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植物绿叶粗蛋白在SDS-PAGE中向负极泳动的富含苯丙氨酸的碱性蛋白的测定
1
作者 梁秀文 黄丽霞 +8 位作者 黄城贵 葛晶 陈红梅 徐杰(1) 董宇亮 郭晋雅 杨净 曾秋莲 徐杰(2) 《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26-129,共4页
提取菜心(BrassicacampestrisL.ssp.chinensis(L.)Makinovar.utillisTsenetLee)和生菜(LactucasativaL.)绿叶粗蛋白,经SDS-变性后作醋酸纤维素薄膜电泳,证实这两种蔬菜含有分别向负极泳动和向正极泳动的蛋白。菜心绿叶粗蛋白经SDS-PAGE... 提取菜心(BrassicacampestrisL.ssp.chinensis(L.)Makinovar.utillisTsenetLee)和生菜(LactucasativaL.)绿叶粗蛋白,经SDS-变性后作醋酸纤维素薄膜电泳,证实这两种蔬菜含有分别向负极泳动和向正极泳动的蛋白。菜心绿叶粗蛋白经SDS-PAGE电泳后,从负极电泳缓冲液中获得向负极泳动的蛋白,其苯丙氨酸含量为57.05%,碱性/酸性氨基酸残基的比例为3.04,表明是富含苯丙氨酸的碱性蛋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粗蛋白 醋酸纤维薄膜电泳 负极泳动蛋白 SDS-PAGE 苯丙氨酸
下载PDF
鳞翅目昆虫精巢融合的研究 被引量:7
2
作者 刘琳 冯启理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1-7,共7页
昆虫精巢是产生精子并为精子发育提供营养和保护的重要器官.昆虫雄虫在幼虫期通常有左右对称的2个精巢.但是,部分昆虫如农业害虫斜纹夜蛾在从幼虫向蛹变态发育的过程中,2个精巢发生融合,合二为一,在蛹期最终完全融合成单个精巢;有些昆... 昆虫精巢是产生精子并为精子发育提供营养和保护的重要器官.昆虫雄虫在幼虫期通常有左右对称的2个精巢.但是,部分昆虫如农业害虫斜纹夜蛾在从幼虫向蛹变态发育的过程中,2个精巢发生融合,合二为一,在蛹期最终完全融合成单个精巢;有些昆虫如经济昆虫家蚕的2个精巢并不融合,在成虫期仍保持分离.精巢融合显然是昆虫长期自然演化过程中形成的一种繁殖方式,有利于种群的繁殖和扩大.本文结合课题组的研究,对鳞翅目昆虫精巢的类型和结构、精子产生的过程、精巢融合的现象及其生物学意义以及在农业害虫防治上的潜在应用意义进行了简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巢 精巢融合 鳞翅目 害虫 斜纹夜蛾
下载PDF
尾管藻属的形态学特征研究
3
作者 李扬 岑竞仪 +1 位作者 齐雨藻 吕颂辉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566-570,共5页
关键词 尾管藻属 形态学特征 柔弱尾管藻 新记录
下载PDF
蓝猪耳45S rDNA荧光原位杂交作图及其核型分析
4
作者 陆续 罗锐敏 高峰 《园艺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1081-1084,共4页
以番茄45S rDNA为探针,结合核型分析和荧光原位杂交(FISH)技术,对蓝猪耳染色体的核型以及45S rDNA在染色体上的定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蓝猪耳染色体的核型为1A型,核型不对称系数为57.46,染色体相对长度变异范围为4.455%~6... 以番茄45S rDNA为探针,结合核型分析和荧光原位杂交(FISH)技术,对蓝猪耳染色体的核型以及45S rDNA在染色体上的定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蓝猪耳染色体的核型为1A型,核型不对称系数为57.46,染色体相对长度变异范围为4.455%~6.990%,最长染色体与最短染色体的比值为1.57,染色体相对长度组成为2L+4M2+12M1,核型公式为2n=2x=18=14m+4sm(2SAT)。在蓝猪耳体细胞有丝分裂中期染色体和间期核中,均发现45S rDNA有2个杂交信号,且信号在有丝分裂中期位于第5对染色体短臂近着丝粒处。基于上述结果绘制了蓝猪耳染色体的核型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蓝猪耳 染色体 荧光原位杂交 45S RDNA 核型
下载PDF
拟南芥漆酶基因AtLAC4参与生长及非生物胁迫响应 被引量:11
5
作者 张盛春 鞠常亮 王小菁 《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357-365,共9页
植物漆酶基因家族在拟南芥(Arabidopsis thaliana)中共有17个成员, 目前各基因的具体功能尚不十分清楚。该研究利用过量表达的方法初步分析了拟南芥AtLAC4的功能。GUS染色显示AtLAC4在拟南芥的维管组织中有较强的表达, 并在叶片排水器... 植物漆酶基因家族在拟南芥(Arabidopsis thaliana)中共有17个成员, 目前各基因的具体功能尚不十分清楚。该研究利用过量表达的方法初步分析了拟南芥AtLAC4的功能。GUS染色显示AtLAC4在拟南芥的维管组织中有较强的表达, 并在叶片排水器中特异表达。AtLAC4过量表达导致植株木质素含量增多、次生壁加厚、植株变小和莲座叶叶柄变短。ABA对AtLAC4的表达具有明显的诱导作用, AtLAC4过量表达植株对外源ABA敏感; 干旱处理后, AtLAC4过量表达植株的耐旱能力比野生型明显增强。以上结果表明, AtLAC4基因在调控植物生长发育及非生物胁迫响应中具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BA 拟南芥 AtLAC4 漆酶 木质素
原文传递
化橘红果实生长发育过程中类黄酮的动态变化 被引量:18
6
作者 韩寒冰 李海航 +1 位作者 曾祥有 赵俊生 《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424-431,共8页
该研究建立了化橘红(Citrus grandis cv.‘Tomentosa’)果实中4种类黄酮成分的提取分离、HPLC定量和指纹图谱分析方法,利用该方法测定了果实生长发育过程中类黄酮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用60%乙醇超声辅助提取果实干燥粉末2小时,柚皮苷... 该研究建立了化橘红(Citrus grandis cv.‘Tomentosa’)果实中4种类黄酮成分的提取分离、HPLC定量和指纹图谱分析方法,利用该方法测定了果实生长发育过程中类黄酮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用60%乙醇超声辅助提取果实干燥粉末2小时,柚皮苷提取率达到98%以上。用HPLC分离和测定提取物中柚皮苷、野漆树苷、柚皮素和芹菜素的含量及其指纹图谱。结果显示,15–60天不同果龄的果实中类黄酮含量(占果实干重)随着果龄的增大而降低,柚皮苷、野漆树苷、柚皮素和芹菜素分别从52.5%、0.74%、0.57%和0.23%降低至16.1%、0.11%、0.06%和0.03%;每果中类黄酮总量则随着果龄的增加而大幅提高,从15天的0.55 g提高至60天的7.99 g。上述研究结果表明,果龄对化橘红类黄酮含量、产量及药材质量均有很大的影响。该研究为化橘红的工业生产和质量监控提供了重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橘红 柚皮苷 柚皮素 野漆树苷 芹菜素
原文传递
外源钙对镉胁迫下南美蟛蜞菊毛状根生长、抗氧化酶活性和镉吸收的缓解效应 被引量:12
7
作者 施和平 王云灵 +1 位作者 曾宝强 陈利华 《生物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747-762,共16页
为了探讨外源钙对重金属镉(cd)缓解南美蟛蜞菊Wedelia trilobata毛状根毒害的生理机理,采用溶液培养法研究了重金属Cd单独及其与Ca组合对南美蟛蜞菊毛状根生长、抗氧化酶超氧化物岐化酶(SOD)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及对cd^2+吸... 为了探讨外源钙对重金属镉(cd)缓解南美蟛蜞菊Wedelia trilobata毛状根毒害的生理机理,采用溶液培养法研究了重金属Cd单独及其与Ca组合对南美蟛蜞菊毛状根生长、抗氧化酶超氧化物岐化酶(SOD)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及对cd^2+吸收的影响。结果表明,cd≤50pmol/L时促进毛状根生长;高于100μmol/LCd则抑制其生长,使其侧根短小,根尖变褐或变黑。与对照相比,不同浓度Cd培养的毛状根POD活性、SOD活性和MDA含量都比对照明显提高,但高于100μmol/Lcd培养的毛状根可溶性蛋白含量均比对照降低。与仅添加200μmol/L或300μmol/Lcd的毛状根相比,Cd和10-30mmol/LCa组合培养可促进毛状根生长,使其主、侧根变粗;提高其可溶性蛋白含量;降低其MDA含量、POD活性及SOD活性。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结果表明,南美蟛蜞菊毛状根能吸收和吸附重金属Cd^2+,当Cd^2+浓度为100μmol/L时毛状根对cdH的吸收量最大,而Cd^2+浓度为300μmol/L时毛状根对Cd^2+的吸附量最大。外源加入10-30mmol/LCa^2+可显著减少毛状根对Cd^2+的吸收和吸附,并可调节其抗氧化酶活性,降低其膜脂过氧化水平而解除重金属镉对毛状根生长的抑制或毒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美蟛蜞菊 毛状根 抗氧化酶 吸收
原文传递
非洲菊微管相关蛋白基因GMAP65-1功能分析 被引量:2
8
作者 李凌飞 彭建宗 王小菁 《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2-21,共10页
微管相关蛋白在植物生长发育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利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和快速扩增c DNA末端(RACE)技术对非洲菊(Gerbera hybrida)体内微管相关蛋白GMAP65-1基因进行了克隆,获得的基因全长1 883 bp,包含1 740 bp的完整开放... 微管相关蛋白在植物生长发育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利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和快速扩增c DNA末端(RACE)技术对非洲菊(Gerbera hybrida)体内微管相关蛋白GMAP65-1基因进行了克隆,获得的基因全长1 883 bp,包含1 740 bp的完整开放阅读框(ORF)。表达模式研究表明,该基因在非洲菊幼嫩的根、叶及花中均有较高的表达,且受到赤霉素(GA)诱导显著上调。构建GMAP65-1超表达载体,经异源转化拟南芥(Arabidopsis thaliana)后筛选获得纯合株系,对纯合株系进行表型观察。结果表明,GMAP65-1超表达植株的叶片及花瓣面积增大,暗示该基因参与叶片及花瓣的形态建成。研究结果为花卉分子育种提供了理论依据及基因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 DNA克隆 非洲菊 微管相关蛋白 形态建成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