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地理学视角下中外基础设施研究的比较与反思
1
作者 安宁 杨宇 杨晓婷 《地理学报》 EI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2958-2972,共15页
基础设施建设集中反映了人类改造和利用环境的过程,涉及复杂的人地互动关系。随着“一带一路”倡议持续推进,中国跨境基础设施活动在不同尺度空间范围内开始显著增长,引发了学者对相关议题的密切关注。本文比较了中外地理学研究对基础... 基础设施建设集中反映了人类改造和利用环境的过程,涉及复杂的人地互动关系。随着“一带一路”倡议持续推进,中国跨境基础设施活动在不同尺度空间范围内开始显著增长,引发了学者对相关议题的密切关注。本文比较了中外地理学研究对基础设施相关议题的关注,反思了地理学视角下基础设施研究的重点议题,认为基础设施映射了人类改造和利用自然目的与方式的变化。当前国内地理学研究更注重基础设施的经济功能属性,而国外更关注基础设施所涉及人地关系中“人”与“地”的异质性。本文认为这种学术边界是由社会发展阶段对基础设施的不同诉求所导致的,其本质上是一脉相承的。在对国内外地理学有关基础设施研究差异进行对比的基础上,本文从更加动态、多维、系统以及关系化的本体观讨论了基础设施如何对人地关系进行校正和调节,并探讨了这一系统基础设施本体认知背景下基础设施涉及的核心地理学议题。从学理上来说,本文整合了地理学中国内外基础设施研究的本体差异,为国内外地理学研究进行有效的对话构建了一个统一的概念框架和本体基础。从应用价值来看,在中国“走出去”战略基础设施先行的背景下,本文对中国海外基础设施建设活动也具有借鉴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础设施 地理学 人类中心主义 超人类地理学 “一带一路”倡议
原文传递
女性主义地理学视角下的基础设施研究进展 被引量:5
2
作者 冯雅欣 安宁 《地理科学进展》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2058-2070,共13页
随着人类基础设施活动越来越频繁,有关基础设施对人地关系和人类社会空间结构产生的影响引发了人文地理学及其他相关学科的广泛讨论。论文系统地讨论了女性主义基础设施地理学的研究脉络及其核心议题。首先,对地理学中有关基础设施的研... 随着人类基础设施活动越来越频繁,有关基础设施对人地关系和人类社会空间结构产生的影响引发了人文地理学及其他相关学科的广泛讨论。论文系统地讨论了女性主义基础设施地理学的研究脉络及其核心议题。首先,对地理学中有关基础设施的研究文献进行了梳理,发现地理学对基础设施的研究呈现出“社会文化转向”的趋势,强调了基础设施在其功能属性之外,同时也兼具社会和文化等多重属性。其次,从女性主义地理学视角出发,强调了以性别为代表的社会核心—边缘视角在基础设施研究中的“社会文化转向”的重要价值,指出女性主义可以为分析基础设施的空间效应提供兼具微观与宏观的绝佳视角。再次,基于女性主义视角所体现出来的人类社会异质性对于其利用基础设施改造和利用环境的不同影响和路径,从基础设施生产端的性别差异以及基础设施使用端的性别差异等两个不同场域勾勒出基于性别视角的基础设施研究的主要内容。基于上述文献,论文最后搭建了一个女性主义基础设施地理学的核心概念框架以及分析思路。论文所提出的女性主义基础设施地理研究的核心框架也可为其他广泛关注女性主义话题的学者提供在更大、更宽和更广范围内进行跨学科对话的机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础设施 女性主义地理学 社会地理 社会文化转向 空间正义
原文传递
中国政治地理学研究进展评述 被引量:5
3
作者 刘云刚 王韬 《地理学报》 EI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506-1517,共12页
当前世界正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在此背景下政治地理学的发展日益受到关注。得益于得天独厚的发展环境和旺盛的学科需求,政治地理学在中国近年再度复兴,在本土化概念创新、多源研究数据和方法拓展等方面取得一系列显见的成果。另... 当前世界正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在此背景下政治地理学的发展日益受到关注。得益于得天独厚的发展环境和旺盛的学科需求,政治地理学在中国近年再度复兴,在本土化概念创新、多源研究数据和方法拓展等方面取得一系列显见的成果。另一方面,学科发展亟待跨越的一些“门槛”也日益显现,如共识核心概念缺乏、学科范式不统一、多尺度研究视角不足等,制约了其学术研究与政策应用的深入互动。在此背景下,本文基于对中国政治地理学发展动态的梳理,探讨了制约学科发展的若干基本问题,指出目前的当务之急是加强多/跨尺度研究、政策研究、区域研究,加强东西方思想交流,以此推动知识导向的批判性研究、实证主义的学术研究和实用主义的政策研究相辅相成的知识生产格局形成,从而构建起求真务实、经世致用的东方政治地理学特色,为全球治理和国家长治久安做出更大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治地理学 人文地理学 多尺度 全球治理 中国
原文传递
津巴布韦对中国国家形象的动态地理想象——基于批判地缘政治理论的分析 被引量:4
4
作者 安宁 《地理学报》 EI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518-1530,共13页
当前世界正在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国如何积极构建其国家形象成为一个迫切需要回答的综合问题。研究援引批判地缘政治作为理论工具,以在津巴布韦的调查作为经验材料,探讨了津巴布韦不同主体对中国国家形象的动态地理想象及其机制。... 当前世界正在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国如何积极构建其国家形象成为一个迫切需要回答的综合问题。研究援引批判地缘政治作为理论工具,以在津巴布韦的调查作为经验材料,探讨了津巴布韦不同主体对中国国家形象的动态地理想象及其机制。研究发现,津巴布韦对中国国家形象的地理想象不再受到以其国家宣传话语主导的基于殖民历史和独立战争的历史叙事所支配。相反,在其快车道土地改革运动、中国“走出去”战略及其与非洲日益紧密的联系,以及以“特朗普主义”为代表的全球地缘政治湍流不断等时代背景下,津巴布韦内外部社会关系产生了剧烈变化,不同主体之间(包括国家、政府、政党、协会、企业和个体等)的关系开始变得复杂,津巴布韦社会对中国国家形象的认知因此不再受到历史叙事的单方面影响,也受到流动的中国企业、移民及其在地实践,以及津巴布韦内外部社会关系变化与这种实践之间的互动的影响,从而对中国国家形象进行了不断解构和重构。研究拓展了批判地缘政治理论对话语的理解,强化了该理论与现实问题产生互动的潜力。从应用价值来看,研究讨论了它塑路径对中国国家形象营建的逻辑,对于全球转型背景下如何打造中国国家形象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批判地缘政治 地理想象 国家形象 话语 津巴布韦
原文传递
地图投影与地缘政治理论构建--以麦金德地缘政治思想为例 被引量:4
5
作者 何光强 刘云刚 《地理学报》 EI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818-834,共17页
地缘政治理论的提出和发展深刻烙印了地图的影响。在地缘政治发展史中,不同地图投影既服务于各思想家的理论提出,也深入到各思想家在不同时期对自身理论的动态修正。地图投影到底是如何参与到地缘政治理论构建过程中的?本文在既有地缘... 地缘政治理论的提出和发展深刻烙印了地图的影响。在地缘政治发展史中,不同地图投影既服务于各思想家的理论提出,也深入到各思想家在不同时期对自身理论的动态修正。地图投影到底是如何参与到地缘政治理论构建过程中的?本文在既有地缘政治地图研究的基础上,从空间性和文本性两大地图基本属性出发,通过阐释并沟通地图的空间分析与话语分析功能,探讨地图投影与地缘政治理论构建间的关系。一方面,地图投影变形抽象后的心象地图框架为构建地缘政治理论提供了空间依托;另一方面,地图投影通过地图变形在复杂情境中聚集了丰富的文本性含义。在地图投影各层次文本性的互文(互补性叙事)下,新的地图话语得以产生并渗透进心象地图,具象式推动了地缘政治理论核心概念的生成和逻辑关系的构建。综合考虑麦金德的地图观影响,本文对麦金德“心脏地带”地缘政治思想变迁各阶段(1904年、1919年、1943年)地图投影透视的分析验证了该关系框架的解释力。这启示该分析框架在其他地缘政治理论研究中的潜在适用性,更期待在百年变局和复兴全局等交织下的复杂情境中,基于地图投影创新互文下的中国地缘政治理论构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图投影 地缘政治 理论构建 互文 麦金德 心脏地带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