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Zn铁氧体—SiO_2复合材料溶胶—凝胶制备工艺优化研究 被引量:5
1
作者 何新华 廖石勇 +1 位作者 孙洋 萧伟航 《中国陶瓷》 CAS CSCD 2001年第5期16-19,31,共5页
以硝酸铁、硝酸锌和正硅酸乙酯为起始原料 ,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晶粒粒径在 1 5~ 4 2 .5nm的Zn铁氧体—SiO2 复合材料 ,并对溶胶—凝胶工艺及胶体形成机理进行了初步探讨。XRD分析结果表明 :5 0 0℃热处理已合成约 5 1 %尖晶石主晶相 ... 以硝酸铁、硝酸锌和正硅酸乙酯为起始原料 ,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晶粒粒径在 1 5~ 4 2 .5nm的Zn铁氧体—SiO2 复合材料 ,并对溶胶—凝胶工艺及胶体形成机理进行了初步探讨。XRD分析结果表明 :5 0 0℃热处理已合成约 5 1 %尖晶石主晶相 ,并含有少量的Fe2 O3另相 ;90 0℃热处理则基本上消除了另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Zn铁氧体-SiO2复合材料 溶胶-凝胶法 热处理 结晶化 无机材料 制备工艺
下载PDF
预烧温度对NiCuZn铁氧体陶瓷材料烧结和显微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6
2
作者 何新华 熊茂仁 +1 位作者 李剑华 李仁翠 《中国陶瓷》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1-4,共4页
研究了预烧温度对多层片式电感器用NiCuZn铁氧体的烧结、显微结构和电磁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 ,为了获得优良的显微结构和温度稳定性 ,预烧应在高于烧结温度条件下进行 ,其最佳预烧温度在 94 0℃左右。
关键词 NICUZN铁氧体 预烧温度 显微结构 电磁性
下载PDF
高性能低温烧结NiCuZn铁氧体μ125材料的研究
3
作者 凌志远 熊茂仁 +1 位作者 丘其春 何新华 《磁性材料及器件》 CAS CSCD 1998年第1期1-5,20,共6页
高性能低温烧结铁氧体材料是制作多层片式电感器(磁珠)的关键技术,该文作者有目标地选择NiCuZn系统作为研究方向,通过调节NiCuZn配比及添加Bi2O3降温烧结促进剂等方法,研制出了结构致密,晶粒尺寸大小及分布均匀... 高性能低温烧结铁氧体材料是制作多层片式电感器(磁珠)的关键技术,该文作者有目标地选择NiCuZn系统作为研究方向,通过调节NiCuZn配比及添加Bi2O3降温烧结促进剂等方法,研制出了结构致密,晶粒尺寸大小及分布均匀、电磁性能优良、烧结温区宽(870~920℃)、能和Ag内电极共烧匹配的μ125铁氧体材料;对该材料的实验及分析表明,其烧结机理是反应生成了BiFeδΟ1.5(1+δ)(δ=1~2)化合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氧体材料 低温烧结 烧结 片式元器件
下载PDF
多层片式电感器用NiCuZn铁氧体的低温烧结 被引量:17
4
作者 何新华 熊茂仁 +1 位作者 凌志远 丘其春 《无机材料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71-77,共7页
本文利用Bi2O3作为烧结促进剂实现了NiCuZn铁氧体在900℃以下烧结.利用TG、DTA、DDTA等分析手段研究Bi2O3的低温烧结机理,并确定最佳烧结温度范围在840~900℃之间.X-ray分析结果表明:加入Bi2O3后生成另相化合物Bi(36)Fe2O(57)烧... 本文利用Bi2O3作为烧结促进剂实现了NiCuZn铁氧体在900℃以下烧结.利用TG、DTA、DDTA等分析手段研究Bi2O3的低温烧结机理,并确定最佳烧结温度范围在840~900℃之间.X-ray分析结果表明:加入Bi2O3后生成另相化合物Bi(36)Fe2O(57)烧结后期少量Fe的固溶有助于稳定高温γ-Bi2O3相的立方结构,避免了冷却过程中的晶型转变.Bi(36)Fe2O(57)另相的存在能有效地阻止晶粒长大,从而达到改性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层片式 电感器 铁氧化 低温烧结 软磁材料
下载PDF
Sb_2O_3掺杂对PZT压电陶瓷微观结构与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2
5
作者 凌志远 邱文辉 王科 《电子元件与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8期31-34,共4页
Sb2O3掺入量(均为质量分数)<1.9%时,晶体结构为纯钙钛矿相,平均晶粒尺寸随掺入量增大由17μm减小至2μm,压电活性逐渐增强;Sb2O3掺入量>1.9%时,为钙钛矿与焦绿石两相复合结构,随Sb2O3掺入量增加,平均晶粒尺寸保持稳定,压电活性减... Sb2O3掺入量(均为质量分数)<1.9%时,晶体结构为纯钙钛矿相,平均晶粒尺寸随掺入量增大由17μm减小至2μm,压电活性逐渐增强;Sb2O3掺入量>1.9%时,为钙钛矿与焦绿石两相复合结构,随Sb2O3掺入量增加,平均晶粒尺寸保持稳定,压电活性减弱;Sb2O3掺入量为1.9%~2.0%处,压电活性最强。主要性能指标:εr为1925,tgδ为2.35×10–2,d33为440pC/N,kp为64%,Qm为70,tC为30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机非金属材料 锆钛酸铅 掺杂 显微结构 压电性能
下载PDF
多层片式电感器用NiCuZn铁氧体的低温烧结 被引量:6
6
作者 何新华 熊茂仁 +1 位作者 凌志远 丘其春 《磁性材料及器件》 CAS CSCD 1998年第4期23-27,37,共6页
利用Bi2O3作为烧结促进剂实现了NiCuZn铁氧体在900℃以下烧结。利用TG、DTA、DDTA等分析手段研究Bi2O3的低温烧结机理,并确定最佳烧结温度范围在840~900℃之间。X线分析结果表明,加入Bi2O3... 利用Bi2O3作为烧结促进剂实现了NiCuZn铁氧体在900℃以下烧结。利用TG、DTA、DDTA等分析手段研究Bi2O3的低温烧结机理,并确定最佳烧结温度范围在840~900℃之间。X线分析结果表明,加入Bi2O3后生成另相化合物Bi36Fe2O57。烧结后期少量Fe的固溶有助于稳定高温γ-Bi2O3相的立方结构,避免了冷却过程中的晶型转变。Bi36Fe2O57另相的存在能有效地阻止晶粒长大,从而达到改性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层片式 电感器 铁氧体 低温烧结
下载PDF
SiO_2·Bi_2O_3对NiZn铁氧体的烧结和磁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5
7
作者 何新华 张庆秋 《中国陶瓷》 CAS CSCD 2003年第2期10-12,9,共4页
本文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NiZn铁氧体-SiO2·Bi2O3复合材料。结果表明:烧结过程中Bi2O3与SiO2形成非晶态玻璃相促进烧结,使瓷体烧结温度降至1030℃,并且瓷体的磁导率随非磁性玻璃相的增加显著减少。磁导率的变化主要是由于非磁性相... 本文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NiZn铁氧体-SiO2·Bi2O3复合材料。结果表明:烧结过程中Bi2O3与SiO2形成非晶态玻璃相促进烧结,使瓷体烧结温度降至1030℃,并且瓷体的磁导率随非磁性玻璃相的增加显著减少。磁导率的变化主要是由于非磁性相的引入导致磁路隔断、退磁场增加以及铁氧体晶粒减小所致。加入适量非磁性相有助于改善瓷体的高频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iO2·Bi2O3 NiZn 铁氧体 烧结 磁性能 影响 溶胶-凝胶法 复合材料 纳米颗粒 非磁性相
下载PDF
压电陶瓷的极化反转过程 被引量:2
8
作者 凌志远 熊茂仁 陈楷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5期530-533,共4页
利用阻抗分析仪和重复迭代法,对Pb(Mg1/3Nb2/3)0.125Ti0.42Zr0.455O3压电陶瓷的极化反转过程进行了研究。实验数据显示出了铁电畴随电场变化的整个开关过程,发现极化反转前后压电性有着明显的不对称性,这一异常现象是和场诱应... 利用阻抗分析仪和重复迭代法,对Pb(Mg1/3Nb2/3)0.125Ti0.42Zr0.455O3压电陶瓷的极化反转过程进行了研究。实验数据显示出了铁电畴随电场变化的整个开关过程,发现极化反转前后压电性有着明显的不对称性,这一异常现象是和场诱应变、电滞回线数据相互对应的。经比较研究后认为,影响极化反转前后压电对称性的机理是空间电荷在晶粒表面积聚形成内偏置电场,由此建立的理论模型可以作出合理的解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化反转 压电陶瓷 压电性 空间电荷
下载PDF
(Ni_xZn_(0.825-x)Cu_(0.170)Co_(0.005))Fe_(1.90)O_(3.85)铁氧体的电磁性能 被引量:3
9
作者 何新华 熊茂仁 +2 位作者 丘其春 凌志远 陈楷 《磁性材料及器件》 CAS CSCD 1998年第1期10-15,共6页
采用配方式(NixZn0.825-xCu0.170Co0.005)Fe1.90O3.85(简称NiCuZn铁氧体),在较宽的组成范围内(x=0.295~0.750)研究了NiCuZn铁氧体的电磁性能,发现NiCuZn... 采用配方式(NixZn0.825-xCu0.170Co0.005)Fe1.90O3.85(简称NiCuZn铁氧体),在较宽的组成范围内(x=0.295~0.750)研究了NiCuZn铁氧体的电磁性能,发现NiCuZn铁氧体的μi、Q以及温度特性随Ni含量x的变化与NiZn铁氧体有很大不同,并对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进行了初步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氧体 电磁性能 MLCI
下载PDF
La置换Pb对Sb掺杂PLZT压电陶瓷介电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
10
作者 高瑞荣 凌志远 童盛 《中国陶瓷》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33-37,共5页
研究了Pb1-xLax(Zr1-yTiy)1-x/4O3+1.5wt%Sb2O5陶瓷(PLSZT)的介电性能及其微观结构。实验结果显示:x≤4.9%时,晶体结构为纯钙钛矿相;x>4.9%时,为钙钛矿和焦绿石(Pb3Sb2O8.47)6.4两相复合结构。随着x的增大,介电常数呈现先增大后减小... 研究了Pb1-xLax(Zr1-yTiy)1-x/4O3+1.5wt%Sb2O5陶瓷(PLSZT)的介电性能及其微观结构。实验结果显示:x≤4.9%时,晶体结构为纯钙钛矿相;x>4.9%时,为钙钛矿和焦绿石(Pb3Sb2O8.47)6.4两相复合结构。随着x的增大,介电常数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介电常数在x=6%、y=0.45时最大,em≈3900,tgδ≈1.8%。PLSZT随x的增大弥散性逐渐增强,但Sb的添加使得相同La含量的PLSZT相较于PLZT的弥散性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电陶瓷 锆钛酸铅 置换 介电特性 弥散性
下载PDF
化学法制备掺铝氧化锌透明导电薄膜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1
作者 王银玲 徐雪青 +1 位作者 何新华 徐刚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9-11,共3页
综述了掺铝氧化锌(ZAO)透明导薄膜的化学法制备技术、及应用前景,重点介绍了溶胶-凝胶法制备ZAO薄膜的热处理条件、溶胶浓度、陈化时间、加水量以及稳定剂种类和用量等方面对薄膜结构和性能的影响。
关键词 ZAO薄膜 电学光学性能 溶胶-凝胶 应用
下载PDF
Sr_(0.3)Ba_(0.7)Bi_(3.7)La_(0.3)Ti_4O_(15)铁电陶瓷的烧结及介电性能 被引量:1
12
作者 郑敏贵 何新华 +2 位作者 黎卓华 廖夷盛 李景志 《电子元件与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48-51,共4页
采用两步烧结工艺制备Sr0.3Ba0.7Bi3.7La0.3Ti4O15铁电陶瓷,研究了烧结工艺对陶瓷的晶相和介电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适当提高最高温度、保温温度和保温时间可改善陶瓷的介电性能。当最高温度为1180~1200℃,在1050~1080℃保温5~15h时... 采用两步烧结工艺制备Sr0.3Ba0.7Bi3.7La0.3Ti4O15铁电陶瓷,研究了烧结工艺对陶瓷的晶相和介电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适当提高最高温度、保温温度和保温时间可改善陶瓷的介电性能。当最高温度为1180~1200℃,在1050~1080℃保温5~15h时,其εr为238~262,tanδ小于10–2,σ为1.0×10–11~10–12S·m–1。该烧结工艺可减少铋的挥发,降低氧空位浓度,因而减弱了陶瓷的高温低频耗散现象。随着保温时间的增加,高温电导得到有效抑制,在1050℃保温15h样品的σ降低了一个数量级,在280℃时为5.2×10–9S·m–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机非金属材料 铋层结构铁电材料 两步烧结 介电性能
下载PDF
通孔结构阳极氧化铝湿敏传感器的制备与性能表征
13
作者 凌志远 陈烁烁 +1 位作者 王金池 李屹 《科学通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2期1396-1399,共4页
以0.5mol/L草酸为电解液,在40V直流电压、0~5℃下采用二步氧化法制备通孔阳极氧化铝膜片,用射频磁控溅射在膜片上下表面沉积金电极,成功地制备了一种通孔结构湿敏传感器.湿度-阻抗特性测试显示,该传感器不但可在12%~97%的相对湿度范... 以0.5mol/L草酸为电解液,在40V直流电压、0~5℃下采用二步氧化法制备通孔阳极氧化铝膜片,用射频磁控溅射在膜片上下表面沉积金电极,成功地制备了一种通孔结构湿敏传感器.湿度-阻抗特性测试显示,该传感器不但可在12%~97%的相对湿度范围内具有良好的阻抗-湿度线性变化关系,而且具有响应恢复速度快、重复稳定性好的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敏传感器 阳极氧化铝 多孔电极
原文传递
草酸-乙醇-水溶液中制备孔间距大范围内可调多孔氧化铝模板 被引量:5
14
作者 李屹 凌志远 +3 位作者 王金池 陈烁烁 胡星 何新华 《科学通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9期2235-2238,共4页
通过添加适量乙醇对草酸电解液进行改性,在40~180V阳极氧化电压下成功制备了孔间距大范围内可调的高度有序多孔氧化铝模板(100~445nm).结果表明,在本实验条件下,适量乙醇的添加可以有效抑止高电压阳极氧化过程中燃烧和击穿现象的发生... 通过添加适量乙醇对草酸电解液进行改性,在40~180V阳极氧化电压下成功制备了孔间距大范围内可调的高度有序多孔氧化铝模板(100~445nm).结果表明,在本实验条件下,适量乙醇的添加可以有效抑止高电压阳极氧化过程中燃烧和击穿现象的发生;当阳极氧化电压在40~170V之间时,模板孔间距和电压之间呈现极好的线性关系;而当电压超过180V后,模板将会产生燃烧和击穿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阳极氧化 多孔氧化铝模板 草酸 乙醇 孔间距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