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特殊形貌纳米铂的制备及其在燃料电池催化剂中应用 被引量:2
1
作者 黎华玲 廖世军 宋慧宇 《现代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26-30,共5页
综述了近几年来特殊形貌纳米铂的制备及其在燃料电池中的应用的研究进展,具体包括:球状及多面体铂单晶纳米粒子的合成及其催化性能,线状、枝状、花状纳米粒子的合成及其催化性能,基于特殊形貌纳米粒子的核壳结构催化剂研究进展,亚纳米... 综述了近几年来特殊形貌纳米铂的制备及其在燃料电池中的应用的研究进展,具体包括:球状及多面体铂单晶纳米粒子的合成及其催化性能,线状、枝状、花状纳米粒子的合成及其催化性能,基于特殊形貌纳米粒子的核壳结构催化剂研究进展,亚纳米粒子及原子族的制备及研究的相关工作,并展望了该领域未来的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殊形貌 纳米铂 催化性能
下载PDF
NiO-YSZ-石墨水系浆料的研制及其在注浆成型制备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中的应用 被引量:7
2
作者 刘丹丹 谢永敏 +1 位作者 刘江 王金霞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331-337,共7页
Ni-YSZ(钇稳定氧化锆)金属陶瓷普遍被用作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SOFC)的阳极材料,其氧化物浆料的性质对湿法制备的SOFC的性能具有重要影响.通过zeta电位分析,研究了NiO-YSZ双分散相水系浆料的稳定性.对六种分散剂作用于NiO、YSZ表面的zet... Ni-YSZ(钇稳定氧化锆)金属陶瓷普遍被用作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SOFC)的阳极材料,其氧化物浆料的性质对湿法制备的SOFC的性能具有重要影响.通过zeta电位分析,研究了NiO-YSZ双分散相水系浆料的稳定性.对六种分散剂作用于NiO、YSZ表面的zeta电位进行研究,发现采用的阴离子分散剂和两性分散剂使NiO和YSZ在水中带有相反电荷而引起迅速絮凝;采用阳离子分散剂聚二烯二甲基氯化铵(PDAC)时,NiO和YSZ因带有正电荷相互排斥而稳定分散于水中,在此基础上,加入作为SOFC阳极造孔剂的石墨,采用聚乙烯吡咯烷酮(PVP)作为石墨的分散剂,制备出了NiO-YSZ-石墨的稳定水系浆料.采用此浆料通过注浆成型制得阳极支撑管,进而组装成SOFC单电池.该单电池在800°C时最大功率密度达到509 mW·cm-2;扫描电镜(SEM)分析表明电极与电解质间接触良好,阳极孔洞分布均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 注浆成型 阳极支撑体 浆料 ZETA电位 分散剂
下载PDF
燃料电池低Pt核壳结构催化剂的最新研究进展 被引量:2
3
作者 余锦南 廖世军 《中国材料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880-888,905,共10页
传统的Pt/C催化剂,由于仅仅是处于纳米粒子表层的Pt原子参与电催化反应,而大多数位于粒子内层的Pt却未能得到有效利用,由此造成燃料电池成本高昂,阻碍了它的大规模商业化进程。核壳结构催化剂是近年来出现的一类极其重要的低Pt催化剂,... 传统的Pt/C催化剂,由于仅仅是处于纳米粒子表层的Pt原子参与电催化反应,而大多数位于粒子内层的Pt却未能得到有效利用,由此造成燃料电池成本高昂,阻碍了它的大规模商业化进程。核壳结构催化剂是近年来出现的一类极其重要的低Pt催化剂,这类催化剂是使用廉价贵金属、过渡金属、合金及导电化合物的纳米粒子作为核,在其表面覆盖一个原子层厚度或者几个原子层厚度的Pt为壳层而制得的新型高性能催化剂。核壳结构低Pt催化剂可大幅度降低燃料电池的贵金属Pt的使用量,进而降低燃料电池的成本,是实现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大规模商业化的希望所在。有关核壳结构低Pt催化剂的研究已成为燃料电池领域最热门的研究课题之一。综述了近年来低Pt核壳结构催化剂的研究进展,包括低Pt核壳结构催化剂制备技术的研究进展,以廉价贵金属、合金及导电化合物纳米粒子作为核的低Pt核壳结构催化剂的设计、制备及其相关研究情况。介绍了不同类型的核与Pt壳层之间的相互作用,讨论和总结了影响低Pt核壳结构催化剂电催化活性的相关因素,并对低Pt核壳结构催化剂的研究及其应用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Pt催化剂 核壳结构 燃料电池 制备方法
下载PDF
NiO-YSZ-石墨水系浆料的研制及其在注浆成型制备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中的应用
4
作者 刘丹丹 谢永敏 +1 位作者 刘江 王金霞 《功能材料信息》 2015年第4期8-16,共9页
Ni-YSZ(钇稳定氧化锆)金属陶瓷普遍被用作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SOFC)的阳极材料,其氧化物浆料的性质对湿法制备的SOFC的性能具有重要影响。通过zeta电位分析,研究了NiO-YSZ双分散相水系浆料的稳定性。对六种分散剂作用于NiO、YSZ表面的z... Ni-YSZ(钇稳定氧化锆)金属陶瓷普遍被用作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SOFC)的阳极材料,其氧化物浆料的性质对湿法制备的SOFC的性能具有重要影响。通过zeta电位分析,研究了NiO-YSZ双分散相水系浆料的稳定性。对六种分散剂作用于NiO、YSZ表面的zeta电位进行研究,发现采用的阴离子分散剂和两性分散剂使NiO和YSZ在水中带有相反电荷而引起迅速絮凝;采用阳离子分散剂聚二烯二甲基氯化铵(PDAC)时,NiO和YSZ因带有正电荷相互排斥而稳定分散于水中,在此基础上,加入作为SOFC阳极造孔剂的石墨,采用聚乙烯吡咯烷酮(PVP)作为石墨的分散剂,制备出了NiO-YSZ-石墨的稳定水系浆料。采用此浆料通过注浆成型制得阳极支撑管,进而组装成SOFC单电池。该单电池在800℃时最大功率密度达到509 mW。cm^(-2);扫描电镜(SEM)分析表明电极与电解质间接触良好,阳极孔洞分布均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 注浆成型 阳极支撑体 浆料 ZETA电位 分散剂
下载PDF
燃料电池多孔碳载体高石墨化的超快速碳热冲击策略
5
作者 卢明佳 梁乐程 +6 位作者 冯彬彬 常译文 黄志宏 宋慧宇 杜丽 廖世军 崔志明 《Chinese Journal of Catalysis》 SCIE EI CAS CSCD 2023年第9期228-238,共11页
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PEMFC)具有能源转换效率高、清洁环保等优点,是新能源技术的重要发展方向.目前,燃料电池中主要使用的电催化剂是碳载铂或铂合金,碳载体不仅增强催化剂活性,提高贵金属利用率,而且对催化剂的耐久性起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PEMFC)具有能源转换效率高、清洁环保等优点,是新能源技术的重要发展方向.目前,燃料电池中主要使用的电催化剂是碳载铂或铂合金,碳载体不仅增强催化剂活性,提高贵金属利用率,而且对催化剂的耐久性起着至关重要的影响.但常规的碳载体在燃料电池强腐蚀环境中容易发生腐蚀,进而导致催化剂颗粒脱落和团聚,活性衰减.近年来,研究发现提高碳载体石墨化程度有利于增强载体的耐腐蚀能力,提高催化剂的稳定性.常规的高温热处理难以大幅提高载体的石墨化,且长时间的高温处理易导致原始碳结构的坍塌或转变以及比表面积显著下降.因此,迫切需要发展新的策略或技术经济、高效地提高碳载体的石墨化度,并且保持碳载体原始结构和形貌.本文提出了一种快速且低成本的碳热冲击方法,用于多孔碳材料的石墨化处理,包括碗状碳(BC)、空心碳球、ZIF-8衍生碳和商业炭黑等.其中,以碗状碳为研究对象,即将碗状碳载体与石墨化催化剂氯化铁通过超声共混,干燥后放入加热源碳毡中,通过快速碳热冲击,3 s内升温至1300℃,在该温度保温30 s后,3 s降至室温,最后酸洗得到高石墨化碗状碳.作为对照,含有氯化铁的碗状碳也在普通管式炉中石墨化处理.采用X射线衍射(XRD)、Raman光谱、四探针电导率测试、氮气吸脱附曲线、扫描电镜(SEM)和透射电镜等表征手段对所得的石墨化碗状碳进行表征.同时,以碳热冲击所得的高石墨化碗状碳为载体合成了碳载的Pt Co金属间化合物催化剂(PtCo/G-BC-S),并通过旋转圆盘电极及单电池考察其电催化性能.XRD、Raman光谱、电导率测试和SEM结果表明,碳热冲击处理后的碗状碳具有高的石墨化程度,其电导率高达5.7 S cm^(–2)(20 MPa下),为原始碗状碳的7倍,同时依然维持原有碗状结构.而对于普通管式炉煅烧后的碗状碳,虽然石墨化程度得到提高,但其结构出现了严重的坍塌,且比表面积下降严重.电化学测试结果表明,PtCo/G-BC-S表现出较好的ORR催化性能,在高电位(1.0–1.5 V)下G-BC-S具有高的耐腐蚀性能:PtCo/G-BC-S的半波电位(0.933 V)均高于Pt Co/BC(0.928 V)和商业Pt/C(0.89 V).此外,高电位下的加速耐久性测试结果表明,PtCo/G-BC-S的半波电位只衰减了13 mV,而PtCo/BC和商业Pt/C分别衰减了22 mV和47 mV.以上研究结果表明,PtCo/G-BC-S催化剂的高活性和稳定性来自于两个方面:铂钴金属间化合物催化剂的高活性和化学/结构稳定性,以及碗状碳载体的高石墨化度和多孔结构.提高碳载体的耐久性对燃料电池的稳定性至关重要,其中通过提高石墨化来缓解碳腐蚀是重要方法之一.综上,本文为制备高耐久性碳载体提供了一种高效、经济的策略,对推动燃料电池的发展具有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燃料电池 碳腐蚀 多孔碳 石墨化 碳热冲击
下载PDF
非碳酸酯基溶剂锂离子电池电解液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6
作者 罗瑞 任婉 +1 位作者 蒋阳梅 廖世军 《现代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36-40,共5页
从电解液溶剂的角度出发,着重介绍了近年来国内外在基于砜类、离子液体、腈类等非传统碳酸酯基溶剂的电解液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以及使用这些溶剂尚待解决的问题,展望了今后锂离子电池电解液溶剂的发展前景。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非碳酸酯 电解液 溶剂 耐高压
下载PDF
具有丰富活性位点和高电子传导性的非晶MOF用于高效肼氧化
7
作者 丁婕婷 王浩帆 +3 位作者 沈葵 韦小明 陈立宇 李映伟 《Chinese Journal of Catalysis》 SCIE CAS CSCD 2024年第5期351-359,共9页
金属有机框架(MOF)虽然具有完美的结晶性质,但由于其配位不饱和位点数量不足和电子传导性较低,这些特性限制了它在电催化领域的应用.尽管通过去除部分有机配体可以暴露晶体MOF的一些金属位点,但常用的方法涉及高压、高温、强酸、强碱等... 金属有机框架(MOF)虽然具有完美的结晶性质,但由于其配位不饱和位点数量不足和电子传导性较低,这些特性限制了它在电催化领域的应用.尽管通过去除部分有机配体可以暴露晶体MOF的一些金属位点,但常用的方法涉及高压、高温、强酸、强碱等苛刻的条件,很容易造成MOF的多孔结构完全坍塌.相较于晶态MOF,非晶态MOF具有短程有序而长程无序的结构特征.通过快速组装MOF,有望实现MOF的非晶化,从而创造大量不饱和位点,并优化金属位点的电子结构.因此,开发高效的非晶态MOF合成策略十分必要.本文报道了一种诱导非晶态MOF在碳布上快速组装的电合成方法,制得了具有丰富活性位点和高电子传导性的非晶态MOF(记为aMnFc'/CC).在电合成过程中,有机配体在碳布上迅速去质子化,并与金属离子快速组装,形成具有大量配位不饱和Mn位点的非晶态aMnFc'.X射线衍射和透射电镜选区电子衍射结果表明,aMnFc'为无定形结构.电子顺磁共振和X射线吸收近边结构光谱等表明,aMnFc'比cMnFc'含有更多的不饱和Mn金属中心.随后,利用三电极体系评估催化剂在肼氧化(HzOR)中的催化活性,在0.1 mol L^(−1) PBS+0.4 mol L^(−1) N_(2)H_(4)电解质中,aMnFc'/CC的起始电位为287 mV(1 mA cm^(−2)),在10 mA cm^(−2)下的工作电势为667 mV,其活性远优于晶态MOF 起始电位为540 mV(1 mA cm^(−2)),在10 mA cm^(−2)下的工作电势为(871 mV).aMnFc'/CC在0.1 mol L^(−1) PBS中的HzOR性能优于大多数已报道的Mn/Fe基催化剂和MOFs催化剂.四探针法测定cMnFc'和aMnFc'的电导率分别为1.5×10^(−4)和1.8×10^(−3) S cm^(−2),表明MOF的非晶化可以提高电导率,从而增强其电化学性能.密度泛函理论计算表明,MnFc'-V在费米能级附近的态密度比MnFc'的态密度更强,说明不饱和Mn中心的存在增强了MOF的导电性.进一步通过理论计算研究了肼在MnFc'和MnFc'-V表面的逐步脱氢过程,结果发现,MnFc'和MnFc'-V的决速步都是从*N_(2)H_(3)到*N_(2)H_(2)的脱氢过程,其中MnFc'-V的自由能差(0.22 eV)远小于MnFc'的自由能差(0.65 eV).由此可见,在aMnFc'中,不饱和Mn位点使d带中心更接近费米能级,增强了活性位对N_(x)H_(x)中间体的吸附能,从而提高了HzOR活性.综上,本文提出一种电合成方法,实现了非晶态MOF在碳布上的快速组装,制备出具有丰富活性位点和高电子传导性的非晶态MOF,显著提升了其在肼氧化反应中的催化活性.这一新策略不仅克服了晶态MOF在电催化应用中的局限,而且为工业电流条件下合成用于HzOR的非晶态MOF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晶化 缺陷 电催化 肼氧化反应 金属有机框架
下载PDF
巯基功能化介孔材料高效锚定钯负载型催化剂的制备及其苯酚加氢催化性能 被引量:11
8
作者 张嘉熙 黄高伟 +7 位作者 张琤 何群华 黄超 杨旭 宋慧宇 梁振兴 杜丽 廖世军 《催化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1519-1526,共8页
以含巯基官能团有机硅烷修饰的介孔材料MCM-41和SBA-15为载体, 采用浸渍-氢气还原法制备了高分散和高活性的负载型Pd催化剂. X射线衍射、N2吸附-脱附和透射电子显微镜表征结果显示, 所制Pd催化剂Pd-SH-MCM-41和Pd-SH-SBA-15具有很好的... 以含巯基官能团有机硅烷修饰的介孔材料MCM-41和SBA-15为载体, 采用浸渍-氢气还原法制备了高分散和高活性的负载型Pd催化剂. X射线衍射、N2吸附-脱附和透射电子显微镜表征结果显示, 所制Pd催化剂Pd-SH-MCM-41和Pd-SH-SBA-15具有很好的长程有序结构、分布均匀的孔径、高比表面积及高度分散的Pd颗粒. 苯酚加氢反应结果表明, 以Pd-SH-MCM-41和Pd-SH-SBA-15为催化剂时, 在80oC, 1.0 MPa反应1 h, 苯酚转化率达99%以上, 环己酮选择性为98%. 它们的催化活性为商业Pd/C催化剂的5倍, Pd/MCM-41和Pd/SBA-15催化剂的3倍. 这可归因于介孔材料表面修饰的巯基官能团对Pd的锚定作用, 避免了Pd颗粒的团聚, 使其高度分散在介孔材料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介孔氧化硅 巯基修饰 锚定 负载型催化剂 苯酚加氢
下载PDF
One-pot synthesis of ordered mesoporous Cu-KIT-6 and its improved catalytic behavior for the epoxidation of styrene:Effects of the pH value of the initial gel 被引量:3
9
作者 李白滔 罗歆 +2 位作者 黄静 王秀军 梁振兴 《Chinese Journal of Catalysis》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518-528,共11页
The heterogeneously copper-catalyzed oxidative cleavage of styrene was studied using copper-doped mesoporous KIT-6(CU-KIT-6_x) prepared via pH adjustment(where x is the pH:1.43,2.27,3.78,3.97,4.24 or 6.62).Variat... The heterogeneously copper-catalyzed oxidative cleavage of styrene was studied using copper-doped mesoporous KIT-6(CU-KIT-6_x) prepared via pH adjustment(where x is the pH:1.43,2.27,3.78,3.97,4.24 or 6.62).Variations in the catalyst structure and morphology with pH values were characterized by X-ray power diffraction,nitrogen adsorption-desorption analysis,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y and X-ray photoelectron spectroscopy.As the pH value applied during the initial synthesis,the resulting Cu-KIT-6_x exhibited different structural,textural and surface characteristics,especially in terms of specific copper species and copper content At a pH value of 3.78,approximately 4.6 wt%copper(Ⅱ) was successfully incorporated into the framework of the initial KIT-6,in the form of-Cu-O-Si- groups.The catalytic performance of each catalyst was evaluated by following the epoxidation of styrene,employing tert-butyl hydroperoxide as the oxidant and CH_3CN as the solvent.A significant styrene conversion of 43.5%with 86.6%selectivity for the desired styrene epoxide was obtained over the Cu-KIT-63.78.A higher Cu content,an ordered cubic laid mesoporous architecture and various specific textural characteristics all combined to endow the Cu-KIT-63.78 with high catalytic activity and good stabilit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esoporous material KIT-6 Styrene epoxidation pH-adjusting
下载PDF
添加剂甲基紫-Cl^(-)作用下铜的快速电结晶过程 被引量:2
10
作者 张震 黄家龙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723-1731,共9页
采用线性电势扫描、循环伏安和计时电流等电化学方法研究40℃下甲基紫和Clˉ单独存在与同时存在时,含315 g/L CuSO4、110 g/L H2SO4的高浓度酸铜溶液中Cu在铜电极上的电结晶过程。结果表明:甲基紫和Clˉ单独存在或同时存在时Cu的电结晶... 采用线性电势扫描、循环伏安和计时电流等电化学方法研究40℃下甲基紫和Clˉ单独存在与同时存在时,含315 g/L CuSO4、110 g/L H2SO4的高浓度酸铜溶液中Cu在铜电极上的电结晶过程。结果表明:甲基紫和Clˉ单独存在或同时存在时Cu的电结晶过程较为复杂,开始先按瞬时成核三维生长方式进行;随着时间的延长,逐渐向连续成核三维生长方式进行,但当成核时间较长时,其电结晶成核偏离理论模型,表现出扩散与电化学反应混合控制,而且甲基紫和Clˉ共同作用时更快进入混合控制。甲基紫和Clˉ在电沉积过程表现出显著的去极化作用,且它们的共同作用使Cu2+的扩散系数增大,明显促进铜的快速电结晶和成核过程。适宜的甲基紫和Clˉ浓度,例如2.5 mg/L甲基紫和20 mg/L Clˉ,会增大Cu2+的扩散系数,同时获得足够大的成核数密度,对铜电结晶有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U 甲基紫 Cl^(-) 电结晶 扩散系数
下载PDF
不同聚合度壬基酚聚氧乙烯醚在酸性光亮镀铜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1
作者 张震 黄金豆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666-673,共8页
为研究壬基酚聚氧乙烯醚(NP(EO)_n)可用作酸性光亮镀铜载体光亮剂的原因以及不同聚合度NP(EO)_n对铜沉积过程的动力学参数和沉积层表观形貌的影响,以NP-10、NP-15、NP-20、NP-40配合Cl^--DPS作为50℃CuSO_4-H_2SO_4镀液的添加剂,采用电... 为研究壬基酚聚氧乙烯醚(NP(EO)_n)可用作酸性光亮镀铜载体光亮剂的原因以及不同聚合度NP(EO)_n对铜沉积过程的动力学参数和沉积层表观形貌的影响,以NP-10、NP-15、NP-20、NP-40配合Cl^--DPS作为50℃CuSO_4-H_2SO_4镀液的添加剂,采用电势扫描交流阻抗法研究NP(EO)_n在电极表面吸附双电层的形态,采用线性电势扫描和计时电流法研究NP(EO)_n对电沉积过程的影响,并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和X射线衍射表征沉积层的形貌及晶面取向。结果表明:NP(EO)_n在电极表面的吸附层阻碍Cu^(2+)的扩散,增强极化,细化晶粒;由于NP(EO)_n吸附层亲水链长度不同,对Cu^(2+)的屏蔽程度不同,对电沉积影响各异;NP(EO)_n链长越长,沉积层的形貌越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壬基酚聚氧乙烯醚 吸附 电解铜箔 成核 形貌
下载PDF
金属有机框架化合物在二氧化碳捕获及分离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2
作者 刘辉 彭响方 曾和平 《化学发展前沿(中英文版)》 2013年第4期63-76,共14页
工业化进程中过量二氧化碳排放引起的环境问题已受到高度的重视,金属有机框架化合物(MOFs)是由金属离子或簇与有机桥连配体自组装而成的一种新型多孔材料,由于它具有高度的有序性、较高的比表面积、结构的多样性和可调性及孔洞的可... 工业化进程中过量二氧化碳排放引起的环境问题已受到高度的重视,金属有机框架化合物(MOFs)是由金属离子或簇与有机桥连配体自组装而成的一种新型多孔材料,由于它具有高度的有序性、较高的比表面积、结构的多样性和可调性及孔洞的可修饰性等众多优点,在二氧化碳捕获及分离应用中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本文综述了近几年来MOFs在二氧化碳捕获及吸附分离中的一些研究进展,总结了如孔洞性质、暴露的不饱和配位点、功能基团修饰、后合成修饰等几种有利于提高MOFs二氧化碳捕获及分离性能的方法,并指出了MOFs在二氧化碳捕获及分离应用中的不足,对MOFs在光催化和电催化还原二氧化碳应用方面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有机框架 二氧化碳 捕获 分离 选择性吸附
下载PDF
硝基基团修饰的金属有机框架化合物的合成及晶体结构表征(英文)
13
作者 李崧 邓临新 +2 位作者 何俊杰 刘辉 曾和平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2401-2407,共7页
分别以2种硝基羧酸配体EBNB(1,2-二(3-硝基苯甲酸)-乙烯)和NPA(3-硝基邻苯二甲酸)与BPY(4,4′-联吡啶)及金属锌反应,配位溶剂热法合成了2种具有硝基基团修饰的二核金属簇为基本构筑单元的金属有机框架化合物[Zn2(EBNB)2(BPY)2·2H2O... 分别以2种硝基羧酸配体EBNB(1,2-二(3-硝基苯甲酸)-乙烯)和NPA(3-硝基邻苯二甲酸)与BPY(4,4′-联吡啶)及金属锌反应,配位溶剂热法合成了2种具有硝基基团修饰的二核金属簇为基本构筑单元的金属有机框架化合物[Zn2(EBNB)2(BPY)2·2H2O]n(1)和[Zn2(NPA)2(BPY)2·H2O]n(2)。通过X-射线单晶衍射法测定了2种配合物的结构,其中配合物1属于三斜晶系,P1空间群,a=0.818 62(9)nm,b=1.142 20(14)nm,c=1.428 63(17)nm,α=96.803 0(10)°,β=93.045 0(10)°,γ=102.472(2)°,V=1.290 8(3)nm3,Z=2,Mr=595.81,Dc=1.533 g·cm-3,μ=1.01 mm-1,F(000)=608,T=293(2)K;配合物2属于三斜晶系,P1空间群,a=1.154 06(14)nm,b=1.190 86(16)nm,c=1.459 52(19)nm,α=98.029(1)°,β=98.749(1)°,γ=113.579(2)°,V=1.771 9(4)nm3,Z=2,Mr=879.35,Dc=1.648 g·cm-3,μ=1.43 mm-1,F(000)=892,T=293(2)K。同时也对2种配合物的发光性能进行了测试,测试结果表明2种配合物具有较好的荧光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有机框架 穿插结构 基本构筑单元 硝基基团 修饰
下载PDF
热解条件对氮杂有序介孔炭材料电催化性能的影响(英文) 被引量:4
14
作者 龙桂发 万凯 +3 位作者 刘明尧 李小花 梁振兴 朴金花 《催化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1197-1204,共8页
氧还原反应是燃料电池及金属空气电池中极其重要的电化学反应之一,贵金属铂基催化剂被认为是最有效的氧还原反应电催化剂.然而,贵金属铂的资源稀缺以及高成本问题阻碍了相关技术的大规模应用,探索发展廉价高效的贵金属替代型催化剂是推... 氧还原反应是燃料电池及金属空气电池中极其重要的电化学反应之一,贵金属铂基催化剂被认为是最有效的氧还原反应电催化剂.然而,贵金属铂的资源稀缺以及高成本问题阻碍了相关技术的大规模应用,探索发展廉价高效的贵金属替代型催化剂是推动燃料电池发展的根本解决方案.近年来,人们在非贵金属催化剂开发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其中新型纳米结构掺杂炭材料研究尤为活跃.氮杂有序介孔炭材料由于其高比表面积和独特的孔结构,在燃料电池技术上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在氮杂有序介孔炭材料的制备过程中,热解条件对炭材料组成、结构及电催化性能有着重要影响.然而,目前尚未见对氮杂炭材料制备过程中热解条件的影响进行系统研究.本文采用我们发展的蒸汽化-毛细管冷凝法,以SBA-15为硬模板浸渍前驱体吡咯,制备出具有高比表面积和独特孔结构的氮杂有序介孔炭材料,系统研究了热解条件(包括热解温度、热解时间和升温速率)对炭材料组成、结构及电催化性能的影响,采用N2吸附-脱附等温线、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及Raman光谱等方法考察了氮杂有序介孔炭材料的结构和组成,采用循环伏安法与旋转环盘电极研究了其电化学行为与氧还原反应电催化活性及选择性.N2吸附-脱附等温线显示,氮杂炭材料对应IV型吸附-脱附等温线,孔径主要分布在2–10nm,表明所制材料具有介孔结构.随着热处理温度升高,氮杂有序介孔炭材料比表面积先增加而后降低,热处理时间的延长有利于比表面积增大,但升温速率对所制炭材料比表面积没有明显影响,当升温速率为30℃/min,900℃焙烧3h时,氮杂有序介孔炭材料的比表面积达到最大值888m2/g.XPS测试结果表明,随着热处理温度升高,氮杂有序介孔炭材料中含氮基团的分解进一步加深,使N含量逐渐降低.延长热处理时间亦然,而升温速率的改变对N含量无明显影响.在热处理温度较低时(600℃),所得材料中N主要以吡咯氮和吡啶氮的形式存在;当温度达到800℃以上,吡咯氮转化为吡啶氮和骨架氮,且主要以骨架氮形式存在,说明氮杂有序介孔炭材料的石墨化程度逐渐升高.Raman光谱结果显示,随着热处理温度升高,I D/I G逐渐降低,进一步印证了温度对石墨化程度的影响.电化学测试结果表明,随着热处理温度升高,氮杂有序介孔炭材料的氧还原反应电催化活性逐渐升高,但是当热处理温度从900℃升至1000℃时,氧还原反应活性增加很小;升温速率与热处理时间对氧还原反应电催化活性的影响均不明显.与商品Pt/C催化剂相比,900℃以上所制催化剂均表现出更优异的氧还原电催化活性与选择性.由此可见,热处理温度是决定碳源热化学行为的关键因素,进而决定炭材料表面组成与结构.电化学研究结果表明,800℃以上进行热处理碳化,所生成石墨化微晶可有效促进电子传递,降低欧姆极化损失,同时,较高的处理温度可促进骨架氮掺杂,从而构建出高效氧还原反应活性位点.因此,氮杂型炭催化剂的组成、结构与电化学性能更多地受控于热处理过程中的热力学,而非热解动力学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催化剂 氮掺杂炭 有序介孔材料 氧还原反应 热解条件
下载PDF
5V级正极材料LiNi_(0.5)Mn_(1.5)O_4掺杂与包覆的进展 被引量:3
15
作者 柳祖善 宋慧宇 +1 位作者 蒋阳梅 廖世军 《电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174-177,共4页
介绍了LiNi0.5Mn1.5O4的结构及特点,着重评述了此类正极材料体相离子掺杂和表面包覆的改性研究进展;对具有特殊形貌的此类材料作了阐述。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高电压 掺杂 包覆
下载PDF
镍钴锰三元正极材料LiNi1/3Co1/3Mn1/3O2最新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6
作者 肖冠 陈鹏 +1 位作者 任婉 廖世军 《现代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53-57,共5页
为解决镍钴锰三元材料存在的首次充放电效率低、大倍率性能不够理想等问题,人们对这类材料进行掺杂和表面改性方面开展了大量的研究工作。综述了近年来锂离子电池镍钴锰三元正极材料的合成方法、掺杂以及表面修饰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并简... 为解决镍钴锰三元材料存在的首次充放电效率低、大倍率性能不够理想等问题,人们对这类材料进行掺杂和表面改性方面开展了大量的研究工作。综述了近年来锂离子电池镍钴锰三元正极材料的合成方法、掺杂以及表面修饰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并简要概述了该材料的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LINI1/3CO1/3MN1/3O2 电化学性能 掺杂 表面修饰
下载PDF
Synthesis of spinel LiMn_(2)O_(4) microspheres with durable high rate capability 被引量:2
17
作者 周玉波 邓远富 +2 位作者 袁伟豪 施志聪 陈国华 《Transactions of Nonferrous Metals Society of China》 SCIE EI CAS CSCD 2012年第10期2541-2547,共7页
Spinel LiMn2O4 microspheres with durable high rate capability were synthesized by a facile route using spherical MnCO3 precursors as the self-supported templates, combined with the calcinations of LiNO3 at 700 °C... Spinel LiMn2O4 microspheres with durable high rate capability were synthesized by a facile route using spherical MnCO3 precursors as the self-supported templates, combined with the calcinations of LiNO3 at 700 °C for 8 h. The spherical MnCO3 precursors were obtained from the control of the crystallizing process of Mn2+ ions and NH4HCO3 in aqueous solution. The effects of the mole ratio of the raw materials, reaction time, and reaction temperature on the morphology and yield of the MnCO3 were investigated. The as-synthesized MnCO3 and LiMn2O4 microspheres were characterized by powder X-ray diffractometry (XRD) and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 (SEM). Galvanostatic charge/discharge tests indicate that the spinel LiMn2O4 microspheres deliver a discharge capacity of 90 mA-h/g at 10C rate show good capacity retention capability (75% of their initial capacity after 800 cycles at 10C rate). The durable high rate capability suggests that the as-synthesized LiMn2O4 microspheres are promising cathode materials for high power lithium ion batteri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nCO_(3)microspheres self-supported template LiMn_(2)O_(4) microspheres rate capability
下载PDF
Metal–organic-framework-based catalysts for hydrogenation reactions 被引量:5
18
作者 陈芝杰 陈俊英 李映伟 《Chinese Journal of Catalysi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1108-1126,共19页
Metal-organic-framework (MOF)-based materials with novel physicochemical properties have emerged as promising catalysts for various hydrogenation reactions. In addition to metal clusters and multifunctional organic... Metal-organic-framework (MOF)-based materials with novel physicochemical properties have emerged as promising catalysts for various hydrogenation reactions. In addition to metal clusters and multifunctional organic ligands, MOF-based catalysts can incorporate other functional species, and thus provide various active sites for hydrogenation processes. The structural properties of the catalysts play significant roles in enhancing the interactions among the reactants, products, and catalytic sites, which can be rationally designed. Because of the synergistic effects between the ac-tive sites and the structural properties, MOF-based catalysts can achieve higher activities and selec- tivities in hydrogenation reactions than can be obtained using traditional heterogeneous catalysts. This review provides an overview of recent developments in MOF-based catalysts in the hydro-genation of alkenes, alkynes, nitroarenes, cinnamaldehyde, furfural, benzene, and other compounds. Strategies for improving the catalytic performances of MOF-based catalysts are discussed as well as the different active sites and structural properties of the catalys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etal-organic framework HYDROGENATION Heterogeneous catalysis NANOPARTICLE CHEMOSELECTIVITY Synergistic effect
下载PDF
Cl^--BSP-RPE添加剂存在下Cu在铜电极上的电沉积 被引量:7
19
作者 丁辛城 张震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815-823,共9页
采用线性电势扫描、循环伏安和计时电流研究50℃下Cl-、BSP、RPE单独存在或同时存在时,在含320 g/L CuSO4·5H2O、110 g/L H2SO4溶液中,Cu在铜电极上的电沉积过程,并通过SEM和XRD表征无添加剂和添加30 mg/L Cl-+5 mg/L BSP+5 mg/L ... 采用线性电势扫描、循环伏安和计时电流研究50℃下Cl-、BSP、RPE单独存在或同时存在时,在含320 g/L CuSO4·5H2O、110 g/L H2SO4溶液中,Cu在铜电极上的电沉积过程,并通过SEM和XRD表征无添加剂和添加30 mg/L Cl-+5 mg/L BSP+5 mg/L RPE后得到的铜箔的形貌和结构。结果表明:Cl-、BSP在Cu的电沉积过程中起着去极化作用,RPE随着浓度的增大极化作用逐渐增强;BSP使成核数密度增大,但同时会降低铜离子的扩散系数,添加30 mg/L Cl-+5 mg/L BSP+5 mg/L RPE会增大表观传递系数和扩散系数,加快Cu的电沉积过程;在Cl-、RPE以及30 mg/L Cl-+5 mg/L BSP+5 mg/L RPE作用下,Cu的电沉积都是在开始时接近瞬时成核,随着时间延长,向连续成核靠近,最终偏离理论模型;而在BSP作用下,始终接近瞬时成核理论。添加30 mg/L Cl-+5mg/L BSP+5 mg/L RPE可以在50℃高浓度酸铜溶液中快速电沉积得到光亮平整的电解铜箔,铜镀层呈现(111)晶面较大择优取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解铜箔 聚氧乙烯聚氧丙烯嵌段化合物 电沉积 添加剂 扩散系数
下载PDF
A highly efficient flower-like cobalt catalyst for electroreduction of carbon dioxide 被引量:7
20
作者 Gang Yang Zhipeng Yu +1 位作者 Jie Zhang Zhenxing Liang 《Chinese Journal of Catalysis》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914-919,共6页
Electrochemical conversion of CO2 into fuel has been regarded as a promising approach to achieve the global carbon cycle.Herein,we report an efficient cobalt catalyst with a unique flower-like morphology synthesized b... Electrochemical conversion of CO2 into fuel has been regarded as a promising approach to achieve the global carbon cycle.Herein,we report an efficient cobalt catalyst with a unique flower-like morphology synthesized by a green and facile hydrothermal method,in which n-butylamine is used as the capping agent.The resultant catalyst shows superior electrocatalytic activity toward CO2 electroreduction,which is highly selective for generating formate with a Faraday efficiency of 63.4%.Electrochemical analysis reveals that the oxide on the surface is essential for the electrocatalysis of the CO2 reduction reaction.Cyclic voltammograms further suggest that this catalyst is highly active for the oxidation of reduced product,and can thus be seen as a bifunctional catalys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2 electroreduction reaction COBALT Flower-like morphology FORMATE Interface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