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纵隔生殖细胞肿瘤40例的CT表现 被引量:3
1
作者 田丽 谢传淼 +2 位作者 崔春艳 刘立志 樊卫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786-790,共5页
【目的】分析40例纵隔生殖细胞肿瘤的CT征象,提高其CT诊断准确性。【方法】回顾性分析40例病理证实的纵隔原发生殖细胞肿瘤的CT资料,24例为畸胎瘤,16例为非畸胎类生殖细胞肿瘤,40例均行CT平扫和增强扫描,观察征象包括:发病部位,肿瘤大小... 【目的】分析40例纵隔生殖细胞肿瘤的CT征象,提高其CT诊断准确性。【方法】回顾性分析40例病理证实的纵隔原发生殖细胞肿瘤的CT资料,24例为畸胎瘤,16例为非畸胎类生殖细胞肿瘤,40例均行CT平扫和增强扫描,观察征象包括:发病部位,肿瘤大小,轮廓,边缘,平扫和增强扫描CT值,对于临近结构的侵犯,有无远处转移。【结果】40例肿瘤均位于前纵隔,肿瘤的最大径为5~16 cm;24例畸胎瘤边界清楚,呈类圆形,CT平扫20例可见脂肪密度影和钙化,增强扫描轻度强化,4例呈均匀水样密度,肿瘤壁薄均匀,见弧线状钙化,增强扫描未见强化。16例非畸胎类生殖细胞肿瘤分别呈分叶状,边界不清楚(11/16例)或类圆形,边界清楚(5/16例),13例肿瘤平扫密度不均匀,内见稍高于水密度的低密度灶或斑点状钙化,增强扫描不均匀强化,3例精原细胞瘤呈均匀密度,增强扫描均匀强化;分别有6例、6例、10例和3例非畸胎类生殖细胞肿瘤侵犯心包、胸膜、临近大血管和出现肺转移。【结论】纵隔生殖细胞肿瘤的常见CT征象为好发于前纵隔,肿瘤体积较大,畸胎瘤多数含有脂肪成分和钙化,CT容易诊断。非畸胎类生殖细胞肿瘤多呈分叶状,边界不清楚,CT平扫密度不均匀,增强扫描不均匀强化;精原细胞瘤可表现为均匀密度和均匀强化。非畸胎类生殖细胞肿瘤可侵犯心包、胸膜和临近大血管,并出现其他器官转移;诊断应当与胸腺瘤和淋巴瘤相鉴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纵隔肿瘤 生殖细胞肿瘤 计算机成像
下载PDF
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肿瘤组织CD22抗原表达检测及临床意义
2
作者 张东生 丁娅 +5 位作者 李苏 黄慧强 夏忠军 李志铭 林旭滨 姜文奇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706-709,共4页
【目的】检测CD22抗原在非霍奇金淋巴瘤肿瘤组织中的表达,初步探讨CD22抗原在非霍奇金淋巴瘤肿瘤组织的表达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肿瘤组织CD22抗原的表达,分析肿瘤组织CD22抗原表达... 【目的】检测CD22抗原在非霍奇金淋巴瘤肿瘤组织中的表达,初步探讨CD22抗原在非霍奇金淋巴瘤肿瘤组织的表达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肿瘤组织CD22抗原的表达,分析肿瘤组织CD22抗原表达和临床病理特征等的关系。【结果】CD22抗原在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肿瘤组织阳性表达主要见于细胞浆和细胞膜。全组21例,阳性率100.00%(21/21),强阳性(+++)率14.29%(3/21),中等阳性(++)率33.33%(7/21),弱阳性率(+)52.38%(11/21)。CD22表达与病理亚型、性别、年龄以及其它临床病理特征等无明显相关性。【结论】CD22抗原在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中广泛表达,可以采用免疫组化的方法检测出,该方法简单易行,有一定临床应用前景;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组织CD22表达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需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霍奇金淋巴瘤 CD22抗原 免疫组化
下载PDF
胸上段食管癌容积旋转调强和静态调强与三维适形放疗计划的剂量学比较 被引量:31
3
作者 张瑞 习勉 +5 位作者 李巧巧 赵磊 黄晓波 何立儒 胡永红 刘孟忠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260-264,共5页
【目的】比较容积旋转调强(VMAT)、静态调强(sIMRT)与三维适形放疗(3DCRT)技术在胸上段食管癌的剂量学差异。【方法】选取7例局部晚期胸上段食管癌患者,分别制定3DCRT、7野sIMRT和360度单弧VMAT 3套放疗计划,处方剂量统一为60 Gy/30F。... 【目的】比较容积旋转调强(VMAT)、静态调强(sIMRT)与三维适形放疗(3DCRT)技术在胸上段食管癌的剂量学差异。【方法】选取7例局部晚期胸上段食管癌患者,分别制定3DCRT、7野sIMRT和360度单弧VMAT 3套放疗计划,处方剂量统一为60 Gy/30F。比较靶区、危及器官的剂量体积参数,加速器的总机器跳数(MU)和有效治疗时间(TT)等。【结果】VMAT与IMRT的靶区剂量分布基本一致,均优于3DCRT。对于正常组织,三组计划中肺、心脏的受照剂量均无明显差异,但IMRT与VMAT可较3DCRT更好的保护脊髓。3DCRT、IMRT、VMAT的MU分别为537±92、601±122、682±139,有效治疗时间(min)分别为3.9±0.3、6.0±0.7、4.7±0.7(P<0.05)。【结论】与3DCRT相比,VMAT与IMRT在胸上段食管癌均有一定的剂量学优势,但VMAT较IMRT可显著提高治疗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射治疗 食管肿瘤 容积旋转调强 静态调强 剂量学
下载PDF
乳腺癌保乳术后全乳腺“野中野”正向调强放疗剂量学研究 被引量:11
4
作者 何振宇 李凤岩 +3 位作者 吴三纲 王俊杰 郭君 管迅行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701-705,共5页
【目的】本研究目的评价乳腺癌保乳术后全乳腺"野中野"正向调强放疗(FIF-IMRT)的剂量学优势。【方法】选取25例乳腺癌保乳术后患者,应用Pinnacle7.4f计划系统分别为每例患者进行FIF-IMRT计划和常规切线野(CRT)计划设计,比较... 【目的】本研究目的评价乳腺癌保乳术后全乳腺"野中野"正向调强放疗(FIF-IMRT)的剂量学优势。【方法】选取25例乳腺癌保乳术后患者,应用Pinnacle7.4f计划系统分别为每例患者进行FIF-IMRT计划和常规切线野(CRT)计划设计,比较两种计划的靶区、正常组织受照射剂量及加速器总跳数的差异。【结果】FIF-IMRT计划靶区剂量均匀性及适形性分别为1.08±0.01、0.58±0.08,优于CRT计划1.12±0.04、0.50±0.07(P<0.05)。左侧乳腺癌FIF-IMRT计划的心脏、冠状动脉和同侧肺的V40为(2.7±1.8)%、(27.2±15.4)%、(9.4±2.3)%,与CRT计划中(3.2±2.5)%、(30.0±16.6)%、(10.0±2.6)%相似(P>0.05);但FIF-IMRT计划的心脏、冠状动脉和同侧肺的V5分别为(10.5±4.5)%、(71.9±17.6)%、(24.8±6.2)%,较CRT计划中(9.1±3.5)%、(68.6±15.9)%、(23.1±6.2)%大(P<0.05)。右侧乳腺癌FIF-IMRT计划的肝脏和同侧肺的V40分别为(2.2±1.0)%、(7.7±2.3)%,与CRT计划中(2.1±0.8)%、(8.0±3.0)%相似(P>0.05);但FIF-IMRT计划的肝脏和同侧肺的V5分别为(6.5±1.1)%、(24.2±3.9)%,较CRT计划中(6.1±1.0)%、(23.6±4.0)%大(P<0.05)。FIF-IMRT计划机器跳数为(221±20)MU较CRT的(388±59)MU少(P<0.05)。【结论】与CRT相比较,FIF-IMRT可以改善靶区剂量、减少机器的损耗,但未能减少邻近的正常器官的高剂量照射体积,反而增加低剂量的照射体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放射治疗 调强放射治疗
下载PDF
早期乳腺癌保乳术后部分乳腺三维适形加速外照射剂量学研究 被引量:6
5
作者 李凤岩 何振宇 +3 位作者 童琴 廖志伟 管迅行 黄晓延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482-485,489,共5页
【目的】本研究通过对早期乳腺癌保乳术后部分乳腺三维适形加速外照射(APBI-3DCRT)计划设计的研究,旨在探讨中国女性早期乳腺癌保乳术后APBI-3DCRT剂量学分布特点及剂量学的可行性。【方法】选择50例保乳术后T1~2N0M0病例,利用三维治... 【目的】本研究通过对早期乳腺癌保乳术后部分乳腺三维适形加速外照射(APBI-3DCRT)计划设计的研究,旨在探讨中国女性早期乳腺癌保乳术后APBI-3DCRT剂量学分布特点及剂量学的可行性。【方法】选择50例保乳术后T1~2N0M0病例,利用三维治疗计划系统设计APBI-3DCRT计划及全乳腺照射(WBI)计划。按RTOG0319标准对50例APBI-3DCRT计划进行剂量学可行性评价;并比较正常组织在APBI-3DCRT和WBI计划中受量情况。【结果】50例APBI-3DCRT计划中评为Ⅰ级1例(2%);Ⅱ级46例(92%);Ⅲ级3例(6%)。与WBI相比,评价为Ⅰ~Ⅱ级APBI-3DCRT计划的患侧肺平均剂量(Dmean)以及至少接受20 Gy照射的体积百分比(V20)分别从9.259 Gy减少至1.637 Gy和从15.53%到1.79%,心脏的Dmean和V20分别从1.826 Gy减少至0.305 Gy和从3.14%到0.04%,对侧肺的最大剂量(Dmax)和Dmean分别从2.809 Gy减少至0.236 Gy和从1.107 Gy到0.102 Gy,对侧乳腺的Dmax和Dmean分别从2.391 Gy减少至0.231 Gy和从0.984 Gy到0.098 Gy,甲状腺的Dmax和Dmean分别从0.494 Gy减少至0.203 Gy和从0.203 Gy到0.078 Gy(P<0.05)。【结论】与WBI相比,APBI-3DCRT可以减少正常组织受照射的体积及照射剂量,有利于减轻正常组织的放射损伤;中国女性早期乳腺癌保乳术后进行APBI-3DCRT在剂量学上是可行的,建议进行Ⅰ/Ⅱ期的临床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放射疗法 乳房保留治疗 三维适形放射治疗
下载PDF
互补分野加量照射在局部晚期鼻咽癌治疗中的三维剂量学研究 被引量:6
6
作者 黄晓波 何智纯 +3 位作者 张卫东 胡丹 胡婧晔 夏云飞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303-311,共9页
【目的】探讨颅底、后颅窝和茎突后区广泛C形侵犯鼻咽癌(NPC)放射治疗中传统耳后野补量(PAP)、三维适形野推量(3DCRT)及互补分野加量照射(SF-SBI)计划的剂量学特征,为进一步改进其计划设计方法提供参考。【方法】选取1例广泛颅底及脑干... 【目的】探讨颅底、后颅窝和茎突后区广泛C形侵犯鼻咽癌(NPC)放射治疗中传统耳后野补量(PAP)、三维适形野推量(3DCRT)及互补分野加量照射(SF-SBI)计划的剂量学特征,为进一步改进其计划设计方法提供参考。【方法】选取1例广泛颅底及脑干侵犯NPC患者的增强CT模拟图像传输到三维放疗计划系统,在面颈联合野和面颈缩野加上颈后区电子线野照射50Gy的基础上,分别模拟设计传统PAP、3DCRT及改进的SF-SBI计划,计算出等剂量曲线分布,并用剂量体积直方图(DVH)来分析比较三种计划中原发肿瘤计划靶体积(PTVnx)和脑干等危及器官(OARs)的剂量学差异特点。【结果】①三种计划均有满意的PTVnx靶区覆盖(接受95%处方剂量照射的PTVnx体积比V95%均>98%);②PAP计划存在明显的高剂量区,接受80Gy以上剂量照射的PTVnx体积比V80为59.4%,3DCRT和SF-SBI技术均能一定程度改善剂量均匀性,其中3DCRT计划V80仅为1.1%,而SF-SBI计划还能对常规50Gy照射计划欠量的颅底等区域同期大分割高剂量照射;③PAP计划和3DCRT计划中脑干的照射明显增加,接受60Gy以上剂量照射的V60分别为36.0%和30.2%,33%体积接受的最大照射剂量D33分别为61.0Gy和57.0Gy,SF-SBI计划能有效的减少脑干的照射,V60和D33分别降低为15.1%和55.5Gy,三种计划中同侧颞叶、颞颌关节与中耳的受照剂量和体积也以SF-SBI计划为最低。【结论】在C形后上侵犯局部晚期NPC患者后段放疗计划中,SF-SBI方法能在有效减少脑干等OARs照射的基础上予原发肿瘤靶区足够剂量和一定均匀性的照射,同时能提高颅底等区域的分割照射剂量和总剂量,但同期加量的合理分割剂量、如何设置优化互补射野和是否能于放疗计划开始时提前应用等问题尚需进一步深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咽癌/放射疗法 三维治疗计划系统 剂量体积直方图
下载PDF
Iressa与顺铂联合抑制舌鳞癌细胞增殖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5
7
作者 孙传政 陈福进 +5 位作者 曾木圣 李晓江 宋立兵 李满枝 曾宗渊 隋军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38-41,45,共5页
【目的】探讨EGFR靶向治疗药物Iressa与顺铂联用对舌鳞癌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方法】采用MTT的方法检测Iressa与顺铂联用对舌鳞癌细胞系Tscca和Tca8113抑制作用的效率。【结果】Iressa抑制Tscca和Tca8113细胞增殖的IC50值分别为18.03 ... 【目的】探讨EGFR靶向治疗药物Iressa与顺铂联用对舌鳞癌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方法】采用MTT的方法检测Iressa与顺铂联用对舌鳞癌细胞系Tscca和Tca8113抑制作用的效率。【结果】Iressa抑制Tscca和Tca8113细胞增殖的IC50值分别为18.03 μmol/L和29.98 μmol/L(P=0.002);Iressa与顺铂联用加强了对舌鳞癌细胞系Tscca、Tca8113的增殖抑制,而且当Iressa提前24h或48h使用时,这种协同作用更加明显。【结论】Iressa可抑制舌鳞癌细胞系Tscca和Tca8113的增殖,与顺铂联用可协同抑制Tscca和Tca8113的增殖,这种抑制作用具有浓度和顺序依赖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舌鳞状细胞癌 吉非替尼 顺铂
下载PDF
鼻咽癌中EB病毒启动子Qp的突变及其功能学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黄宇帆 廖奕佶 +5 位作者 刘文举 花文峰 邓海霞 买世娟 谢丹 宗永生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23-27,共5页
【目的】探讨鼻咽癌细胞中启动EB病毒核抗原1(EBNA1蛋白)表达的EB病毒Q启动子(Qp)的变异特征,比较有第62225位点(g→a)和第62422位点(g→c)两个点突变的Qp与原型Qp(B95.8型)的功能学差异及其生物学意义。【方法】采用PCR的方法扩增29例... 【目的】探讨鼻咽癌细胞中启动EB病毒核抗原1(EBNA1蛋白)表达的EB病毒Q启动子(Qp)的变异特征,比较有第62225位点(g→a)和第62422位点(g→c)两个点突变的Qp与原型Qp(B95.8型)的功能学差异及其生物学意义。【方法】采用PCR的方法扩增29例鼻咽癌组织石蜡标本和14例健康成人外周血标本(总共43例)中的Qp序列,PCR产物测序后分析其突变情况,统计学分析Qp中的点突变与鼻咽癌的相关性。把突变型和原型Qp分别克隆到荧光素酶报告基因载体上,检测相对光强度(RLU),比较突变型与原型Qp启动转录的活性。使用染色质免疫共沉淀(ChIP)实验来比较突变型和原型Qp与Sp1蛋白的亲和力。【结果】通过PCR扩增和测序实验,证实Qp的突变与鼻咽癌有密切的相关性(P=0.0395,<0.05)。突变型Qp启动转录的活性明显高于原型(RLU之比约为2.5:1,P<0.05),并且突变型Qp与Sp1的亲和力较原型Qp增强约1.52倍。【结论】在鼻咽癌组织中,突变型Qp可能通过增强与Sp1亲和力的机制,使其启动转录的活性明显增强。Qp特定位点的突变在EB病毒对鼻咽上皮细胞的感染和转化过程中可能起了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咽癌 EB病毒 EB病毒核抗原1 变异型 启动子
下载PDF
消融阻隔气囊对胃肠保护作用的实验研究
9
作者 姜勇 赵明 +2 位作者 李旺 张亮 吴沛宏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A04期23-27,共5页
【目的】探讨家猪射频消融临近胃肠肝组织时,消融阻隔气囊能否有效保护邻近胃肠。【方法】在5只猪全麻后进行CT引导下消融阻隔气囊在射频消融治疗保护作用的随机对照实验。每支猪治疗两个位点,实验组加用消融阻隔气囊保护,对照组不加用... 【目的】探讨家猪射频消融临近胃肠肝组织时,消融阻隔气囊能否有效保护邻近胃肠。【方法】在5只猪全麻后进行CT引导下消融阻隔气囊在射频消融治疗保护作用的随机对照实验。每支猪治疗两个位点,实验组加用消融阻隔气囊保护,对照组不加用阻隔气囊,术后3~4d处死猪,观察并测量坏死组织面积。观察组织坏死病理变化。【结果】实验组和对照组分别5个位点,实验组消融时间为(16±2.6)min,肝组织坏死最大直径为(4.55±0.50)cm;对照组消融时间为(16±1.8)min,肝组织坏死最大直径为(4.67±0.60)cm,t检验两组之间治疗时间和肝组织坏死最大直径没有显著性区别。实验组无临近胃肠损伤。对照组胃肠均有热损伤,胃肠损伤直径平均3.5cm,未见明显穿孔。【结论】消融阻隔气囊可以有效保护射频消融时邻近器官,减少热损伤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射频消融 并发症 气囊
下载PDF
乳腺癌差异表达的MicroRNA的筛选研究 被引量:25
10
作者 黄秀芳 邵建永 +4 位作者 颜黎栩 李晓霞 杜紫明 邓玲 梁小曼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69-73,77,共6页
【目的】应用miRNA芯片技术筛选乳腺癌及癌旁组织差异表达的miRNA,发现与乳腺癌相关的miRNA,为进一步阐明其在乳腺癌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打下基础。【方法】收集8例新鲜的乳腺癌及其癌旁组织,抽提总RNA并分离出小RNA进行Cy3荧光标记,将标... 【目的】应用miRNA芯片技术筛选乳腺癌及癌旁组织差异表达的miRNA,发现与乳腺癌相关的miRNA,为进一步阐明其在乳腺癌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打下基础。【方法】收集8例新鲜的乳腺癌及其癌旁组织,抽提总RNA并分离出小RNA进行Cy3荧光标记,将标记的小RNA在miRNA芯片上进行杂交反应,应用实时定量RT-PCR方法验证miRNAs芯片结果的可靠性。【结果】对芯片数据进行SAM分析,结果筛选获得16个乳腺癌相关miRNAs,相对于癌旁组织,在乳腺癌组织中9个miRNAs表达上调,7个miRNAs表达下调。其中显著上调的有miR-21,miR-365,显著下调的有miR-497,miR-31。【结论】筛选得到乳腺癌miRNA差异表达谱,其可能与乳腺癌的发生发展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RNA 乳腺癌 MIRNA芯片 实时定量RT-PCR
下载PDF
超声内镜检查在胃癌术前分期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被引量:29
11
作者 徐国良 高晓燕 +5 位作者 单宏波 罗广裕 黎建军 张蓉 李茵 林世永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611-614,共4页
【目的】探讨超声内镜检查(EUS)在胃癌术前分期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320例经胃镜活检证实为胃癌的患者术前行超声内镜检查,并与术后病理结果对照。【结果】EUS对胃癌T分期的准确率分别为T193.15%、T285.87%、T380.17%和T487.18%... 【目的】探讨超声内镜检查(EUS)在胃癌术前分期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320例经胃镜活检证实为胃癌的患者术前行超声内镜检查,并与术后病理结果对照。【结果】EUS对胃癌T分期的准确率分别为T193.15%、T285.87%、T380.17%和T487.18%。EUS对胃癌无(N0)、有(N+)淋巴结转移判断的准确率较高,分别为N085.85%和N+90.65%;而对N分期判断的准确率则较低,分别为N085.85%、N161.98%、N239.66%和N328.57%。EUS对于较大淋巴结(直径>0.5cm)的判断较为准确,而对于较小的淋巴结(直径<0.5cm,尤其0.3cm以下者)则难以准确判定其是否为转移灶。【结论】EUS对胃癌术前T分期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而对N分期的准确性有待提高。如果EUS与其他检查手段,如螺旋CT、腹腔镜等联合应用,会取得比较满意的TNM分期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超声内镜 分期
下载PDF
浸润性乳腺癌近似分子亚型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16
12
作者 耿其荣 刘冬耕 +2 位作者 史艳侠 向锦 吕跃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458-462,467,共6页
【目的】探讨浸润性乳腺癌近似分子亚型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浸润性乳腺癌患者,依据免疫组化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HER2水平将其近似划分为Luminal A(ER+和/或PR+,HER2-)、LuminalB(ER+和/或PR+,HER2+)、HER2+(EP-... 【目的】探讨浸润性乳腺癌近似分子亚型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浸润性乳腺癌患者,依据免疫组化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HER2水平将其近似划分为Luminal A(ER+和/或PR+,HER2-)、LuminalB(ER+和/或PR+,HER2+)、HER2+(EP-,PR-,HER2+)和Basal-like(EP-,PR-,HER2-)4个分子亚型,各362、107、86和148例,对比分析该4型患者的分布比例、发病年龄、绝经状态、病理组织学类型、病理分级、肿瘤大小、淋巴结状态等临床特征及首次复发时间和部位的特点。【结果】所有703例患者中,Luminal A型比例最高,占51.5%;Luminal B和HER2+型所占比例最少。整体人群发病年轻,90.8%的患者在59岁以下。其中40岁以下患者Luminal A型最多。不同分子亚型病理分级构成差异显著,Luminal A型中,组织学1级患者比例最高,并且T1期肿瘤比例明显高于其他各亚型,HER2+型则以T4期肿瘤最多。各亚型间淋巴结分布无明显差异,仅在LuminalB和HER2+型出现N3高比例分布趋势。复发转移患者中,Luminal A型首次复发时间最长,HER2+型最短,且HER2+和Basal-like型肺转移率高。与国外报道不同,本研究未显示出各亚型中局部复发与远处转移的分布差异。【结论】蛋白标记近似分子分型简单明了,切实可行。国人乳腺癌具有蛋白标记近似的不同分子亚型,与国外大体相似,Luminal A型临床特征相对较好,HER2+型与Basal-like型具有较高的肺转移率。但仍有不同之处,尤其是Luminal A型年龄分布呈现年轻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分子分型 临床特征
下载PDF
托瑞米芬治疗Luminal型年轻乳腺癌疗效和安全性的回顾性研究 被引量:11
13
作者 覃涛 袁中玉 +5 位作者 彭柔君 白冰 史艳侠 滕小玉 刘冬耕 王树森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402-406,共5页
【目的】探讨托瑞米芬治疗年轻(≤35岁)可手术乳腺癌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收集2002年1月至2007年10月诊治的绝经前年轻Luminal型乳腺癌的临床病理资料,使用他莫昔芬或托瑞米芬内分泌治疗共247例(分别为181例和66例)。采用Kaplan-Me... 【目的】探讨托瑞米芬治疗年轻(≤35岁)可手术乳腺癌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收集2002年1月至2007年10月诊治的绝经前年轻Luminal型乳腺癌的临床病理资料,使用他莫昔芬或托瑞米芬内分泌治疗共247例(分别为181例和66例)。采用Kaplan-Meier法和Log-rank检验分析两组生存情况,COX比率风险回归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托瑞米芬组和他莫昔芬组中位年龄分别是33岁和32岁。全组中位随访77.1月,托瑞米芬组和他莫昔芬组的6年无病生存时间为77.0%和79.2%,6年总生存率分别为88.4%和87.4%,两组无病生存时间和总生存时间均无统计学差异(总生存时间,HR=0.794;P=0.589;无病生存时间,HR=1.132;P=0.686)。托瑞米芬组和他莫昔芬组的毒性反应无统计学差异。单因素分析显示,肿块大、组织学分级高、分期晚和HER2过表达和患者无病生存时间较短相关;PR阴性患者可能无病生存时间短(P=0.056);脉管癌栓、淋巴结阳性和分期晚的患者总生存时间较短。多因素分析提示HER2阳性和PR阴性预示年轻Luminal型可手术乳腺癌患者无病生存时间较短;分期较晚是该型患者的总生存时间差的预后因素。【结论】托瑞米芬治疗年轻绝经前Luminal型可手术乳腺癌疗效和他莫昔芬相似,安全性好。但仍需要更大规模的研究进一步来证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托瑞米芬 他莫昔芬 年轻
下载PDF
PPAR-γ抑制剂T0070907对人鼻咽癌细胞的生长抑制作用 被引量:6
14
作者 孙月丽 吴明玮 +4 位作者 曾昭蕾 孙健 蔡于琛 冼励坚 赵擎宇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343-349,共7页
【目的】探讨PPAR-γ选择性抑制剂T0070907影响鼻咽癌(NPC)细胞体外生长的作用机制。【方法】通过RT-PCR和Westernblotting检测PPAR-γ受体在5株NPC细胞株(CNE1、CNE2、HONE1、SUNE1和5-8F)中mRNA和蛋白水平的表达;MTT法检测T0070907对... 【目的】探讨PPAR-γ选择性抑制剂T0070907影响鼻咽癌(NPC)细胞体外生长的作用机制。【方法】通过RT-PCR和Westernblotting检测PPAR-γ受体在5株NPC细胞株(CNE1、CNE2、HONE1、SUNE1和5-8F)中mRNA和蛋白水平的表达;MTT法检测T0070907对NPC细胞生长情况的影响;流式细胞术和Westernblotting检测T0070907对NPC细胞的细胞周期和细胞周期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PPAR-γ在5株NPC细胞中均有表达;T0070907对NPC细胞株有明显生长抑制作用,并呈浓度、时间依赖性;T0070907作用于NPC细胞CNE1和CNE2后,G2/M期细胞比例则逐渐增加,且随着处理浓度的增加而增加,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随着T0070907处理浓度的增加,NPC细胞的细胞周期相关蛋白CyclinA、CyclinB1、Cdc2、Cdk2蛋白的表达逐渐下降,无活性的pCdc2蛋白表达则逐渐增强。【结论】PPAR-γ抑制剂T0070907能够抑制NPC细胞PPAR-γ的蛋白表达,并通过对细胞周期相关蛋白CyclinA、CyclinB1、Cdc2、Cdk2、pCdc2等蛋白的调控导致细胞周期G2/M期阻滞,从而抑制NPC细胞的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PAR-Γ 鼻咽癌 T0070907 细胞周期 G2/M期
下载PDF
^(18)F-FDG PET/CT SUV在鼻咽癌T分期中的价值 被引量:7
15
作者 孙新儒 胡莹莹 +5 位作者 张旭 林晓平 梁培炎 樊卫 陈明远 赵充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535-539,共5页
【目的】探讨鼻咽癌病灶18F-FDG SUV在鼻咽癌T分期中的价值,以期能进一步指导临床工作。【方法】收集113例鼻咽癌初诊患者首次放疗前的PET/CT资料,按照T分期分为4组:T1期6例,T2期18例,T3期64例,T4期25例。采用18F-FDG高摄取(SUV≥2.5)... 【目的】探讨鼻咽癌病灶18F-FDG SUV在鼻咽癌T分期中的价值,以期能进一步指导临床工作。【方法】收集113例鼻咽癌初诊患者首次放疗前的PET/CT资料,按照T分期分为4组:T1期6例,T2期18例,T3期64例,T4期25例。采用18F-FDG高摄取(SUV≥2.5)为阈值人工勾画感兴趣区(ROI),在XELERIS工作站上自动计算所勾画病灶的大小、SUVmax和SUVmean。分析SUV与T分期的关系。【结果】Kruskal-Wallis秩和检验显示,原发灶大小(Size)、SUVmax、SUVmean在T分期间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χ2=34.46,17.02,16.62;P均<0.01)。病灶大小和SUVmax、SUVmean之间的相关系数r分别为0.46和0.37,P<0.01。鼻咽癌病灶的大小和SUVmax、SUVmean呈正相关。【结论】18F-FDG PET/CT SUVmax、SUVmean在鼻咽癌T1~T4分期中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并随分期升高逐渐升高,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咽癌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氟脱氧葡萄糖F18 T分期
下载PDF
胸段食管鳞癌伴或不伴颈部淋巴结转移同期放化疗预后分析 被引量:6
16
作者 张鹏 习勉 +5 位作者 李巧巧 何立儒 赵磊 刘施亮 沈静娴 刘孟忠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412-417,共6页
【目的】探讨颈部淋巴结的转移侧数对非手术胸段食管鳞癌预后的影响及胸段食管鳞癌放化疗预后因素。【方法】将395例接受同期放化疗治疗的食管鳞癌患者分为五组:A组,无区域淋巴结转移及远处转移;B组,伴有区域淋巴结转移;C组,单侧颈部淋... 【目的】探讨颈部淋巴结的转移侧数对非手术胸段食管鳞癌预后的影响及胸段食管鳞癌放化疗预后因素。【方法】将395例接受同期放化疗治疗的食管鳞癌患者分为五组:A组,无区域淋巴结转移及远处转移;B组,伴有区域淋巴结转移;C组,单侧颈部淋巴结转移不伴有其他远处转移;D组,双侧颈部淋巴结转移不伴有其他远处转移;E组,其他远处转移。研究终点是总生存率及无进展生存率,并对预后因素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A、B、C、D、E组的3年OS分别为47.6%、46.4%、33.5%、14.8%、5.7%(P=0.000);3年无进展生存率分别为45.2%、39.5%、26.4%、4.9%、4.3%(P=0.000)。单因素分析显示性别、肿瘤长度、T分期、M分期、化疗方案及疾病分组对总生存率及无进展生存率有影响。多因素分析显示T分期、化疗方案及疾病分组为总生存率和无进展生存率的独立预后因素。【结论】对于胸上段和胸中段食管癌,与双侧颈部淋巴结转移相比,胸段食管鳞癌伴单侧颈部淋巴结转移预后更好,可考虑视为区域性病变。性别、T分期、同期化疗方案及颈部淋巴结转移侧数是胸段食管鳞癌的独立预后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癌 颈部淋巴结转移 同期放化疗 预后因素
下载PDF
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的临床病理及免疫组化分析 被引量:8
17
作者 冯沿芬 饶慧兰 +2 位作者 吴秋良 雷艺炎 匡亚玲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200-204,共5页
【目的】分析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SPN)的临床病理特征及免疫组织化学表达情况,寻找其相对特异的免疫组化诊断标记。【方法】HE染色观察10例病例形态学特征,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其细胞角蛋白、波形蛋白、CD56、CD10、嗜铬素A、突触素、神... 【目的】分析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SPN)的临床病理特征及免疫组织化学表达情况,寻找其相对特异的免疫组化诊断标记。【方法】HE染色观察10例病例形态学特征,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其细胞角蛋白、波形蛋白、CD56、CD10、嗜铬素A、突触素、神经元特异性烯醇酶、α-1抗胰蛋白酶、孕激素受体和E-钙粘素、β-连环蛋白及cyclinD1的表达。另选5例正常胰腺组织作对照。【结果】10例SPN中6例为女性,4例为男性,年龄17~41岁,平均29岁。全部病例随访至今均存活,未发生复发或转移。肿瘤组织囊实性外观,镜下呈实性假乳头状结构。10例中,Vim、CD56及PR均弥漫阳性,9例NSE(+),7例CD10(+),6例Syn(+),5例CK及α-AT(+),4例CgA(+)。5例正常胰腺组织E-cadherin与β-catenin均为细胞膜表达,且cyclinD1(-);在10例SPN中,均未见E-cadherin的胞膜表达,仅2例中少数肿瘤细胞核阳性;β-catenin为核/胞浆异常表达;且cyclinD1均为阳性。【结论】在SPN中,E-cadherin为阴性或胞核阳性,而β-catenin呈异常表达;SPN中Vim、CD56、PR、CD10阳性以及E-cadherin与β-catenin的表达情况为该肿瘤诊断相对特异的免疫组化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肿瘤 病理学 免疫组织化学
下载PDF
十二指肠间质瘤19例的诊治与预后 被引量:5
18
作者 伍小军 万德森 +7 位作者 方淯靖 陈功 李力人 卢震海 林俊忠 丁培荣 孔令亨 潘志忠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715-719,共5页
【目的】分析位于十二指肠的胃肠道间质瘤(GIST)的临床诊断、治疗效果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对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1990年1月至2009年10月治疗的19例十二指肠GIST临床资料复核并加以随访回顾分析。所有参数均采用SPSS16.0统计软件处理... 【目的】分析位于十二指肠的胃肠道间质瘤(GIST)的临床诊断、治疗效果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对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1990年1月至2009年10月治疗的19例十二指肠GIST临床资料复核并加以随访回顾分析。所有参数均采用SPSS16.0统计软件处理,分析完全切除14例和不完全切除5例的生存率和有关影响因素。【结果】十二指肠GIST多见于十二指肠降部和水平部,最常见症状为消化道出血。全组1~、2~和5~年生存率分别为94.4%、77.3%和61.8%,完全切除术后1~、2~和5~年生存率分别为100%、80.0%和80.0%,不全切除术后为80%、0%和0%,完全切除术组患者生存率明显优于不完全切除术组(P<0.05)。完全切除组中局部切除和扩大切除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十二指肠GIST仍以外科治疗为主,其手术方式的选择更多取决于肿瘤的部位和大小,伊马替尼可改善患者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肠道间质瘤 十二指肠 外科治疗 预后
下载PDF
IGFBP-6与晚期鼻咽癌患者预后的关系以及在鼻咽癌细胞株CNE2增殖中的作用 被引量:6
19
作者 陈秋燕 卢奕 +3 位作者 张健 郭翔 麦海强 洪明晃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525-529,544,共6页
【目的】探讨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6(IGFBP-6)在鼻咽癌患者病理组织中的表达与鼻咽癌患者临床特征与预后关系及其对鼻咽癌细胞株增殖的影响。【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76例晚期鼻咽癌患者病理组织中IGFBP-6的表达,并对IGFBP-6... 【目的】探讨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6(IGFBP-6)在鼻咽癌患者病理组织中的表达与鼻咽癌患者临床特征与预后关系及其对鼻咽癌细胞株增殖的影响。【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76例晚期鼻咽癌患者病理组织中IGFBP-6的表达,并对IGFBP-6的表达与鼻咽癌患者临床特征与预后关系进行探讨;用MTS方法检测IGFBP-6对鼻咽癌细胞株CNE2增殖的影响。【结果】鼻咽癌IGFBP-6的表达阴性组和阳性组患者的5年总生存率分别为27%和73%(生存分析P=0.007),5年无局部区域复发生存率分别为38%和75%(P=0.001),5年无远处转移生存率分别为53%和89%(P=0.002)。Cox模型多因素分析显示IGFBP-6的表达是76例鼻咽癌患者独立的预后影响因素(P=0.002),IGFBP-6阳性表达患者局部区域复发及远处转移风险降低。MTS检测结果显示IGFBP-6能够抑制人低分化鼻咽癌细胞株CNE2的生长增殖(P<0.05),并且这种作用呈剂量依赖性。【结论】鼻咽癌组织中IGFBP-6的表达是晚期鼻咽癌患者的局部区域复发及远处转移风险有关的因素,其阳性表达提示患者局部区域复发及远处转移风险降低。体外MTS实验证明IGFBP-6能够抑制CNE2增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咽癌 IGFBP-6 预后 增殖
下载PDF
联合化疗在118例晚期头颈鳞癌中的作用 被引量:5
20
作者 宋明 陈福进 +2 位作者 郭朱明 杨安奎 张诠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629-633,共5页
【目的】探讨联合化疗在不能手术晚期头颈鳞癌中的作用,不同化疗方案如何选择,以及在联合化疗中应注意的问题。【方法】回顾总结了1995年1月至2005年1月间我院收治的118例不能手术晚期头颈鳞癌情况,其中男性患者102例,女16例,平均年龄为... 【目的】探讨联合化疗在不能手术晚期头颈鳞癌中的作用,不同化疗方案如何选择,以及在联合化疗中应注意的问题。【方法】回顾总结了1995年1月至2005年1月间我院收治的118例不能手术晚期头颈鳞癌情况,其中男性患者102例,女16例,平均年龄为53.4岁;口咽癌19例,喉咽癌47例,舌癌52例,入院时全部为初治患者,按UICC分期全部为Ⅲ~Ⅳ患者;88例采用DBF方案化疗,30例采用TP方案化疗。【结果】118例患者中化疗评价为完全缓解CR患者有13人,占11.02%(13/118),部分缓解PR患者47人,占39.83%(47/118),总有效率(CR+PR)为50.85%。118例患者的生存情况:中位生存期位15月,用LogRank方法比较不同化疗组DBF方案和TP方案的平均生存时间,P=0.325。多因素COX模型分析表明性别、疗效和N分期是影响生存的有效因素。【结论】对于不能手术晚期头颈鳞癌患者联合化疗依然能起到一定的作用,有效率可在50%以上,提高晚期头颈鳞癌化疗疗效将有利于改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联合化疗 头颈肿瘤 晚期 手术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