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自体CIK细胞回输在TACE联合射频消融治疗肝细胞癌患者远期生存中的作用及预后分析 被引量:10
1
作者 王健鹏 李旺 +7 位作者 黄子林 吴沛宏 李西山 魏元东 周启明 潘长穿 夏建川 赵明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3期3062-3066,共5页
目的观察自体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CIK)细胞回输治疗在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联合射频消融(RFA)序贯治疗肝细胞癌(HCC)中的临床获益情况并进行相关因素分析。方法收集2004年9月1日至2006年12月3113在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影像介... 目的观察自体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CIK)细胞回输治疗在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联合射频消融(RFA)序贯治疗肝细胞癌(HCC)中的临床获益情况并进行相关因素分析。方法收集2004年9月1日至2006年12月3113在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影像介入中心就诊的95例HCC患者,接受TACE联合RFA治疗,在临床评价获得完全缓解的患者中,48例接受6次以上的CIK回输治疗(研究组),其余47例不接受其他治疗(对照组)。随访期限不少于3年,首要观察终点为患者的生存期限(OS);次要观察终点为无疾病生存期(DFS)。结果共有76例患者完成全部治疗及随访(研究组38例,对照组38例),平均随访时长44个月(10—88个月)。两组患者未出现因治疗死亡病例和严重并发症。研究组DFS为1、2及3年的比例为79%、26%及16%,中位DFS为28个月,平均为32个月(9—58个月);对照组相应数据为71%、21%及8%,中位DFS为22个月,平均23个月(6~53个月),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生存期限,研究组中位生存期为38个月,平均生存期为42个月(12~88个月),1、3及5年生存率分别为92%、53%及26%;对照组为35、37个月(10—71个月),89%、42%、24%,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99)。美国东部肿瘤协作组(ECOG)评分、治疗方式和乙肝病毒(HBV)感染是影响DFS的预后因素;影响OS的预后因素仅有ECOG评分。结论在TACE联合RFA的序贯治疗模式基础之上再联合CIK细胞回输治疗HCC,延长了DFS,减少复发HCC的TACE和消融治疗干预次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肿瘤 细胞因子诱导杀伤细胞 化学栓塞 治疗性 射频消融
原文传递
CT引导下^125I放射性粒子组织间植入治疗复发性卵巢癌 被引量:10
2
作者 李常仑 刘继红 +6 位作者 黄金华 顾仰葵 高飞 黄绮丹 胡莹莹 江雄鹰 黄英杰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9期2760-2763,共4页
目的探讨CT引导下放射性^125碘(I)放射性粒子组织间植入对复发性卵巢癌治疗的可行性、近期疗效及并发症。方法2009年10月至2010年11月,收集中山大学肿瘤医院影像与微创介入中心^18F-FDGPET/CT诊断的12例复发卵巢癌患者共25处病灶,... 目的探讨CT引导下放射性^125碘(I)放射性粒子组织间植入对复发性卵巢癌治疗的可行性、近期疗效及并发症。方法2009年10月至2010年11月,收集中山大学肿瘤医院影像与微创介入中心^18F-FDGPET/CT诊断的12例复发卵巢癌患者共25处病灶,其中21处病灶采用放射性粒子组织间植入治疗,1例患者3处肝、1处脾转移病灶采用CT引导下微波消融治疗。9例患者粒子植入术后进行了2~6疗程化疗。在采用粒子植入治疗的21处病灶中长径〉2cm的11处,≤2CM的10处;根据PET/CT图像显示的病灶高代谢范围,应用放射性粒子治疗计划系统(TPS)或Memorial Sloan—Ketterin列解图法(nomogram)制定粒子植入计划;靶区匹配周边剂量(MPD)为145Gy,植入粒子数9—45颗,中位数20.5颗。应用^18F—FDG PET/CT或CT判断放射性粒子治疗效果。结果术后随访时间9—19个月,中位随访时间15个月,除1例患者因肿瘤侵犯双侧输尿管引起肾功能衰竭导致死亡外,其余患者随访期内均存活。在21处粒子植入治疗的病灶中,10处肿瘤病灶完全缓解(CR),6处部分缓解(PR),5处局部进展(PD),有效率76.2%。经Fisher确切概率法统计分析,长径≤2cm病灶局部控制效果好于长径〉2cm的病灶(P=0.035)。微波消融治疗肝、脾共4处病灶,经^18F—FDG PET/CT检查肿瘤活性完全消失。1例患者术中穿刺时损伤坐骨神经,出现了右下肢麻木、疼痛,半年后症状逐渐消失;本组患者未出现肠瘘、直肠炎等放射性损伤并发症。结论CT引导下^125I放射性粒子组织间植入可用于复发性卵巢癌治疗,其近期疗效好、并发症少。^125I粒子植入治疗与化疗结合,具有巩固和提高局部复发性卵巢癌的疗效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巢肿瘤 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术 放射性同位素
原文传递
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诊断早期强直性脊柱炎的价值 被引量:9
3
作者 艾飞 田丹 +4 位作者 张炜 李小明 伍尧泮 谢传淼 吴沛宏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811-815,共5页
目的评价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诊断早期强直性脊柱炎(AS)的应用价值,探讨As全身弥散加权成像的显示效果。方法对2011年3至10月中山大学肿瘤医院16例早期As及18例慢性腰背痛(LBP)患者进行骶髂关节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测量并比较双侧... 目的评价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诊断早期强直性脊柱炎(AS)的应用价值,探讨As全身弥散加权成像的显示效果。方法对2011年3至10月中山大学肿瘤医院16例早期As及18例慢性腰背痛(LBP)患者进行骶髂关节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测量并比较双侧骶髂关节软骨下骶骨及髂骨骨髓的表观弥散系数(ADC值),计算As患者病灶ADC平均值。运用独立样本t检验对As及LBP患者ADC值进行统计学比较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另外对8例确诊的As患者进行全身弥散加权成像,运用图像工作站进行MIP、MPR后处理,结合常规MRI图像,对比分析全身弥散加权成像的显示效果。结果16例As患者骶髂关节两侧软骨下髂骨骨髓ADC平均值(0.51±0.13)×10^-3 mm^2/s、骶骨(0.49±0.17)×10^-3mm^2/s;LBP组患者髂骨(0.32±0.06)×10^-3mm^2/s、骶骨(0.31±0.08)×10^-3mm^2/s。前者ADC平均值均高于后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8例确诊的AS患者行全身弥散加权成像,显示骶髂关节软骨下骨髓水肿以及骶髂关节外的病灶,与相应区域临床症状相符。AS患者骶骨区病灶ADC平均值(1.31±0.38)×10^-3mm^2/s,髂骨区(1.18±0.27)×10^-3mm^2/s。结论通过测量骶髂关节软骨下骨髓ADC值可以鉴别As和LBP。全身弥散加权成像能通过MIP、MPR重建对As患者进行全身综合评价,对指导治疗,评价预后及检测疗效具有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 弥散 脊柱炎 强直性 诊断显像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