌调强放疗摆位精度及靶区外放边界的研究。方法随机选取2020年10月至2021年4月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36例子宫颈癌患者, 年龄35~70岁;卡氏评分>80分。接受容积调强放射治疗(VMAT), ... 目的锥形束CT(CBCT)联合六维(6D)治疗床纠正子宫颈癌调强放疗摆位精度及靶区外放边界的研究。方法随机选取2020年10月至2021年4月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36例子宫颈癌患者, 年龄35~70岁;卡氏评分>80分。接受容积调强放射治疗(VMAT), 每例患者每次治疗前进行CBCT扫描共714次, 得到容积CT图像, 重建后和定位CT图像进行配准, 先进行3D配准, 记录摆位误差数值, 再次进行6D配准, 记录6D摆位误差数值;记录各患者的体质量指数(BMI), 并分析BMI在6D配准中冠状面偏转角(Rtn)、矢状面俯仰角(Pitch)、横断面翻滚角(Roll)方向的影响;按Van Herk公式MPTV=2.5∑+0.7σ计算平移方向的相应外放边界值(MPTV)。对所有数据分别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和配对t检验。结果 3D配准和6D配准在左右(LR)、头脚(SI)、腹背(AP)方向的摆位误差取绝对值分别为(2.1±0.9)、(3.2±1.2)、(2.3±1.2)mm;(1.8±0.6)、(3.2±1.0)、(2.2±0.8)mm;对原始数据进行配对样本t检验中, SI方向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在LR和AP方向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在BMI影响下, 正常与肥胖患者在Rtn、Pitch、Roll方向的旋转摆位误差,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通过计算外放边界6D配准比3D配准在LR、SI和AP分别减少1.0、2.0、1.6 mm。结论 CBCT联合6D治疗床在线纠正, 6D图像配准优于3D图像配准;通过外放边界公式MPTV=2.5∑+0.7σ计算出6D的外放边界比3D的外放边界小, 这对于在临床上子宫颈癌的放疗使用6D图像配准联合6D床比单使用3D床更具有优势, 能够减少靶区周围正常组织受量, 提高肿瘤放疗的精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颈癌 CBCT 6D床 摆位误差 BMI 外扩边界
下载PDF
肺癌放疗两种不同体位固定方式的差异性及摆位误差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1
5
作者 王宇留 方涌文 +5 位作者 肖亮杰 姚文燕 刘镖水 方键蓝 林承光 林晓生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22年第18期2604-2608,共5页
目的探究肺癌放疗两种不同体位固定方式的差异性及摆位误差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2月至2021年5月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接受放疗的肺癌患者108例(男84例,女24例,中位年龄58岁),所有患者均采用负压真空袋固定。按照固定方式不同... 目的探究肺癌放疗两种不同体位固定方式的差异性及摆位误差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2月至2021年5月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接受放疗的肺癌患者108例(男84例,女24例,中位年龄58岁),所有患者均采用负压真空袋固定。按照固定方式不同分为A组(双手上举52例)、B组(双手下垂56例)。患者治疗前使用机载锥形束CT(CBCT)扫描,总共得到容积CT图像677次。重建后和定位CT图像进行六维配准,记录摆位误差数值。原始数据取绝对值后行Kolmogorov-Smirnov Z非参数秩和检验,并对原始数据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A组和B组六维度配准误差取绝对值后,在头脚(SI)、左右(LR)、腹背(AP)方向的误差值依次为:0.20(0.30)cm、0.20(0.20)cm、0.20(0.20)cm和0.20(0.30)cm、0.20(0.20)cm、0.10(0.20)cm;原始数据取绝对值后进行非参数秩和检验分析:Z值分别为0.875、0.844、2.164,AP方向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7);A组和B组在冠状位(RTN)、矢状位(Pitch)、横断位(Roll)方向的误差依次为:0.50(0.60)°、0.60(0.70)°、0.70(0.90)°和0.50(0.60)°、0.80(1.20)°、0.60(1.00)°;原始数据取绝对值后进行非参数秩和检验分析:Z值分别为0.942、2.645、2.356,Pitch与Roll方向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SI方向的误差与LR、AP、Pitch方向的误差有相关,相关系数r值分别为0.209、0.338、0.28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AP方向的误差与Pitch、Roll方向的误差有相关,相关系数r值分别为0.150、-0.08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线性方向:B组在AP方向的摆位误差比A组小;旋转方向:A组在Pitch方向的摆位误差比B组小,B组在Roll方向的摆位误差比A组小。根据相关性分析,SI方向误差与LR、Pitch方向误差低度相关,与AP方向误差中度相关;AP方向误差与Pitch、Roll方向误差低度相关。临床应用可根据实际情况选取不同的固定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癌 放疗 体位固定 CBCT 相关性分析
下载PDF
螺旋断层与三维适形在全中枢放疗的血液学毒性对比
6
作者 刘慧 刘紫萱 +1 位作者 刘金迪 何汇朗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21年第22期3864-3866,共3页
目的:比较螺旋断层放疗与三维适形放疗在全中枢放疗中引起的不良反应差异并分析其原因。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9年12月共40例接受了全脑和全脊髓放射治疗的髓母细胞瘤患者,按照治疗技术将其分为螺旋断层放疗组(HT)和三维适形放疗组(3D... 目的:比较螺旋断层放疗与三维适形放疗在全中枢放疗中引起的不良反应差异并分析其原因。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9年12月共40例接受了全脑和全脊髓放射治疗的髓母细胞瘤患者,按照治疗技术将其分为螺旋断层放疗组(HT)和三维适形放疗组(3D-CRT),每组20例。参照RTOG分级标准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放疗期间和放疗结束后各随访阶段的资料,旨在分析两种放疗技术引起的不良反应差异及其原因,两组间的差异性比较用秩和检验。结果:HT组和3D-CRT组的白细胞、红细胞和中性粒细胞下降率为100%、80%、95%和90%、35%、75%(P<0.05),其中Ⅱ度以上白细胞、红细胞和中性粒细胞降低的发生率为70%、5%、60%及35%、0%、25%(P<0.05)。两组的Ⅲ~Ⅳ度骨髓抑制的发生率为80%和40%(P<0.05)。血液毒性反应的程度与性别、年龄无相关性。放疗期间,全部患者均出现不同程度的骨髓抑制,有部分患者出现因骨髓抑制中断放疗的情况,但都能顺利完成放疗。结论:在全脑全脊髓放疗中,螺旋断层放疗比三维适形放疗的骨髓抑制发生率更高、程度更严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中枢放射治疗 螺旋断层放疗 三维适形放疗 不良反应
下载PDF
Catalyst HD光学体表引导发泡胶固定乳腺癌调强放疗摆位精度的研究 被引量:10
7
作者 方键蓝 方涌文 +6 位作者 刘镖水 肖亮杰 王宇留 郭旋 何振宇 林承光 姚文燕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547-551,共5页
目的探讨光学体表成像在发泡胶固定的保乳调强放疗中的辅助摆位功能及其观察区域对摆位精度的影响。方法选择2020年5月至2021年7月在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接受调强放射治疗的乳腺癌患者34例。每次治疗前按照体表标记线摆位后,利用光学... 目的探讨光学体表成像在发泡胶固定的保乳调强放疗中的辅助摆位功能及其观察区域对摆位精度的影响。方法选择2020年5月至2021年7月在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接受调强放射治疗的乳腺癌患者34例。每次治疗前按照体表标记线摆位后,利用光学体表监测系统(C⁃RAD Catalyst HD)辅助校正摆位,最后使用锥形束CT(Cone Beam CT,CBCT)进行体位验证。按照光学体表监测感兴趣区域(region of interest,ROI)分单患侧ROI与双侧ROI,记录按标记线摆位后的治疗床床值、Catalyst HD校正后的治疗床床值及CBCT验证后的体位误差数据。将按体表标记线摆位误差与Catalyst HD校正摆位误差、单患侧ROI摆位误差与双侧ROI摆位误差进行t检验分析。结果体表标记线摆位与光学体表辅助摆位在左右、头脚、腹背方向的摆位误差取绝对值后分别为(2.21±2.14)、(2.46±2.22)、(3.33±2.43)mm和(1.42±0.99)、(1.31±0.86)、(1.38±1.06)mm,t值为(LR:-3.473;SI:-4.895;AP:-3.438),均P<0.05。单患侧ROI和双侧ROI在左右、头脚、腹背方向三维线性误差分别为(1.59±1.23)、(1.41±1.02)、(1.50±0.93)mm和(1.71±1.22)、(1.89±1.29)、(1.31±1.71)mm;三维旋转误差分别为[Rtn:(0.53±0.49)°;Roll:(0.77±0.75)°;Pitch:(0.71±0.68)°]和[Rtn:(0.45±0.49)°;Roll:(0.95±0.75)°;Pitch:(0.71±0.69)°],其AP以及Roll中P<0.05,t值为(AP:0.005;Roll:0.003)。结论Catalyst HD可以提高发泡胶固定乳腺癌保乳术后调强放疗摆位精度,在选择光学体表监测系统监测的感兴趣区域时建议选择双侧ROI。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调强放射治疗 光学体表监测系统 摆位误差
下载PDF
乳腺癌根治术后大分割放疗与常规分割放疗的急性不良反应比较 被引量:7
8
作者 何汇朗 刘辉明 +1 位作者 许森奎 姚文燕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16年第5期625-628,共4页
目的观察乳腺癌根治术后大剂量分割放疗和常规分割放疗的急性不良反应。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4年6月至2015年6月收治的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放疗的111例患者,根据放疗的不同剂量分割方案分为常规分割组(CRT)和大分割组(HOFRT)。常规... 目的观察乳腺癌根治术后大剂量分割放疗和常规分割放疗的急性不良反应。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4年6月至2015年6月收治的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放疗的111例患者,根据放疗的不同剂量分割方案分为常规分割组(CRT)和大分割组(HOFRT)。常规分割组63例,总DT50Gy,每次剂量2Gv,每周5次;大剂量分割组48例,总DT40.05Gy,每次2.67Gy,每周5次。结果常规分割组和大分割组的II级或以上急性放射性皮肤反应、放射性肺炎的发生率分别为36.5%与12.5%(x2=8.14,P〈0.01)、34.9%与27.1%(x2=0.78,P〉0.05)。结论乳腺癌根治术后大分割放疗方案的急性不良反应优于常规分割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放射治疗 改良根治术 大分割放疗 不良反应
下载PDF
宫颈癌患者调强放疗中放疗设备间的系统误差探究 被引量:4
9
作者 方涌文 刘镖水 +5 位作者 肖亮杰 王宇留 姚文燕 林晓生 林承光 方键蓝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22年第2期150-153,共4页
目的分析宫颈癌患者调强放疗(intensity-modulatedradiotherapy,IMRT)中不同的治疗直线加速器存在的系统误差与随机误差。方法选择2019年10月至2021年11月在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VarianVital_Beam加速器和ElektaVersa_HD加速器接受IMRT... 目的分析宫颈癌患者调强放疗(intensity-modulatedradiotherapy,IMRT)中不同的治疗直线加速器存在的系统误差与随机误差。方法选择2019年10月至2021年11月在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VarianVital_Beam加速器和ElektaVersa_HD加速器接受IMRT的宫颈癌患者320例,年龄32~75岁。每例患者在放疗计划设计完成后,按照治疗计划的移床参数进行X线模拟定位机复位验证,治疗实施时,使用锥形束CT(conebeamCT,CBCT)进行体位验证,共960次CBCT摆位误差数据。记录并观察CBCT校准后的体位误差数据并分别进行配对t检验分析。结果VarianVital_Beam和ElektaVersa_HD直线加速器在头脚SI、左右LR、前后AP平移方向的摆位误差分别为(0.00±0.32)cm、(0.00±0.25)cm、(0.04±0.24)cm和(0.08±0.40)cm、(0.02±0.33)cm、(0.04±0.25)cm,头脚SI与前后AP两个方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左右LR方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Varian Vital_Beam和ElektaVersa_HD直线加速器在冠状RTN、矢状Pitch、横断Roll旋转方向的摆位误差分别为(-0.12±1.00)°、(0.81±1.33)°、(-0.32±0.64)°和(0.24±0.73)°、(0.28±1.64)°、(-0.01±0.8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总的系统误差:VarianVital_Beam各方向为头脚SI 0.29 cm、左右LR 0.22 cm、前后AP 0.22 cm、冠状RTN 0.81°、矢状Pitch 1.46°、横断Roll 0.63°;ElektaVersa_HD各方向为头脚SI 0.37 cm、左右LR 0.30 cm、前后AP 0.23 cm、冠状RTN 0.69°、矢状Pitch 1.44°、横断Roll 0.72°。总的随机误差:VarianVital_Beam各方向为头脚SI 0.23 cm、左右LR 0.18 cm、前后AP 0.14 cm、冠状RTN 0.98°、矢状Pitch 0.87°、横断Roll 0.55°;ElektaVersa_HD各方向为头脚SI 0.28 cm、左右LR 0.23 cm、前后AP 0.15 cm、冠状RTN 0.54°、矢状Pitch 1.02°、横断Roll 0.56°。结论不同放疗设备存在的系统误差有所差异,在头脚SI、左右LR、前后AP、横断Roll方向的分析中,Varian Vital_Beam的系统误差小于ElektaVersa_HD的系统误差;而冠状RTN、矢状Pitch旋转方向的系统误差大于ElektaVersa_HD的系统误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误差 直线加速器 CBCT 宫颈癌
下载PDF
模拟复位验证在乳腺癌患者调强放疗中应用价值的探讨 被引量:2
10
作者 方涌文 方键蓝 +4 位作者 刘镖水 姚文燕 林晓生 林承光 肖亮杰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22年第11期1482-1485,共4页
目的分析乳腺癌患者放疗前有无模拟复位验证的误差并探讨放疗前模拟复位验证的必要性。方法回顾性随机选择2020年11月至2021年11月在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接受放疗的乳腺癌患者174名(年龄20~60岁),共870次锥形束CT(cone beam CT,CBCT)... 目的分析乳腺癌患者放疗前有无模拟复位验证的误差并探讨放疗前模拟复位验证的必要性。方法回顾性随机选择2020年11月至2021年11月在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接受放疗的乳腺癌患者174名(年龄20~60岁),共870次锥形束CT(cone beam CT,CBCT)摆位误差数据。把放疗前进行X线模拟复位验证的乳腺癌患者分为A组,无模拟复位验证的乳腺癌患者分为B组,治疗实施时使用CBCT进行体位验证。记录并观察首次治疗CBCT校准后的体位误差数据与首次治疗所需的时间(A组为模拟复位验证时间加首次治疗时间,B组为首次治疗时间),分别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分析。结果A组与B组在头脚(SI)方向误差分别为(0.07±0.33)cm、(0.15±0.43)cm,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575,P<0.001);而左右(LR)与前后(AP)方向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在首次治疗时间的分析中,A组时间远小于B组[(17.73±2.87)min比(34.51±3.28)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8.480,P<0.001)。通过外放边界公式M_(PTV)=2.5∑+0.7σ计算出A组与B组在各个方向的外扩边界,A组与B组LR分别为7.6 mm、7.9 mm,SI分别为7.6 mm、10.6 mm,AP分别为10.2 mm、10.7 mm。结论A组患者放疗前通过模拟复位验证后在SI方向重复性优于B组;在首次治疗时间的分析中,A组患者的时间远小于B组,患者治疗体位保持的时间缩短,在临床上乳腺癌放疗前进行复位验证可提高放疗的精确度,并且减少患者因单次治疗时间过长而引起的体位不确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拟复位验证 CBCT 乳腺癌 治疗时间
下载PDF
基于图像引导下探索下颈部与下椎体同方向的相关性与差异性
11
作者 林晓生 方涌文 +7 位作者 刘镖水 姚文燕 王宇留 肖亮杰 钟庆初 许森奎 林承光 方键蓝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22年第14期1936-1939,共4页
目的探索鼻咽癌下颈部和下椎体的同方向的相关性与差异性,为提高颈部摆位精准度提供依据以及对改良头颈肩固定装置提供思路。方法随机选取2021年1月至12月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80例接受Varian Vital Beam直线加速器放射治疗的鼻咽癌患者... 目的探索鼻咽癌下颈部和下椎体的同方向的相关性与差异性,为提高颈部摆位精准度提供依据以及对改良头颈肩固定装置提供思路。方法随机选取2021年1月至12月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80例接受Varian Vital Beam直线加速器放射治疗的鼻咽癌患者,回顾性分析1120次锥形束CT(cone beam CT,CBCT)图像分别在两个不同匹配区域线性平移方向中左右LR、头脚SI、前后AP以及轴向旋转方向中横断旋转Roll、矢状旋转Pitch、冠状旋转RTN 6个方向摆位误差的同方向的相关性与差异性。相关性分析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计量资料采用Wilcoxon带符号秩检验或配对样本t检验。结果在线向平移方向下颈部与下椎体同方向上,左右LR存在中等相关(r=0.692,P<0.00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头脚SI存在中等相关(r=0.623,P<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967,P=0.003);前后AP存在强相关(r=0.894,P<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965,P<0.001)。在轴向旋转方向下颈部与下椎体同方向上,矢状旋转Pitch存在中等相关(r=0.655,P<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228,P<0.001);冠状旋转RTN存在中等相关(r=0.594,P<0.00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横断旋转Roll存在强相关(r=0.758,P<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985,P=0.003)。结论下颈部和下椎体相关性较强,可以用下椎体为基准校正下颈部误差,但要注意旋转误差造成的差异性。建议摆位时注意纠正并指导患者平躺姿势,确保体位和面罩吻合度,减少颈部的旋转误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关性与差异性 下颈部误差 图像引导 线性误差与旋转误差
下载PDF
口含器在鼻咽癌放射治疗中的研究应用
12
作者 黄颖萍 李宗泰 +3 位作者 林志悦 姜晓勃 迟锋 刘金迪 《现代医学》 2024年第1期83-89,共7页
目的:探讨口含器在鼻咽癌放射治疗体位固定中的临床应用,为临床决策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22年11月至2023年5月在中山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放疗中心进行治疗的鼻咽癌患者35例,对照组为17例采用头颈肩热塑膜联合发泡胶固定;实验组为18例采用... 目的:探讨口含器在鼻咽癌放射治疗体位固定中的临床应用,为临床决策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22年11月至2023年5月在中山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放疗中心进行治疗的鼻咽癌患者35例,对照组为17例采用头颈肩热塑膜联合发泡胶固定;实验组为18例采用头颈肩热塑膜联合发泡胶+口含器固定,回顾性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前CBCT图像在3个区域(Ⅰ区域:头颈联合框;Ⅱ区域:鼻咽部及上颈部椎体框;Ⅲ区域:下颈部椎体框)上的摆位误差。结果:通过对实验组和对照组在3个区域的6个方向上摆位误差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在Ⅰ区域的Pitch和Yaw方向和Ⅱ区域的AP、Pitch、Roll、Yaw方向和Ⅲ区域的6个方向上的摆位误差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在Ⅱ区域与Ⅲ区域的摆位误差的SI、LR、A、Roll和Pitch方向上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同时,对照组在Ⅱ区域上的外扩边界(SI:0.39;LR:0.31;AP:0.46)在3个方向上均小于Ⅲ区域(SI:0.84;LR:0.73;AP:0.74)。实验组Ⅱ区域与Ⅲ区域的摆位误差的SI、LR、Roll、Pitch和Yaw方向上差异均不具有统计学意义,患者在应用口含器的情况下对下颈部的固定效果有明显的提升。结论:在本研究中,患者佩戴口含器联合发泡胶的体位固定方式的摆位误差较单发泡胶的有明显优势。颈肩热塑膜联合发泡胶+口含器的固定方式更有利于提高鼻咽癌调强放疗的摆位精度和重复性,尤其是对于患者下颈部误差的改善有明显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咽癌 CBCT 图像引导 体位固定 口含器
原文传递
基于锥形束CT图像引导的食管癌摆位精度相关因素分析
13
作者 李宗泰 刘金迪 +4 位作者 何梦雪 何汇朗 姚文燕 迟锋 许森奎 《中华肿瘤防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2期1352-1356,共5页
目的 探讨基于锥形束CT(CBCT)图像引导下食管癌患者的性别、体位固定方法、年龄和身体质量指数(BMI)对摆位精准度的影响,为临床决策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1-08-12-2022-07-19在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放疗的353例食管癌患者临床资... 目的 探讨基于锥形束CT(CBCT)图像引导下食管癌患者的性别、体位固定方法、年龄和身体质量指数(BMI)对摆位精准度的影响,为临床决策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1-08-12-2022-07-19在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放疗的353例食管癌患者临床资料,纳入患者共进行CBCT扫描3 855次。根据患者首次治疗前的身高、体质量、年龄、性别和固定方式,以及每次CBCT扫描后的摆位误差数据,应用单因素分析探讨患者在左右(LR)、进出(SI)和升降(AP)方向上的摆位误差分别与BMI值和固定方式的关系。Pearson相关性分析探讨患者在LR、SI和AP方向上的摆位误差与年龄和性别的关系。对于女性患者,根据是否有男性治疗师参与,分为无女性治疗师参与组(408次)和女性治疗师参与组(340次),采用单因素分析的方法分析2组与摆位误差的关系。结果 在LR、SI和AP方向上,男性患者三维摆位误差分别为(3.32±1.80)、(2.03±1.13)和(2.20±1.18) mm,女性患者三维摆位误差分别为(3.84±1.91)、(2.01±0.88)和(2.93±1.70) mm,F值分别为4.213、0.014和16.254,P值为0.041、0.904和<0.001。无女性治疗师参与组在LR、SI和AP方向的摆位误差分别为(4.43±3.24)、(2.00±1.64)和(3.33±2.91) mm;女性治疗师参与组分别为(4.15±3.42)、(2.00±1.44)和(2.74±2.30) mm,F值分别为1.353、0.001和9.030,P值分别为0.245、0.979和<0.001。真空袋[(3.81±1.96)和(2.59±1.41) mm]、发泡胶[(3.09±1.58)和(2.12±1.18) mm]以及发泡胶联合热塑面罩[(2.49±1.80)和(1.64±1.00) mm]3种体位固定装置的摆位误差在LR和AP方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8.841和7.775,均P<0.001;SI方向[(2.02±1.10)、(2.03±1.11)和(1.94±0.79) mm]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047,P=0.954。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BMI与摆位误差在LR方向呈轻度正相关,r=0.134;P=0.012;年龄与摆位误差无相关性。结论 女性患者较男性患者的摆位误差大,女性治疗师参与摆位时能减少女性患者的摆位误差;使用发泡胶以及发泡胶联合热塑面罩的体位装置效果优于真空袋;患者BMI和年龄对体位固定精度无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癌 锥形束CT 图像引导 体位固定 摆位精度
原文传递
鼻咽癌调强放疗对腮腺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0
14
作者 崔甜甜 吴少雄 +5 位作者 韩非 卢丽霞 黄劭敏 邓小武 卢泰祥 赵充 《中华放射肿瘤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167-169,共3页
目的评价调强放疗对鼻咽癌患者腮腺功能的影响。方法搜集2003年前2年内83例初治患者放疗前、放疗结束时、放疗后6个月和1、2、3、4、5年的口干变化情况的资料,通过分析其与腮腺受照剂量关系来评价调强放疗对腮腺功能影响。结果共人组8... 目的评价调强放疗对鼻咽癌患者腮腺功能的影响。方法搜集2003年前2年内83例初治患者放疗前、放疗结束时、放疗后6个月和1、2、3、4、5年的口干变化情况的资料,通过分析其与腮腺受照剂量关系来评价调强放疗对腮腺功能影响。结果共人组83例,其中I期4例,Ⅱ期31例,Ⅲ期31例,ⅣA期17例;16例接受放化综合治疗。中位随访时间65个月,5年局部和区域控制率为96%和95%,总生存率为80%。放疗后7个时间段轻和中度口干发生率分别为42%、51%、71%、77%、58%、38%、26%和52%、53%、21%、8%、3%、2%、2%,无重度口干。双侧腮腺受照射平均剂量为34.34Gy。放疗后6个月口干分级与腮腺平均受照剂量呈正相关,双侧腮腺50%体积受照剂量是放疗后6个月时口干分级的独立影响因素。当腮腺平均剂量≤33Gy和D50≤29Gy时,腮腺功能可得到较好地保护。结论调强放疗在提高鼻咽癌局部和区域控制率的同时,降低了腮腺的受照剂量,减少了腮腺功能的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咽肿瘤/放射疗法 放射疗法 调强 腮腺功能
原文传递
直肠癌放疗中膀胱容积测量仪保持膀胱充盈度可行性探讨 被引量:8
15
作者 黄群锋 刘金迪 +4 位作者 刘慧 许森奎 林刘文 王涛 林承光 《中华放射肿瘤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1088-1091,共4页
目的:探讨利用膀胱容积测量仪使直肠癌患者放疗实施过程中保持膀胱充盈度一致的可行性。方法用膀胱容积测量仪测量患者尿量并记录,然后排空尿液,利用量杯测量尿液量,验证其可靠性。42例患者计划CT的膀胱容积作为标准尿量,每天在放... 目的:探讨利用膀胱容积测量仪使直肠癌患者放疗实施过程中保持膀胱充盈度一致的可行性。方法用膀胱容积测量仪测量患者尿量并记录,然后排空尿液,利用量杯测量尿液量,验证其可靠性。42例患者计划CT的膀胱容积作为标准尿量,每天在放疗前使用膀胱容积测量仪监测膀胱容积,测量患者主诉“尿急”时的膀胱容积(主诉尿量)、通过干预到达标准尿量(控制尿量),观察尿量变化。采用t检验及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使用膀胱容积测量仪测量膀胱尿量与放疗计划进行比较,两者测量值基本保持一致( P=0.84)。实测尿量与膀胱容积测量仪测量尿量明显相关性( P=0.00)。患者的憋尿能力逐渐性下降,控制尿量从第1、2、3、4、5周分别下降5%、6%、6%、4%、11%,主诉尿量分别下降21%、20%、20%、21%、26%( P=0.00)。结论患者膀胱尿量在治疗过程中呈下降趋势,膀胱容积测量仪干预下膀胱容量接近计划时水平,从而能保持膀胱稳定的充盈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膀胱容积测量仪 膀胱容积 直肠肿瘤/放射疗法
原文传递
鼻咽癌HT与IMRT急性不良反应比较 被引量:10
16
作者 刘慧 何汇朗 +3 位作者 陈炫光 张梓贤 戴靖 林承光 《中华放射肿瘤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580-583,共4页
目的比较鼻咽癌螺旋断层放疗(HT)和调强放疗(IMRT)的急性不良反应。方法对2016年收治的100例鼻咽癌放疗患者进行回顾分析,HT组50例,IMRT组50例。全部患者均予以同步放化疗,放疗选用6MVX线照射,剂量为68.2~73.8Gy分30~34次。采用RTOG评... 目的比较鼻咽癌螺旋断层放疗(HT)和调强放疗(IMRT)的急性不良反应。方法对2016年收治的100例鼻咽癌放疗患者进行回顾分析,HT组50例,IMRT组50例。全部患者均予以同步放化疗,放疗选用6MVX线照射,剂量为68.2~73.8Gy分30~34次。采用RTOG评分标准分别对皮肤、口腔黏膜、唾液腺及下咽/食管的急性不良反应进行评价。配对t检验两组差异。结果两组靶区剂量PTVnx、PTVnd(左)及PTVnd(右)均相近(P>0.05),HT组危及器官剂量低于IMRT组(P<0.05)。HT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皮肤0级14%、1级68%、2级18%,口腔黏膜0级10%、1级54%、2级36%;唾液腺1级74%、2级26%,下咽/食管0级10%、1级60%、2级28%、3级2%。IMRT组的分别为皮肤1级52%、2级48%;口腔黏膜1级58%、2级42%,唾液腺1级28%、2级72%,下咽/食管1级40%、2级60%。HT组皮肤、唾液腺和下咽/食管急性不良反应优于IMRT组(P<0.05),口腔黏膜反应相近(P>0.05)。HT组仅皮肤反应发生时间比IMRT组晚(P<0.05),其他相近(P>0.05)。结论HT和IMRT均能满足鼻咽癌放疗靶区剂量分布要求,但在危及器官保护和急性不良反应程度及出现时间上HT更具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咽肿瘤/螺旋断层疗法 鼻咽肿瘤/调强放射疗法 急性不良反应
原文传递
2021年中国放射治疗师基本情况调查研究 被引量:6
17
作者 许森奎 李林涛 +5 位作者 张啸龙 刘秦嵩 张德康 姚文燕 何梦雪 林承光 《中华放射医学与防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40-44,共5页
目的分析中国放射治疗师的基本职业情况, 为放射治疗师队伍的建设提供参考。方法采用自行编制的放射治疗师基本情况调查表, 通过网络问卷调查的方式分发和回收调查表, 对中国30个省级行政区域的放射治疗师基本情况进行统计分析, 调查时... 目的分析中国放射治疗师的基本职业情况, 为放射治疗师队伍的建设提供参考。方法采用自行编制的放射治疗师基本情况调查表, 通过网络问卷调查的方式分发和回收调查表, 对中国30个省级行政区域的放射治疗师基本情况进行统计分析, 调查时间为2021年5月7日至2021年6月15日。结果 30个省级行政区域共获取2 928份有效问卷, 男女性别比例为69∶31,平均年龄35岁(18~65岁)。大部分接受调查的放射治疗师来自三甲医院, 比例为84.7%;博士研究生、硕士研究生、本科、大专以及中专所占比例分别为0.2%、6.9%、76.6%、14.9%和1.4%;主任技师、副主任技师、主管技师、技师以及技士所占比例分别为0.5%、5.8%、32.5%、52.2%和8.2%;职业年限为0~、5~、10~、20~年的所占比例分别为33.74%、25.79%、25.51%和14.96%;放射治疗师的专业来源主要为影像医学/影像技术专业(45.9%)、临床医学专业(19.1%)和生物医学工程专业(11.9%)。结论中国放射治疗师总体年龄结构呈年轻化趋势, 队伍规模正迅速发展壮大, 用人单位应重视放射治疗师的职业规划继续教育, 提高放射治疗师的专业技术能力, 以更好地适应新时代对放射治疗技术人才的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射治疗师 职称 学历 专业 调查
原文传递
鼻咽癌放疗过程腮腺体积与位置变化的观察 被引量:2
18
作者 姚文燕 许森奎 +6 位作者 黄群锋 胡江 吴裕起 姜晓勃 何汇朗 陈炫光 林承光 《中华肿瘤防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5期1202-1206,共5页
目的探讨鼻咽癌根治性放疗过程中腮腺随照射剂量的增加而产生的体积以及位置变化。方法选取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2012-01-27-2013-07-05收治13例鼻咽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在首次计划设计和患者接受20、40和60Gy剂量照射以及完成治疗后3个月... 目的探讨鼻咽癌根治性放疗过程中腮腺随照射剂量的增加而产生的体积以及位置变化。方法选取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2012-01-27-2013-07-05收治13例鼻咽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在首次计划设计和患者接受20、40和60Gy剂量照射以及完成治疗后3个月行CT扫描,在断层图像上逐层进行腮腺轮廓勾画,计算腮腺体积和中心位置的变化。结果 13例患者在接受20、40和60Gy的剂量照射时,腮腺体积与原来比较分别减少13.2%、29.6%和33.6%;完成治疗3个月后,腮腺与治疗前比较体积缩小24.0%。两侧腮腺中心位置在放疗过程中,左侧x轴移动-1.184±2.808,y轴为-0.650±3.555,z轴为-2.759±2.294;右侧x轴为0.560±2.346,y轴为-0.256±1.601,z轴为-1.582±2.865。结论随着照射剂量增加,两侧腮腺体积明显缩小,放疗结束后3个月明显恢复。两侧腮腺中心位置也随着放疗剂量增加向内侧和后侧移动。设计二次放疗计划时可以此为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咽癌 放射治疗 腮腺 体积变化
原文传递
基于螺旋断层治疗的全身皮肤照射体位固定新技术初步观察 被引量:2
19
作者 许森奎 姚文燕 +6 位作者 胡江 夏云飞 康德华 陶亚岚 姜晓勃 卢杰 林承光 《中华放射肿瘤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1183-1187,共5页
目的初步观察不同体位固定技术在螺旋断层治疗技术下进行全身皮肤照射(TSI)的可行性。方法对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接受TSI治疗的3例蕈样霉菌病患者分别采用低温热塑高分子材料俯卧位固定、潜水衣结合负压真空袋仰卧位固定、低温热塑高... 目的初步观察不同体位固定技术在螺旋断层治疗技术下进行全身皮肤照射(TSI)的可行性。方法对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接受TSI治疗的3例蕈样霉菌病患者分别采用低温热塑高分子材料俯卧位固定、潜水衣结合负压真空袋仰卧位固定、低温热塑高分子材料结合真空袋仰卧位固定方法,观察固定效果并计算平均摆位误差、靶区适形指数(CI)、靶区均匀性指数(HI)和靶区Dmean。结果3种体位固定方式均起到良好固定效果,设计的放疗计划各参数均能达到临床要求。3例患者平均摆位误差在左右、头脚、腹背方向分别为(0.26±3.40)、(-2.63±4.63)、(6.13±4.86)mm,靶区CI为0.56±0.09、HI为1.186±0.059、Dmean为(2586.56±63.28)cGy。结论低温热塑高分子材料或潜水衣都可以联合真空袋进行TSI治疗的体位固定。通过补偿膜剂量建成效应提高表皮剂量达临床要求,为螺旋断层治疗技术进行TSI提供了安全可靠的体位固定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螺旋断层治疗 全身皮肤照射 体位固定
原文传递
HT系统MVCT图像不同采集间距及配准条件对鼻咽癌放疗精度影响 被引量:3
20
作者 何汇朗 陈炫光 +2 位作者 刘慧 许森奎 林承光 《中华放射肿瘤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930-932,共3页
目的探讨HT系统MVCT图像不同采集间距及配准条件对鼻咽癌放疗精度的影响,以期为鼻咽癌IGRT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应用头颈部仿真模体在HT系统上模拟z、Y、z轴向的摆位误差并行MVCT扫描,将所获得的图像与计划cT图像进行配准,图像采集间... 目的探讨HT系统MVCT图像不同采集间距及配准条件对鼻咽癌放疗精度的影响,以期为鼻咽癌IGRT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应用头颈部仿真模体在HT系统上模拟z、Y、z轴向的摆位误差并行MVCT扫描,将所获得的图像与计划cT图像进行配准,图像采集间距分别选择粗糙、正常和精细3种模式,配准条件分别设置为骨配准、骨和软组织配准和全图像配准。比较配准所得误差值与实际误差,评估不同采集间距及配准条件下鼻咽癌放疗精度的差异。结果 图像采集间距分别为粗糙,正常和精细时,骨配准、骨和软组织配准、全图像配准的误差分别为(1.51±0.47)、(1.54±0.35)、(1.81±0.53)mm,(1.41±0.37)、(1.53±0.36)、(1.56±0.39)mm和(1.51±0.27)、(1.57±0.32)、(1.73±0.33)mm(P〈0.05)。当配准条件设置为骨配准时,3种采集问距的精度相近(P〉0.05)。当采集问距选择精细时,稳定性最高,但耗时最长。结论鼻咽癌HT前的MVCT扫描应结合临床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采集间距及配准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咽肿瘤/螺旋断层疗法 图像采集间距 图像配准 精度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