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饲料中锌含量对斜带石斑鱼(Epinephelus coioides)生长、饲料效率、矿物质含量和体组成的影响 被引量:13
1
作者 叶超霞 刘永坚 +3 位作者 田丽霞 周立斌 阳会军 梁桂英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83-89,共7页
以ZnSO4·7H2O为锌源,用锌添加量为0、20、40、60、80和100mg/kg的实验饲料投喂斜带石斑鱼12周,研究其对斜带石斑鱼生长、饲料效率、矿物质含量和体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各实验组的增重率,饲料效率,存活率和全鱼、脊椎骨、鳞片的... 以ZnSO4·7H2O为锌源,用锌添加量为0、20、40、60、80和100mg/kg的实验饲料投喂斜带石斑鱼12周,研究其对斜带石斑鱼生长、饲料效率、矿物质含量和体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各实验组的增重率,饲料效率,存活率和全鱼、脊椎骨、鳞片的锌含量无显著差异。全鱼、脊椎骨和鳞片的锰含量均随着饲料中锌的添加而降低,锰和锌存在明显的拮抗关系。全鱼的铁含量随着饲料中锌的添加而降低。全鱼、脊椎骨和鳞片的钙、磷、镁含量均不受饲料中锌含量的影响。饲料中添加锌对全鱼水分、灰分,肌肉水分、脂肪,形态学指标,红细胞比容和血红蛋白含量没有显著影响。饲料中不添加锌时,全鱼的蛋白、脂肪和肌肉的蛋白、灰分含量较低。实验结果表明基础饲料中33mg/kg的锌已经满足斜带石斑鱼生长的需求,能使鱼体锌达到饱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斜带石斑鱼 锌需要量 生长 矿物质
下载PDF
斜带石斑鱼(Epinephelus coioides)饲料中铜的适宜添加量研究 被引量:8
2
作者 叶超霞 刘永坚 +3 位作者 田丽霞 阳会军 王安利 周立斌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461-466,共6页
以初始体重为(13.0±0.3)g的斜带石斑鱼(Epinephelus coioides)为实验对象,用铜添加量为0、1、3、5、10和20mg/kg的实验饲料投喂斜带石斑鱼8周,研究斜带石斑鱼的铜需求量。结果表明,饲料中添加0—20mg/kg铜对石斑鱼生长、饲料效率... 以初始体重为(13.0±0.3)g的斜带石斑鱼(Epinephelus coioides)为实验对象,用铜添加量为0、1、3、5、10和20mg/kg的实验饲料投喂斜带石斑鱼8周,研究斜带石斑鱼的铜需求量。结果表明,饲料中添加0—20mg/kg铜对石斑鱼生长、饲料效率、存活率、形态学指标和红细胞比容没有显著性影响。随饲料铜水平的上升,斜带石斑鱼全鱼和肝脏的铜含量呈先上升后平稳的趋势,当饲料铜添加量达到或超过3mg/kg时,石斑鱼全鱼和肝脏的铜含量趋于平稳。折线模型表明,饲料中铜总含量为5—5.5mg/kg时,石斑鱼全鱼和肝脏的铜含量能够达到饱和。当饲料中铜总含量≥6.00mg/kg时,全鱼的铁、锰、锌含量显著下降。因此,根据全鱼和肝脏铜含量的折线模型分析,考虑到饲料铜对全鱼铁、锰、锌含量的影响,作者认为当基础饲料铜含量为1.50mg/kg时,饲料中的最适铜添加量为3mg/kg,饲料中铜总量为5—5.5mg/kg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斜带石斑鱼 矿物质
下载PDF
饲料中高水平铜对斜带石斑鱼(Epinephelus coioides)生长和铜、铁、锰、锌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8
3
作者 叶超霞 刘永坚 +3 位作者 田丽霞 阳会军 王安利 周立斌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606-610,共5页
采用铜适量(4.47mg/kg)和铜过量(1127.51mg/kg)的两种饲料投喂初始体重为(12.9±0.2)g的斜带石斑鱼(Epinephelus coioides)8周,研究饲料中过量铜对斜带石斑鱼生长性能、形态学指标、体组成和鱼体微量元素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当饲... 采用铜适量(4.47mg/kg)和铜过量(1127.51mg/kg)的两种饲料投喂初始体重为(12.9±0.2)g的斜带石斑鱼(Epinephelus coioides)8周,研究饲料中过量铜对斜带石斑鱼生长性能、形态学指标、体组成和鱼体微量元素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当饲料铜含量由4.47mg/kg升高到1127.51mg/kg时,斜带石斑鱼增重率由228%下降到63%,饲料效率由1.12下降到0.51,肠脂比由2.90%下降到1.69%。全鱼和肝脏中的铜含量均随饲料铜水平的增加而显著增加,斜带石斑鱼全鱼铜含量由2.98mg/kg上升到34.98mg/kg,肝脏铜含量由36.6mg/kg上升到1364.0mg/kg。但饲料中过量铜对斜带石斑鱼的存活率、鱼体肥满度、脏体比、肝体比和全鱼体组成没有显著性影响。摄食高铜饲料的斜带石斑鱼肝脏锌含量显著升高,锌可能在铜的解毒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斑鱼 铜毒性 矿物质
下载PDF
福氏拟菱形藻(Pseudo-nitzschia fukuyoi)——中国产毒拟菱形藻的新记录 被引量:6
4
作者 黄春秀 董焕嫦 +2 位作者 吴海燕 谭志军 李扬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1014-1021,共8页
为了提高对我国海域拟菱形藻属(Pseudo-nitzschia)物种多样性的认识,并明确其是否能够产生多莫酸(domoic acid,DA)。本文从中国沿海分离和建立了拟菱形藻的单克隆培养株系,结合光学显微镜下的群体特征、透射电镜下的超微形态学特征、基... 为了提高对我国海域拟菱形藻属(Pseudo-nitzschia)物种多样性的认识,并明确其是否能够产生多莫酸(domoic acid,DA)。本文从中国沿海分离和建立了拟菱形藻的单克隆培养株系,结合光学显微镜下的群体特征、透射电镜下的超微形态学特征、基于核糖体转录间隔区(internal transcribed spacer,ITS)的分子系统学数据,以及基于ITS2转录RNA的二级结构分析,鉴定到我国拟菱形藻属的1个新记录种:福氏拟菱形藻(P.fukuyoi Lim,Teng,Leaw&Lim)。本文对其形态学特征进行描述,与相似物种进行了对比分析;对其ITS2-RNA序列进行了分析;利用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联用法(liquid chromatography tandem mass spectrometry,LC-MS/MS)对培养藻株的产毒特征进行了分析,多个株系中均检测到DA,单细胞产毒水平为0.02—0.23pg,这是我国报道的第二种产毒拟菱形藻。利用卤虫(Artemia salina)和褶皱臂尾轮虫(Brachionus plicatilis)对福氏拟菱形藻的产毒水平进行了诱导,发现浮游动物能够提高福氏拟菱形藻的DA含量,增强幅度在4.7—28.5倍之间。本文提高了对我国拟菱形藻属物种多样性的认识,明确了福氏拟菱形藻的产毒特征和水平,为后续深入研究提供了基础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福氏拟菱形藻 物种多样性 形态学特征 核糖体转录间隔区 ITS2-RNA二级结构 多莫酸
下载PDF
中国海洋鱼类单殖吸虫研究 XXIV .斧形虫科一新记录种
5
作者 邹小梅 杨芳 丁雪娟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04-106,共3页
该文记述了采自海南三亚杜氏下鱵Hyporhamphus dussumieri鳃上的1种单殖吸虫——低鱵斧形虫Axine depauperati Yamaguti,1968.所获标本与Yamaguti(1968)的原始描述基本一致,但在吸铗形状、端钩数量、生殖腔刺和阴茎刺数量上略有差异.低... 该文记述了采自海南三亚杜氏下鱵Hyporhamphus dussumieri鳃上的1种单殖吸虫——低鱵斧形虫Axine depauperati Yamaguti,1968.所获标本与Yamaguti(1968)的原始描述基本一致,但在吸铗形状、端钩数量、生殖腔刺和阴茎刺数量上略有差异.低鱵斧形虫为中国新记录,杜氏下鱵为宿主新记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殖吸虫 低鱵斧形虫 中国新记录 杜氏下鱵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