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教育法学研究应增强教育学自觉
1
作者 胡劲松 樊冲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23-39,共17页
教育法学的交叉属性要求避免单一学科思维。教育学不仅有助于解释教育中的法律实践,也有助于指导有关教育的法律实践,还有助于发现教育法律规律。教育学在教育法学研究中具有特殊价值。教育学命题是教育法学研究的理论前提,教育学思维... 教育法学的交叉属性要求避免单一学科思维。教育学不仅有助于解释教育中的法律实践,也有助于指导有关教育的法律实践,还有助于发现教育法律规律。教育学在教育法学研究中具有特殊价值。教育学命题是教育法学研究的理论前提,教育学思维影响教育法学的研究范式,而教育学与法学交叉则决定了教育法学的学科属性。用教育学自觉指导教育法学研究,应该重点增强教育学对教育法功能研究、教育法律关系主体行为规范研究、教育法保障和促进教育创新研究以及教育道德规范与法律规范相互关系研究的指导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法学 教育学 理论自觉
下载PDF
脱贫巩固阶段教育扶贫政策的实施困境与治理突破——基于连片特困地区村(社区)的质性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方征 金平 张雯闻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62-72,206,共12页
随着脱贫减贫工作的胜利收官,如何夯实脱贫成果防止返贫是当下面临的主要挑战之一。本研究运用质性研究法,聚焦连片深度贫困地区和特殊贫困群体,以已实现“脱贫摘帽”的村(社区)的基层政策执行者和政策服务对象为研究对象,考察脱贫巩固... 随着脱贫减贫工作的胜利收官,如何夯实脱贫成果防止返贫是当下面临的主要挑战之一。本研究运用质性研究法,聚焦连片深度贫困地区和特殊贫困群体,以已实现“脱贫摘帽”的村(社区)的基层政策执行者和政策服务对象为研究对象,考察脱贫巩固阶段教育扶贫政策在连片特困地区实施的现状与完善路径。研究发现学生资助、义务教育阶段“零辍学”红线和成年贫困群体的技能培训等教育扶贫政策产生了显著效果,但贫困户教育帮扶依赖度高、农村学生“隐性辍学”凸显、成年贫困群体扶智效率低、贫困特殊儿童教育成为短板等问题仍普遍存在。后脱贫时代需加强教育扶贫的四个重点关注,实现四个重点突破,即建立巩固期教育帮扶衔接机制、创建教育扶贫专项督导机制、创新成年贫困群体继续教育和农村特殊教育保障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脱贫巩固 教育扶贫 连片特困地区 政策
下载PDF
中小学教育惩戒的可诉性探析 被引量:6
3
作者 张晓伟 胡劲松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60-68,206,共10页
在“重要性理论”的检视下,“停课停学、转入专门学校教育矫治、勒令退学和开除学籍”四项教育惩戒举措可能减损学生的受教育基本权利,具有诉的利益。然而,针对中小学教育惩戒提起行政诉讼,在起诉阶段面临主体资格缺失、受案范围模糊和... 在“重要性理论”的检视下,“停课停学、转入专门学校教育矫治、勒令退学和开除学籍”四项教育惩戒举措可能减损学生的受教育基本权利,具有诉的利益。然而,针对中小学教育惩戒提起行政诉讼,在起诉阶段面临主体资格缺失、受案范围模糊和责任能力不足的三重障碍。破解中小学教育惩戒可诉性的三重障碍,一是通过部门规章授予中小学行政主体资格;二是运用“目的性的扩张”方法,扩充《行政诉讼法》第12条第12项受案范围,将受教育权纳入其中;三是将可诉事项限于侵犯受教育权的教育惩戒举措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小学 教育惩戒 重要性理论 可诉性
下载PDF
企业、学校和政府三元耦合:发展私立职业教育的“德国方案” 被引量:2
4
作者 邓素怡 胡劲松 《职业技术教育》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5期72-79,共8页
近年来,德国私立职业教育在企业、学校和政府合力下呈现“超稳定”发展态势,地位显著提高。其中,企业办学是私立职业教育的基本特征,企业是私立职业学校的举办主体、教学主体、法律主体。私立职业学校多元化的办学类型满足了特殊群体和... 近年来,德国私立职业教育在企业、学校和政府合力下呈现“超稳定”发展态势,地位显著提高。其中,企业办学是私立职业教育的基本特征,企业是私立职业学校的举办主体、教学主体、法律主体。私立职业学校多元化的办学类型满足了特殊群体和中小企业的需求,既体现了对弱势群体参与职业教育的现实关怀,也弥补了公立职业学校学位限制的不足。政府则主要通过法律保障、财政支持和构建社会参与体系等方式支持私立职业学校的创立和办学。德国私立职业教育的实践经验为我国民办职业教育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应充分发挥企业主导作用,重塑民办职业学校的办学特色,切实加强政府引导职能,建成独具特色的民办职业教育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德国 私立职业学校 企业 政府
下载PDF
师范生能力素养及其培养路径 被引量:5
5
作者 胡劲松 邓素怡 《北京教育(高教)》 2021年第9期20-25,共6页
师范教育同时具备职业教育和专业教育的性质。师范生能力素养应满足教师职业要求,并在"自身素养""交往素养"和"创新素养"三个维度上分别具体化为"能言善辩""贯通家校"和"自主创... 师范教育同时具备职业教育和专业教育的性质。师范生能力素养应满足教师职业要求,并在"自身素养""交往素养"和"创新素养"三个维度上分别具体化为"能言善辩""贯通家校"和"自主创新"三种能力。高校应通过调整课程设置、协同建设实习基地和加强专业师资建设,有效提升师范生能力素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师范生 能力素养 培养路径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