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涎腺恶性淋巴上皮病损的临床病理研究 被引量:6
1
作者 吴兰雁 周志瑜 +3 位作者 卢勇 王炼 朔敬 程珺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1期13-16,共4页
涎腺恶性淋巴上皮病损(MLEL)是涎腺罕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具有明显的种族特性。本文对27例恶性淋巴上皮病损进行了临床病理学分析和随访调查,探讨肿瘤生物学行为有关的病理因素,发现间质中纤维结缔组织多.玻璃样变明显者预后... 涎腺恶性淋巴上皮病损(MLEL)是涎腺罕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具有明显的种族特性。本文对27例恶性淋巴上皮病损进行了临床病理学分析和随访调查,探讨肿瘤生物学行为有关的病理因素,发现间质中纤维结缔组织多.玻璃样变明显者预后较差。本文还着重对MLEL的命名、诊断、鉴别诊断、病理组织学与预后的关系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涎腺肿瘤 淋巴上皮 病损 病理学
下载PDF
先心病儿童胸腺病理形态变化及其成熟胸腺细胞的免疫组化研究
2
作者 杨怀涛 谭永淑 +1 位作者 陈钦材 苏祖兰 《华西医学》 CAS 北大核心 1992年第1期90-92,共3页
本文观察了28例先心病儿童胸腺常规组织形态变化,用免疫组化方法对成熟胸腺细胞进行了标记。发现其胸腺常较早发生退化且成熟胸腺细胞在幼儿常发育不完善。本文就其和患儿易发生上呼吸道感染的关系进行了讨论。
关键词 心脏病 先天性 病理 胸腺 T-细胞
下载PDF
舍格林氏综合征免疫病理特性、病因探讨及诊断 被引量:2
3
作者 陈列 何志秀 熊婉 《国外医学(口腔医学分册)》 CAS 北大核心 1996年第5期296-299,共4页
舍格林氏综合征(SS)是一种以外分泌隙损伤为主的常见全身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其特异性免疫学变化包括血中出现涎腺导管上皮抗原抗体;局部腺体组织浸润淋巴细胞中T辅助细胞增高、B细胞功能亢进。病因研究发现EBV,HIV,HCV,HTLV-Ⅰ等病毒与S... 舍格林氏综合征(SS)是一种以外分泌隙损伤为主的常见全身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其特异性免疫学变化包括血中出现涎腺导管上皮抗原抗体;局部腺体组织浸润淋巴细胞中T辅助细胞增高、B细胞功能亢进。病因研究发现EBV,HIV,HCV,HTLV-Ⅰ等病毒与SS发生可能相关。SS的诊断需要临床、免疫学及病理学三方面指标的结合,目前尚缺乏全球公认的统一诊断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燥综合征 免疫学 病因 诊断
下载PDF
涎腺腺泡细胞癌临床病理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陈列 何志秀 +2 位作者 刘臣恒 蔡益新 杨明仲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2期113-115,共3页
1953年 Foote 和 Frazell 首次把腺泡细胞癌作为涎腺肿瘤的一个独立类型提出来。国外学者在60年代后对该肿瘤的临床病理特点作了一些研究,国内仅见少数报道。目前,该肿瘤之病理分型、临床病理联系等问题尚无明确一致的意见。
关键词 涎腺肿瘤 病理 腺泡细胞肿瘤
下载PDF
增殖细胞核抗原与口腔鳞癌预后的关系 被引量:1
5
作者 吴晓 贾向炬 +1 位作者 李甘地 何志秀 《贵阳医学院学报》 CAS 1998年第1期1-3,7,共4页
对52例口腔粘膜鳞癌的石蜡包埋材料,用ABC法显示增殖细胞核抗原(Proliferatingcelnuclearantigen,PCNA)的表达。根据PCNA表达的不同进行分级,其中阳性率<25%为Ⅰ级(低恶),25... 对52例口腔粘膜鳞癌的石蜡包埋材料,用ABC法显示增殖细胞核抗原(Proliferatingcelnuclearantigen,PCNA)的表达。根据PCNA表达的不同进行分级,其中阳性率<25%为Ⅰ级(低恶),25%~50%为Ⅱ级(中恶),>50%为Ⅲ级(高恶)。结果表明,随PCNA分级从Ⅰ~Ⅲ级生存率逐渐降低(P<0005)。PCNA分级在口腔粘膜鳞癌预后的判断中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鳞状细胞癌 增殖细胞核抗原 预后
全文增补中
中线恶性网织细胞增生症 被引量:4
6
作者 陈列 刘卫平 《国外医学(口腔医学分册)》 CAS 北大核心 1994年第2期106-109,共4页
中线恶性网织细胞增生症(MMR)是以进行性破坏为特征的多器官、系统疾病。好发于鼻腔、副鼻窦、腭部及咽部等面部中线、上消化、呼吸道部位。光镜下以凝固性坏死及慢性炎细胞浸润背景上散在异型淋巴样细胞(ALC)为特点。ALC具血管浸润性... 中线恶性网织细胞增生症(MMR)是以进行性破坏为特征的多器官、系统疾病。好发于鼻腔、副鼻窦、腭部及咽部等面部中线、上消化、呼吸道部位。光镜下以凝固性坏死及慢性炎细胞浸润背景上散在异型淋巴样细胞(ALC)为特点。ALC具血管浸润性及亲上皮性。免疫组化及基因重排等分子生物技术证实ALC实质是淋巴源性恶性细胞,且多数为T细胞源性。组织学上也观察到MMR向恶性淋巴瘤转化的现象。尽管如此,由于MMR与恶性淋巴瘤在临床表现上及组织学等方面都存在一定差异,MMR应作为一种独立的临床组织学概念存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理学 淋巴瘤 网织细胞增生
下载PDF
口腔粘膜的恶性雀斑样痣——附两例病理临床分析
7
作者 朱茜如 周志瑜 《临床口腔医学杂志》 1990年第2期101-104,共4页
恶性雀斑样痣(Lentigo Maligna),以下简称LM,也叫赫金森氏黑变性雀斑和局限性前胚细胞瘤性黑变病,代表恶性黑色素瘤的水平生长阶段,即原位恶黑。其临床表现于1891年为外科医师赫金森第一次描述,直到70年代才作为一种独立的皮肤病损而为... 恶性雀斑样痣(Lentigo Maligna),以下简称LM,也叫赫金森氏黑变性雀斑和局限性前胚细胞瘤性黑变病,代表恶性黑色素瘤的水平生长阶段,即原位恶黑。其临床表现于1891年为外科医师赫金森第一次描述,直到70年代才作为一种独立的皮肤病损而为人们广泛接受。LM好发于头面部曝光区皮肤,口腔粘膜不多见,国内尚无文献报道。本文将我科诊断的两例口腔粘膜LM报告如下,并复习文献加以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粘膜瘤 恶性雀斑样痣 病理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