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原位掺杂的高镍正极材料LiNi_(0.92)Co_(0.039)Mn_(0.038)Zr_(0.003)O_(2)的烧结工艺与性能
1
作者 张昊霖 陶志军 +5 位作者 孟凡博 左业展 韩旗英 伍儒锋 袁斌 胡仁宗 《材料热处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47-58,共12页
采用共沉淀-固相烧结法成功制备了锆离子原位掺杂的高镍正极LiNi_(0.92)Co_(0.039)Mn_(0.038)Zr_(0.003)O_(2),通过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电化学阻抗(EIS)、循环伏安(CV)和恒流充放电测试等探究了不同烧结温度、烧结时间以及... 采用共沉淀-固相烧结法成功制备了锆离子原位掺杂的高镍正极LiNi_(0.92)Co_(0.039)Mn_(0.038)Zr_(0.003)O_(2),通过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电化学阻抗(EIS)、循环伏安(CV)和恒流充放电测试等探究了不同烧结温度、烧结时间以及锂配比对高镍正极材料的结构及电化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烧结温度为720℃、烧结时间为18 h、锂配比为1∶1.02时,烧结得到的材料具有最佳的电化学性能。在30℃、0.1 C的测试条件下,其首次放电比容量为234.5 mAh·g^(-1),首次库伦效率为89.9%;其在1 C倍率下循环100次后容量保持率为98.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镍正极材料 原位掺杂 共沉淀法 电化学性能 锂配比
下载PDF
钠离子电池层状过渡金属氧化物正极材料的研究进展
2
作者 彭晨熹 刘军 《无机盐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1-12,69,共13页
层状过渡金属氧化物是目前最具潜力的钠离子电池正极材料之一,因其理论容量较高且易于合成受到了广泛关注。旨在综述钠离子电池层状过渡金属氧化物正极材料的研究进展。首先简要概述了层状过渡金属氧化物材料的结构特点及目前存在的不足... 层状过渡金属氧化物是目前最具潜力的钠离子电池正极材料之一,因其理论容量较高且易于合成受到了广泛关注。旨在综述钠离子电池层状过渡金属氧化物正极材料的研究进展。首先简要概述了层状过渡金属氧化物材料的结构特点及目前存在的不足,介绍了P2相和O3相层状过渡金属氧化物的钠离子配位构型及传输路径;此外,针对充放电过程中存在不可逆相变、空气敏感性高、电化学性能有待提高等问题,从组分调控、结构设计及表面包覆三类改性方法入手,总结了P2、O3相层状过渡金属氧化物近几年的改性研究成果;最后,对钠离子电池层状过渡金属氧化物正极材料的产业化发展前景及潜在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钠离子电池 正极材料 层状过渡金属氧化物 O3相 P2相
下载PDF
Si-Fe复合SiO_(x)/石墨基负极材料的电化学性能
3
作者 袁天祥 唐仁衡 +3 位作者 刘江文 肖方明 王英 曾黎明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079-1090,共12页
针对硅氧基负极材料的主要缺陷,在SiO_(x)/石墨基负极材料中巧妙地引入了Si-Fe、SnO_(2)合金化合物,以改善其电化学性能,并通过机械球磨、喷雾干燥和高温热解策略制备了一系列硅氧基复合负极材料。采用X射线衍射仪(XRD)、扫描电子显微镜... 针对硅氧基负极材料的主要缺陷,在SiO_(x)/石墨基负极材料中巧妙地引入了Si-Fe、SnO_(2)合金化合物,以改善其电化学性能,并通过机械球磨、喷雾干燥和高温热解策略制备了一系列硅氧基复合负极材料。采用X射线衍射仪(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透射电子显微镜(TEM)、能谱仪(EDS)和恒流充放电测试仪对复合材料的物相、微观形貌及电化学性能进行了表征。电化学测试结果表明,复合质量分数5%Si-Fe的目标材料充电容量高达443.4 mAh·g^(-1),首次库仑效率达75.2%,循环310圈之后容量仍有369.1 mAh·g^(-1),容量保持率为81.0%(相对第11圈);同时,经Si-Fe复合之后,锂离子扩散速率得到了明显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硅氧基负极 硅铁 复合材料
下载PDF
低温金属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研究进展
4
作者 于贺川 熊兴宇 胡仁宗 《材料导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7期1-15,共15页
环境污染与温室效应的日益严重促进了清洁二次能源的发展与利用。具有高能量密度、环境友好等特性的锂离子电池成为最佳的储能载体。但当温度低于0℃时,传统石墨负极难嵌锂,电池性能急剧恶化,且低温充电时易析锂引发安全问题。为了满足... 环境污染与温室效应的日益严重促进了清洁二次能源的发展与利用。具有高能量密度、环境友好等特性的锂离子电池成为最佳的储能载体。但当温度低于0℃时,传统石墨负极难嵌锂,电池性能急剧恶化,且低温充电时易析锂引发安全问题。为了满足锂离子电池的低温应用需求,通过改变电解液成分使其熔点降低,并调节SEI成分与去溶剂化过程,能够降低电荷转移阻抗,但石墨负极的本质属性使其低温应用受到限制。为从根源上解决锂离子电池低温性能差的问题,需要寻找具有适中工作电位、高离子扩散能力、高容量的新型负极材料替代传统石墨负极。嵌入式负极材料中,钛酸锂和二氧化钛具有较好的低温与倍率性能,但能量密度较低,应用范围受到限制,研究重点在于进一步挖掘其低温高倍率能力,使其应用在较为恶劣的服役环境中。合金的嵌锂反应在低温下较易进行,并且能够提供较高容量,其是极具潜力的锂离子电池低温负极材料,可以通过复合结构设计与表面改性提升其低温性能与循环寿命。基于转化反应的负极材料通常具有较高的赝电容效应,较快的表面反应受温度的影响较小,能够在低温下实现快速的充放电,通过纳米结构设计等方法能够进一步增强材料的赝电容效应。尽管Na、K、Mg等新型金属离子电池能量密度较低,但资源丰富,并且本征低温性能优于锂离子电池,在寻找与之适配的负极材料后有望成为重要的低温储能器件。本文根据金属离子在负极材料中的存储方式来分类,综述了低温锂离子电池以及新型金属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研究进展,并展望了低温负极材料的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钠离子电池 低温性能 负极材料
下载PDF
高压复合储氢罐用储氢材料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2
5
作者 周超 王辉 +1 位作者 欧阳柳章 朱敏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17-126,共10页
氢能因来源广、无污染、热值高等特点成为解决能源问题的重要方案。随着燃料电池技术的发展,氢能在车载方面的应用得到进一步拓宽,但氢气的加注、存储问题成为限制氢能汽车发展的瓶颈之一。实现氢气安全高效的存储是氢能规模化应用的关... 氢能因来源广、无污染、热值高等特点成为解决能源问题的重要方案。随着燃料电池技术的发展,氢能在车载方面的应用得到进一步拓宽,但氢气的加注、存储问题成为限制氢能汽车发展的瓶颈之一。实现氢气安全高效的存储是氢能规模化应用的关键。目前主要的储氢方式有高压气态、低温液态、固态。通过增加氢气压力和提高容器材料的比强度,可有效提高气态储氢系统的质量储氢密度,但由于气体分子间作用力的影响,高压气态储氢的体积储氢密度较低。同时过高的氢压对安全储氢罐的设计和成本也是一大挑战。通过加压、降温液化氢气实现的液态储氢拥有理想的质量储氢密度和体积储氢密度,但保存液态氢对设备要求十分苛刻,且液化氢气所需能耗为氢燃烧热值的40%,得不偿失。固态储氢方式将氢以原子、离子的形式存储于氢化物中,因此固态储氢材料的体积储氢密度可观,且材料吸/放氢条件温和,安全性高,但固态储氢材料的质量储氢密度不占优势。高压复合储氢罐将高压储氢技术与固态储氢材料相结合,同时拥有气态储氢与固态储氢的优势,是实现安全高密度储氢的有效途径。通过气-固复合的储氢方式,可有效提升高压储氢罐的体积储氢密度,减小储氢罐体积,降低充氢压力,提高安全性。而发展在高压条件下具有良好充/放氢特性的储氢材料是提升高压复合储氢罐性能的关键。TiCr2基、ZrFe2基AB2型合金是主要的高压储氢合金,对它们的研究集中在通过利用不同原子半径、电子结构的合金元素进行A侧和/或B侧元素替代,实现对合金平台压、容量、吸放氢动力学性能的有效调控。但TiCr2基、ZrFe2基储氢合金的质量储氢密度仍然偏低,相比之下,NaAlH4与AlH3具有高的储氢密度,是潜在的高压储氢材料。通过纳米化、掺杂催化剂等手段能够有效降低NaAlH4的脱氢温度,提高其循环稳定性;通过球磨、改善溶剂等方法可提升AlH3的合成产率、改善其结晶性。本文简要介绍了高压复合储氢罐的原理及对高压储氢材料的主要性能要求,着重评述了间隙型储氢合金(TiCr2、ZrFe2)、铝基金属氢化物(NaAlH4、AlH3)两类高压储氢材料的结构、性能特点及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态储氢 高压复合储氢罐 高压储氢材料 ZrFe2 TiCr2
下载PDF
锡-金属氧化物多相复合储锂负极材料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5
6
作者 刘雨轩 张涵茵 +2 位作者 鲁忠臣 胡仁宗 朱敏 《中国材料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358-368,共11页
金属锡(Sn)作为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具有比石墨负极更高的比容量和更可靠的安全性,得到了广泛关注研究。首先简述了Sn基负极的储锂特性及要实现大规模应用仍需解决的关键基础问题;其次指出了将锡与其他相材料进行多相复合、合理调控电极... 金属锡(Sn)作为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具有比石墨负极更高的比容量和更可靠的安全性,得到了广泛关注研究。首先简述了Sn基负极的储锂特性及要实现大规模应用仍需解决的关键基础问题;其次指出了将锡与其他相材料进行多相复合、合理调控电极材料的物相组成与尺度和分布是一种提高锡基负极材料循环性能的重要措施。主要综述了Sn与金属氧化物(包括嵌锂活性相、非活性相等)多相复合体系负极材料的研究进展,重点介绍了微纳金属氧化物与Sn的协同作用对复合电极材料电化学性能的改善作用。最后强调如何进一步提高Sn-金属氧化物多相复合材料的首次库伦效率仍是需要深入研究的重要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多相复合 锡-金属氧化物 循环稳定性能 首次库伦效率
下载PDF
预歧化处理的高性能锂离子电池SiO/C负极材料 被引量:2
7
作者 夏文明 唐仁衡 +4 位作者 王辉 王英 肖方明 朱敏 孙泰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11-15,36,共6页
以SiO和蔗糖为原料,SiO经高温歧化反应处理后,通过机械球磨、喷雾干燥、高温热解工艺制备出具有优异电化学性能的锂离子电池SiO/C负极材料。经XRD、FTIR、XPS、SEM、TEM结构分析表明,歧化反应处理的片状SiO包含非晶态SiO和纳米晶相Si、S... 以SiO和蔗糖为原料,SiO经高温歧化反应处理后,通过机械球磨、喷雾干燥、高温热解工艺制备出具有优异电化学性能的锂离子电池SiO/C负极材料。经XRD、FTIR、XPS、SEM、TEM结构分析表明,歧化反应处理的片状SiO包含非晶态SiO和纳米晶相Si、SiO_2,蔗糖热解形成的无定形碳包覆在细片状SiO的表面,组成球形SiO/C颗粒。电化学测试结果表明,预歧化处理的SiO/C复合材料的首次放电容量为1 314.6mAh/g,首次库伦效率达到71%;100周循环后的放电容量为851.2mAh/g,容量保持率达到78.5%,循环稳定性远高于未经歧化处理的SiO/C复合材料。电化学性能的提高归因于SiO预歧化反应及热解碳包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SiO/C负极材料 歧化反应 循环性能
下载PDF
水杨酸钠和氨水作为络合剂合成LiNi_(0.80)Co_(0.15)Al_(0.05)O_2正极材料 被引量:2
8
作者 叶超 肖方明 +2 位作者 唐仁衡 王英 朱敏 《电源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669-673,共5页
同时采用水杨酸钠和氨水作为络合剂,通过共沉淀控制结晶法合成了Ni_(0.80)Co_(0.15)Al_(0.05)(OH)_2前驱体,然后在750℃下烧结,制备出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LiNi_(0.80)Co_(0.15)Al_(0.05)O_2。通过对混合硫酸盐溶液及Ni-Co-Al-C_7H_5O_3Na... 同时采用水杨酸钠和氨水作为络合剂,通过共沉淀控制结晶法合成了Ni_(0.80)Co_(0.15)Al_(0.05)(OH)_2前驱体,然后在750℃下烧结,制备出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LiNi_(0.80)Co_(0.15)Al_(0.05)O_2。通过对混合硫酸盐溶液及Ni-Co-Al-C_7H_5O_3Na-NH_3-H_2O平衡体系作热力学计算分析,结果表明:在混合盐溶液中,Al^(3+)几乎完全被水杨酸根离子络合,在混合盐溶液泵入底液后,又能缓慢释放出Al^(3+)参与共沉淀反应;在共沉淀反应的最佳范围pH=10~11.5,最佳氨水浓度c(NH3)=0.1~0.3 mol/L范围内获得球形Ni_(0.80)Co_(0.15)Al_(0.05)(OH)_2前驱体,以该前躯体合成LiNi_(0.80)Co_(0.15)Al_(0.05)O_2正极材料,0.2 C首次放电比容量达175.1 mAh/g,70次循环后容量保持率为86.7%,具有优异的循环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LiNi0.80Co0.15Al0.05O2 络合剂 水杨酸钠 热力学分析
下载PDF
沥青包覆Si/G/C复合材料的制备与性能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阮威 王英 +2 位作者 唐仁衡 肖方明 孙泰 《电源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533-536,共4页
以沥青为包覆剂,通过喷雾干燥和高温热解工艺制备了一系列Si/G/C复合负极材料。采用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透射电镜(TEM)以及恒电流充放电测试(CC)等手段研究了沥青热解温度对Si/G/C复合负极材料结构、形貌以及电化学性能的... 以沥青为包覆剂,通过喷雾干燥和高温热解工艺制备了一系列Si/G/C复合负极材料。采用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透射电镜(TEM)以及恒电流充放电测试(CC)等手段研究了沥青热解温度对Si/G/C复合负极材料结构、形貌以及电化学性能的影响。测试结果表明,前驱体分别在900、1 000、1 050、1 100、1 150、1 200℃分解,1 050℃分解得到的复合负极材料综合电化学性能更加优异,在100 mA/g的充放电电流下,其首次放电比容量为714.9 mAh/g,首次库仑效率为84.0%,循环30周后的容量保持率为84.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喷雾干燥 硅碳负极 负极材料 硅/碳复合材料
下载PDF
高比能锂离子电池高电压电解液的设计
10
作者 孙昭宇 赵经纬 刘军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273-286,共14页
自便携式电子设备以及电动汽车问世后,锂离子电池储能设备已经难以满足当前的生活与生产需求.锂离子电池作为商业储能设备市场的主要占有者,正朝着更高的能量密度、更长久的使用寿命以及更高的安全性能等方向发展.虽然通过提高锂离子电... 自便携式电子设备以及电动汽车问世后,锂离子电池储能设备已经难以满足当前的生活与生产需求.锂离子电池作为商业储能设备市场的主要占有者,正朝着更高的能量密度、更长久的使用寿命以及更高的安全性能等方向发展.虽然通过提高锂离子电池的截止电压可以达到提升电池重量密度和体积密度的效果,但电池体系在高电压下将非常不稳定,这将导致锂离子电池的循环性能迅速衰减.同时,大量的电解液分解产物的堆积,导致电池的界面阻抗上升.另一方面,气体的生成形成了电池的安全隐患.本文针对高电压电解液的溶剂设计和电解液添加剂设计两个方面,回顾了过去一段时间里高电压电解液的发展.根据当前的理论研究基础,提出了高比能锂离子电池电解液的设计重心和未来该领域的主要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高电压电解液 高能量密度
下载PDF
复合储氢系统用高压储氢合金 被引量:5
11
作者 欧阳柳章 曹志杰 《机电工程技术》 2017年第2期1-7,共7页
高压复合储氢系统具有储氢量高、动力学性能好、适用温度低等优点,为燃料电池汽车储氢技术提供了有效的解决方案。高压储氢合金是复合储氢系统的核心部分,因此发展高性能的高压储氢合金对于车载氢能的大规模应用有着重要意义。本文综述... 高压复合储氢系统具有储氢量高、动力学性能好、适用温度低等优点,为燃料电池汽车储氢技术提供了有效的解决方案。高压储氢合金是复合储氢系统的核心部分,因此发展高性能的高压储氢合金对于车载氢能的大规模应用有着重要意义。本文综述了三种高压储氢合金的发展近况,包括Ti Cr2基和Zr Fe2基AB2型高压储氢合金以及V基BCC固溶体合金,并分析了高压储氢合金的发展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储能材料 储氢 复合储氢系统 高压储氢合金
下载PDF
高性能锂金属电池负极结构设计及界面强化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2
作者 姚诗言 曾立艳 刘军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6期188-198,共11页
锂离子电池(LIBs)作为目前使用最广泛的二次电池,绝大多数以理论比容量较低的石墨(372 m Ah/g)为负极,已无法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对电池储能性能的要求。金属锂因其超高的理论比容量(3 860 m Ah/g)和最低的还原电势(-3.04 V,相比于氢标... 锂离子电池(LIBs)作为目前使用最广泛的二次电池,绝大多数以理论比容量较低的石墨(372 m Ah/g)为负极,已无法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对电池储能性能的要求。金属锂因其超高的理论比容量(3 860 m Ah/g)和最低的还原电势(-3.04 V,相比于氢标准电极)被看作是下一代高能量密度可充电锂电池最理想的负极材料。尤其是当金属锂与硫、氧组成锂-硫或锂-氧电池体系时,其理论能量密度远超锂离子电池,受到研究者的广泛关注。然而,库伦效率低和稳定性差一直是限制锂金属电池商业化应用的关键因素。当金属锂直接用作电池负极时,其易与电解液反应,在其表面形成一层脆弱的固态电解质中间相(SEI)膜。电池循环时,负极体积膨胀会破坏SEI膜,诱导锂枝晶和“死锂”形成,造成不可逆的容量损失。此外,锂枝晶生长至一定程度后会刺穿隔膜,导致电池内部短路甚至发生爆炸,引发严重的安全问题。为了解决上述问题,研究者们在锂金属负极失效机制、结构设计及界面强化等方面进行了许多探索。一些研究枝晶生长的理论模型如Chazalviel-Brissot模型、Yamaki模型和静电屏蔽模型等已受到广泛认可。在此基础上,研究者们尝试通过设计三维集流体、表面改性集流体以及构筑原位或人工SEI膜的方式来抑制锂枝晶生长和缓解体积效应,并取得了一定成果。本文系统地介绍了几种典型的锂金属负极失效机制,着重总结了近年来研究者们在锂金属负极结构设计和界面强化方面的研究进展,最后分析了锂金属电池研究中仍存在的问题并给出了一些建议,以期为早日实现锂金属电池的商业化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金属电池 锂金属负极 固态电解质中间相 锂枝晶 结构设计 界面强化
下载PDF
锂离子电池LiNi_(0.6)Co_(0.2)Mn_(0.2)O_(2)正极材料的硼元素掺杂改性调控 被引量:4
13
作者 李方坤 刘政波 +1 位作者 许希军 刘军 《硅酸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37-46,共10页
采用草酸盐共沉淀法结合后续热处理技术制备硼掺杂LiNi_(0.6)Co_(0.2)Mn_(0.2)O_(2)正极材料。研究了不同硼源(B_(2)O_(3),H_(3)BO_(3)和Li BO_(2))掺杂对材料形貌、结构和电化学性能的影响。通过X射线衍射仪和Rietveld精修分析证明了硼... 采用草酸盐共沉淀法结合后续热处理技术制备硼掺杂LiNi_(0.6)Co_(0.2)Mn_(0.2)O_(2)正极材料。研究了不同硼源(B_(2)O_(3),H_(3)BO_(3)和Li BO_(2))掺杂对材料形貌、结构和电化学性能的影响。通过X射线衍射仪和Rietveld精修分析证明了硼(B)元素掺杂到材料晶格中。电化学性能研究表明:B_(2)O_(3)掺杂效果最佳,具有优异的倍率性能(5 C的放电比容量为145.1 m A·h/g)和长循环稳定性(1 C循环300圈容量保持率为84.5%),这归功于硼掺杂可有效减少表面残余锂化合物,提高了材料的结构稳定性,有效抑制了电压降和改善了极化现象,降低了电荷转移电阻,从而抑制了容量的衰减,实现了优异的电化学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高镍正极材料 结构调控 硼元素掺杂 电压降
原文传递
分散剂对油性石墨烯导电浆料性能的影响及其在锂电池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4
作者 吴永健 唐仁衡 +3 位作者 欧阳柳章 李文超 王英 黄玲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12030-12035,共6页
本工作主要探讨不同分散剂在油性体系中对石墨烯分散稳定性的影响,并将获得的导电浆料应用在磷酸铁锂正极,研究其电化学性能。结果表明,与常用的分散剂聚乙烯吡咯烷酮(PVP)和未做分散处理的导电浆料相比,采用BYK-2150和KD1作为分散剂时... 本工作主要探讨不同分散剂在油性体系中对石墨烯分散稳定性的影响,并将获得的导电浆料应用在磷酸铁锂正极,研究其电化学性能。结果表明,与常用的分散剂聚乙烯吡咯烷酮(PVP)和未做分散处理的导电浆料相比,采用BYK-2150和KD1作为分散剂时,石墨烯在悬浮液中的分散浓度和分散稳定性均有显著提升。同时,使用两种导电浆料制备的磷酸铁锂电池显示出良好的电化学性能。以0.2C倍率充放电时,两电池的放电比容量分别达到150.7 mAh/g、156.1 mAh/g,首次放电效率分别为94.4%、97.7%。以1C倍率放电循环50次后,电池的放电比容量仍保持在152.5 mAh/g、159.7 mAh/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墨烯 分散剂 导电浆料 油性体系 锂离子电池
下载PDF
铁锗合金负极的限域封装及锂离子存储性能 被引量:2
15
作者 李方坤 王心怡 +3 位作者 许希军 巫艺文 杨焱 刘军 《无机盐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88-93,共6页
锂离子电池商用负极石墨由于低的理论比容量(372 mA·h/g)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高能量密度需求。锗负极材料凭借更高的理论比容量(约为1600 mA·h/g)被认为是一种很有前途的材料。但锗基负极材料在充放电过程中存在巨大的体积变化... 锂离子电池商用负极石墨由于低的理论比容量(372 mA·h/g)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高能量密度需求。锗负极材料凭借更高的理论比容量(约为1600 mA·h/g)被认为是一种很有前途的材料。但锗基负极材料在充放电过程中存在巨大的体积变化,使得其电化学性能差。因此,设计并制备了一种独特的锗基复合材料,该材料的合成首先采用溶剂热法制备有机-无机杂化Ge-Fe-O_(x)/EDA纳米线,接着进行多巴胺包覆,随后通过高温焙烧在内部原位生成Fe Ge/FeGe_(2)合金相和表面形成碳包覆,从而制得了限域封装的Ge/FeGe/FeGe_(2)@C纳米线铁锗合金负极。这种独特的结构有效提升锗负极材料的导电性和抑制体积变化,因此复合材料展现出优异的倍率性能(当电流密度为5 A/g时,放电比容量为450 mA·h/g)和良好的长循环稳定性(在电流密度为1 A/g条件下循环400圈后,放电比容量为547 mA·h/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锗基负极 纳米线 包覆 限域封装
下载PDF
中频磁控溅射制备氧化钨薄膜及电致变色性能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魏梦瑶 王辉 +5 位作者 韩文芳 王红莉 苏一凡 唐春梅 代明江 石倩 《真空》 CAS 2021年第5期50-56,共7页
采用中频磁控溅射方法,在氧化铟(ITO)玻璃上采用氧化钨(WO_(3))陶瓷靶沉积薄膜,研究溅射气压对WO_(3)薄膜结构与光学性能的影响规律,并对其电致变色行为进行了探讨。采用X射线衍射(XRD)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分析了WO_(3)薄膜的成分结... 采用中频磁控溅射方法,在氧化铟(ITO)玻璃上采用氧化钨(WO_(3))陶瓷靶沉积薄膜,研究溅射气压对WO_(3)薄膜结构与光学性能的影响规律,并对其电致变色行为进行了探讨。采用X射线衍射(XRD)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分析了WO_(3)薄膜的成分结构和表面形貌,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和电化学工作站对薄膜的光调制性能、电致变色伏安特性、以及循环寿命性能进行了研究,并利用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对WO_(3)薄膜在着色、褪色状态下进行了化学成分及氧化状态分析。结果表明:随着溅射气压的增大,WO_(3)薄膜的形貌结构变得疏松、粗糙,更有利于Li+的注入与脱出,响应速度变快、调制幅度增大、电致变色性能优异,但循环寿命性能有所降低。当溅射气压为4Pa时WO_(3)薄膜的电致变色综合性能最好,在550nm处的调制幅度可达81.0%,着色、褪色响应时间分别为7.8s、5.85s,且在1500次循环后,仍保持较高的电致变色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O_(3)薄膜 中频磁控溅射 电致变色 溅射气压 循环寿命
下载PDF
碳氮化钛合成与制备技术 被引量:5
17
作者 欧阳柳章 蒋文斌 陈祖健 《机电工程技术》 2019年第5期1-7,共7页
TiC、TiN及Ti(C,N)具有高熔点、高硬度等优点,兼顾耐磨、耐蚀和导电性能而被广泛用于金属陶瓷、表面处理、复合材料等领域,其合成技术获得了飞速发展。综述了TiC、TiN及Ti(C,N)的各种合成与制备技术,介绍了介质阻挡放电等离子体(DBDP)... TiC、TiN及Ti(C,N)具有高熔点、高硬度等优点,兼顾耐磨、耐蚀和导电性能而被广泛用于金属陶瓷、表面处理、复合材料等领域,其合成技术获得了飞速发展。综述了TiC、TiN及Ti(C,N)的各种合成与制备技术,介绍了介质阻挡放电等离子体(DBDP)辅助球磨技术在碳、氮化物合成中的应用。介质阻挡放电等离子体(DBDP)辅助球磨不仅提高了TiC、TiN及Ti(C,N)的合成效率,而且能够获得纳米级产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化钛 氮化钛 碳氮化钛 合成与制备 等离子体 球磨
下载PDF
具有调制结构的三元与二元镁基储氢合金
18
作者 刘江文 吴海燕 +5 位作者 符译元 邹长城 王辉 欧阳柳章 曾美琴 朱敏 《电子显微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550-557,共8页
镁基材料是极具发展前景的低成本高容量可逆储氢材料。为改善氢化镁的热力学和动力学性能,本文提出了利用调制结构中的晶内特殊有序结构与成分分布特性来调控镁基材料的储氢热力学和动力学。设计并制备了含有长周期堆垛有序结构(LPSO)... 镁基材料是极具发展前景的低成本高容量可逆储氢材料。为改善氢化镁的热力学和动力学性能,本文提出了利用调制结构中的晶内特殊有序结构与成分分布特性来调控镁基材料的储氢热力学和动力学。设计并制备了含有长周期堆垛有序结构(LPSO)的三元Mg-TM(Ni,Cu)-Y储氢合金,利用半共溅射方法设计制备了双组元调制结构Mg-TM(Ti,Zr,Ni)储氢薄膜,比较研究了三组元Mg-TM-Y型中LPSO与双组元Mg-TM调制结构镁基储氢合金的吸/放氢反应规律。研究结果为设计新型镁基材料提供了新的结构调控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储氢合金 Mg 调制结构 TEM
下载PDF
长周期结构Mg_(94)Cu_4Y_2储氢合金的吸放氢动力学和组织转变 被引量:2
19
作者 刘江文 邹长城 +3 位作者 王辉 欧阳柳章 曾美琴 朱敏 《材料研究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248-254,共7页
设计并制备含有长周期堆垛有序结构(LPSO)的Mg_(94)Cu_4Y_2储氢合金,研究了合金在吸放氢过程中组织的转变机制以及吸放氢动力学性能。结果表明,Mg_(94)Cu_4Y_2合金主要由Mg、Mg2Cu和高度固溶Cu、Y元素的含18R及14H型的LPSO组成。LPSO在... 设计并制备含有长周期堆垛有序结构(LPSO)的Mg_(94)Cu_4Y_2储氢合金,研究了合金在吸放氢过程中组织的转变机制以及吸放氢动力学性能。结果表明,Mg_(94)Cu_4Y_2合金主要由Mg、Mg2Cu和高度固溶Cu、Y元素的含18R及14H型的LPSO组成。LPSO在首次吸氢过程中分解,并原位生成均匀的(MgH_2+MgCu_2+YH_3)纳米复合组织。在随后的脱氢和吸放氢循环中,合金主要通过Mg/MgH_2反应实现吸放氢。细小均匀分布的Mg2Cu和YH_2对Mg/MgH_2的催化作用,使该合金表现出较优良的吸放氢动力学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材料 储氢合金 Mg-Cu-Y 长周期结构 动力学 TEM
原文传递
锂电池用无机固态电解质 被引量:6
20
作者 陆嘉晟 陈嘉苗 +3 位作者 何天贤 赵经纬 刘军 霍延平 《化学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1344-1361,共18页
液态锂离子电池存在易燃易爆、易短路等致命的安全问题,同时也存在续航里程焦虑等技术问题,开发安全性能好、能量密度高的锂离子电池是行业发展的迫切需求。与传统液态锂离子电池相比,全固态电池具有使用安全、理论比容量高等优点,所以... 液态锂离子电池存在易燃易爆、易短路等致命的安全问题,同时也存在续航里程焦虑等技术问题,开发安全性能好、能量密度高的锂离子电池是行业发展的迫切需求。与传统液态锂离子电池相比,全固态电池具有使用安全、理论比容量高等优点,所以得到了广泛的研究,被誉为下一代电池主流技术。其中,无机固态电解质在全固态电池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国内外的科研人员对此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工作。本文介绍了不同类型无机固态电解质的最新进展,其中包括氧化物固态电解质、硫化物固态电解质和卤化物固态电解质;并对无机固态电解质的界面问题、晶体结构、制备方法以及掺杂改性等方面的研究进行了阐述。最后,对近几年来无机固态电解质还有待解决的问题进行了讨论,同时对其未来的研究方向作出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无机固态电解质 界面相容性 晶体结构 电化学性能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