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创造社与文学研究会翻译问题论争探源 被引量:5
1
作者 咸立强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49-55,210-211,共7页
创造社与文学研究会间的论争实肇端于翻译问题。早在两大文学社团成立前,郭沫若与郑振铎在翻译问题上就已构成对垒。《创造季刊》创刊前,茅盾、郑振铎对郭沫若的译介活动的批评力度和强度远高于郭沫若的反批评。茅盾和郑振铎等宣扬的翻... 创造社与文学研究会间的论争实肇端于翻译问题。早在两大文学社团成立前,郭沫若与郑振铎在翻译问题上就已构成对垒。《创造季刊》创刊前,茅盾、郑振铎对郭沫若的译介活动的批评力度和强度远高于郭沫若的反批评。茅盾和郑振铎等宣扬的翻译经济论和系统论,对郭沫若等人的译介活动构成了压抑。话语权问题、翻译情趣的分歧及译者个性气质等差异,使茅盾和郭沫若引领的两大文学社团在翻译问题上逐渐走上了对峙,进而扩展至其他问题。拥有《创造季刊》等话语阵地后,郭沫若等创造社同人在翻译论争中由被动转为主动,为现代翻译文学和文学翻译开拓了新的话语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造社 文学研究会 翻译论争 起源
下载PDF
现代汉语课程教学之我见 被引量:19
2
作者 周国光 《中国大学教学》 CSSCI 2008年第1期38-41,共4页
本文对如何搞好我国大学教学中现代汉语课程教学的问题进行了讨论。作者认为:推广普及语言学知识、宣传语言学在当今信息时代的重要作用和价值是搞好现代汉语课程教学的前提。现代汉语课程教学要以科研为支撑,及时引进学科前沿的科研... 本文对如何搞好我国大学教学中现代汉语课程教学的问题进行了讨论。作者认为:推广普及语言学知识、宣传语言学在当今信息时代的重要作用和价值是搞好现代汉语课程教学的前提。现代汉语课程教学要以科研为支撑,及时引进学科前沿的科研成果。大学中现代汉语课程的教学同我国中学阶段的语文教学关系非常密切,必须抓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文教学 现代汉语课程 语言教学 中学语文教学
下载PDF
高适《燕歌行》新论 被引量:2
3
作者 戴伟华 《学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140-144,共5页
盛唐边塞诗有两类,一类是入幕文人作品,一类是非入幕文人作品。前者多关注战斗过程,后者多关注战争性质。高适《燕歌行》是后者的代表作,它本质上是一篇"和作",内容和形式都受到原作的影响和制约。原作者"客"当为... 盛唐边塞诗有两类,一类是入幕文人作品,一类是非入幕文人作品。前者多关注战斗过程,后者多关注战争性质。高适《燕歌行》是后者的代表作,它本质上是一篇"和作",内容和形式都受到原作的影响和制约。原作者"客"当为时任张守珪幕府管记的王悔;"感征戍之事"是有感于原作所述"征戍"之事,而非针对张守珪不惜士卒;其形式颇有特色,而非创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适 燕歌行 和作
下载PDF
中国散文文体的近现代嬗变
4
作者 陈剑晖 杨汤琛 《南京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124-130,共7页
中国古代散文家从魏晋南北朝起便有着比较自觉的文体意识。这种文体自觉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散骈并用;二是诗文互渗。中国散文文体裂变的先兆发端于晚清域外游记,但过去的文学史家只关注重大的事件、外在的口号之于散文文体变革的意... 中国古代散文家从魏晋南北朝起便有着比较自觉的文体意识。这种文体自觉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散骈并用;二是诗文互渗。中国散文文体裂变的先兆发端于晚清域外游记,但过去的文学史家只关注重大的事件、外在的口号之于散文文体变革的意义,却忽视了可能引起文体裂变的那些处于萌芽状态、混沌一片,因而是更曲折潜在的隐性因素。文章还考察了梁启超的"新文体",指出"新文体"散文仍属于旧文学的范畴。一方面,梁启超将我国"杂文学"传统的优势和缺点发挥到极致;另方面,他启迪了中国散文的新变,促成了现代散文格局的重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散文 文体 近现代 嬗变
下载PDF
星垂平野阔 月涌大江流--新时期散文研究三十年 被引量:6
5
作者 陈剑晖 司马晓雯 《中国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77-189,共13页
新时期以来的散文研究已走过了30年的历程。由于种种原因,散文研究一直受到轻视和责难。本文从作家作品研究、专题性研究、散文史建设和散文理论建构诸方面,对30年来的散文研究进行了全面系统的梳理和评析,并追寻散文研究长期被冷落的... 新时期以来的散文研究已走过了30年的历程。由于种种原因,散文研究一直受到轻视和责难。本文从作家作品研究、专题性研究、散文史建设和散文理论建构诸方面,对30年来的散文研究进行了全面系统的梳理和评析,并追寻散文研究长期被冷落的原因。文章认为21世纪的散文研究要走向深入和阔大,必须从三方面用力:其一是建立现代意识的散文批评视野;其二是"化西方"与"中国化";其三是思维方式与研究方法的改变。这三方面不但是认识和解决当代散文问题的重要维度,而且对散文研究具有方法论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时期 散文研究 现代视野 理论建构
原文传递
《使至塞上》与崔希逸破吐蕃事无关 被引量:5
6
作者 戴伟华 《历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62-167,共6页
有关王维《使至塞上》诗的创作背景可归纳为两说:其一,依据《资治通鉴》和《旧唐书》关于崔希逸破吐蕃时间的记载,开元二十五年(737)春或夏,王维奉唐玄宗之命,以监察御史赴西北边塞慰问战胜吐蕃的河西节度副大使崔希逸。王维《... 有关王维《使至塞上》诗的创作背景可归纳为两说:其一,依据《资治通鉴》和《旧唐书》关于崔希逸破吐蕃时间的记载,开元二十五年(737)春或夏,王维奉唐玄宗之命,以监察御史赴西北边塞慰问战胜吐蕃的河西节度副大使崔希逸。王维《出塞作》诗原注“时为御史监察塞上作”。此说比较流行。其二,开元二十五年,王维赴河西幕,但与崔希逸破吐蕃事无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使至塞上》 吐蕃 《资治通鉴》 监察御史 《旧唐书》 创作背景 王维 唐玄宗
原文传递
美国化的英国片,或英国化的美国片?——乔·怀特名著改编三部曲的“混杂性” 被引量:5
7
作者 滕威 《当代电影》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86-90,共5页
本文以英国年轻导演乔·怀特的《傲慢与偏见》、《赎罪》、《安娜·卡列尼娜》三部名著改编作品为研究对象,基于"翻译研究"与"文化研究"的理论平台,文章首先勾勒怀特名著改编电影的生产语境与机制,重点分析... 本文以英国年轻导演乔·怀特的《傲慢与偏见》、《赎罪》、《安娜·卡列尼娜》三部名著改编作品为研究对象,基于"翻译研究"与"文化研究"的理论平台,文章首先勾勒怀特名著改编电影的生产语境与机制,重点分析Working Title Films公司的浪漫爱情片制作类型与三部名著改编电影的生产策略,然后分析英国"遗产电影"传统对怀特的影像化三部名著的影响,力图在众多的互文本中定位与解读怀特名著改编电影一脉相承的"理路"与文化症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乔·怀特 名著 改编电影 浪漫爱情片 遗产电影
原文传递
“中国经验”与当代中国文论话语体系构建 被引量:3
8
作者 段吉方 《探索与争鸣》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38-43,共6页
"中国经验"不应该是一种普泛化、对任何学科中所有问题都适用的均等化问题,那种普泛化、均等化的"中国经验"是一种新的理论抽象,会让"中国经验"研究在再度理论化中丧失应有的问题指向。在当代语境中,不... "中国经验"不应该是一种普泛化、对任何学科中所有问题都适用的均等化问题,那种普泛化、均等化的"中国经验"是一种新的理论抽象,会让"中国经验"研究在再度理论化中丧失应有的问题指向。在当代语境中,不同学科中的"中国经验"问题理应具有基本的内涵和问题性。当代中国文论话语构建中的"中国经验"问题,其基本内涵和问题性即是当代文学理论如何在现实性与实践性层面充分阐释多重叠加语境中的中国文学现象与批评,从而展现文学理论的研究是"中国"的,是"文学"的,是"当代"的。当代中国文论话语体系构建中的"中国经验"不是理论层面上的高空作业和批评话语的实用操练,而是通过有效的批评实践增强对当代中国文学发展所面临的历史情境与理论共生张力的分析,在把握当下文学经验与文化语境的过程中凸显理论精神和批评品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经验 中国文论 话语体系 阐释焦虑 当代性
原文传递
葛兰西的“文化领导权”思想及其政治阐释 被引量:3
9
作者 段吉方 《中国文学批评》 2015年第1期71-78,共8页
意大利思想家安东尼奥·葛兰西提出的文化领导权思想在西方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位置。葛兰西提出的文化领导权、市民社会、"有机知识分子"等概念和理论,在学理观念和实践价值层面极大地推动了马克思主... 意大利思想家安东尼奥·葛兰西提出的文化领导权思想在西方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位置。葛兰西提出的文化领导权、市民社会、"有机知识分子"等概念和理论,在学理观念和实践价值层面极大地推动了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的理论发展,推动了西方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转型的过程,更推进了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理论的文化实践过程,对它的理论解析与思想阐发也是现代审美理论研究的重要内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葛兰西 文化领导权 “葛兰西转向” 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
原文传递
文化自信的理论内涵与实践指向 被引量:1
10
作者 段吉方 《中国文学批评》 2018年第1期20-23,共4页
文化自信与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 文化自信与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在论及人类命运共同体时,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坚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国人民的梦想同各国人民的梦想息息相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自信 实践指向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内涵 人类命运 中华民族 中国人民 习近平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