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光学体表引导摆位在乳腺癌保乳放疗中的应用
1
作者 刘金迪 朱秋芳 +2 位作者 王亚娟 何振宇 陈雪梅 《广东医学》 2023年第12期1459-1464,共6页
目的 评估光学体表引导放疗技术(surface guided radiation therapy, SGRT)在乳腺癌保乳放疗患者日常摆位应用的准确性。方法 以ELEKTA infinity加速器行乳腺癌保乳术后放疗的4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患者使用光学体表监测系统(optical surf... 目的 评估光学体表引导放疗技术(surface guided radiation therapy, SGRT)在乳腺癌保乳放疗患者日常摆位应用的准确性。方法 以ELEKTA infinity加速器行乳腺癌保乳术后放疗的4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患者使用光学体表监测系统(optical surface monitoring system, OSMS)摆位,前3次治疗均行锥形束CT(cone-beam computed tomography, CBCT)验证,后续每周至少1次。记录OSMS摆位、CBCT配准和体表标记线对应的左右(ML)、头脚(SI)、前后(AP)的床值,分析OSMS与CBCT的差值(SG)和体表标记线与CBCT的差值(SM)之间的差异,并统计SG和SM的误差频值、SG摆位的旋转角度;用Bland-Altman法评估SG与CBCT的一致性;根据计划靶区外放公式MPTV=2.5Σ+0.7σ计算SG和SM的外扩边界。结果 SG在ML、SI、AP方向平移误差的中位数(0~0.1 cm)均小于SM(0~0.3 c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G在ML、SI、AP方向平移误差绝对值≤0.3 cm的比例分别比SM高14.8%、16.3%、35.1%,SG摆位的Pitch、Roll、Yaw旋转误差中位数区间为(-0.10~0.10)°;在Bland-Altman散点图中,ML、SI、AP 3个平移方向上,SG与CBCT的差值均值为0.03 cm、0.01 cm和0.13 cm;SG和SM在ML、SI、AP方向的M值分别为(0.36 cm、0.38 cm、0.30 cm)、(0.66 cm、0.82 cm、0.93 cm)。结论 在乳腺癌保乳放疗中,SGRT引导摆位可以有效地减少摆位误差,降低PTV外扩边界,与CBCT具有较好的一致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光学体表引导技术 锥形束CT 放射治疗 摆位误差 外扩边界
下载PDF
B7-H4在人胶质瘤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1
2
作者 陈雨 李振业 +7 位作者 张湘衡 向锦 赛克 柯超 杨群英 郭建贵 陈忠平 牟永告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810-814,共5页
目的:探讨B7-H4在人胶质瘤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HE染色分析了150例胶质瘤标本病理级别。免疫组化方法检测B7-H4在胶质瘤中的表达,并分析其与临床病理参数及生存时间的关系。结果:HE染色检测150例胶质瘤标本病理级别,结果为I... 目的:探讨B7-H4在人胶质瘤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HE染色分析了150例胶质瘤标本病理级别。免疫组化方法检测B7-H4在胶质瘤中的表达,并分析其与临床病理参数及生存时间的关系。结果:HE染色检测150例胶质瘤标本病理级别,结果为I级12例,II级50例,III级39例,IV级49例。150例胶质瘤标本中97例B7-H4高表达,高表达率为64.7%,居于病理级别III~IV级;43例B7-H4低表达,低表达率为28.7%,居于病理级别I~II级。统计学分析提示组织标本中B7-H4的表达与年龄(P<0.01)和病理级别(P<0.01)存在明显相关,与肿瘤的部位没有显著相关性(P>0.05)。B7-H4阳性患者生存期更短(P<0.01),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B7-H4、年龄、性别及病理级别均是胶质瘤患者的独立预后因素。结论:B7-H4在多数胶质瘤组织中表达较高,可作为脑胶质瘤患者的独立预后分子标志物和新的治疗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胶质瘤 B7-H4 预后
下载PDF
儿童青少年中晚期颅外恶性生殖细胞肿瘤62例综合治疗结果分析
3
作者 黄俊廷 谭玉婷 +5 位作者 甄子俊 路素英 孙斐斐 朱佳 王娟 孙晓非 《重庆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A01期235-236,共2页
目的分析儿童青少年中晚期颅外恶性生殖细胞肿瘤(EMGCT)的·临床特点、疗效和影响预后的因素,探讨其治疗策略。方法对2005年1月至2012年12月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收治的62例儿童青少年中晚期EMGCT患者不同部位肿瘤和治疗方法进... 目的分析儿童青少年中晚期颅外恶性生殖细胞肿瘤(EMGCT)的·临床特点、疗效和影响预后的因素,探讨其治疗策略。方法对2005年1月至2012年12月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收治的62例儿童青少年中晚期EMGCT患者不同部位肿瘤和治疗方法进行生存分析;采用Kaplan-Meier法计算生存率。结果62例患者肿瘤分期为Ⅲ-Ⅳ期,Ⅲ期46例,Ⅳ期16例;男:女为27:35;中位年龄12岁;原发肿瘤部位分别为睾丸5例,腹盆腔5例,卵巢25例,纵膈18例,骶尾部9例;一线治疗为单纯化疗8例,化疗联合放疗5例,化疗联合手术治疗44例,放、化疗联合手术综合治疗5例;一线化疗方案以PEB方案为主57例,化疗总有效率为86.0%;中位随访时间42个月,5年总生存率为82.1%,其中Ⅲ期患者为84.8%,Ⅳ期患者为70.0%;综合治疗与单一治疗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5),是总生存独立预后因素;纵膈中晚期恶性生殖细胞肿瘤(MGCT)放疗组5年总生存率、无事件生存率明显高于不放疗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O.05)。结论儿童青少年中晚期EMGCT以化疗联合手术综合治疗为主,总生存率超过80.0%。放疗可提高中晚期原发纵膈MGCT患者生存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殖细胞瘤 儿童青少年 综合治疗 生存率
原文传递
Prohibitin启动子中胆固醇活性作用位点研究
4
作者 董培 蒋丽娟 +6 位作者 郭胜杰 刘卓炜 李永红 尧凯 秦自科 韩辉 周芳坚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1821-1825,共5页
目的:验证抑制素(prohibitin,PHB)基因启动子胆固醇敏感活性作用位点,为PHB在前列腺癌靶向基因治疗中的应用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采用PCR分段扩增PHB启动子,克隆入pGL3-Basic萤光素酶报告基因载体。将构建的重组质粒用脂质体转染至人前... 目的:验证抑制素(prohibitin,PHB)基因启动子胆固醇敏感活性作用位点,为PHB在前列腺癌靶向基因治疗中的应用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采用PCR分段扩增PHB启动子,克隆入pGL3-Basic萤光素酶报告基因载体。将构建的重组质粒用脂质体转染至人前列腺癌PC-3细胞,再分别培养于低胆固醇培养基和普通胆固醇培养基中,检测PHB启动子各分段重组质粒萤光素酶活性的变化。限定PHB启动子约200 bp的胆固醇敏感启动区域,找出其中的固醇调节元件(sterol regulatory element,SRE)同源位点并进行点突变,证实PHB基因的胆固醇敏感调控位点。结果:PHB启动子和各分段产物构建质粒完整。与转染完整PHB启动子(pPHB-1192)的PC-3细胞比较,转染pPHB-179(-35/+138)的PC-3细胞萤光素酶活性显著降低(P<0.05)。点突变位于PHB启动子上的-117到-108 bp的SRE可能位点后,与转染pPHB-1192的PC-3细胞比较,转染SRE点突变的PC-3细胞萤光素酶活性显著降低(P<0.05)。结论:PHB启动子在人前列腺癌PC-3细胞中的活性受胆固醇调节。PHB启动子中对胆固醇敏感的作用位点位于-117到-108 bp的SRE同源位点。PHB可能成为前列腺癌靶向基因治疗的有效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列腺肿瘤 胆固醇 抑制素 固醇调节元件
下载PDF
腔镜微创食管癌切除术的学习过程分析 被引量:15
5
作者 谢绚 傅剑华 +5 位作者 王军业 张旭 罗孔嘉 杨富 Amos Ela Bella 李小海 《中华胃肠外科杂志》 CAS 2012年第9期918-921,共4页
目的总结腔镜微创食管癌切除术(MIE)的学习过程。方法选取同一组医生连续完成的MIE手术100例,按手术时间顺序分为3组:第1、2组各25例行胸腔镜并常规开腹手术,第3组50例行胸腹腔镜手术.分别记录手术时间、出血量、正常结构保护及... 目的总结腔镜微创食管癌切除术(MIE)的学习过程。方法选取同一组医生连续完成的MIE手术100例,按手术时间顺序分为3组:第1、2组各25例行胸腔镜并常规开腹手术,第3组50例行胸腹腔镜手术.分别记录手术时间、出血量、正常结构保护及并发症发生情况、术后ICU观察时间、住院时间、术后肿瘤病理及淋巴结清扫情况等临床资料,比较各组之间的差异。结果全组中96例患者顺利完成MIE,4例患者中转开胸,无中转开腹。中位手术时间310min,中位失血量200ml,中位清扫淋巴结22枚,总体并发症发生率50%。第1组与第2组比较,在保留奇静脉弓(P=0.010)、保留支气管动静脉(P=0.038)及左侧喉返神经胸段术中暴露率(P=0.048)方面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前50例与后50例比较,在胸部手术时间(P=0.000)、失血量(P=0.025)、保留奇静脉弓(P=0.001)、保留支气管动静脉(P=0.000)、胸野淋巴结清扫(P=0.022)、左喉返神经链淋巴结清扫(P=0.000)及该神经起始部术中暴露率(P=0.002)方面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MIE学习过程较长.应循序渐进。随着经验的积累和手术技巧的提升.MIE将逐渐显示其独特的优势并替代传统开胸食管癌切除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肿瘤 微创外科 食管切除术 学习曲线
原文传递
生物材料补片在胸外科手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12
6
作者 张兰军 苏晓东 +6 位作者 戎铁华 郝崇礼 谢泽明 林鹏 龙浩 傅剑华 林思明 《中华消化外科杂志》 CAS CSCD 2007年第6期418-420,共3页
目的 探讨新型生物材料补片在胸外科手术中应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68例胸外科手术患者分为实验组(n=38)和对照组(n=30),两组分别应用生物材料补片和自体组织补片进行食管胃吻合口覆盖、包埋及加固,气管、支气管残端加固、包... 目的 探讨新型生物材料补片在胸外科手术中应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68例胸外科手术患者分为实验组(n=38)和对照组(n=30),两组分别应用生物材料补片和自体组织补片进行食管胃吻合口覆盖、包埋及加固,气管、支气管残端加固、包埋,膈肌缺损、破裂修补。观察两组围术期及术后1、6个月的重建效果、急慢性排斥反应及并发症。结果 两组在围术期及术后1、6个月均未出现吻合口及支气管胸膜漏、急慢性排斥反应及与植入物相关的并发症;相关临床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生物材料补片在胸外科手术中的应用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应用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材料补片 生物相容性 重建术
原文传递
肾母细胞瘤综合治疗模式分析 被引量:9
7
作者 许涛 高远红 +5 位作者 陈萍 温戈 杜乐辉 曹风军 景红霞 刘孟忠 《中华泌尿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180-184,共5页
目的探讨肾母细胞瘤的综合治疗模式,提高肾母细胞瘤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981年7月至2010年6月55例肾母细胞瘤患者资料。术前超声引导下细针穿刺活检确诊18例,术后病理确诊53例。其中I期7例,Ⅱ期19例,Ⅲ期21例,Ⅳ期6例,V期2例... 目的探讨肾母细胞瘤的综合治疗模式,提高肾母细胞瘤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981年7月至2010年6月55例肾母细胞瘤患者资料。术前超声引导下细针穿刺活检确诊18例,术后病理确诊53例。其中I期7例,Ⅱ期19例,Ⅲ期21例,Ⅳ期6例,V期2例;35例有组织学分型,其中预后良好型30例,预后不良型5例。55例患者中,行肾脏肿物切除术48例,局部扩大切除术2例,双肾肿瘤剜除术1例,肾肿物切除术加肺转移灶切除术2例,2例未行手术治疗;术前化疗18例,术后化疗40例,术后放疗12例。根据年龄、分期、组织分型、治疗方式、治疗时间段及是否放疗分组,应用Kaplan—Meier法比较各组3年和5年总生存率、2年无病生存率及1年无复发生存率,分析各分组因素与肾母细胞瘤预后的关系。结果55例患者治疗后3年和5年总生存率及2年无病生存率分别为77.6%、69.0%和52.4%,不同分期对总生存率(P=0.006)、单纯手术与综合治疗对无病生存率(P=0.004)、是否放疗对无病生存率(P=0.03)影响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规范的多学科协作的综合治疗模式可以显著提高肾母细胞瘤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母细胞瘤 综合疗法 临床方案
原文传递
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激酶蛋白在神经母细胞瘤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3
8
作者 王娟 孙晓非 +7 位作者 甄子俊 朱佳 路素英 孙斐斐 陈燕 张飞 蔡瑞卿 李梅 《中华小儿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822-826,共5页
目的 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激酶蛋白(ALK)基因异常与神经母细胞瘤(neuroblastoma,NB)发病机制有关.本研究探讨ALK蛋白在神经母细胞瘤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特点和生存预后的关系.方法 收集2001年5月至2011年10月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初... 目的 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激酶蛋白(ALK)基因异常与神经母细胞瘤(neuroblastoma,NB)发病机制有关.本研究探讨ALK蛋白在神经母细胞瘤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特点和生存预后的关系.方法 收集2001年5月至2011年10月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初治的、经病理证实的神经母细胞瘤患儿的临床资料和蜡块组织标本,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组织中ALK蛋白表达情况,并分析其对神经母细胞瘤临床特点、生存预后的影响.结果 76例NB患儿纳入研究,中位年龄4岁(0.1~18岁),男52例,中位随访时间20.1个月.ALK蛋白在神经母细胞瘤中的阳性表达率为36.8%(28/76),其中高表达率26.3%(20/76),ALK蛋白高表达与低表达患儿的5年总生存(OS)分别为(28.3±14.9)%和(51.2±11.0)%,P=0.397.ALK的表达与年龄有关,年龄>1.5岁的患儿中ALK蛋白高表达率为32.7%,而年龄≤1.5岁患儿仅为6.7%,P=0.043.Ⅲ期NB患儿中ALK的高表达与低表达的3年OS分别为0和(79.5±13.1)%,P=0.023;ALK蛋白表达与Ⅰ、Ⅱ、Ⅳ期患儿的生存无相关性.结论 ALK蛋白在中国NB患儿中有较高表达率,尤其年龄>1.5岁的患儿.ALK高表达是Ⅲ期NB患儿的预后不良因素.ALK蛋白与ALK基因之间的关系以及在神经母细胞瘤中的发病机制需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母细胞瘤 蛋白激酶类 免疫组织化学 预后
原文传递
^18F—FDG PET/CT全身显像在原发灶不明转移癌中的 被引量:2
9
作者 王国慧 梁培炎 +3 位作者 蔡燕君 张伟光 谢传淼 吴沛宏 《中华核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385-388,共4页
目的探讨^18F-脱氧葡萄糖(FDG)PET/CT全身显像在原发灶不明转移癌(CUP)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至2007年6月2589例^18F—FDG PET/CT显像患者中169例CUP患者的显像结果,通过分析病历记录、病理检查结果及... 目的探讨^18F-脱氧葡萄糖(FDG)PET/CT全身显像在原发灶不明转移癌(CUP)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至2007年6月2589例^18F—FDG PET/CT显像患者中169例CUP患者的显像结果,通过分析病历记录、病理检查结果及临床随访确定最终原发灶诊断结果。结果169例CUP患者中19例失访,150例有完整资料。70例成功探测到原发灶,总检出率为46.7%(70/150),其中52例得到病理检查证实,18例为临床诊断;肺癌38例,占54.3%,鼻咽癌8例,占11.4%,消化系统肿瘤13例,占18.6%,其他肿瘤11例,占15.7%。3例临床怀疑转移瘤,^18F-FDG PET/CT未见明显恶性征象,经随访证实为良性病变。6例PET/CT诊断错误。15例患者没有确诊。56例未探测到原发灶,其中3例在随访过程中得到确诊,分别为鼻咽癌、膀胱癌、食管癌各1例。结论^18F—FDG PET/CT全身显像对诊断CUP具有重要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转移 体层摄影术 发射型计算机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脱氧葡萄糖
原文传递
基于简化机头模型与筒串卷积算法的调强计划独立三维剂量验算 被引量:2
10
作者 朱金汉 王彬 +2 位作者 梁健 刘小伟 陈立新 《中华放射肿瘤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795-799,共5页
目的 建立医用直线加速器的双点源机头模型,结合筒串卷积算法实现调强治疗计划三维独立剂量验算.方法 分别对瓦里安、医科达直线加速器建立双点源机头模型,结合筒串卷积剂量算法计算三维剂量分布.与电离室水箱扫描数据比较规则野的Scp、... 目的 建立医用直线加速器的双点源机头模型,结合筒串卷积算法实现调强治疗计划三维独立剂量验算.方法 分别对瓦里安、医科达直线加速器建立双点源机头模型,结合筒串卷积剂量算法计算三维剂量分布.与电离室水箱扫描数据比较规则野的Scp、PDD、离轴剂量分布确认计算模型.两种加速器分别各选取12例共24例调强治疗计划进行比较,对TPS计算结果进行独立验算,并且与探测器矩阵测量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矩形野中心点剂量偏差均〈1%,射野内相同位置二者剂量偏差≤1%,半影区域位置偏差≤1 mm.采用3%/3 mm标准γ通过率均〉90%.结论 建立了基于双点源机头模型结合筒串卷积算法实现调强治疗计划三维独立剂量验算,对规则射野及调强治疗计划的验证比较,表明该方法和计算模型可用于临床计划的三维独立剂量验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速器机头模型 独立剂量计算 质量保证
原文传递
硬膜外持续镇痛与静脉持续镇痛用于开胸术后患者的镇痛效果观察 被引量:1
11
作者 黄荣杏 王剑 +3 位作者 刘宇英 辛明珠 李惠兰 谢岚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09年第29期2973-2976,共4页
目的探讨硬膜外持续镇痛与静脉持续镇痛方法用于开胸手术的镇痛效果和安全性。方法选择60例ASAⅠ~Ⅱ级行开胸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硬膜外镇痛组(EA)和静脉镇痛组(IA)。记录两组患者术后4h、12h的镇痛评分、术后使用镇痛药物的情况、... 目的探讨硬膜外持续镇痛与静脉持续镇痛方法用于开胸手术的镇痛效果和安全性。方法选择60例ASAⅠ~Ⅱ级行开胸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硬膜外镇痛组(EA)和静脉镇痛组(IA)。记录两组患者术后4h、12h的镇痛评分、术后使用镇痛药物的情况、监测动脉血气的pH、PCO2和SpO2情况。结果应用硬膜外持续镇痛与静脉持续镇痛均可取得满意的镇痛效果,EA组患者安静与活动时的疼痛评分低于IA组(P〈0.05);术后动脉血气分析显示两组患者的pH、PCO2和SpO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开胸手术,应用硬膜外持续镇痛与静脉持续镇痛均可取得满意的镇痛效果。硬膜外持续镇痛效果优于静脉持续镇痛,两种不同镇痛方式对术后患者酸碱平衡,PCO2和SpO2的影响无明显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外科手术 术后镇痛 疼痛
原文传递
以分期为基础的食管癌微创治疗 被引量:2
12
作者 傅剑华 《中华胃肠外科杂志》 CAS 2012年第9期881-885,共5页
随着食管癌分期手段及内镜、腔镜设备的不断发展,更准确的治疗前分期及更成熟的外科微创技术.为以分期为基础的食管癌微创治疗提供了可靠的保障。对不同分期的食管癌患者应当采用不同的微创治疗手段.在保证治疗效果的前提下.进一步... 随着食管癌分期手段及内镜、腔镜设备的不断发展,更准确的治疗前分期及更成熟的外科微创技术.为以分期为基础的食管癌微创治疗提供了可靠的保障。对不同分期的食管癌患者应当采用不同的微创治疗手段.在保证治疗效果的前提下.进一步减少创伤.加快患者康复.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肿瘤 微创外科 分期
原文传递
^99Tc^m-HL91显像评价鼻咽癌放疗前原发灶乏氧状况
13
作者 郑颖洁 赵充 +3 位作者 樊卫 刘慧 崔念基 陈福进 《中华核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00-102,共3页
目的观察鼻咽癌放疗前原发灶的乏氧状况,分析放疗前各临床因素与原发灶乏氧的关系。方法69例初治鼻咽癌患者,疗前利用^99Tc^m4,9-二氮.3,3,10,10-四甲基十二烷之,11-二酮肟(HL91)对原发灶进行乏氧显像。采用目测定性分析判定... 目的观察鼻咽癌放疗前原发灶的乏氧状况,分析放疗前各临床因素与原发灶乏氧的关系。方法69例初治鼻咽癌患者,疗前利用^99Tc^m4,9-二氮.3,3,10,10-四甲基十二烷之,11-二酮肟(HL91)对原发灶进行乏氧显像。采用目测定性分析判定乏氧显像阳性病例;再利用感兴趣区(ROI)技术对阳性病例进行半定量分析,计算鼻咽病灶内放射性浓聚部位(T)与正常鼻咽组织(N)的放射性比值;根据目测分析结果和T/N的均数将原发灶乏氧程度分为阴性、轻度及重度乏氧;分析疗前各临床因素与乏氧程度的关系。采用SPSS10.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63例(91.3%)患者乏氧显像阳性。患者不同年龄(〈45岁和≥45岁)、性别、病理分型(WHOⅡ型和Ⅲ型)和疗前Hb水平(〈130g/L和≥130g/L)的原发灶乏氧程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0.864,-0.881,-0.293,-0.514,P均〉0.05);不同原发灶体积(〈40cm^3和≥40cm^3)之间及不同T分期(T1+T2,T3+T4)之间乏氧程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贸值分别为-4.672和-3.322,P值分别为0.000和0.001);在乏氧显像阳性病例中,原发灶体积与乏氧程度呈正相关(r=0.648,P〈0.01)。结论大多数初治鼻咽癌患者原发灶存在不同程度的乏氧;原发灶体积较大及T晚期患者的乏氧程度较体积小、T早期患者严重;乏氧程度有随原发灶体积增大而逐渐加重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咽肿瘤 体层摄影术 发射型计算机 单光子 放射疗法 细胞低氧
原文传递
雷公藤甲素增敏替莫唑胺杀伤胶质瘤细胞的机制研究 被引量:6
14
作者 李文宇 赛克 +5 位作者 陈银生 王翦 杨群英 陈芙蓉 李维平 陈忠平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1106-1109,共4页
目的探讨雷公藤甲素(TPL)对替莫唑胺(TMZ)杀伤胶质瘤细胞效应的影响及其可能机制。方法采用CCK一8法检测TPL与TMZ对胶质瘤细胞增殖的抑制效应,使用Chou—Talalay法评估TPL和TMZ的联合作用,流式细胞仪检测技术检测TPL和(或)TMZ... 目的探讨雷公藤甲素(TPL)对替莫唑胺(TMZ)杀伤胶质瘤细胞效应的影响及其可能机制。方法采用CCK一8法检测TPL与TMZ对胶质瘤细胞增殖的抑制效应,使用Chou—Talalay法评估TPL和TMZ的联合作用,流式细胞仪检测技术检测TPL和(或)TMZ作用后U87胶质瘤细胞的周期和凋亡的变化,以及应用Western blot技术检测TPL和(或)TMZ作用后U87胶质瘤细胞中IKBa、磷酸化IKBa、XIAP及Cleaved PARP表达的变化。结果TPL与TMZ作为单药均能够剂量依赖性的抑制胶质瘤细胞增殖;在U87细胞系中,TPL联合TMZ抑制U87细胞达IC50时联合指数(cI)为0.76,表明TPL与TMZ具有协同作用;TPL与TMZ联用处理U87细胞后,细胞凋亡比例显著多于单药用药组(t=14.474,P〈0.01;t=11.244,P〈0.01);TPL与TMZ联用可抑制NF-κB信号转导通路中关键蛋白IKBa的磷酸化以及抗凋亡蛋白XIAP的表达。结论TPL在体外能够协同增加TMZ杀伤胶质瘤细胞的效应,其机制可能通过抑制NF-κB信号转导通路的活化,进一步诱导胶质瘤细胞凋亡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质瘤细胞 雷公藤甲素 替莫唑胺 核转录因子ΚB 凋亡
原文传递
直肠癌新辅助放化疗后cCR患者不同治疗方法随访观察 被引量:4
15
作者 张术 魏嘉旺 +7 位作者 肖巍魏 王俏镟 常晖 曾智帆 丁培荣 陈功 潘志忠 高远红 《中华放射肿瘤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374-377,共4页
目的 通过比较新辅助放化疗后cCR的直肠癌患者采用非手术治疗和TME治疗的效果,旨在探讨非手术治疗策略的可行性。方法 选取2006—2016年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接受术前放化疗并获得cCR的135例Ⅱ、Ⅲ期直肠癌患者,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将其... 目的 通过比较新辅助放化疗后cCR的直肠癌患者采用非手术治疗和TME治疗的效果,旨在探讨非手术治疗策略的可行性。方法 选取2006—2016年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接受术前放化疗并获得cCR的135例Ⅱ、Ⅲ期直肠癌患者,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非手术组(43例NOM组)和标准手术组(92例SOM组)。比较2组患者的局部复发率、挽救性治疗后的累计LC率、DFS、OS以及保肛率等。Kaplan-Meier法计算LC、OS、DFS并Logrank法检验,χ2检验保肛率。结果 中位随访39个月(10~127个月)。135例患者的局部复发率及远处转移率分别为3.7%和11.1%,术后3年DFS和OS分别为90.5%和97.0%。NOM组与SOM组术后3、5年DFS率分别为87%与93%、73%与87%(P=0.089),OS率分别为98%与99%、98%与97%(P=0.578)。NOM组局部复发5例(12%),80%患者得到挽救性治疗,累计LC率为98%;SOM组无局部复发病例;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0)。NOM组保肛率为93%,显著高于SOM组的70%(P=0.030)。结论 新辅助放化疗后获得cCR的直肠癌患者采取非手术治疗策略是可行的,部分局部复发患者仍可通过及时的挽救性治疗痊愈,从而有效避免了TME及其并发症,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肠肿瘤 新辅助放化疗 临床完全缓解 随访观察
原文传递
提高维持治疗强度对Ⅲ期和Ⅳ期儿童青少年淋巴母细胞淋巴瘤患者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2
16
作者 杨凯彬 孙晓非 +9 位作者 甄子俊 路素英 朱佳 孙斐斐 王娟 黄俊延 陈日荣 叶莉彤 刘颖 游志瑶 《中华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778-783,共6页
目的探讨增加维持治疗强度对Ⅲ期和Ⅳ期儿童青少年淋巴母细胞淋巴瘤(Lympho—blasticlymphoma,LBL)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接受BFM—NHL-90/-95方案治疗且未做纵隔和中枢预防性放疗的Ⅲ期和Ⅳ期儿童青少年LBL患者的治疗结... 目的探讨增加维持治疗强度对Ⅲ期和Ⅳ期儿童青少年淋巴母细胞淋巴瘤(Lympho—blasticlymphoma,LBL)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接受BFM—NHL-90/-95方案治疗且未做纵隔和中枢预防性放疗的Ⅲ期和Ⅳ期儿童青少年LBL患者的治疗结果。研究分组:1998年至2005年收治的患者于维持治疗阶段,在口服巯基嘌呤和甲氨蝶呤的基础上,定期采用“足叶乙甙邯可糖胞苷”和大剂量甲氨蝶呤交替进行化疗,为强化维持治疗组;其余为非强化维持治疗组。结果187例LBL患者纳入研究,其中强化维持治疗组52例,非强化维持治疗组135例,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免疫分型、临床分期、危险度分层、受累部位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中位随访48(0.5-221)个月,两组患者的5年无事件生存(EFS)率分别为(76.9±5.8)%和(77.9±4.3)%(χ2=0.249,P=0.617),5年总生存(OS)率分别为(78.8±5.7)%和(79.8±4.1)%(χ2=0.353,P=0.552),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亚组分析结果显示,两组患者在不同临床分期(Ⅲ/Ⅳ期)、免疫分型(T/B-LBL)和危险分层(中/高危)中的EFS、OS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维持治疗期间,强化维持治疗组和非强化维持治疗组患者Ⅲ、Ⅳ级骨髓抑制发生率分别为55.8%和18.5%(χ2=25.363,P〈0.05)。结论提高维持治疗强度并未提高Ⅲ期和Ⅳ期儿童青少年LBL患者的长期生存且可增加骨髓抑制等治疗相关不良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体细胞淋巴母细胞白血病淋巴瘤 儿童 青少年 维持化疗 预后
原文传递
局部进展期直肠癌术前"三明治"式neoCRTⅡ期临床研究中期疗效分析 被引量:2
17
作者 魏嘉旺 张蓉 +8 位作者 肖巍魏 余昕 郭素萍 曾智帆 陈功 潘志忠 万德森 丁培荣 高远红 《中华放射肿瘤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759-762,共4页
目的 探讨局部进展期直肠癌术前"三明治"式新辅助放化疗的Ⅱ期临床研究的良好近期疗效能否转化为中远期生存获益.方法 2012年间45例局部进展期直肠癌患者给予术前"三明治"式新辅助放化疗.采用XELOX方案化疗,放疗采用VMAT技术,GTV 50... 目的 探讨局部进展期直肠癌术前"三明治"式新辅助放化疗的Ⅱ期临床研究的良好近期疗效能否转化为中远期生存获益.方法 2012年间45例局部进展期直肠癌患者给予术前"三明治"式新辅助放化疗.采用XELOX方案化疗,放疗采用VMAT技术,GTV 50 Gy分25次、CTV 45~46 Gy分25次.放疗结束6~8周后遵循TME切除.应用Kaplan-Meier计算生存率并Logrank检验和单因素分析.结果 中位随访时间为46.7个月,无1例LR,3年DM率为18%,3年OS、DFS率分别为96%、84%.单因素分析提示神经束受侵、病理N1-N2(病理Ⅲ期)、治疗前CA-199是影响DM的因素(P=0.000、0.000、0.013).结论 局部进展期直肠癌术前"三明治"式新辅助放化疗获得的显著近期疗效可转化为中期生存获益,但需要进一步Ⅲ期临床研究加以证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肠肿瘤/放化疗法 放化疗法 新辅助 预后
原文传递
最小子野面积与MLC叶片到位对剂量分布影响研究 被引量:4
18
作者 朱凤盈 张广顺 +3 位作者 王远远 罗美华 赵淑芳 张丹丹 《中华肿瘤防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9期1382-1386,共5页
目的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NSCLC)t进行立体定向体部放疗(stereotactic body radiationtherapy, SBRT)过程中多叶准直器(multi-leaf collimator, MLC)叶片的到位偏差会对治疗剂量分布的精度产生影响,而这种... 目的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NSCLC)t进行立体定向体部放疗(stereotactic body radiationtherapy, SBRT)过程中多叶准直器(multi-leaf collimator, MLC)叶片的到位偏差会对治疗剂量分布的精度产生影响,而这种影响的大小与计划的最小子野面积相关。本研究通过设置不同最小子野面积设置值进行计划设计,并模拟MLC叶片到位偏差分析对剂量分布的影响,探讨通过增加最小子野面积限制值降低MLC叶片到位偏差对剂量分布影响的可行性。方法选取2016-12-08-2017-06-12在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进行SBRT治疗的NSCLC患者10例,进行调强放射治疗计划设计,在其他优化参数保持一致的情况下,分别设置4和8cm2的最小子野面积限制值进行计划设计。对设计完成的计划修改MLC叶片位置模拟不同大小的到位偏差(内收1、2mm和外扩1、2mm),重新计算剂量分布并与原计划比较,分析不同最小子野面积下MLC到位偏差对剂量影响,包括靶区相关剂量参数、适形指数(conformal index,CI)和脊髓、肺、心脏等危及器官体积剂量参数。结果叶片内收1mm时,VRx均〉95%,仍满足临床要求,最小子野面积限制值从4cm2增加为8cm2时,靶区的最小剂量受影响程度减少26.69%,t=-3.654,P=0.005。当叶片到位发生了2mm内收偏差时,靶区VRx均〈95%,剂量偏差无法满足临床要求。在模拟的MLC出现外扩1和2mm偏差时,最小子野面积限制值从4cm2增加为8cm2时肺的平均剂量增量降低9%,t=6.713,P〈0.001;脊髓的最大剂量、肺的体积剂量和心脏的剂量学参数在不同的最小子野计划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NSCLC患者进行SBRT治疗过程中,只能接受MLC出现1mm的到位偏差。计划优化时设置的最小子野面积越大,MLC叶片到位偏差对靶区剂量和肺的平均剂量影响越小。在满足临床剂量分布的情况下,通过增加最小子野面积限制值以减少MLc到位偏差对剂量的影响是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立体定向体部放疗 MLC到位精度 最小子野面积 剂量分布
原文传递
弥散加权成像与PET/CT对鉴别良恶性淋巴结的价值 被引量:2
19
作者 毛思月 吴沛宏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9期1517-1519,共3页
随着功能成像技术的发展,正电子发射体层摄影术(PET)的出现,对良、恶性淋巴结病变的鉴别有重要意义,但由于其价格高、辐射大、耗时长等缺点在临床应用中受到一定的限制。而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作为一项完全无创、无辐射的功... 随着功能成像技术的发展,正电子发射体层摄影术(PET)的出现,对良、恶性淋巴结病变的鉴别有重要意义,但由于其价格高、辐射大、耗时长等缺点在临床应用中受到一定的限制。而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作为一项完全无创、无辐射的功能成像技术,近年来在肿瘤与淋巴结病变的应用中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现就DWI与PET/CT对鉴别良恶性淋巴结的价值予以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 良恶性淋巴结 PET CT 鉴别 价值 正电子发射体层摄影术 功能成像技术 淋巴结病变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