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环境中“活的非可培养(VBNC)”细菌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3
- 1
-
-
作者
郑桂丽
廖绍安
翟俊辉
纪伟尚
杨瑞馥
-
机构
中国海洋大学海洋生命学院
华南师范大学海洋生物研究所
军事医学科学院微生物流行病研究所
-
出处
《微生物学免疫学进展》
2004年第4期58-66,共9页
-
文摘
1982年徐怀恕等通过对V.cholerae和E.coli存活规律的研究,首次发现并提出了细菌“活的非可培养”状态(Viablebutnonculturablestate,VBNC),即细菌处于不良环境条件下,其细胞通常缩成球形(最近许多研究中发现还有些细菌表现为体积增大,细胞伸长),用常规方法培养不能使其生长繁殖,但仍然具有代谢活性,在DNA合成抑制剂的作用下,添加一定量的营养物培养时,这些细胞虽然不能分裂,但仍可以伸长生长,证明其仍然存活,并非死亡。处于VBNC状态的细菌,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复苏,并具有潜在的致病性,如V.cholerae即通过这种形式实现越冬。至今已有多种细菌进入VBNC状态的报道,许多G-菌及某些不形成芽胞的G+菌在不良环境条件下都可能进入该状态。这些细菌通过进入VBNC状态,得以渡过难关并存活下来,成为细菌的一种特殊存活形式。现在,细菌VBNC状态已作为微生物学的一个全新概念,受到极大的关注,它对传统的微生态学、食品安全、水质监测、菌种保藏及流行病学研究等均提出了新的挑战,也为人们应用基因工程菌的危险性评估提供了新的认识,本文对环境中VBNC细菌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
关键词
细菌
活的非可培养(VBNC)状态
不良环境条件
-
分类号
R378
[医药卫生—病原生物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