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39篇文章
< 1 2 8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在批评实践的“召唤”中深化当代文艺理论与美学研究——华南师范大学文学院段吉方教授访谈
1
作者 段吉方 颜芳 《社会科学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3-9,共7页
经过几代文学理论研究者和学人的共同努力,新时期以来中国文艺美学取得了长足的进步:理论观念的更新、方法论的进步、批评话语的繁荣等。本访谈中,段吉方教授根据自己的研究经验,主要从四个方面提出了独到的见解:首先,针对当前整个人文... 经过几代文学理论研究者和学人的共同努力,新时期以来中国文艺美学取得了长足的进步:理论观念的更新、方法论的进步、批评话语的繁荣等。本访谈中,段吉方教授根据自己的研究经验,主要从四个方面提出了独到的见解:首先,针对当前整个人文学科所面临的困境及问题,认为理论研究不能变成单纯的理论学派的研究、理论话语的重复研究或批评阐释的叠加,否则理论难以科学发展;其次,目前国内在西方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研究方面,伊格尔顿研究持续受到关注,产生了一批研究成果,给伊格尔顿的研究增加了多元阐释空间,且伊格尔顿自身研究的拓展也会带领他的阐释者和研究者进入到新的领域;第三,在马克思诞辰200周年之际,马克思研究重新热了起来,中西方在马克思研究领域都较之前的经典马克思主义研究更加多元,更多融入当代实践问题;第四,后现代主义与中国问题、中国经验的时空距离非常大,导致其建设性意义不大,应该在中国语境之中、在对中国问题的思考之中,对后现代主义进行批判。在访谈中,段吉方教授基于本土文本、本土文化经验和情感,借鉴西方当代文论,提出"召唤式批评"的观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批评实践 召唤式批评 理论创新 伊格尔顿
下载PDF
以“家文化”促进大学新生集体凝聚力建设——以华南师范大学为例 被引量:1
2
作者 黄彩霞 《科教文汇》 2013年第22期27-28,共2页
新生入学教育是新生迈进大学的第一堂课,集体凝聚力建设是其中重要环节。大学新生皆为"90后",来自五湖四海,存在各种不利于团结的问题,本文以华南师范大学文学院为例,通过对新生群体普遍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用"家文... 新生入学教育是新生迈进大学的第一堂课,集体凝聚力建设是其中重要环节。大学新生皆为"90后",来自五湖四海,存在各种不利于团结的问题,本文以华南师范大学文学院为例,通过对新生群体普遍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用"家文化"加强新生集体凝聚力建设,帮助新生尽快适应大学生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文化 新生集体 凝聚力
下载PDF
运动会承载仪式教育功能对高校学生归属感的影响研究——以华南师范大学为例
3
作者 苏海锋 蒋愉琪 +1 位作者 柯彤彤 岑欣雨 《体育科技文献通报》 2021年第3期147-150,共4页
运动会作为高校的集体活动之一,是仪式教育的重要载体,也是高校体育文化精神的重要来源。本研究以华南师范大学全体学生为研究对象,通过文献检索、问卷调查、对比分析和个别访谈的研究方法,发现高校运动会承载的仪式教育功能与学生归属... 运动会作为高校的集体活动之一,是仪式教育的重要载体,也是高校体育文化精神的重要来源。本研究以华南师范大学全体学生为研究对象,通过文献检索、问卷调查、对比分析和个别访谈的研究方法,发现高校运动会承载的仪式教育功能与学生归属感具有密切相关性,根据分析结果对运动会组织者、高校学生及学校三方提出一系列建议,推动运动会的传承与创新来突出学生主体地位,提高其参与积极性,感受体育文化的魅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动会 仪式教育 归属感
下载PDF
论阐释的主体之维——中国文学阐释学基本问题之一
4
作者 李春青 《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5期14-26,共13页
阐释主体原本是阐释学研究的基本问题,但在特定历史语境中,人们讳言作者,讳言主体,影响所及,阐释学似乎也就大大淡化了对阐释主体的关注。伽达默尔的哲学阐释学高度关注阐释主体的“前见”(偏见)对于阐释行为及结果的影响,但对阐释主体... 阐释主体原本是阐释学研究的基本问题,但在特定历史语境中,人们讳言作者,讳言主体,影响所及,阐释学似乎也就大大淡化了对阐释主体的关注。伽达默尔的哲学阐释学高度关注阐释主体的“前见”(偏见)对于阐释行为及结果的影响,但对阐释主体的意识行为之于阐释过程的重要作用却似乎不大关注。根据中国阐释传统的经验,阐释主体问题始终处于阐释思想与实践的核心位置。由于社会境遇和个人遭际以及个性的差异,面对同一阐释对象,不同的阐释主体会得出大不相同的阐释结果,这在很大程度上是阐释主体自觉选择的产物。因此注重研究阐释主体本身的诸种特性与局限,例如主动与受动、显在与隐在等等,应该是中国文学阐释学的基本特色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阐释主体 阐释关系 主动与受动 隐在主体 显在主体
下载PDF
刘声木书目著录及其文学批评史意义
5
作者 叶蕾 《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3期88-95,共8页
刘声木是清末民初著名的目录学家,通过目录著作中的类目设置、版本著录及附注记述,载录了数量可观的古代文学批评资料。刘声木书目的著录特色主要体现在关注评点文献、具有家学意识以及留意女性撰述三方面,其《苌楚斋书目》对《桐城文... 刘声木是清末民初著名的目录学家,通过目录著作中的类目设置、版本著录及附注记述,载录了数量可观的古代文学批评资料。刘声木书目的著录特色主要体现在关注评点文献、具有家学意识以及留意女性撰述三方面,其《苌楚斋书目》对《桐城文学渊源考·撰述考》更是起到补充作用,二者共同呈现了桐城派文人著作的文献面貌与传播网络,呈现出清末民初评点之学向经、史、子、集四部的渗透,并且有意识地展现评点本在清末民初文人群体之间传播、流通与保存的动态过程。从中国文学批评史的视域下考察刘声木书目,既能照见“诗文评”在晚清民国的赓续与新变,同时有助于理解古代诗文评向古代文学批评史学科的转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刘声木 《苌楚斋书目》 《续补汇刻书目》 桐城派研究 文学批评
下载PDF
挑战、变革与创造新局面——基于AI生成文学的思考
6
作者 谢小龙 《三明学院学报》 2024年第4期57-65,共9页
当下,AI正以迅猛的发展态势挑战着人类传统的文学,在写作速度、数量、周密性等方面都极大地超越了人类,成为“超级秘书”。但是文学是人学,文学始终存在,这一点不必焦虑。AI挑战严肃文学产生的积极作用是促进文学的大众化、通俗化,为大... 当下,AI正以迅猛的发展态势挑战着人类传统的文学,在写作速度、数量、周密性等方面都极大地超越了人类,成为“超级秘书”。但是文学是人学,文学始终存在,这一点不必焦虑。AI挑战严肃文学产生的积极作用是促进文学的大众化、通俗化,为大众提供更加丰富多彩的精神食粮。AI对文学的变革作用是激发大众的文学创造力,助力打造一种现代数字主义的文艺综合审美新形态,从而建构新的文学生态。AI还将助力创造未来文学新局面,形成“人类主体”“类人主体”“后人类主体”三足鼎立的文学局面,三者彼此联系、相辅相成、共同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I 文学 类人主体
下载PDF
潮汕大学生绰号现象研究——以韩山师范学院为例
7
作者 卢坚伟 《广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5年第5期66-71,共6页
语言具有社会性,称谓语中的绰号也具有社会性和地域性。本文通过对韩山师范学院学生的绰号使用情况进行调查分析,试图探求潮汕大学生绰号现象的独特性。研究发现,潮汕大学生绰号使用具有性别差异性和独特性,潮汕大学生绰号受潮汕地区社... 语言具有社会性,称谓语中的绰号也具有社会性和地域性。本文通过对韩山师范学院学生的绰号使用情况进行调查分析,试图探求潮汕大学生绰号现象的独特性。研究发现,潮汕大学生绰号使用具有性别差异性和独特性,潮汕大学生绰号受潮汕地区社会文化影响且反映着潮汕社会文化,潮汕与非潮汕大学生绰号也具有差异性,主要由方言、地区风物的差异造成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潮汕 大学生 绰号
下载PDF
战争文学视角下的《讨武氏檄》
8
作者 张巍 《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5期105-114,共10页
骆宾王《讨武氏檄》兼顾骈体和檄文的双重特点,充分发挥骈文长处而力避其短,成为檄文中的千古名篇。《讨武氏檄》全面仿效隋末祖君彦《为李密檄洛州文》,重要原因是徐敬业祖父徐世勣曾在李密麾下任职。该檄文的篇题、首句及末句在不同... 骆宾王《讨武氏檄》兼顾骈体和檄文的双重特点,充分发挥骈文长处而力避其短,成为檄文中的千古名篇。《讨武氏檄》全面仿效隋末祖君彦《为李密檄洛州文》,重要原因是徐敬业祖父徐世勣曾在李密麾下任职。该檄文的篇题、首句及末句在不同书籍载录中差异颇大,多与骆宾王原作有所不同。徐敬业起兵很快以失败而告终,而骆宾王的檄文长久流传,战争自身与宣示战争的檄文之间形成巨大反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骆宾王 《讨武氏檄》 骈文 战争文学
下载PDF
学生心理组织在心理委员制度施行中的应用——以华南理工大学为例 被引量:1
9
作者 黄彩霞 刘妍君 《高教论坛》 2013年第4期131-133,共3页
心理委员制度是由班级设立的专门负责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班委会成员制度。针对心理委员工作存在的问题,分析学生心理组织在心理委员制度中的作用以及学生心理组织在心理委员制度中的运用。以华南理工大学二级学院的心理资讯部运作为... 心理委员制度是由班级设立的专门负责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班委会成员制度。针对心理委员工作存在的问题,分析学生心理组织在心理委员制度中的作用以及学生心理组织在心理委员制度中的运用。以华南理工大学二级学院的心理资讯部运作为例,阐述学生心理组织在心理委员制度中的具体运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理健康教育 学生心理组织 心理委员制度 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体系
下载PDF
香港文学的多重宇宙——2022年香港文坛概述
10
作者 骆江瑜 凌逾 《惠州学院学报》 2023年第5期110-116,共7页
当历时三年的全球性公共卫生危机的影响逐渐消散时,2022年的香港文学终于再次迎来了众声交响、多元拓深的新图景。小说散文持续领跑,学术著作视野开阔,史料考证拾遗补缺,文学活动热烈开展,跨界跨域日渐深入,青年力量不断涌现,当然也有... 当历时三年的全球性公共卫生危机的影响逐渐消散时,2022年的香港文学终于再次迎来了众声交响、多元拓深的新图景。小说散文持续领跑,学术著作视野开阔,史料考证拾遗补缺,文学活动热烈开展,跨界跨域日渐深入,青年力量不断涌现,当然也有一代学人的辞世使学界不断返顾香港地区,重省文学。2022年的香港文坛在发展本土文学、坚持港韵与在地性的同时,也不断融入粤港澳大湾区文化共同体,构建人文湾区,更推动了世界华文文学的发展与创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我城》 香港文学 媒介 小说 文艺
下载PDF
被压抑的主体:寻根文学中的女性书写
11
作者 欧德英 侯桂新 《山西大同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4期81-86,共6页
女性主体在中国文学书写中一直被不同因素所压抑,在寻根文学中,寻根作家表现出追寻自我确证与建构文化中国的需求,女性书写于是被整合进民族文化共同体的书写中。寻根作家复活了民族文化中的边缘声音:地方、乡土、民俗等因素,却忽视了... 女性主体在中国文学书写中一直被不同因素所压抑,在寻根文学中,寻根作家表现出追寻自我确证与建构文化中国的需求,女性书写于是被整合进民族文化共同体的书写中。寻根作家复活了民族文化中的边缘声音:地方、乡土、民俗等因素,却忽视了被压抑的性别他者——女性主体的声音。女性作为结构因素、驱逐因素、文化因素被写进寻根文学的父系叙事文本之中,完成寻根作家渴求追寻文化记忆、追求民族文化世界认可的内在需求。在重构文化中国主体时,寻根文学鲜明地体现着父系叙事特征,而其中的女性主体则处于西方、民族、性别的三重压迫之下,被迫失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女性 主体 民族 寻根文学
下载PDF
“关系”中展开的存在之思——刘震云对当代文学反讽的超越
12
作者 邓秋英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 2023年第2期139-147,共9页
刘震云的反讽蕴含在他的日常“关系”叙事中。主要表现为:人与人之间的“面和心不和”、事与事之间的“芝麻变西瓜”以及人与自我的“说得着”与“说不着”。“面和心不和”以事实与表象的对立凸显贫困、欲望、权力(秩序、规则)对人的... 刘震云的反讽蕴含在他的日常“关系”叙事中。主要表现为:人与人之间的“面和心不和”、事与事之间的“芝麻变西瓜”以及人与自我的“说得着”与“说不着”。“面和心不和”以事实与表象的对立凸显贫困、欲望、权力(秩序、规则)对人的奴役及造成的悖逆存在状态;“芝麻变西瓜”展现出世界的荒诞本质;“说得着”与“说不着”则以“反讽式自我”观照个体心灵孤独。这一反讽显然超越了修辞与叙事层面,是典型的存在论视阈中的反讽。它凸显着作家对悖论式存在状态的否定与批判,对荒诞的体认和对自我精神的召唤,是作家反讽精神的体现。刘震云的反讽拓宽了中国当代文学反讽的维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刘震云 反讽“关系” 存在
下载PDF
地名文化传承与中小学课堂融合的现状与对策研究——以广州为例
13
作者 邓博扬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教育科学》 2023年第5期96-100,共5页
地名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其传承对于赓续中华文明具有重要的意义。广州作为一座历史文化名城,拥有丰富的地名文化。为推动地名文化保护与传承意识的广泛形成,地名文化传承迫切需要与中小学课堂教学深度融合。本... 地名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其传承对于赓续中华文明具有重要的意义。广州作为一座历史文化名城,拥有丰富的地名文化。为推动地名文化保护与传承意识的广泛形成,地名文化传承迫切需要与中小学课堂教学深度融合。本文采用文献综述法、问卷调查法、深度访谈法、扎根理论等方法,对广州地名文化传承与中小学课堂教学融合的现状进行研究,并进一步提炼以学生为中心的地名文化传承要素、活动与路径,对深化地名文化传承与中小学课堂的融合提出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州地名文化 文化传承 中小学 课堂融合
下载PDF
红羊基地 红色精神 红心青年——广州红色教育基地资源融入中小学语文红色经典选文教学的设计与实践研究
14
作者 陈楚敏 沙敏 《教师》 2023年第9期6-8,共3页
义务教育阶段统编版语文教材中的红色经典选文是树立学生文化自信的重要“养分”,具有主题丰富、体裁多样、内涵深刻的显著特点。当前红色经典选文教学存在以知识讲授为主、选文的时代背景距学生所处时代遥远等现实问题,育人效果不佳。... 义务教育阶段统编版语文教材中的红色经典选文是树立学生文化自信的重要“养分”,具有主题丰富、体裁多样、内涵深刻的显著特点。当前红色经典选文教学存在以知识讲授为主、选文的时代背景距学生所处时代遥远等现实问题,育人效果不佳。文章结合广州红色教育基地资源,为推动在语文教学中传承红色基因寻找突破口,打造“读—品—访—探”四步式实践路径,让学生感受红色精神,促进红色文化入脑入心,培养红心向党、忠心爱国的新时代青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色教育 红色经典 广州红色教育基地
下载PDF
从江南到岭南:文化的受容与形塑——岭南对江南文化的接受和江南记忆的形成
15
作者 左鹏军 《学术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69-176,共8页
岭南文化与江南文化之间有着深刻关联,江南文化在岭南的传播与接受,有力促进了岭南文化的演进与变革。江南及其他地区重要官员在粤时期对岭南文化产生的巨大作用和深刻影响,江南地区重要文化家族的南迁并落籍岭南,江南人士与岭南人士的... 岭南文化与江南文化之间有着深刻关联,江南文化在岭南的传播与接受,有力促进了岭南文化的演进与变革。江南及其他地区重要官员在粤时期对岭南文化产生的巨大作用和深刻影响,江南地区重要文化家族的南迁并落籍岭南,江南人士与岭南人士的密切交往以及在交往中对岭南人士的有意关注、深切认同和高度评价,是江南文化影响岭南文化的主要途径。从岭南传统学术如经学、小学、理学(心学)、文学以及刻书与文献整理、教育、书法绘画、园林与建筑等岭南文化诸方面的形成与变革中,均可见江南文化的深刻影响。江南不仅是岭南的文化典范与文化记忆,而且是文化追求和文化理想。江南文化所具有的典范性、象征性、理想性价值,在一些方面决定了岭南文化的价值选择和基本走向。江南文化在岭南的传播与接受,以及岭南对于江南文化的受容与形塑,反映了江南与岭南两地互通互补、交流互鉴、共同发展的目标追求,留下了值得借鉴的文化史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岭南 江南 文化受容 文化形塑 中国文化
下载PDF
弃的美学——《祝福》的一种读法
16
作者 李永中 《江汉论坛》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88-92,共5页
从学术史来看,《祝福》一般解读为“礼教吃人”或“四大绳索”戕害人。如果回到《祝福》的生成情境,即1923年周氏兄弟从怡怡到陌路以及科玄论战鲁迅的缺席,《祝福》的读法就呈现出另一种可能性。本文从无家、无常、无声三个方面探讨“... 从学术史来看,《祝福》一般解读为“礼教吃人”或“四大绳索”戕害人。如果回到《祝福》的生成情境,即1923年周氏兄弟从怡怡到陌路以及科玄论战鲁迅的缺席,《祝福》的读法就呈现出另一种可能性。本文从无家、无常、无声三个方面探讨“弃”的书写,以回应科学与人生观的论战;上溯“神思”,下接“达性说”,这种“弃”的感伤抒情形成了独特的“弃”的美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祝福》 神思 科玄论战 美学
下载PDF
确认型递进句的互动功能和评价表达
17
作者 匡鹏飞 杨刚 《语言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449-463,共15页
文章详细考察了确认型递进句的互动功能和评价表达,发现该句式用于评价活动是对已有评价进行确认性回应后再推进到言者的评价,在语篇里有相对稳定的位置分布以及弱化分歧或强化赞同的互动功能,可联盟受话者。分句间是否隐含转折性决定... 文章详细考察了确认型递进句的互动功能和评价表达,发现该句式用于评价活动是对已有评价进行确认性回应后再推进到言者的评价,在语篇里有相对稳定的位置分布以及弱化分歧或强化赞同的互动功能,可联盟受话者。分句间是否隐含转折性决定其互动功能是弱化分歧还是强化赞同。其评价义来自评价性词语、比较、递进关联等评价性手段,这些手段分别涉及评价参数、评价的本质和评价的量级差异。该句式内部有实施不同评价行为的三种类型,最常实施的评价行为是使用不同词语评价同一对象。其分句关系、互动功能、评价性手段和评价行为有内在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递进复句 评价格式 小句关系 评价性手段 递进与量级 评价行为
下载PDF
拓展文舞融界的跨媒介叙事
18
作者 凌逾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2期52-58,共7页
今世高科技发展掀起融界风潮,推动文舞融合向跨媒介叙事方向发展。跨媒介舞文的概念观点、关键术语、研究对象、方法方向等理论阐释以符号学、后经典叙事学、媒介学等为根基,讲究光合融界。今世数字舞蹈叙事为镜头而舞,“舞蹈+影像”叙... 今世高科技发展掀起融界风潮,推动文舞融合向跨媒介叙事方向发展。跨媒介舞文的概念观点、关键术语、研究对象、方法方向等理论阐释以符号学、后经典叙事学、媒介学等为根基,讲究光合融界。今世数字舞蹈叙事为镜头而舞,“舞蹈+影像”叙事有更丰富的表现力;国风舞蹈叙事活化名画、名文、名香、书法、建筑、敦煌等文化符号,古今融界探索舞蹈与传统文化融合可能性,注重扩大国际影响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舞融合 跨媒介舞文 融界潮 数字舞蹈叙事 国风舞叙事
下载PDF
《涣》《节》二卦释义辨析
19
作者 田兆耀 田泉雅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130-135,共6页
《涣》《节》互为覆卦。二卦多家释义具有显著的差异。大致来说,《涣》释义含两种,一种取实象大水,释为涣散、流散,一种取虚象流光焕发,释为文采焕美、光芒散发,隐含离散之义。后者更体现深藏的易理、风水的奥妙和早期易学文化共生的社... 《涣》《节》互为覆卦。二卦多家释义具有显著的差异。大致来说,《涣》释义含两种,一种取实象大水,释为涣散、流散,一种取虚象流光焕发,释为文采焕美、光芒散发,隐含离散之义。后者更体现深藏的易理、风水的奥妙和早期易学文化共生的社会氛围。《节》释义也含两种:一类取象于符竹、符节,释为符信、节信,有合的意思;一类取象泽上有水,释为节制、节俭。前者更象其本义,后者现在流传更广。从易象、易理、二二为耦、训诂学、出土文献等方面辨二卦释义,很有成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易》 《涣》 《节》
下载PDF
《跨文化交际概论》若干问题商兑
20
作者 左鹏军 《齐鲁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第3期1-13,共13页
从跨文化交际基本理论、汉语国际教育基本观念和对外汉语教学实践来看,作为“对外汉语专业本科系列教材”之一、吴为善、严慧仙所著的《跨文化交际概论》存在一些值得商榷探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全书的结构设计与内容安排... 从跨文化交际基本理论、汉语国际教育基本观念和对外汉语教学实践来看,作为“对外汉语专业本科系列教材”之一、吴为善、严慧仙所著的《跨文化交际概论》存在一些值得商榷探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全书的结构设计与内容安排方面的欠妥当或不合理;二是某些学术立场和学术观点的不恰当或不准确;三是教材话语方式和语言表达的不清晰或不规范。这些问题的存在,不能不影响该教材的总体水平、价值地位和在对外汉语或国际中文课堂教学中的使用范围与使用效果。本文予以提出并进行讨论,希望能对该教材的编著者和使用者提供一定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跨文化交际概论》 结构与内容 立场与观点 话语与表达 对外汉语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