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骨微观力学失效行为的原位研究
1
作者 钱天宝 杭飞 +1 位作者 庄建 陈晓峰 《医用生物力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S01期389-389,共1页
目的骨复杂的分级结构赋予其高的刚度、强度和断裂韧性,目前对骨微观增韧机理的系统性理解仍然需要更深入的实验性研究。研发新型原位AFM-力学测试平台,实现在宏观加载时原位观察密质骨各级结构的力学行为。方法利用该原位平台,首先对... 目的骨复杂的分级结构赋予其高的刚度、强度和断裂韧性,目前对骨微观增韧机理的系统性理解仍然需要更深入的实验性研究。研发新型原位AFM-力学测试平台,实现在宏观加载时原位观察密质骨各级结构的力学行为。方法利用该原位平台,首先对含天然骨髓表面的牛股骨试样进行了原位拉伸测试,原子力显微镜(AFM)记录了矿化胶原纤维的力学行为变化。随后对抛光牛骨试样进行原位弯曲测试,利用AFM追踪裂纹尖端区域骨微观结构的力学行为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密质骨 弯曲测试 力学测试 微观力学 分级结构 实验性研究 原位拉伸 原位研究
下载PDF
冻结步态帕金森病患者脑部结构fMRI:基于体素的形态学分析 被引量:4
2
作者 陈静勿 胡杉 +4 位作者 谢新凤 杨粤龙 吴晓玲 杨云竣 黄飚 《放射学实践》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411-416,共6页
目的:应用MRI基于体素形态学分析方法探讨冻结步态帕金森病(PD-FOG)患者的脑微观结构变化,分析PD-FOG患者脑灰质异常区域及分布特征。方法:将临床确诊的20例PD-FOG患者和18例非冻结步态帕金森病(PD-nFOG)患者纳入研究,并纳入性别、年龄... 目的:应用MRI基于体素形态学分析方法探讨冻结步态帕金森病(PD-FOG)患者的脑微观结构变化,分析PD-FOG患者脑灰质异常区域及分布特征。方法:将临床确诊的20例PD-FOG患者和18例非冻结步态帕金森病(PD-nFOG)患者纳入研究,并纳入性别、年龄和教育程度与患者组相匹配的21例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HCs)。采集所有受试者的全脑3D-T1WI数据,并应用基于体素的形态学分析方法进行后处理和分析。结果:与PD-nFOG患者相比,PD-FOG患者脑灰质体积异常减少(P<0.005)的区域包括右侧额叶(BA4、BA6)和右侧顶叶(BA3、BA40);与HCs相比,PD-FOG患者脑灰质体积异常减少(P<0.005)的区域包括右侧额叶(BA4、BA6)、右侧顶叶(BA3、BA40)和左侧小脑(山顶、山坡、小脑扁桃体和蚓结节)。结论:PD-FOG患者不仅存在运动相关脑区(顶叶及小脑)的灰质体积异常减少,而且额叶脑灰质体积也有减少,提示PD患者发生FOG可能是运动和认知功能障碍相互影响、相互作用所导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磁共振成像 形态学分析 基于体素 帕金森病 冻结步态 认知功能障碍
下载PDF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基因转染对人尿源干细胞生物活性的影响
3
作者 刘豪圣 刘晃 +6 位作者 张欣宗 刘天琦 张振辉 赵超 蒲小勇 秦卫兵 刘久敏 《中国性科学》 2021年第10期4-7,共4页
目的分离、培养并鉴定尿源干细胞(USCs),评估慢病毒载体介导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基因感染USCs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探究IGF-1对USCs增殖、迁移能力的影响,为后续USCs-基因联合移植治疗勃起功能障碍(ED)动物模型提供可靠的体外实验证... 目的分离、培养并鉴定尿源干细胞(USCs),评估慢病毒载体介导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基因感染USCs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探究IGF-1对USCs增殖、迁移能力的影响,为后续USCs-基因联合移植治疗勃起功能障碍(ED)动物模型提供可靠的体外实验证据。方法采用差速贴壁法分离培养原代USCs并鉴定。慢病毒载体介导IGF-1转染USCs,采用Western blot和PCR检测IGF-1表达情况,采用CCK-8实验、Transwell小室分析IGF-1对USCs的增殖及迁移能力影响。结果成功分离人USCs并传代培养。成骨、成脂分化后,茜素红S、油红O染色阳性;流式细胞技术检测结果显示,USCs表达间充质干细胞标志物CD44、CD73、CD90、CD146,不表达造血干细胞标志物CD31、CD45。重组USCs能稳定持续高表达IGF-1蛋白;重组USCs增殖、迁移能力显著高于对照组USCs(P<0.05),而转染慢病毒空载体USCs与对照组USCs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USCs取材简便且无创,分化和增殖能力强;慢病毒载体介导IGF-1转染USCs安全有效,IGF-1能够促进USCs增殖、迁移,为后续USCs-基因联合移植治疗ED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尿源干细胞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 基因转染
下载PDF
幽门后喂养对急性胃肠损伤Ⅱ级重症患者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4
4
作者 何志美 张慧丹 +5 位作者 方恒 欧阳欣 何林玲 许晶 梁雨凡 陈纯波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323-328,共6页
目的探讨螺旋型鼻肠管幽门后喂养对急性胃肠损伤(acute gastrointestinal injury,AGI)Ⅱ级重症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4月至2019年5月参与广东省人民医院3项螺旋型鼻肠管幽门后置管随机对照试验的AGIⅡ级重症患者的数据... 目的探讨螺旋型鼻肠管幽门后喂养对急性胃肠损伤(acute gastrointestinal injury,AGI)Ⅱ级重症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4月至2019年5月参与广东省人民医院3项螺旋型鼻肠管幽门后置管随机对照试验的AGIⅡ级重症患者的数据。收集患者人口统计学资料以及重症监护病房(intensive care unit,ICU)病死率等临床预后资料。根据置管24h后鼻肠管位置将患者分为幽门后喂养组和胃内喂养组。应用倾向性评分匹配法对两组患者进行1∶1匹配,比较匹配后两组患者临床资料和预后指标的差异。然后采用单因素分析AGIⅡ级重症患者ICU死亡的因素,将P<0.10的变量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ICU死亡的影响因素。结果经倾向性评分成功匹配90对患者,匹配后两组患者的基线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幽门后喂养组的ICU病死率、28d病死率及院内病死率均低于胃内喂养组,分别为4.4%vs 15.6%,14.4%vs 27.8%,6.7%vs 17.8%,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幽门后喂养是减少ICU死亡的独立保护因素(OR=0.295,95%CI:0.091~0.959,P=0.042),APACHEⅡ评分是ICU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OR=1.111,95%CI:1.025~1.203,P=0.010)。结论幽门后喂养可降低AGIⅡ级重症患者ICU病死率,是改善患者预后的独立保护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幽门后喂养 胃内喂养 急性胃肠损伤 倾向性评分匹配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