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海马脑片诱发场电位的计算机处理
1
作者 黄隆庆 杨世若 罗万敏 《四川生理科学杂志》 1991年第Z1期17-17,共1页
本课题在以IBM PC-AT微型计算为核心的数据采集系统上,以大鼠海马脑片CAI区锥体细胞层顺向刺激诱发痫样放电为分析实例,建立了一个脑片诱发电位的计算机处理系统。本系统将有限长单脉冲响应(FIR)数字滤波器运用于信号的滤波处理,有效地... 本课题在以IBM PC-AT微型计算为核心的数据采集系统上,以大鼠海马脑片CAI区锥体细胞层顺向刺激诱发痫样放电为分析实例,建立了一个脑片诱发电位的计算机处理系统。本系统将有限长单脉冲响应(FIR)数字滤波器运用于信号的滤波处理,有效地滤除了干扰与噪声,为提高参数测量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马脑片 场电位 痫样放电 计算机处理系统 数据采集系统 数字滤波器 诱发电位 大鼠 锥体细胞 单脉冲
下载PDF
膈神经放电信号的一种计算机分析方法 被引量:1
2
作者 刘勇 徐美丽 席德宁 《华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1992年第4期395-398,共4页
作者提出了一种膈神经放电信号的计算机分析方法,用以克服该信号手工分析时存在的问题。计算机通过对膈神经放电信号的采集、数字整流与滤波等处理后,可得到放电的包络图,从中能自动测量一些重要参数。动物实验证实程序能较好地执行这... 作者提出了一种膈神经放电信号的计算机分析方法,用以克服该信号手工分析时存在的问题。计算机通过对膈神经放电信号的采集、数字整流与滤波等处理后,可得到放电的包络图,从中能自动测量一些重要参数。动物实验证实程序能较好地执行这些功能。统计学分析表明,人工测量结果与计算机测量结果之间无显著性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膈神经 放电信号 计算机
下载PDF
豚鼠钩体病PDH模型血浆血栓素和前列腺环素测定的初步研究
3
作者 赵凌云 杨本端 +1 位作者 李胜富 周谦 《四川生理科学杂志》 1991年第Z1期77-77,共1页
豚鼠钩体病肺弥漫性出血(PDH)模型作为实验组,用体重相近的健康豚鼠作为对照组。实验组动物于感染钩体菌后38小时在局麻下作颈总动脉向心端插管采集血标本,用放免法测定血浆血栓素A<sub>2</sub>(TXA<sub>2</sub... 豚鼠钩体病肺弥漫性出血(PDH)模型作为实验组,用体重相近的健康豚鼠作为对照组。实验组动物于感染钩体菌后38小时在局麻下作颈总动脉向心端插管采集血标本,用放免法测定血浆血栓素A<sub>2</sub>(TXA<sub>2</sub>)稳定代谢物TXB<sub>2</sub>和前列腺环素(PGI<sub>2</sub>)的稳定代谢物6—酮—PGF<sub>1</sub>a的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列腺环素 PDH 钩体病 血栓素 血标本 颈总动脉 实验组 弥漫性出血 肺细胞 间接作用
下载PDF
离体蛙心搏动实验方法的改进
4
作者 孙秀荣 《四川生理科学杂志》 1996年第2期46-46,共1页
生理学观察体液中不同离子、激素及酸硷度对心脏活动的影响,药理学观察不同药物对心脏功能的作用在实验方法上都是通过经典的斯氏离体蛙心灌流法来实现的。具体作法是:首先由主动脉逆向蛙心插管,然后把蛙心离体用试管夹将蛙心插管固定... 生理学观察体液中不同离子、激素及酸硷度对心脏活动的影响,药理学观察不同药物对心脏功能的作用在实验方法上都是通过经典的斯氏离体蛙心灌流法来实现的。具体作法是:首先由主动脉逆向蛙心插管,然后把蛙心离体用试管夹将蛙心插管固定在铁支架上,最后在心尖部用连线的蛙心夹夹住,将线向下与描记杠杆连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验方法 蛙心插管 离体 心脏搏动 心脏功能 杠杆连接 药理学 生理学 肌张力 实验设备
下载PDF
前列腺素与血管紧张素、激肽和组织胺之间的相互作用
5
作者 赵凌云 《四川生理科学杂志》 1989年第1期49-51,共3页
前列腺素(PGS)、血管紧张素(AT)、激肽(KN)和组胺(His)都是机体内重要体液因素。它们之间互相作用在疾病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本文就一些实验资料说明它们之间相互作用。一、PGS、AT、KN和His的生物学效应: PGS是一脂类物质具有高度的... 前列腺素(PGS)、血管紧张素(AT)、激肽(KN)和组胺(His)都是机体内重要体液因素。它们之间互相作用在疾病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本文就一些实验资料说明它们之间相互作用。一、PGS、AT、KN和His的生物学效应: PGS是一脂类物质具有高度的生物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列腺素 血管紧张素 激肽 细胞膜磷脂 刺激释放 体液因素 通透性 大鼠离体 合成酶抑制剂 致热
下载PDF
一氧化氮、内皮素的研究和应用现状
6
作者 王树人 《四川生理科学杂志》 1995年第Z1期107-108,共2页
一、一氧化氮、内皮素的发现及其基本生物学性质 1.一氧化氮 血管内皮衍生的松弛因子(ARDF)发现于80年代初,1987年证实ARDF的化学本质是一氧化氮(NO)。NO合成底物为L—精氨酸.合成酶分两类。结构性NO合成酶(CNOS),诱生性NO合成酶(iNOS)... 一、一氧化氮、内皮素的发现及其基本生物学性质 1.一氧化氮 血管内皮衍生的松弛因子(ARDF)发现于80年代初,1987年证实ARDF的化学本质是一氧化氮(NO)。NO合成底物为L—精氨酸.合成酶分两类。结构性NO合成酶(CNOS),诱生性NO合成酶(iNOS)。NO松弛血管平滑肌,抑制血小板的粘附聚集,参与神经信息的传递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氧化氮 内皮素 研究和应用现状 内皮衍生的松弛因子 NO合成酶 感染性休克 血管平滑肌 生物学性质 高血压 生理功能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